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讲义.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065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248 大小: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世界近代史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世界近代史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世界近代史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8页
世界近代史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世界近代史讲义 绪 论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与分期: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简单地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 。 也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形态上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开始走向衰亡的历史; 从时间上讲,世界近代史指的是上起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止 1918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残余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 的斗争;以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 根据我们给世界近代史

2、下的定义,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都属于世界近代史的范畴,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由于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世界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不同理解,在史学界产生了对于世界近代史范畴上的不同看法和认识。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终点,史学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都认为因当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标志。但是,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开端),国内外史学界却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国外,流行的观点主要有四种: ( 1) 以 1453 年东 罗马帝国( 395 1453)灭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 2) 以 1492 年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

3、。 ( 3) 以 1517 年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经把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看作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起义。 ( 4) 大多数学者主张以十四 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1893 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 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在国内,主要也有四种观点: ( 1) 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1566 年开始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说,荷兰是十七世纪资本主义的标本国家。 (

4、2) 以十六 十八世纪作为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过度阶段,而不具体固定某一个时间或事件为界限。 ( 3) 以 1789 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作为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水岭。列宁首先在打着别人的旗号一文中持此说 ,以后斯大林也持这种观点,五十年代影响到我国一部分2. 史学家。 ( 4) 多数学者认为应当以国际影响比较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苏联在四十年代以后多持这种观点,解放后影响到我国。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学者受其影响,都持这种观点。现行的各大专、中专、中学教材和流行的世界近代史著作都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也采用这种观点。 2、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史学界长期以

5、来争论不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 1) 三个发展阶段说。 1) 尼德兰革命到美国独立战争前夕( 1570 1775)。这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早期革命阶段。 2) 美国独立战争到巴黎公社前夕( 1775 1871)。这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的确立阶段。 3) 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 1871 1917)。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时期。 参阅吴风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小议见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 1981 年第 9 期。 ( 2) 三个时期说。 1) 1640 1760)(或 1770 年),为手工工场时期。 2) 1760(或 1770) 1871 年,为工业

6、资本主义时期。 3) 1871 1917 年,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参阅:韩承文、徐云霞:世界近代史诸问题。 ( 3) 两个时期四个阶段说。 以 1871 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为标志,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前一时期( 1640 1871 年)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后一时期( 1871 1917)为资本主义衰落时期。 1) 1640 年英国革命 1848 年欧洲革命为第一阶段。 2) 1848 年欧洲革命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第二阶段。 3)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 1905 年俄国革命为第三阶段。 4) 1905 年俄国革命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第四阶 段。 ( 4) 两个时期五个

7、阶段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以 1873 年的经济危机作为世界近代 300 年(起点采用尼德兰革命说)历史两大时期的界标。前一阶段以 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 1848 年欧洲革命为界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时期以 1905 年俄国革命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参阅王明元世界近代史分段问题的探讨见南充师院学报(哲社版) 1984 年第四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世界近代、现代史 1984 年第六期。 ( 5) 绝大多数史学家主张把从 1640 年英国革命到 918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结束这 近 280 年的历史以 1871 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阶段) 。 当然,除此之

8、外还有其它一些说法,如以 1848 年为界把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等,在3. 这里,我们采用第五种观点 。 从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前夕,这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时期,是资产阶级在世界先进国家中取得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时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也叫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从 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到 1918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二时期。 二、学习世界近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世 界近代史是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资料十分生动,包括的空间范围比较广泛,时间也比较长。近代史包括资产阶级

9、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思想、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帝国主义的形成和初步发展、近代国际关系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等。 世界近代近 280 年的历史具有头绪多、理论性强、矛盾斗争错综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为此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要重视马列著作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打开世界近代史大门的 钥匙。 结合课堂教学,抓紧自学,把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作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以积累资料、掌握所学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注意掌握世界近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重点、难点,注意这些事件与整个世界历

10、史的相互影响。学会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把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统一起来。 留心史学研究,特别是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动态,掌握最新情报,使自己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紧跟史学发展的步伐。 学好外语。这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乃至研究世界近代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重视课堂教学,作好 课堂笔记。 三、世界近代史学习参考书: 1、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4 卷 列宁选集 1-4 卷 斯大林选集 1-2 卷 毛泽东选集 1-5 卷 2、专业参考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人民出版社。 王荣 堂主编: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吉林人民出版

