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905026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共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哲学史自己整理,全靠编,选择背,请给我点赞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内涵: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根本的有三条: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忠恕”之道。1.孔子所谓的“爱人”,一方面是说,人是最重要的,因而应当“爱人”。另一方面是说,在社会生活中,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亲相爱。总之,人人都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之间相安无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2.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讲的是“仁”和“礼”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3.“仁”的精神具体贯彻于行动,就是“忠恕”之道。所谓的“忠”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的,也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所谓“恕”从消极方面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强迫他人接受。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 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