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 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语文 2018. 4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 北京植物志(1992 年第 3 版),共收入维管植物 169 科,898 属,2088 种。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佘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
2、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半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林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 1600 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
3、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 300 余种。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取材于陈昌笃、林文棋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1.根据材料一,下列
4、不能说明北京的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一项是(2 分)A.北京植物志共收人维管植物 2088 种B.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2C.京西京北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D.交流频繁带来了大量外来植物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其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B.植物多样性受到破环,与北京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有关系C.北京气候和自然地理的过渡性特点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D.东灵山和百花山上面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材料二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
5、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 。榆树树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 “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
6、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爱到人们的喜爱。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 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 “常棣”也作“棠棣” ,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俗;海棠果粉粉红红,酸甜可口。至今,北京的很多四合院内还种有海棠。西城区李大到的旧居内植有海棠,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内的西府海棠,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恩来总理生前也非常喜爱海棠。紫藤是北京四合院的又一种特色绿化植物。李白曾在紫藤树中赞美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历史上生活在北京的文人也爱紫藤。紫藤大多种植在里院书房
7、前。春季,紫花似蝶,赏花闻香;夏日,棚下乘凉,心旷神怡。海柏胡同的朱彝尊故居内原有两株紫藤垂窗,故书房名为“紫藤书屋” 。鲁迅先生在北京的居所,因院内有一棵古藤,所以小院名为“藤花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对传统四合院的绿化认识不够,人们在新建和翻修四合院时抛弃了传统,县里将旧有的绿化植物拔除而别栽新种。这种文化的断链令人惋惜和遗憾。3(取材于李卫伟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绿化和私家园林)3.下列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语句,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礼制的坚守B.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C.对权位的宣示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D.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平等生活的追求4.根据材料二,
8、下列不属于北京四合院树木绿化特色的一项是(2 分)A.多数属于春华秋实类 B.都是高大的落叶型乔木C.种植位置与树种相关 D.兼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5.材料二中关于紫藤带给人们的感受,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绿蔓秾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许浑紫藤)B.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陆游自上灶过陶山)C.紫藤附暖应生地,苍柏凌空欲到天。(赵师秀题方兴化茔舍)D.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赠北京晋阳饭庄)材料三“这叫小叶朴,原本在北京广泛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发掘的时候,柴火堆里就有小叶朴的种子。可是现在,北京城里几乎找不到了,圆明园内也就仅存这三棵。
9、 ”舒志刚仰头望着圆明园内三株紧挨着的高大乔木说道。这位高瘦的老人是植物专家。2000 年前后,舒志刚用三年时间,编撰了专门记录北京野花野草的城市野花草 。寻觅野花草的过程,让舒志刚大为吃惊, 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常见”和“极常见”的数百种植物,在 2000 年前后已经有超过 100 种变得很罕见。舒志刚说,这三棵小叶朴是纯野生的。 “当年,北京猿人就用这种野生树木的树枝生火,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取暖、做饭。 ”每次看到这种古老的树种,舒志刚都觉得在跟历史对话。中科院有一个数据,北京城从外环向内环,每向市中心靠近 5 公里就减少 1 个物种。随着北京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野花草的生长土壤日渐稀少,物种
10、多样性受到成胁。 “很多不起眼的野花草,其实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舒志刚说,圆明园土路边一棵普通的黄花蒿,其实是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重要材料。一簇荆条,不但在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中出现,还提供药材和花蜜。无论是锦鸡儿、小叶朴、黄花蒿,还是拢牛苗、田旋花,北京本土植物都有这样的特性:耐寒耐旱,4适应性强。只要没有遭受人为破坏,就能顽强生存。 “它们在北京呆了几十万年,对这里的环境最适应,几乎不需要养护成本,而且很多野花非常漂亮。 ”舒志刚讲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紫竹院的草坪上,曾经有一小片旋覆花,这是一种野花。按园林管理的一般要求,园林工人总去清理,但是总也清理不完。一年初夏,管理人员发现,草坪里
11、点缀几朵野花赏心悦目,于是就保留了下来。现在在紫竹院,游人面对的不再是单调的绿色草坪。本地的野花草被清理,引进的外来物种又水土不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养护。有时候,清理本地植物还给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便利。舒志刚说:“我们的园林管理别忘了多给野生植物、动物留一些空间,尤其是一些本地土生、带有我们历史烙印的动植物。 ”(取材于孙毅百余种北京野生植物正在消失)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小叶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目前北京只有圆明园内存活三株B.是北京本土的野生植物C.对于北京猿人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D.人力因素使其消失殆尽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京野花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12、一些种类有药用或食用价值B.耐寒、耐旱,适应北京气候C.绿化城市时养护成本低D.阻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8.保护北京本土植物有哪些文化意义?为保护北京本土植物,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6 分)5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 ,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
13、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
14、,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 之者何如也! 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通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 ,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 ,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取材于归有光
15、的同名文章)【注释】本文写于吴纯甫 44 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褐:粗布衣衫。锡:同“赐”。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邃于文 邃:精深6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 向方:遵循正道C.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D.而比年以来 比:等到1O.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悦而忘其归也 而又惜其晚也B. 当道者往往叹息 故与先生游者C. 士之有志者 用之者何如D.