11、社。 苏州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 浙江人民出版社。 4.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举岱等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参考资料选集(近代部分)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 第一章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 学时) 参考书: 1 英 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上册,三联书店出版。 2 英 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上册,新华出版社出版。 3 法 基 佐: 1640 年英国革命史,商 务印书馆。 4 苏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刘祚昌: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6. 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思

12、考题: 1 分析圈地运动的性质和新贵族的特点。 2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建立的背景及其阶级实质。 3 试评克伦威尔及其独立派。 4 试述英国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5、 名称概念: 圈地运动 公簿持有农 清教运动 新模范军 平等派运动 掘地派运动 布列达宣言 光荣革命 航海条例 权利法案 第一节 革命的前提 革命前的英吉利王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斯和周围一些岛屿,人口不到五百万,其中约有 75%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封建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在十四世纪废除了农奴制度,十五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十六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英国最早具备了

13、资产阶级的条件。 一、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 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市场有联系。早在 13、 14 世纪英国就已经向欧洲大陆供应大量的羊毛。呢 绒业作为英国的民族工业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英国广大农村发展起来。一些大商人购进大量的羊毛,分配给以毛纺织为副业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进行加工,形成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形式 即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 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5. 的形式。在古老的行会手工业中, 1540 1640 年,煤产量增加七点五倍,占当时欧洲全部采煤量的五分之四;铁的产量增加五倍。在新兴的工业部门中

14、,由于没有行会制度的限制,大多采用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生产形式,冶金、采矿、造船、酿酒、玻璃制造,以及制糖、造纸等行业 都得到很快的发展。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英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十七世纪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利润较小的国内贸易,对商人的吸引力比较小。由于重商全义的作用,商人大多把注意力集中於对外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商人的对外贸易范围迅速扩大,出口额急剧增加,从 1613 1640 年。英国的出口关税额增加三倍还多。 英国的海外贸易主要通过享有专卖权的特许贸易公司进行。如 1579 年成立的东陆公司,专营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贸易。 1588 年成立的非洲公司,专营奴隶贩卖。 1600

15、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印度和远东的商务 。这些公司大都集中於伦敦,这就提高了伦敦的地位,伦敦不仅成了行政中心,而且成为工商业中心。 从十五世纪 70 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直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历经 300 多年。地主在圈地以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或者直接经营资本主义农场,一变而成为农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在大规模的农场上采用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进行了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自经营资本主义农场,还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了密切关系,都被资产阶级化了,马克思把这种地主贵族称为新贵族。由此可见,圈 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

16、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阶级关系的变化: 首先,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即贵族阶级已经分裂成为互相敌对的两大集团。 封建贵族 旧贵族 贵族阶级 中小贵族、乡村绅士、部分富商 新贵族 封建大贵族(即旧贵族)依靠传统的封建地租过活,由於经常入不敷出,债务越来越多,不断出卖领地。在 1561 1640 年间 ,他们的领地大约减少了 50%,这就造成了旧贵族的日趋没落。但是,旧贵族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控制着封建国家机器,他们的命运同封建专制制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越是没落,越要求加强专制王权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旧贵族人数不多,是革命的对象。 从旧贵族阶级中分裂出来的新阶层,

17、就是所谓的新贵族。主要由中小贵族、乡村绅士构成,一部分富商由於购买到土地和贵族头街,也经常跻入新贵族的队伍。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有时也经营工商业,成为身兼工商业者的土地所有者,这就更增加了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系。但是,新贵族的地产大部 分是依据封建骑士领有制占有的。在这种制度下,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必须以向国王履行一定的封建义务为条件。最早,这种义务主要是为国王服军役。从十二世纪以来,服军役改为交纳货币捐税,即所谓盾牌钱。此外,地主还要对国王负担各种贡赋。国王还常常以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干涉地主采邑内的事务甚至家庭生活,征收骑士捐。这样,新贵族的土 地6. 所有制在经济上不是封建的,而

18、是资本主义的。 大资产阶级: 大金融家、包税商、专利公司股东等 右翼 资产阶级 非行会型的企业主 中小工商业者:分散和集中的和工工场的组织者 左翼 殖民地企业的创办人 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由不同的阶层组成。伦敦城区和各郡几百名富商组成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是王室的包税商、专利权的享有者、特许贸易公司的大股东、又是王室贵族的债权人,他们在王室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下受惠最多多,同国王和贵族有密切联系,构成了资产阶级的右翼保守集团。 资产阶级的主体,是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经济上的一致,促使 二者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联合起来。在英国革命中, 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成长期同盟,利用

