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惠州市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 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 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方案(20162020 年)的通知(粤府办2016105 号)精神,改善我市消费品工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促进我市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2、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 的总体要求,立足我市特色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 ”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动“互联网” 与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以消费品供给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加快构建具有惠州特点的消费品 2 工业体系,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为我市更好质量更高水平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二)主要目标。1。 增品种:到 2020 年,全面实施消费品“三品” 战略,发布改
3、善重点消费品需求 50 项;消费品领域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 300 件,新增 PCT(专利国际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200 件。2。 提品质:到 2020 年,开展国际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的行业领域 1 个以上;建设重点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 1 个;主要消费品领域产品国际标准采标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消费产品合格率稳定在 93以上。3。 创品牌:到 2020 年,全市力争培育 5 家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培育 1 个国家区域品牌示范产业集群;创建 2 个以上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品牌培育体系的比例达 50。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品种培育工程。1。 推广先进设计技术
4、和理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 3 广智能化、批量定制与模块化、数字样机与仿真、产品绿色与生态化、产品人文与情感化创意等先进设计技术。倡导“设计思维” ,整合需求驱动、产品研发、原材料选择、供应链支持、制造、营销、渠道、品牌、资金等环节资源,提高消费品设计能力。到 2020 年,我市在消费品领域开展个性化定制、众包、众筹、云制造等全产业链设计创新试点示范 1 个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 构建设计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共享各行业设计资源,鼓励建立中小企业自主设计沙龙、工业设计中心、设计集聚区及国际化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与家具、竹器加工、纺织服装、制鞋等传统行业融合发展,
5、组织开展“设计师进企业” 活动,建设一批“双创”产业基地。到 2020年,在消费品领域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 个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5 个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3。 加强产品设计创新工业支撑。鼓励企业建立消费品用户需求大数据平台,把握消费者需求发展趋势。发展“互联网设计”,鼓励企业应用设计云平台进行协同设计、应用物联网增强智能化用户体验设计。加大智能制造新产品设计的支撑,推广应用 3D 打印等新技术突破制造工艺设计约束。鼓励企业建设产品设计创新中心,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到 2020 年,建设产 4 品设计创新中心 1 个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6、30 个;开展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培育工作、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 20 个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列为首位的是牵头部门,下同)4。 增加工业消费品的品种。围绕日用消费品新品种的设计,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建设新产品中试基地,实行自主创新成果中试与标准制定同步、产业化与标准实施同步。加强新产品所需原材料、生产设备、组装件、零部件、消耗补给品、精密检验检测仪器及试剂、制造工艺和服务等工业消费品配套设计制造,提高新产品投放市场效率。到 2020 年,每行业建设新产品中试基地 1 个以上、精密检验检测仪器及试剂设计制造园区 1 个以上、行业重点生产装备保障企业
7、 2 家以上,新产品批量生产所需工业消费品得到有力保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5。 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支持惠城区的服装、箱包,惠东女鞋、家具等行业向“设计时尚化、技术高端化、品牌国际化、模式多元化”集中突破,增加个性化、多元化消费供给。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厨卫用品等生活用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适应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罗 5 浮山国药、新峰药业、九惠等企业开展中成药、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及衍生品研发和市场推广。适应消费阶段的变化,推广消费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方式满足年轻时尚消费群体需求,挖掘户外航空运动、航海运动等高端时尚消费潜力。适应消费能力的变化,加
8、大农村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等耐用消费品的供给,加大农村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工业消费品的供给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卫生和计生局、发展改革局)6。 发展智能、绿色、健康消费品。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化服装、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智能消费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绿色健康的高端生活用纸和一次性卫生用品、环境友好型洗涤用品、空气净化器、净水器、节能节水器具、绿色家电等绿色制造消费品。积极研发营养与健康食品、新颖体育用品、康复辅助器具、健身产品、智慧医疗产品等健康类消费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7。 发展惠州特色消费品。支持发展一批惠州
9、特色食品,加强对罗浮山中药材的发掘和保护,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同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南药标准体系,打造惠州食品医药自主品牌。大力推动惠州消费品纳入国家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指导行业协会推荐 2 个以上行业消费品纳入广东供给指南,提高 6 传统消费品行业的渗透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实施品质提升工程。1。 提升消费品制造能力。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推广智能制造,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 ”,在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电、家具、服装等行业开展网络协同制造试点。在消费品行业积极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惠州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推进
