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水的净化方法利用_、_、_和_等方法可以净化水。(1)吸附: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出来。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还可以吸附掉一些_的杂质,除去异味。(2)沉淀:对于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3)过滤:过滤是分离不溶性_和_的一种方法。过滤所需仪器漏斗、_、_、铁架台(带铁圈)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要低于_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_的边缘。“三靠”:过
2、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靠在_滤纸的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的中上端,倾倒过滤液时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成_,再使_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_不同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除去。答案:吸附 沉淀 过滤 蒸馏(1)吸附 沉淀 可溶性(2)吸附沉淀(3)固体物质 溶液 玻璃棒 锥形瓶 漏斗 滤纸 三层(4)气体 气体 沸点2.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_和_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_和_。答案:数目 大小 距离
3、 分子的排列方式3.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_获得_,运动_,挣脱_离开_,变成_逃逸到空气中。这叫水的_。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_在锅盖上_的结果。答案:水分子 太阳光的能量 速度加快 水分子之间的束缚 液体表面 水蒸气 蒸发 水蒸气 冷凝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水变成水蒸气是(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思路解析:水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状态的改变,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 不对。从微粒的角度来看,温度升高,微
4、粒的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体积才变大,本质是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的微粒本身并没有发生了变化,A 不对。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在运动,D 不对。答案:C2.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思路解析:自然界中水的存在三种形态都有。云是气态的水,即水蒸气,河流、海洋中的水是液态的,冰川、冰山中的水是固态的。答案:D3. 0 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思路解析: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
5、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答案:B4.(2010邹城五中中考模拟)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思路解析:水的三态变化,本质上是温度的变化导致水分子间距离变化的结果。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当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即由液态变成气态;同样,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由于分子间距离变小,由蒸汽冷凝成为液态水。答案:B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实质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
6、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思路解析:此题关键在于把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即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而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些只是分子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答案:C6.(2010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是一种硬水C.它在通电条件下不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它纯净、清洁,但不宜长期饮用思路解析:蒸馏水是纯水,不含矿物离子和微量元素,不适合饮用;它是化合物,本身就是
7、化学品,不能说不含化学品;通电时能够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但电解很慢;它洁净,是纯水,但不适合作饮用水水源。答案: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水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小颗粒C.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身体有益无害思路解析:河水、井水一般都是澄清透明的,澄清透明的原因是没有大的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不能认为这样的水就是纯水。净水器中加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活性炭和木炭都可以把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小颗粒吸附在其表面,除去水中异味和一些小的杂质。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由于纯净水中缺
8、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长期饮用并无益处,不过比饮用不洁的水或硬水要好。答案:B8.(2010山东郓城中考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增加 B.水资源很丰富,无需节约用水C.水有自净作用,因此不会被污染 D.只要水是无色、透明的,就一定未被污染思路解析:A 正确,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消耗的资源量增加,由此引起的工农业产品需求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大;B 水资源很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且分布很不均匀;C 水的自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这一限度,水就被污染;D 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杂质。答案:A快乐时光含笑九泉有一次,上国文课
9、时,老师为了了解这位侨生的中文程度,就随口问他一些相关的成语。“你可不可以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样子?”国文老师出了一道问题,又说:“不过,这个成语中最好能有个数字,比如一、二、三、四”这位侨生想了一想,很高兴地说:“我知道了, 含笑九泉!”哈!好一个“含笑九泉”!全班同学莫不捧腹大笑,年迈的国文老师,也差点没昏倒过去。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思路解析: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吸附是利用吸附
10、剂的吸附性将水中悬浮的杂质或臭味吸附到吸附剂的表面,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消毒是利用消毒剂将水中病毒细菌杀死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D.无法判断思路解析:蒸馏是利用升高温度,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再冷却,气态物质又凝结成液态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思路解析: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
11、,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答案:D4.净化水的操作有多种,综合运用这些操作净化效果更好。下面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A.过滤、沉淀、蒸馏 B.沉淀、蒸馏、过滤C.沉淀、过滤、蒸馏 D.蒸馏、过滤、沉淀思路解析:沉淀不如过滤除杂效果好,因为沉淀难以把所有可以被过滤的杂质除去,有少量固体杂质剩余;最好的除杂方法是蒸馏,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答案:C5.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
12、、农药B.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C.人们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 ClO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将脏水随意排放思路解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B、A、D 叙述各属于这三种污染。ClO 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 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答案:C6.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活性炭的作用是_。(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_方法。(4)小冬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洁精
13、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的功能。思路解析:利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具有的较强的吸附能力,把水中悬浮杂质除去。水的硬度的大小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絮状沉淀;降低水的硬度我们常采用加热法;洗洁精由于具有乳化功能,能够有效除去油污。答案:(1)过滤 吸附(2)肥皂水(或洗衣粉或洗洁精)(3)蒸馏(或加热煮沸)(4)乳化7.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填
14、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思路解析:本题要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作答。在水中撒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形成沉淀,通过沙滤,使水变澄清。在已澄清的水中加氯气,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细菌,使水成为能饮用的水。答案:(1)ABC (2)D8.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使杂质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再进行过滤液体: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_。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
15、蒸发皿玻璃棒的作用是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层滤纸处。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作用。(4)最后进行蒸馏: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所得蒸馏水是_(填“硬水”或“软水” ) ,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过滤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答案:(1)吸附 沉降(2)ACEF 引流液体 三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过滤器不干净(3)吸附(4)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软水 把肥皂水加到水中,搅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为软水9.空气中有一定量
16、的水蒸气,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思路解析: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放置变潮;或降低温度产生小水滴等现象说明。答案:(1)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2)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水珠。10.据 1999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的现场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 10 cm。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泥沙 普通雨水A. B. C. D.思路解析:水的能见度低,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难溶性悬浮物,悬浮物应该主要是泥沙、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答案:C11.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 微粒总是在不停
17、地运动着 微粒间有间隔(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4)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 ,说明_。思路解析:这是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答案:(1) (2) (3) (4)12.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思路解析:组成水的微粒夏天挥发快,冬季挥发慢,故夏季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大,湿度大而冬季湿度较小。答案: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
18、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13.装开水的保温瓶盖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的运动这一特点。保温瓶中热水随温度升高随着温度而挥发加快,使得瓶内压强增大。答案: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14.为什么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思路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但空隙的大小与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关。一般说来,同一物质,在气态时微粒间的大小比液
19、态时大得多;而液态时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态时大。答案:(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间隙很大。15.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是运动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答案: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即:(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16.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之间有空隙。思路解析:可以做物质扩散实验,如墨水滴加到水溶液中。也可以根据气味得到答案,如香味的扩散或臭味的扩散等。但所选择实验要求必须现象明显,否则说明问题的说服力不够强。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