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总结吴辰超一、教学过程分析具体教学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学案及已有知识,形成共识置疑阅读归纳、质疑探究与分析、交流与讨论小结与升华 。1、通过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主题曲台湾的心跳声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 MV 和学生感兴趣的明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介绍台湾的概况引向祖国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台湾与大陆就有着密切的往来,为什么会阻隔分离?从而导入新课。2、组织学生交流古代的两岸关系、近代的台湾历史变迁。学生讨论台湾的历史,指出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图及说明台湾地区的称谓、人员往来、行政管辖等情况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对另一组资料
2、的解读说明台湾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及收复台湾的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3、既然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何现在会是如此分离的局面? 由此过渡到台湾问题的由来。通过两个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教师就此点拨台湾问题是蒋介石发动内战与大陆政治上长期对立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4、介绍与欣赏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过渡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与大陆形成了政治上的对立,人为地阻断了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往来,很多台湾同胞在无限的思亲、思乡之痛中终老在台湾。余光中的乡愁充分表达了广大台胞的这种思念家乡、渴望统一的感情。让我
3、们一同欣赏乡愁感受一下其中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台湾同胞思念家乡、思念大陆、渴望国家统一的情感。5、置疑阅读归纳过渡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了不同的方针政策。如果你是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方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根据表格中的提示阅读课文内容,完成表格。教学意图:通过针对性的阅读完成表格,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大政方针和基本方针的内容。然后教师对各个不同阶段政策的解读,结合不同时期方针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政府的态度。帮助学生从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分析政策转变的合理性,由此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利益和
4、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不愧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更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与时惧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精神。突破本课难点。整个过程围绕表格内容展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大陆与台湾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缓和发展两岸关系?指导阅读归纳,并配合演示相关史实图片,加以必要的补充和说明。通过阅读了解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及发展的过程及标志性的事件,培养提炼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过渡:但是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利的、不和谐的因素,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向正常方向发展,破坏国家统一,你知道这些不利的因素是什么吗?提示有关台独分子的图片及言论来帮助学生认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和危害。针对台毒分子的分裂言行,
5、我们的回应是什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反分裂国家法和胡锦涛的四点意见。6、阶段小结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四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教学意图:梳理线索,理清知识结构;认识我党的江泽民的八项主张以及胡锦涛的四点意见都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贯彻与执行,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过渡:两岸统一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光明,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肉相连。台独行为不得人心,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过渡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现,让学生分别从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民间交往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所了解的交往的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补充。然后 PPT 展示两岸的交往。7、质疑讨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迅速交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帮助学生得出结论: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中国人),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密切交往的政治基础。教学意图:此问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坚决反对台独。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通过介绍温家宝关于台湾问题历年答中外记者问的材料,表现出我们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和推动。让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