10、传统消费品行业在工艺、材料、设备和模式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的运用,推动工艺进步和技术革新。到 2020 年底前,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0 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30 个,网络协同制造示范企业 5 家,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5 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 开展行业对标达标。推动消费品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接轨,鼓励和支持我市消费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制定高于现行国际、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通过“差异化” 试点示范和“对标先进、以点带面、分步实施” 的办法,开展对标升级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选择基础
11、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经济实力强、转型升级快的企业作为标准化示范区(点),充分发挥 7 其示范带动作用,在节能降耗、产品质量、产品研发、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等方面整体提升消费品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市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研制消费品工业急需的计量标准,推进消费品领域国家或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推广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测量管理体系。加强企业“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建设和推广,在食品、家用电器、皮革、造纸等行
12、业开展企业“两化融合 ”发展水平评估和 “两化融合”典型示范。到 2020 年,全市新增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200 家以上、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企业 30 家以上,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取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市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食品药品监管局)4。 加快健全消费品先进标准体系。加强消费品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在智能家电、女鞋、服装、家具、五金等优势传统产业建立团体联盟,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消费品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推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 8 到 2020 年,力争创建 1 个国家或省级消费品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13、。(市质监局)5。 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加快发展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开展检验检测机构间能力验证,完善验证结果的通告和处理制度。支持重点消费品企业积极采用和参与制定国际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推行产品认证制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真认证、有机认证和注册等领域国际合作。推进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开展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围绕药品、家电、儿童和婴幼儿产品等重点消费品,加快建设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到 2020 年,在消费品领域建成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1 个以上、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3 个以上。(市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食品药品监管局)6。 加强优质原
14、料保障。培育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优质原料基地,在源头上严控消费品质量。加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扩大定点生产试点品种范围,建设小品种生产基地。支持医药、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行业中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鲜活农产品、海产品冷链物流、立体仓库等先进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从原料端保障消费品质量。到 2020 年,在消费品领域建成规模化、 9 科学化、规范化原料生产基地 3 个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局、海洋渔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7。 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制,围绕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儿童和婴幼儿产品、特殊人群适用产品等重点产品,建设质量
15、安全等追溯体系。总结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追溯试点示范经验,加快向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酒类等食品重点监管品种和药品等重点领域推广。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鼓励企业建立诚信制度。鼓励家具、涂料、林业等行业协会组建绿色联盟,提高家具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到 2020 年,全市消费品工业企业建立实施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的质量信息链条。(市商务局、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展改革局)(三)实施品牌创建工程。1。 提高品牌竞争力。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牌质量,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
16、品牌培育工程,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 10 品牌多元化、系列化发展战略。到 2020 年,培育 1 家以上国家品牌试点企业,建立 1 个以上国家示范品牌,培育 1 个以上国家区域品牌试点或国家区域品牌示范。(市质监局、农业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化局)2。 培育知名质量品牌。加强企业商标品牌培育,鼓励消费品行业中小工业企业培育和优化商标品牌。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到 2020 年,建设“
17、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支持名牌企业联合打造网上“广东名牌商城” ,在消费品领域培育 1 家以上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品牌企业,5 家以上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企业。积极培育消费品领域区域品牌集群,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市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3。 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品牌创新培育基地,推动品牌培训、培育、评价、发布、交流传播、品牌建设相关标准制定等品牌规范化建设工作。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机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联合政府、高校、主流媒体、协会资源共同建设品牌评价实验室,完善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评价标准和规范体系,积极参与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评定,提高我市在品牌评价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市质监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