19、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力量进行反封建斗争 ,这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自由租地农( Freeholders):向地主交纳数不多的地租, 已能 自由支配世袭份地 农民阶级 公簿持有农( Copyholders):由农奴转化而来,占当时农民 的绝大多数。他们世代耕种一小块份地,但无自由支配 权,除向地主交纳地租外,还需负担其它义务 贫农( Cotters):即佃农、雇农、茅屋小农 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前,英国农民的主体仍然是以公簿持有农为主的佃农,他们负担着沉重的封建义务,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份地真正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城市平民:当时,英国的城市平民主要由手

20、工业者及其家属构成,他们既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因此,他们既反对封建奴役,又反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压榨,从而成 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三、清教运动( Puritanism):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进行的。 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英国以往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十六世纪上半期,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的享利八世自上而下的进行了宗教改革,经过改革以后的英国国教教会,简称为国教教会。 Anglican(意为英格兰的 ),即安立甘教。但其教义、组织及仪式都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与原来的天主教会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仍然保留了主教制以及各级教会的土地财

21、产。所不同的只在於它的最高领导权由罗马教皇转 到了英国国王的手里。此后英国国教就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正因为如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矛头就必然首先指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支柱 英国国教教会。 为了反对英国国教,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用了欧洲大陆上的加尔文教作为斗争的武器。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教会的天主教残余,按照加尔文教的方式,建立一个廉洁、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被称为清教他们的主张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7. 新贵族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愿望。 十六世纪末期,英国清教徒分裂成为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张严格按照加 尔文教会的形式改组国教教会,要求由年长

22、者(即长老)在教会中起主要作用,充当与天主教的主教差不多的角色,因此被称为长老派( Presbyteriamism)(长老会派)。清教徒的另一部分主张,宗教团体应当独立於国家政权与一切教会组织之外,信徒既不应当服从长老及其宗教会议,也不应当服从教皇和国王。他们提倡每一位信徒都享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权力(当然是在加尔文教教义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已对於圣径的理解来解释教义,因此被称为独立派( Independents)。 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1603 年,都铎王 朝( 1485 1603 年)最后一位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遵照女王遗嘱,由苏格兰国王詹姆斯斯图亚特( Jame

23、s Stuart)继承英国国王,同时仍兼苏格兰国王,改称詹姆斯一世( 1603 1625),从此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uart)在英国的统治。 在 1603 1640 年的 37 年时间里,詹姆斯一世及其后继者查理一世相继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政策。公开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在他看来,君权来自於上帝,因此权力应当是无限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巩固封建专制制度,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都竭力加 强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禁止英国国教以外的任何教派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结果迫使大量的清教徒逃亡美国、荷兰等地。在经济政策上,詹姆斯和查理不顾国会反对,大规模地推行工商业垄断,把肥皂、植物油、煤、盐、纸

24、张、玻璃、砖、火药、麻布、染料、纽扣、酒、针、别针等几手全部的对外贸易和大部分国内贸易都列入了专卖范围。他们强制征税,随意解散国会,甚至明日张胆地卖官鬻爵。在对外政策上,詹姆斯一世违背资产阶级利益,改变了伊丽莎白联合新教荷兰,打击天主教西班牙的传统政策。这种倒行逆施的对外政策,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他 们在财政上拒绝支持国王。(5)把英国国教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他说: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取消主教就是灾难,平等是秩序的敌人。因此对清教徒实行迫害政策,迫使大批清教徒逃离英国。 1628 年,查理一世迫于财政困难,不得不召集新的国会。以皮姆和汉普敦为首的下院激进派,乘机向国王提出一

25、份权利请愿书,列举四点要求: 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借债和征收新税。 非依据非律或法庭审判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并没收其财产。 不得依据战时法律逮捕普通公民。 不得在居民住宅内驻扎军队。 与此同时,国会答应拨款三十万英镑作为国王接受权利清愿书的交换条件。查理一世迫于形势,勉强批准了这一文件,但当国会一开始抨击国王宠臣白金汉公爵时,查理一世立即下令休会。从 1629 1640 年,这是英国历史上的无国会时期,在这期间,查理一世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各种反动政策。他强行征收吨税和磅税,恢复和征收一些古老的苛捐杂税,任意逮捕反对派和人民,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和城乡人民的普8. 遍反抗 。 1637 年爆发的苏

