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混凝土试验一、砂、石材料试验(一)砂、石材料取样方法砂、石材料取样方法的规定:1、砂:(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4 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份,组成一组样品。2、石:(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 15 份,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
2、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 8 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 份,组成一组样品。(二)砂的筛分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通过砂子筛分试验,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子级配的好坏和粗细程度。砂的级配好坏和细度大小,对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2仪器设备(1)孔径为 9.5、4.75、2.36、1.18、0.6、0.3、0.15mm 的方孔筛及底盘和盖各一个。(2)天平(秤量 lkg,感量 lg)。(3)烘箱、摇筛机、瓷盘、容器、毛刷等。3试样制备将试样缩分至约 1100g,放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质量,筛除大于9.5mm 的颗
3、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 。分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秤取烘干试佯 500g,精确到 1g。(2)将孔径 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 9.5mm 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 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 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
4、d 1/2/200 式中 m r 筛余量(g);d 筛孔尺寸(mm);A 筛的面积(mm 2)。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 l%。 25试验结果 (1)分计筛余百分率。将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以求得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到 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将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 于该号筛的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加起来,以求得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到 0.1%。 (3)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 f,(精确至 0。01
5、): f (A 2+A3+A4+A5+A6)-5A 1/(100-A 1)式中 A1A 6分别为 4.750.l5mm 六个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4)筛分试验应用两份试样进行试验,并以两次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1,细度模数精确至 0.1。如果两次试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0.2,应重新进行试验。(三)砂的视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测定砂的视密度,以此评定砂的质量。砂的视密度也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2主要仪器设备(1)托盘天平。最大称量 lkg,感量 1.g。(2)容量瓶。容积为 500mL。(3)烘箱、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等。3.试样的
6、制备将取回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取约 660g 左右,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1)秤取烘干试样 300g(m0),精确至 1g,装入盛有冷开水至半满的容量瓶中,塞紧瓶塞。(2)静置 24h 后,打开瓶塞,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然后用滴管加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质量(m 1)。精确至 1g。(3)倒出瓶中水和试样,将瓶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2)项水温相差不超过 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2)。精确至 1g。5.试验结果试样的视密度 按下式计算: /m
7、0/(m 0+m2-m1). H2O (g/cm 3)式中 m0_烘干试样质量 300g;m1_试样和水加容量瓶的总质量(g);m2_水加容量瓶的总质量(g); H2O 水的密度(g/cm 3)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 0.01g/cm3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作试验。3(四)砂的堆积密度试验l.试验目的和意义测定砂的堆积密度并计算空隙率,借以评定砂的质量。砂的堆积密度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需的重要数据之一。在运输中,可以根据砂的堆积密度换算砂的运输质量和体积。2.仪器设备(1)台秤。最大秤量 10kg,感量 1g。(2
8、)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容积 lL,内径 108mm,净高 1O9mm,筒壁厚2mm,筒底厚为5mm。(3)烘箱、漏斗或料勺、直尺、浅盘等。(4)方孔筛:孔径为 4.75mm 的筛一只。3试样的制备用浅盘取砂样约 3L,在温度为(1O5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4.75mm 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试验方法称容量筒质量 m1,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漏斗(图 13)或料勺距离筒口约为 5cm,装满并使筒口上部试样呈锥形,然后用钢尺将筒口上部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后称质量(m 2)。精确至 1g。5.试验结果(1)堆积密度按
9、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m2-m1)/V式中 m 1 容量筒的质量(kg);m2 容量筒和砂的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m 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2)空隙率 P/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P/=(1- /0/ /).100%式中 /0_砂的堆积密度; /_砂的视密度(近似密度)。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4(五)砂的含水率试验l.试验目的和意义测定砂的含水率,以供搅拌混凝土时校正加水量和用砂量之用。此外,砂料的含水率对于砂料的体积也有很大影响。当验收砂时也可根据其含水率来进行体积的折算。2.主要仪器设备(1)天平。秤量 2kg,感量
10、 2g。(2)烘箱、干燥器、浅盘等。3.试验步骤(1)将约 500g 试样装入已秤得质量为 m1(精确至 2g)的浅盘中,秤出试样连同浅盘的总质量 m2(精确至 2g) 。摊开试样,置于温度为(105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秤出烘干试样连同浅盘的总质量 m3。 (精确至 2g)4.试验结果试样的含水率 W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1%):W=(m2-m3/m3-m1).100%式中 m 1一-容器质量;(g)m2未烘干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m3烘干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砂的表面含水率,可将此试验值减去其吸水率来求
