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02530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 12 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一、文艺复兴(14-16 世纪)1、发端(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2、核心思想(指导思想、思潮):人文主义3、性质(实质):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4、代表人物(巨人)及作品:(1)文学领域: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悲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剧: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2)艺术领域: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 ;蒙娜丽莎 (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米开朗琪罗:大卫

2、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社会根源: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要道。2、条件:(1)客观条件:地理知识的丰富(地圆学说的流行);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地图的绘制;指南针的传播与应用。(2)主观条件:航海家的探险精神;王室的支持。3、先期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4、杰出的航海家及成就:哥

3、伦布:14921493 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14971498 年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15191522 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5、影响: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三、宗教改革1、原因:天主教会的巧取豪夺激起了各阶层民众的普遍不满。2、序幕:马丁路德撰文斥责教皇出售赎罪券的恶行。3、主张:提出“因信得救”思想和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宗教仪式等主张。4、结果:产生了新教。如:路德教、加尔文教、圣公会等。5、实质: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

4、治斗争。6、作用:它冲破了中古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的牢笼,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这两个发现是什么?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答:(1) “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2)14 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中,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宣扬人文主义,解放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15 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推动了海外扩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

5、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世界历史真正开始了。所以说是“世界”被发现的年代。第 13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原因: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1640 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被迫重开议会。2、领导阶级、领导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3、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4、经过:开始标志:1640 年“长期议会”的重新召开;发展:议会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取得两次内战的胜利;高潮:1649 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标志封建专制统治在英国的结束) ;曲折:1653 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1660

6、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胜利标志:1688 年“光荣革命” (议会各党派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新教徒玛丽和威廉为国王) 。5、结果:1689 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6、性质:资产阶级革命7、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最大的政治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8、 权利法案 (1689 年)(1)制定目的:限制国王权利(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

7、权) ,确立议会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导地位。(2)意义: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 ,是人类社会开始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标志。第 14 课:美国独立战争1、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原因:1774 年北美 12 个殖民地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有关法令,遭到英国政府拒绝。2、经过:开始标志:1775 年 4 月列克星敦的枪声;建军:1775 年 5 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建国:1776 年 7 月 4 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国诞生。胜利:178

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 ,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3、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双方的作战目的看,它是一次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要求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4、 独立宣言 (1776 年 7 月 4 日,杰斐逊)(1)通过机构:大陆会议(2)内容:谴责英王的暴政,宣布北美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宣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政府保护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3)地位:是一份伟大的历史

9、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4)影响: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战斗。5、 1787 年宪法(1)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2)内容:它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与民主权利。(3)地位:是一部沿用时间最长的宪法。(4)应用:1789 年产生第一届国会,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5)作用:体现了“三权分立”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的原则。标志着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政

10、体(三权分立制政体) 。6、胜利意义: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 18 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 、1787 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北美大陆军英勇作战及北美人民的支持;华盛顿的正确领导;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8、评价华盛顿(华盛顿历史功绩):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独立;主持制定1787 年宪法 ,组建美国第一

11、届联邦政府,担任美国首任总统;不贪功,不恋权,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被誉为“美国国父” 。9、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要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第 15 课:法国大革命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直接原因(导火线):1789年为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2、过程:开始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 月 14 日为法国的国庆日) ;发展: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高潮:1793 年巴黎人民第三

12、次起义,建立雅各宾专政;胜利:1794 年 7 月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3、 人权宣言:(1789 年 8 月 26 日,制宪议会制定)(1)内容:明确提出人权与公民权,阐明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影响(地位):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4、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拿破仑帝国建立:1799 年 11 月,在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

13、国家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2)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压制民主力量;1804 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 (1804 年)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意义: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对外战争(拿破仑战争):著名战役:滑铁卢之战评价: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掠夺性双重性质(革命性: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侵略性: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3)拿破仑帝国的覆灭:1815 年 6 月,在欧洲反法联军的打击下,拿破仑帝国覆亡。5、革命意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

14、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上台后,对内改革,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1804 年制定的拿破仑法典 ,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对外与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他的侵略战争引起了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灭亡。 为什么说英国、法国资产

15、阶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答: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 世纪三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原因:三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领导;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革命任务不相同:美国要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性质不完全相同: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

16、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建立的政权形式不同: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制;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比较权利法案 、 独立宣言 、 人权宣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都强调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反对封建专制。不同点:目的不同:权利法案主要为限制王权、确立议会的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布;独立宣言主要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颁布;人权宣言主要为推翻法国封建统治、保障人权而颁布。意义不同: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独立宣言对美国和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17、响;人权宣言对西方各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 1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含义:工业革命是一次巨大、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大变革。2、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上半叶3、背景(条件):政治保障(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最有利,最直接因素) ;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农业经营方式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4、兴起国家、部门:英国;棉纺织业。5、地位:标志着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6、新能源:煤;新材料:钢铁。新动力机:蒸汽机7

18、、实质: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8、主要标志(核心):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9、工业革命的历程:(1)开始标志:1764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大工厂制度: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变化,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阿克莱特最早成功得开办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3)重大发明:蒸汽机:1782 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 (评价:这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史上一次空前飞跃,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 )1784 年,英国工程师科尔特发明用焦炭炼铁的“搅炼和碾压法” ,使英国钢铁生产走向世

19、界前列。火车的发明:1814 年英国人斯蒂芬森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火车) ;1825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1807 年美国富尔敦研制出汽船(蒸汽机船) 。工业革命的历程反映了它是一个连锁推动的过程:珍妮等棉纺机器的革新导致其他行业采用机器生产大工厂的诞生联动式蒸汽机的发明推动煤、铁等产业的发展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4)结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10、特点: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

