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惠州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省关于推进“十三五” 文化发 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 年)的实施意见,按照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的决定,结合我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第 1 节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 期 间,全市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
2、期 间文化 发展的各 项目标任务,为 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夯实了坚实的文化发展基础。一是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 宣 传教育活 动,推 动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力打造“ 好人之城” 。推进学 习型社会建设、诚信制度2化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道德氛围,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向了新的台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连续六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与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公布和执行了 “三张清单”,依法取消、下放行政许可等服务事
3、项,文化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完成了全市电影公司、演出公司、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三馆” 理事会成立并正常运作。 积极参与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12 年惠州市和市文广新局分别荣获文化部评选的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称号。组织开展了出国、出境巡回演出及交流联谊活动,惠州的客家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远播他乡。积极组织文艺队伍参加在香港举办的“ 惠州春茗” 、“惠城区香港恳亲会”以及 “澳门春茗 ”等文化交流活动。成功承办了首届粤港澳微影视作品文化交流周等活动。积极参与和稳妥开展深莞惠以及河源、汕尾
4、的在文化领域各项业务的交流合作,开展了深莞惠三地文物精品联展、深莞惠流动大舞台三地巡回演出等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深莞惠(3+2)区域文化合作联动一体化。三是文化民生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圆满完成了 72 项基本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科学实施了文化精准惠民,在全国率先探索文化惠民卡制度,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集中验收评审。文3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社区)“五个有” 文化设施建设全部建成,文化广场遍布城乡社区。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服务和系列品牌活动,先后主办、承办 30 多项全国或省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进
5、一步满足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二五” 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连续七年以城市组团形式参展深圳文博会,均获得“优秀 组织奖” 和 “优秀展示奖”殊荣, 带动引导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陆续落户立项并开工建设。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文化制造业为主体、文化服务业为新兴增长点、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超过 5%,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以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省前列水平。四是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喜人。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国家、省级奖项喜人,连续六年在“五个一工程” 评选中获地级市总分第一名,在省
6、级以上各艺术门类获奖、发表、出版、展演、拍卖、收藏的作品近千件,多部原创作品获各界好评。编印出版了一批文化经典丛书。稳步推进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基地之一的惠州粤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先后有 10 多部影视剧在惠州取景摄制。首部惠州出品大型动漫连续剧艾可魔法少女在央视首播,惠州作为粤港澳(台)影视拍摄基地的功能格局初步显现。4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历史突破。惠州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强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调整修订、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启动编制惠州历史城区文物古迹连片保护规划。五年来,全市省级文保单位由 9 处增加到 36 处;新增国家级“非 遗” 项目 1 项,省级以上“非
7、遗” 项目由 2 项增加到 21项;新增国家级传统村落 7 个、省级传统村落 10 个;新增省历史文化街区 5 条。完成廖承志同志生平陈列室、陈炯明史料馆建设并启动修复惠州苏东坡祠、抢修宾兴馆以及银岗古窑场遗址公园、铁卢湖裘屋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2015 年惠州成功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取得了新的历史突破。六是文化市场管理依法有序。持续保持“扫黄打非” 高压态势,五年来“ 扫黄打非 ”未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2011 年、2012 年,市“ 扫 黄打非 ”办分别 被评为全国和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评为广东省“ 扫黄打非” 工作先进集体。加大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和
8、专项整治力度,成功查处一批文化市场大要案。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宽进严管” 等新形势,建立了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出台了市、县(区)执法权限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文化市场的良好格局。七是社科理论工作研究不断创新。我市应用对策研究持续加强,五年来全市社科联共完成规划立项课题 157 项,开展优秀成果评奖 2 届、评选优秀成果 74 项。重点课题研究成效明显,5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社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精心组织了 5 届“社科普及周” 活动,2013 年启动了以宣传普及社科知识为主旨的“惠州社科讲堂”
9、 ,以固定或流动的方式共举办各类普及活动 300 多场,“大科普”格局逐步形成。 出台完善了社科类社团评价办法、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发展瓶颈“十二五” 期 间我市文化 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市总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文艺创作生产领域人才精、尖、高的不多,叫得响、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不多;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著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专业人才欠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须加强;市民及企业版权意识不强,版权经济规模还比较小;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布局不够均衡、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人才相对不足、原创能力较弱,
10、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惠州文化发展的快速提升和全面对标深圳的前进步伐。三、发展环境“十三五” 时 期是惠州 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 五位一体” 协调发 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推进文化惠州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文化建设地位的显著提升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明确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
11、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政策措施,为文化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文化建设地位的显著提升,为我市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二是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育、激励作用,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和对社
12、会的规范、调控、凝聚作用,为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十一五” 、“十二五” 时期以“铺摊子”为主要特点的 发展态势,在“ 十三五”时期将转向以“上档次 ”为主要特点的新 阶段,从特惠性政策导向转向全民普惠均等共享导向,从“小文化” 内容转向“大文化”内容。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方向,对准人民需求,对推进7文化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三是经济新常态为文化建设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将释放新的发展活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发展,顺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文化创新和文
13、化产业的发展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 )概念的提出与文化 产业的发展相契合,“ 整合”与“创新” 将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四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惠州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一带 一路” 既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它既包含经济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文化经济的基础建设既是“一 带一路” 基 础建设的一部分,也是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特性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 战略的 实施,给惠州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做好“一带一路” 的文化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协同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让文化的传播配合
14、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并在文化产业“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五是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文化惠州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十三五” 期间,惠州坚持民生财政理念,保持市级新增财力的 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为文化惠州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惠州率先全8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经济收入与文化享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为文化惠州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惠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将确保惠州文化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文
15、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第 2 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围绕“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的总体要求。深入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依法管理为抓手,重点抓好文艺创作生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
16、保护、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引导、文化安全治理等方面工作。不断繁荣惠州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壮大文化产业,活跃文化市场,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争当文化惠9民排头兵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全面贯彻国家以及省市在文化发展领域进行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新常态下重要的文化发展机遇,积极营造文化发展领域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氛围,拓展“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充分 发挥“互联网+”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为惠州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坚实的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导向正确原则。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
17、方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政府主导原则。加强和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在推进文化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公益文化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各项保障机制。创新驱动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市文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互 联网+”行动,促进文化与科技、网络深度融合,激活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社会参与原则。在强化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的政策
18、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10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改革发展新格局。提质增效原则。用“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从重硬件建设向提升服务效能转变,从单向供给向供需对接转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业态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上新水平。三、发展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把新闻舆论宣传导向,严守文化文物安全关,文化成风化人引领功能不断提升。力争到 2020 年末,基本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人民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到 2020 年,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达到 1200 平方米;2018 年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 1 册,2020 年达到 1.2 册。2020 年,应急广播信息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2020 年,惠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达到 5%以上。2020 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达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