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摘要】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人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问题,而信息素养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信息技术学习,就要坚持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的信息 课堂。这自然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将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 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漫步在
2、信息技术殿堂。【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情境 生活化情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具备信息的获取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
3、教学情境,目的在于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困惑一、注重“软件培训”式的课堂,忽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教材和教学观念等影响较深,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等同起来,把计算机作为纯粹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的,结果使得信息技术课成了纯粹的操作课或 Internet 培训课,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教师讲解操作步骤一二三四五,学生模仿。绝大多数都是软件操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为工具所左右。“
4、为技能而技能”的追逐促使课程培养人的本体价值逐渐消弱,而其工具性价值则日益彰显,并呈凌驾于本体价值之上的态势,而学习者则在被动的适应中丧失主体性,丧失主体应有的主动适应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劳动、娱乐中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二、教学模式单调,缺乏生活化主题活动,远离现实生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历数“菜单”,现在虽然从教材到教学基本实现了“任务驱
5、动”,但历数“菜单”时的那种忽视学习对象、忽视学习内容的现象并没有随之消失。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按步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在上因特网部分内容时才允许学生上网,平时不让学生上网、开 QQ 交流等等,把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完全割裂开来。以“利用 MS-Excel 建立图表” 这一任务主题为例,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出示一张图表,点明学习内容,然后演示图表的建立步骤学生模仿制作,教师巡视辅导。这种教学模式条理清晰、节奏紧凑、易于学生模仿和接受,但是如果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任务设计内容简单,犹如习题,与学生身边的生活
6、学习内容无关。第二、课堂教学手法单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课标倡导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相背离。第三、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环境脱离,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其实,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只是由于信息技术其天然的实践属性,让这种矛盾在这里表现得格外突出罢了。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花费了相当多的课时,但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是相当差,普遍的情况是“讲过的题型会,但是题型一变就不会了”。这些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以上问题摆在面前,每位教师均急在
7、心头,甚至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静下心来,追根溯源,我发现学生的情感投入是关键。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坚持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会变成僵死的毫无意义的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价值“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基础”已成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主题。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将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信息技术学科,该如何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回顾过去,回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容回避的一些缺憾。我们可以
8、发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新教材的编写中也无处不以生活的实例安排教学内容,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要从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育家卡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
9、情感的环境,使学生被这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关联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建立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的,所以这门学科中的许多名词、概念、功能其实都源于日常的生活,只不过经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加工变得更加专业化了。作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联系生活、创设情景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书本上讲解的,而有些问题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
10、学的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还要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通过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当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四、创设生活情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信息技术是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的道理,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本领就想用”,这也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
11、学习完 WORD 的知识后,能够在课堂上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可是一旦走到生活中让他去完成一次板报的布置,就开始觉得不知所措了,就知识而言布置一个板报所用到的 WORD 的知识比起制作小报来要简单很多,可是学生们为什么觉得很困难呢?就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局限于课堂之上,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所以在 WORD 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节课我就让他们在课下参观学校的各种宣传栏目,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说一说学校的哪些宣传栏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制作了。例如学生刚刚学习了字体、字型、字号的知识后,就发现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标题文字自己有能力完成了,心中充满了兴奋。 在这种完全生活化
12、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发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很多用途,进而也会发现许多问题,发现自己在哪些知识上还有哪些不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种教学情境的安排,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或课堂上的那一两个实例,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意识。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信息技术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
13、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教学生会用几个应用软件就能达成的,实际上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是日常的人,而不是背离生活的人,培养信息素养也要在日常生活实习中,为日常生活学习服务。特别是在信息活动中,人更多地是交互活动,而不仅仅是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1.挖掘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
14、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教师要在保证学科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教材,给予教材生活性。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一课,确定“给你 5000 元,帮同学组装一台高性价比计算机”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利用逛电脑市场或上网查相关硬件资料,了解电脑市场行情,在这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硬件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2.以社会生活为源头,生成信息技术课堂中富有挑
15、战性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生活情境,把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现实生活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学习的桥梁,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它,潜移默化形式信息时代的一种良好素养。(1)身临其境主体参与生活,体验信息技术优越性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让
16、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交流信息,加深感受。从生活体验、问题解决出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问题解决活动,学生也可以间接乃至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在搞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把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一部分工作就放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或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去。就“利用 MS-Excel 建立图表”为例,学校就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联网方式、电脑的日常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的反馈信息用 MS-Excel 图表
17、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方面学校了解了情况,家长、学生有了参与学校建设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学生也有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学生看到了技术学习的真实意义。结合校园内外的各大事件、热点话题进行信息搜集、观点罗列和自我评述,如“我校高一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 “青少年上网的利弊”“要不要网德”等等就展开调查和讨论,以图表的形式将结果发布在校园网上。旨在让学生关心校园内外的大事,并通过网络丰富校园信息化环境,把 MS-Excel 真正当成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来使用。(2)结合生活巧用网络,因势利导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带给孩子们最多的,不
18、是技术的使用,而是其承载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东西将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与此同时,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学生也是信息化环境的构筑者:他们在享受着别人营造的信息环境的同时,也在主动或被动地用自己的言谈行为、思维火花和激情态度,或健康、或畸形地影响着正在形成的信息化社会。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如果孩子明天就踏入社会,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否支撑起他们年轻的脚步?是否能支撑起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得到肯定的回答,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要教好、学好这门年轻而又不断生长着的课程,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寻找源头,生成信息技术学习的活水。开设网络学习论坛,让学生通过论坛,交流学习经验、
19、互通有无,彼此协助、解决问题。利用腾讯 QQ 等网络聊天工具开设网络在线答疑系统,让有经验的学生上网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并不断更换解答问题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网络在线聊天工具是学生无法回避的诱惑,也是极具价值的网络应用项目,与其让学生一下子掉进无聊而危险的聊天之中,不如早些让他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知实时通讯工具的真正价值。那种谈网色变、动不动就断网来逼迫学生的手段,是因噎废食,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术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化,在中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才
20、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3.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要回归生活,首先要从回归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就“利用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为例,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侧重不同的工具菜单操作,制作不同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例如,就历史学科中某一节的历史背景、发生事件及影响等进行课前预习,并制作成知识介绍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视频、声音、文本框、脚注尾注等操作,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就信息技术学科的某一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制作成幻灯片。(旨在让学生熟悉以“表格”菜单为主的各种操作,并培养
21、复习、总结、归纳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和能力)。就艺术学科中某一艺术形式,制作鉴赏型的多媒体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艺术字、图片、链接、相片、背景、文本框等操作,同时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艺术鉴赏的同时有机会进行艺术创作)。就信息技术学科中的 MS-PowerPoint 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成专题总结作品。(旨在复习提炼 MS-PowerPoint 这一软件的功用)。总之,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将难以得到滋养。只有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
22、式,理解信息化社会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真正做到新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创设生活化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于是精心备课,设计要给学生哪些方法,哪些知识?辛苦之后换来学生的点头称“懂”,可有几位学生想着:这个方法我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去尝试呢?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能马上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同学,离开了教师的指导,面对一个新的信息技术问题,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不知所措”。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23、的现象。1.情境有“生活味 ”,而没有“信息技术味” 。平时上课过程中,虽然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很浓,而信息技术味淡泊。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悟不到信息技术问题的原型。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信息技术味”,不能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
24、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信息技术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2.情境有活动,而没有体验。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学生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3.情境的表面化,形式化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
25、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信息技术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花样。对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将会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生活化情境的引入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的作用,能够建立起信息知识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紧密联系到自己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很自然的就会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将所学知识开发出更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