26、格兰反英大起义就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线。 詹姆斯查理父子为了巩固自己在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治地位,都力图使 两个国家宗教统一,即在苏格兰推行英国国教。苏格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竭力加以反对,并以清教的长老派进行对抗。 1637 年,劳德大主教命令苏格兰长老派教会采用英国国教的祈祷书举行宗教仪式,苏格兰立即爆发了起义,为了筹集军费镇压起义,查理一世不得不召开新的国会。 1640 年 4 月,新国会召开,但是新国会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皮姆、汉普敦等人猛烈抨击国王暴政,查理一世一怒之下解散了这届国会。这届国会一共存在了三个星期,史称短期国会。人民群众对这届国会的被解散十分愤怒,伦敦爆发了示威和 暴动。不

27、久, 8 月份,苏格兰军队发起了进攻,英军接连失利。封建贵族迫於形势,也要求召开新的国会。查理一世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呈现出空前的危机。 第二节 革命开始和内战 一、革命的开始: 1640 年 11 月 3 日,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的国会。结果以皮姆、汉普敦等人为首的反派议员再次当选,并且占据了多数。这届国会从 1640 年 11 月一直存在到 1653 年 4月,称长期国会。 以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盟为基础的长期国会的召开,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长期国会一召开,就在皮姆、汉普敦等人领导下,猛烈抨击国王暴政,同 时下令逮捕了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经过审判,国会决定以叛国罪判处

28、二人死刑。查理一世迫於群众的压力,在判决书上签了字。 1641 年 5 月,国王内外政策的特别顾问斯特拉福伯爵被送上了断头台,几年以后( 1645 年)劳德大主教也被处死。接着,在群众的压力下,查理一世又被迫撤销了迫害清教徒的呈法院和迫害政治犯的高等法院等专制机关,并宣布释放政治犯,取消工商业垄断,废除未径国会同意的一切捐税。 1641 年 11 月 22 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 Grand Remon-Strance,又译 “大谴责书 “) 204条。 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

29、,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 1642年 1 月 4 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友姆等人事光得到消息躲进了伦敦商业区。次月,国王又亲往商业区,以图在此逮捕他们,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伦敦附近及汉普敦故乡白 金汉郡的农民也赶来声援,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这时候,查理一世感到自己在伦敦已经孤立,就在 1642 年 1 月 10 日悄悄出走,来到北方的约克城。查理一世就在当地封建贵族的支持下加紧招兵买马,组织军队,积极准备内战。 国

30、王出走以后,国会就不再经过国王批准而直接颁布法令,并且加紧进行军事准备。1642 年 7 月初,国会通过决议,成立了公共安全委员会,组建一支两万步兵和四千骑兵9. 的国会军队。 二、第一次内战 : 1642 年 8 月 22 日,查理一世认为时机成熟,捍然在诺丁汉城堡上树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国会,英国革命发展到公开的武装 斗争阶段。 内战开始以后,两个阵营的界限更加清楚了。支持国王的称骑士党,包括天主教徒、封建大贵族、宫廷官吏以及与宫廷有联系的金融家、享有特权的大商人等;拥护国会的称圆颅党,主要有清教徒、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等。在阶级力量对比上,国会占有明显的优势。从地理

31、方面来讲,支持国王的主要是北部和西北部经济落后地区,支持国会的,是以伦郭为中心的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此外,国会还拥有沿海各重要港口及海军,拥有充足的军费等等,战争开始时,各方面的优势都在国会手中。但是,战争初期,战场上的形势却恰恰相反。 1642 年 10 月,在埃吉山战役中国会军大败,王军乘胜攻占牛津城, 11 月向伦敦发起进攻,秋天,全国有四分之三的土地都落入国王的控制之下,国会的处境非常危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掌握国会和军队领导权的长老派采取了消极妥协的路线。 1644 年 7 月 2 日的马斯顿草原战役 (Battle of Marston Moor)成为第一次内战的转折点。在这

