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96334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阿城继电高中12018 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

2、文字,完成 13 题。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 ,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事实上,跳出依附视角就能发现,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

3、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阿城继电高中2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 “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

4、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 年,1575 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 ,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 ”这正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

5、学,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有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则是乡村的最大财富。因此,新型的城乡关系,一定是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关系。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正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用城市替代乡村,或在乡村复制城市。(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文章有删改)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的价值”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在各方面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以此改进

6、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掠夺性农业。C乡村生活,也可以超脱“ 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缔造与大自然一样慢的生活节奏。D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永恒,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应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2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阿城继电高中3A第一段先从反面指出以工业文明视角看待乡村的偏颇,再正面提出观点,自然而令人信服。B第三段先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了比较,之后指出了目前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C第四段承接第三段,举例论证了若违背有机循环的文化理念会使乡村出现生态灾难的观点。D第五段引用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警告 ”,旨在说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也会影响乡村文明。

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如果我们不再只用规模效益的指标衡量乡村,那么或许会发现乡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B一旦乡村具有的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丧失,那么刻板的都市生活就丧失了它的精神后花园。C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所以常常把城市存在的问题也复制到乡村。D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而不是在乡村复制城市,或用城市替代乡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

8、,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阿城继电高中4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

9、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

10、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 。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

11、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 “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炕头不断制造的“抗议” 。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 。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

12、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 ,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阿城继电高中5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那怎么可能” ,咯咯又笑。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

13、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描写“古镇的红色” ,既是陈炉的窑砖、匣钵构成的基本色调,又烘托出古镇人的形象特征。B作者通过以小见大来表达情感,如通过老奶奶答应照相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

14、对质朴人情的赞美之情。C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突出古镇人的粗犷豪爽的性格。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细腻;在叙事过程中细节传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5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讲述“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的经历?(5 分)答: 6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阿城继电高中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今天,最懂我们的似乎是互联。电商了解你的消费需求,专车清楚你每天的行踪,移动支付掌握你财产变动个体的身体、位置、通信、征信、交易等各类信息

15、被源源不断地收集、存储在络空间,每个人似乎都成了“透明人”。络消费时代,个人信息在“裸奔”,安全风险日益凸显。360 发布的2017 年手机安全风险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仅第一季度,360 安全卫士就拦截了 24 亿条垃圾短信,其中 1.82 亿条是诈骗短信,绝大多数伪装成电商和银行通知,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我国有近 40 部法律、30 余部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权分散在不同部门,工信、工商、公安等都能管,但都管得不彻底。企业也责无旁贷。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加大投入,购买技术服务,打上技术“补丁”,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内鬼”的出现。个人也应绷紧信息

16、安全这根弦,快递单、收据等重要信息不要乱扔;下载软件要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在社会站上尽量不暴露个人信息;分级设置密码;平时多和父母朋友沟通,减少他们被骗的几率。个人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等损失,如何维权?此类案件因金额小、数量多,公众想要挽回损失,确实比较困难。但不能选择忍气吞声,应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节选自 2018 年 1 月 12 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在对全国 100 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触目惊心。报告披露:超过七成的人都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 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

17、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 36%。报告显示:有高达 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 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 63%;仅有 20%左右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阿城继电高中7在解释未能

18、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不知如何维权(占 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占 56%)而选择了沉默。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调研者中有高达 44%的比例选择了因维权程序太复杂、成本太高而放弃维权,另有 34%的人是因缺少维权证据而无奈放弃。最为消极的是“维权成功也没有好处”选项,也有 14%的选择比例。图 1:个人信息泄露隐患行为调查之手机硬件方向 59.31% 48.67% 48.18%27.1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进 入 支 付 宝 等 各 种 应 用 软件 、 修 改 、 更 换 手 机 号手 机 号 码 停

19、用 、 注 销 的 时 候 , 你 怎 么 做 ?修 改 、 更 换 各 类 网 站 、邮 箱 等 绑 定 的 手 机 号 通 过 银 行 或 到 银 行 网 点取 消 和 银 行 卡 的 绑 定 直 接 用 新 手 机 号 、旧 的 号 码 就 不 管 了(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青年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7下列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图 1、图 2 显示,66%的人群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约 27%的人群零防范。B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比较关注,但对维权途径所知较少,对维权效果信心不足。C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个人信息泄

20、露的现状存在普遍焦虑,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D 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维权程序复杂或出于经济考虑而放弃维权。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材料一分别从时代、企业、政府、个人四个角度揭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性,阐述真实、阿城继电高中8客观。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点阐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难题和维权方法,对互联用户有较大指导意义。C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调查样本量大,调查角度丰富,数据详实,有很强的说服力。D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很多,往往防不胜防,个人信息泄漏后人们必然受到广告骚扰、营销骚扰或诈骗。E互联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征得消费者同意,

21、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合法、正当地收集用户信息。9根据材料二,如果你身边的人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经济损失,你会提醒他采取哪些积极的方式进行维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丞相完泽见之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 ” 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验之。克敬察其言不实,中道为开陈福祸,俊后悔,将对簿,竟仰药以死。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

22、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他变,克敬曰:“岂有军士还乡,而不纳邪?脱有衅,吾当坐。 ”事闻朝廷,嘉之。 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以官仓米减价粜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官。郡中计口受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为舶货,拗蕃 者例籍之。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 ,海漕舟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

23、罪督运者,勒其还直沽。克敬谓:“督运者阿城继电高中9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出于不得已,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漕舟达京师。 ”省臣从之。 元统中,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 ”奏免之。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耶?”乃调兵往捕之。 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克敬历官所至,俱有声绩,明称名卿。著诗文、奏议,传于世。三年卒,

24、年六十一。追封梁郡公,谥文肃。 (选自新元史 ,有删改)【注】拗蕃:违背货运规定。天历之变:元代宫廷政变,泰定帝崩,燕帖木儿起兵于大都,复立文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异日必令器也 令:美好的 B脱有衅,吾当坐 脱:如果C. 行省欲罪其擅发 发:打开 D. 不果输,复漕而南还 果:结果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 贫且行乞有司 /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B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 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 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25、C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 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 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D. 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 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阿城继电高中10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B王克敬心系百姓。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

26、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D王克敬遇事果断。当岭海爆发叛乱时,朝廷调戍兵征讨,恰逢行省缺少军事官员,他无暇顾及汉人不得参与军政的旧例,调动士兵前去平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5 分)译: (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5 分)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寄隐居士谢逸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 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 节独苦,只有庞公 不入州。【注】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玉唾:珍贵的书籍。襄阳耆旧,泛指襄阳的隐士。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未曾入城市。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 “薄禄相”而未被封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