20、在轻工业部门。11、影响:工业革命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与挑战。第 18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国际工人运动1、工业化早期的工人状况:社会矛盾:雇佣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工人状况:出卖劳动力,工资收入低,生活和健康都没有保障,时刻受到失业、饥饿和贫困的威胁。2、英国宪章运动时间:19 世纪三四十年代19 世纪 50 年代目的:争取政治权利(普选权) 。序幕:1836 年创建“伦敦工人协会” 。政

21、治纲领:人民宪章 (中心内容:提出成年男子普选权、取消候选人财产资格限制等 6 项政治要求。 )斗争方式: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方式。性质: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影响: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了整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教训: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二、 共产党宣言1、发表:1848 年 2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2、内容: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明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战略和策略。3、意义: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伟大

22、的战斗旗帜。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马克思出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在报社任职,由于宣传革命民主思想,遭到政府迫害,辗转于英、法,研究革命理论,同时参加工人团体活动;恩格斯出生于德国,早年帮助父亲在英国经营企业,深入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开始长期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三、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起因:普法战争失败后建立的国防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2、建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

23、。3、战斗:五月流血周(1871 年 5 月 2028 日,巴黎工人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权,与凡尔赛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殊死搏斗) 。4、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5、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给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6、革命精神:无产阶级对革命事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伟大的创造和创新精神。7、 国际歌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抒发了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表达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被称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埃尔狄盖特。第 20 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

24、社会变迁1、 “三角贸易(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开发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人能获得更大的利润。(2)概况:近代西方殖民扩张首先从入侵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西方殖民者掠贩黑奴的活动最早见于 15 世纪,葡萄牙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18 世纪初,英国凭借海上霸权,垄断了非洲黑奴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1890 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标志着黑奴贸易终结。(3)方式:17、18 世纪,将黑奴从非洲运达美洲,是黑奴贸易的主要路线。当时欧洲国家在从事黑奴贸易时,大多采取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地巡回的方式,称“三角

25、贸易” 。(4)航程(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出程:从欧洲出发,将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非洲。中程: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归程: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5)影响:对非洲:使非洲损失 1 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拉美地区殖民化(1)西班牙占有从西印度群岛直到南美洲南端的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2)葡萄牙以圣多斯镇

26、为据点,建立了广大的巴西殖民地。3、近代拉美国家的建立(1)原因:18 世纪下半叶,拉美殖民地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拉美地区人民民族独立意识不断增强。(2)领导人:玻利瓦尔(3)过程:1810 年后,整个拉美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1826 年西班牙最后一个殖民据点被攻克,西、葡对拉美 300 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4)意义: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枷锁,创建了 17 个独立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5)评价玻利瓦尔:玻利瓦尔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影响,1810 年投身独立运动,组建军队,征战南美洲背部,先后解放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以“玻利瓦尔”的名字命名

27、的) ,被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 。第 21 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抗英斗争1、英国征服印度(1)征服过程:17 世纪初,英国开始入侵印度;1757 年,克莱武率领英国殖民军通过普拉西战役,占领硬度孟加拉省,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始;18 世纪末,英国加快对印度的殖民征服步伐;19 世纪中期,整个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2)侵略机构:东印度公司。(3)征服手段:武力征服、诡诈外交、分化瓦解、伪善结盟、收买等。(4)影响: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英国,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严重破坏了印度社会的经济基础,使印度成为了一个极端贫穷、哀鸿遍地的国家,加快了印度社会旧制度的

28、崩溃。2、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印度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和抵制。(2)领导者:王公贵族、土邦首领和地主。章西女王是领导者中可歌可泣的代表。(3)参与者:土兵、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4)过程:1857 年初“涂油子弹”事件,促成了起义的爆发(导火线) ;1857 年 5 月 10 日,印度土兵揭竿而起,杀死英国军官,起义开始;1859 年底起义最终失败。(5)影响:强烈震撼了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声援了亚洲其他国家民族独立运动。(6)失败原因: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上层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印度各地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印度封建王公贵族的退

29、缩;内奸的存在。第 22 课:美国南北战争1、战争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南方是种植园奴隶制) 。矛盾的具体表现: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处理西部土地问题和关税税率等方面。南北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 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2、战争过程:开始:1861 年 4 月,南方奴隶主公开制造国家分裂,挑起内战;战初形势:北方军事行动屡屡失利(由于林肯政府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等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 ;转折点: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30、隶宣言 ;决定性战役:1863 年 7月葛底斯堡战役;结果:1865 年联邦军攻陷里士满,南方同盟军投降,内战结束。3、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 年 9 月)内容:自 1863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作用: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4、战争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18611865 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的内部障碍,所以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

31、、战争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6、评价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第 23 课:俄国 1861 年改革1、改革原因:内因:封建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农民起义、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的打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外因: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西欧资本主

32、义的扩张。2、改革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动摇的统治,增强抵御西欧国家扩张的能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3、改革开始: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4、改革内容: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能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5、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6、改革意义: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7、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参与

33、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仍大量存在,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怎样理解 1861 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答:农奴获得“自由” ,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因此,1861 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第 24 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年)1、原因:内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原因: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外因:西方列强(以美国为首)入侵,民族危机严重。2、目的:摆脱民族危机

34、,发展资本主义3、指导方针: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4、内容:(经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政治)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最能让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6、意义:使日本迅速崛起, “脱亚入欧”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

35、民族独立的国家。7、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8、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要与时俱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比较俄国 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答: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所发展,封建专制统治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作用)相同: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背景方面:日本内部的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外部有美、英、法、俄等国入侵(民族危机) ;俄国是农奴制阻碍发展,农民暴动威胁沙皇统治(内部危机) ;内容方面:日本的改革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俄国是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总目标方面:日本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俄国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建立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动机方面:日本是主动改革;俄国是被动改革。作用方面: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