32、次战役中,奥利弗克伦威尔( Oliver Kromuell)的骑兵初露头角,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被称为勇士军(又译铁骑军),此后 1645 年 1 月,在独立派的压力 下,国会被迫通过新军法案 “( New Modol Army) ,授权克伦威尔组织一支两万一千百人的新模范军。大胆选拔出身下层的士兵当军官,费克斯上校是铜匠出身,普莱得上校是车夫出身。从此战争形势日渐好转。 1645 年 6 月 14 日,新模范军在纳斯(西)比战役中彻底打垮了王军主力,缴获了许多战利品及国王投放卖国的文件,查理一世化装逃跑,被苏格兰长老派拘留,以四十万英镑的代价卖给了英国国会,第一次内战最终以王军的失败和国

33、王被俘而告结束。 三、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 在内战期间和战争胜利之后,长期国会在长 老派主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造旧封建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在改造旧国家机器方面,除战前已废除呈法院和高等法院之外,又取消了国王的主要行政机关抠密院,提高了下院的决策地位,在地方上设立新的委员会执政。在经济上,顺应了英国以圈地运动和兴办农场为体现的农业资本发展道路,制定和推行了符合国情的政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策。 1643 年 3 月( 27 日)和 9 月( 21日)分别没收了国教教会和内战中站在国王方面的封建贵族的地产及王室领地。 1646年开始出卖大主教的地产,后来又决定出卖全部被没收的封建地产,造成了

34、有利於资产阶级、新贵 族的财产再分配。最重要的是 1646 年宣布废除骑士领有制,彻底取消了土地所有者对国王的封建义务,包括骑士捐等等,使新贵族的地产从封建性的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这就在所有制的根本性质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变革。 在宗教政策上,国会废除主教制,以长老会派教会取代了国教地位。 总的来说,长期国会的这些政策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整个国家的体现,10. 是革命取得的重大胜利成果。它把封建的生产资产料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把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改造成资产阶级新贵族专政的国家。 在发展资 本主义的政策上,独立派比长老派更激进一些,他们主张全

35、面废除专卖特许制度,在出卖封建地产问题上,主张分小块以较低价格卖出。但这基本上是一些局部的差异,在根本主张上还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分起歧更多地表现在政治上,独立派比长老派更坚决地主张打败国王。由於内战中国会军的胜利是在独立派领导下取得的,更由於长老派力图建立由自己独占统治的国家,因而内战后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尖锐起来。1647 年 2 月,长老派操纵国会通过了解散军队的决议。这是个一箭双雕的措施,一方面可搞掉独立派的强大依靠 军队,另一方面还可借以平息在军队中日益兴 起的平等派运动。 四、平等派运动与第二次内战: 平等派运动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物是约翰利尔本。平等派要

36、求实行普选权的一院制民主共和国,保障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在社会经济方面,主张彻底废除什一税、专卖特许制和垄断公司,减轻税收,保障人身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样,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 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 1647 年 8 月,军队开进伦敦后,独立派发表了军队提案纲要,明确提出保留国王和上院,实行有 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制度。对此,平等派很快作出反应,于 10 月提出人民公约,全面阐述了平等派的政治、经济纲领,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和实行普选制的要求。在 10 月底召开的军队会议上,围绕着政体问题和选举制度问题,平等

37、派代表同独立派代表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论不下,平等派士兵在 11 月中旬举行了示威,许多士兵把人民公约的条文贴在帽子上,上面还写道自由归于人民,权利归于士兵。 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克伦威尔当场逮捕 14 人,枪决 3 人,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 军队内部的分裂、独立派对平等派的镇压 ,给封建反动势力造成可乘之机。 1647 年底,查理一世从纽马凯特城堡逃跑,逃到英国南部的威特岛,国会中的长老派立即派人与查理进行复位谈判。 1648 年春,王党利用饥荒和经济困难,在伦敦、威尔斯、肯特等郡制造叛乱,第二次内战爆发了。 7 月,苏格兰长老派根据同国王缔结的密约,派两万军队进入英国北部。 面临新的内战,独立派决定联合平等派共同打败国王。 1648 年 4 月底召开的军官会议上,双方协议共同打败国王,审判查理一世,胜利后实行人民公约。在两派联合努力下,第二次内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革命阵营的胜利而告结束。 9 月底占 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年底战争全部结束。 第二次内战期间,国会中的长老派势力又趁机活跃起来,重新控制了国会,并继续同国王进行复位谈判, 11 月,独立派起草了一份抗议书,明确提出要严惩国王,最高权力归下院。接着,军队再次开进伦敦,普莱德上校率军队于 12 月 6 日包围了国会大厦,逮捕 47 人,驱逐 96 人,彻底清洗了国会,这就是著名的普莱德清洗事件,此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