16、 士风渐以不振 因书以为别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B.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 C.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D.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样去做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夫 谔 谔 非 幸 也 然 天 下 之 事 彼 不 为 而 此 为 之 倡 者 一 人 随 者 十 人 则 固 当 有 声 气 之 同 者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吴纯甫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
17、中有地位、有威望之人的推崇。B.作者认为君子不应只以考中科举为喜,更当以报效国家为乐。C.文章批评有些读书人在做官之后仍然不明白朝廷的用人标准。D 吴纯甫关于天下事的见解,常常令作者震惊,并且深有感触。14.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8 分)根据第二段,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 ,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作者认为,吴纯甫在 44 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 。请根据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7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
18、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16.“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稙离思五首其四)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
19、一)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8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柔绝句)17.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 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爱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和作者。(7 分)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如爱莲说中“予独爱 , ”, (作者)借莲的美丽高洁表达独特的人生志趣;归园田居中“ , ”,陶渊明借鸟和鱼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思恋之情;逍
20、遥游中“水击三千里, ,”,庄子借鹏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断被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但于我来讲是陌生的。有一个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中最难抹9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2017 年岁尾,在某文学杂志六十周年庆典上,在太热闹的时刻,我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过早饭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
21、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目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着整齐划一的舞。身上热了,多数人将外套脱掉。我努力避让着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尔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时手杖被挂上了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使他显出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手握鹅毛笔,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缀着色彩艳丽的轻薄羽绒衣。只有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 。人们便难以附着,因此雕像成了一首流畅的诗。走出世界文豪广场,向前是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排到了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
22、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那拨云见日般的绮丽之事么?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各路声响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在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满身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透着春的消息。鲁迅墓很好寻,在公园的西北角,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墓前广场
23、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天然藩篱,因而墓地显得肃穆庄严。不过基座太高了,那端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团阴影挡在鲁迅墓前。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的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权当鲜花吧。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连名字也叫不出来。他最浓墨
24、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无名之花。相比鲁迅的杂文,我更偏爱他的小说,尤其喜欢故事新编 。其中的铸剑惊心动魄,我是把这个短篇当史书来看的。鲁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说中的人物,像是青铜锻造的,叩击时会有深沉的回声。而且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动人的光芒悲凉的诗意之光,如孔乙己 阿 Q 正传 风波药 伤逝 明天等堪称经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笔蘸着自己的生命之血,化解心中块垒时,播撒于春日晚雾中的纯美幽灵,他们充满了有筋骨的象征性。鲁迅公园中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换成阿 Q、孔乙己、单四嫂子、九斤老太、眉间尺、吕纬甫。也是极相宜的这些人哪个不是负重的高手呢!10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
25、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能如愿怎么可能如愿呢?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烂掉,拉倒” ,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绝非故作超拔,符合他的脾气。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离开。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
26、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享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里所有的树,此时11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湮灭了嘈杂的人声。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调侃:自嘲 B.默然:鄙视的样子C.块垒:郁结的不平或愁闷 D.筋骨:力量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段以“旧书” “名言”为喻,形象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B.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C.“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D.第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遗憾。21.请简要回答第段和第 段中的“湮灭”各有哪些含义。(5 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