11、得。(六)石子的筛分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石子的颗粒级配对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大小具有显著的影响,它是评定石子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2)天平或台秤,秤量随试样质量而定,感量为试样的 0.1左右。(3)烘箱、摇筛机、容器、浅盘等。3、试样制备将取回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小于表 1 规定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表 1 试样最少质量石子最大粒径/(mm)9.5 16.0 19.0 26.5 31.5 37.5 63.0 75.0试样质量/(kg)2.0 3.2 3.8 5.0 6.3 7.5 12.6 16.04、试验步骤5(1) 、按表 1 规定数量取试样一
12、份,精确至 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底筛)上,然后筛分。(2)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 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用手筛,筛至到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3)筛余量称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 0.1,各筛分计筛余量之和与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前总量相差不得超过 1。5、试样结果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砂的筛分析相同。(七)卵石或碎石的视密度(近似密度或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1、试验目的和意义石子的视密度,是指不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在内,但却包括颗粒内部孔隙在内的单位
13、体积的质量。石子的视密度与石子的矿物成分有关。测定石子的视密度,可以鉴别石子的质量,同时也是计算空隙率和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此方法可用于最大粒径不大于 37.5mm 的碎石或卵石。2、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 5kg,感量 1g。(2)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3)筛(孔径 4.75mm)、烘箱、金属丝刷、浅盘、带盖容器、毛巾等。3.试样制备将试样筛去 4.75mm 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 2kg,风干并洗刷干净后,分两份备用。4.测定步骤(1)取试样一份浸水饱和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一个相当角度。然后注满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
14、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尽气泡。(2)气泡排尽后,再向瓶中添加饮用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板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板的总质量(m 1)。精确至 1g。(3)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中,置于温度为(105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然后取出置于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的质量(m 0)。精确至 1g。(4)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板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质量(m 2)。精确至 1g。5.试验结果视密度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lOkg/m3): /=(m0/m0+m2-m1). H2O (g/cm 3)式中 m 0_烘干后试样质量(
15、g);m1 _试样、水、玻璃片和瓶的总质量(g) ;m2 _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g); H2O水的密度(g/cm 3)视密度试验应用两份试样,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0.02g/cm3,应重新取样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超过 0.02g/c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6(八)卵石或碎石的堆积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测定干燥石子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可用以评定石子的质量好坏。同时石子的堆积密度也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必要数据之一。2.仪器设备(1)台秤:秤量 10kg,感量 10g(2)磅秤:称量 50kg 或 100kg
16、,感量 50kg。(3)容量筒:其规格见表 2。表 2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容量筒规格(mm)卵石(碎石)的最大粒径(mm)容量筒容积(L) 内径 净高筒壁厚度(mm)9.5、16.0、19.0、26.5 10 208 294 231.5、37.5 20 294 294 353.0、63.0、75.0 30 360 294 4(3)烘箱、平头铁锹。3.试样的制备用浅盘按表 3 所规定的质量盛装试样,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职面上进行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表 3 取样质量石子最大粒径(mm) 取样质量(kg)9.5 16 19.0 26.5 4031.5 37.5 8063
17、.0 75.0 1204.试验方法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面(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铲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铁铲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距离约为 5cm) 。装满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中,使表面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 ,最后称出容量筒连同试样的总质量(m 2) 。5.试验结果(1)堆积密度 /0的计算(准确至 10kg/m3): /0=(m2-m1)/V (kg/m 3)式中 m 1量筒的质量(kg) ;m2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V量筒的容积(m 3)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2)空隙率 P/的计算(精确至 1%)7P/
18、=(1- /0/ /).100%式中 P/石子的视密度。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九)卵石或碎石含水率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测定石子的含水率,用于混凝土调整加水量之用。2.主要仪器设备(1)托盘天平或台秤。称量 10kg,感量 1g。(2)烘箱、浅盘等。3.试样的制备将取回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 5 规定的数量,再分为两份备用。4.测定步骤(1)按表 4 要求取试样一份,装入已称质量为 m1浅盘内,称出试样连浅盘的总质量 m2.表 4 取样质量最大粒径(mm) 9.5 16 19.0 26.5 31.5 37.5 63 75取样质量(kg) 2 2 2 2 3 3 4 6(2)
19、摊平试样,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烘干过程中每隔 0.5h 翻拌一次) ,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连浅盘的总质量 m3。5.试验结果含水率 W 用下式计算(精确至 0.1%):W=(m 2-m3)/(m3-m1).100%式中 m1浅盘质量(g) ;m2未烘干时浅盘和试样的总质量(g) ;m2烘干后的试样与浅盘总质量(g)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8二、新拌混凝土试验(一)试验室拌和方法1.一般规定(1)在试验室拌和混凝土,室温应保持在(205)。(2)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实际用料相同。在拌和前,材料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水泥如有结块现象,
20、应用 64 孔/cm 2筛过筛,筛余团块不得使用。(3)称量的精确度要求:骨料为1%,水,水泥及外加剂为0.5%。(4)在拌制混凝土前,应先做砂、石的含水率试验。根据含水率计算出含水量,并从拌合用水量中扣除,但在称量砂、石时则应加上相应的质量。(5)测定新拌混凝土本身的性质时,应尽快进行试验。试验前应经人工略加翻拌,以保证其质量均匀。2.主要拌和设备(1)搅拌机。容积为 75100L,转速为 1822r/min。(2)台秤。50kg(感量 50g)。(3)天平。5kg(感量 1g).(4)量筒。200ml、1000ml。(5)盛器。1L、5L、10L。(6)拌板和拌铲。拌板为 1.5m2m 的
21、钢板。3.拌和方法(1)人工拌和法测定砂、石含水率,按所定配合比备料。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上水泥,用铲自拌料一端翻到另一端,如此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为止。再加上石料,翻拌至均匀混合。将干拌合料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在凹槽中,注意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一次,用铲在拌合物上铲切一次。从加水完毕时算起,至少应翻拌六次。拌合时间(从加水完毕时算起) ,应大致符合下列规定:a. 拌合料体积为 30L 以下时,约 45min。b. 拌合料体积为 30L50L 时,约 59min。c. 拌合料体积为 50
22、L75L 时,约 912min。拌好后应根据试验要求,立即做坍落度试验或成型试件。从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必须在 30min 内完成。(2)机械搅拌法按试验配合比备料。搅拌前,要用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对搅拌机进行涮膛,然后倒出并刮去多余的砂浆。目的是让水泥砂浆薄薄粘附在搅拌机的筒壁上,以免正式拌和时影响配合比。开动搅拌机,向搅拌机内按顺序加入石子、砂和水泥。干拌均匀,再将水徐徐加入。加料时间不应超过 2min。水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合 2min。9将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中卸出,倾倒在拌和板上,再经人工翻拌12min,使拌合物均匀一致,即可进行试验。(二)新拌混凝土和易性试验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适应
23、构件尺寸和施工条件的和易性,即应具有适宜的流动性和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借以保证施工质量,从而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它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1坍落度试验(1)试验目的和意义坍落度是表示新拌混凝土稠度大小的一种指标,以它来反映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大小。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为 10150mm,最大粒径不大于 37.5mm 的塑性混凝土和高流动性混凝土。试验需 15L 拌合物。(2)试验设备截头圆锥筒。根据表 5 进行选择。常用的标准圆锥坍落筒见图 14。表 5 圆锥筒规格弹头形捣棒。直径 16mm,长 650mm 的金属棒,端部磨圆。平板。用标准圆锥筒时,平板应用
24、 700mm700mm 的金属板或漆布。小铁铲、装料漏斗、小木尺(宽约 40mm,长约 300mm,厚 34mm) 、钢尺(长 300500mm,并带有刻度) 、镘刀等。(3)试验步骤每次试验前将截头圆锥筒内外擦净,顶部扣上漏斗,用水润湿,放置在经水润湿的平板上(或漆布上) ,用双脚踏紧踏脚板。用取样勺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筒内,使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三分之一。每装一层,用捣棒垂直插捣 25 次。插捣应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捣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至下层表面为止。插捣完毕即取下漏斗,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去,使与筒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混凝土必须刮
25、净。将圆锥筒小心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将筒放在拌和料锥体一旁,筒顶上放一木尺,用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以毫米计, 读数准确至 5mm,即为拌合料的坍落度。坍落度的测定见图 15。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 510s 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 150s 内完成。圆锥筒尺寸(mm)最大粒径(mm)圆锥筒名 称 底 面内 径 顶 面内 径 高 度 筒 壁厚 度70 及 70以 下标准圆锥 筒 2002 1002 3002 1.510测定坍落度之后,应用目测方法判断新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合格,观察方法见表 6、表 7 和表 8。表
26、6 混凝土含砂率的观察方法用镘刀抹混凝土面次数 抹面状态 判 断12 砂浆饱满,表面平整,不见石子 含砂率过大56 砂浆尚满,表面平整。微见石子 含砂率适中6 石子裸露,有空隙,不易抹平 含砂率过小表 7 混凝土粘聚性的观察方法测定坍落度后,用弹头棒轻轻敲击锥体侧面 判 断锥体渐渐向下沉落,侧面看到砂浆饱满,不见蜂窝粘聚性良好锥体突然崩坍或溃散,侧面看到石子裸露,浆体流淌粘聚性不好表 8 混凝土保水性的观察方法做坍落度试验在插捣时和提起圆锥筒后判 断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流出 保水性差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流出 保水性稍差无水分从底部流出 保水性良好(4)试验结果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其坍落度只测一次作为试
27、验结果。根据表 6、表 7 和表 8 的规定。判断含砂率是否适宜,判断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良好。(5)和易性的调整如果坍落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立即调整配合比。具体地说,当坍落度过小时,应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添加水泥和水;当坍落度过大时,则应保持含砂率不变,适当添加砂与石子;当粘聚性不良时,应酌量增大含砂率(增加砂子用量);反之,若砂浆显得过多时,则应酌量减少含砂率(可适当增加石子用量)。根据实践经验,要使坍落度增大 10mm,水泥和水各需添加约 2%(相当于原用量);要使坍落度减小 100mm,则砂与石子各添加约 2%(相当于原用量)。添加材料后,应重新拌合 2min,然后重测坍落度。调整时间不能拖得过长。从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