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 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 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 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 ;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 N;黄道:K、K ;六时圈:Q、Q2.3 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 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 ;子午圈与六时圈: 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 ;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2326 )2.4 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
2、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2.5 第二赤道坐标系(, )、黄道坐标系(, )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 h)、(0、0)2.6 在黄道坐标系中:P(90-,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18 h)2.7 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 当 s=hs,t s= As 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 已知:St Q=6h38m,t =21h50m,故根据公式:St 有: =-15h12m(8 h48m)2.10 t2
3、h39m2.11 90-35+=7826,90-35+=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 )、太阳赤纬()、太阳赤经( ) 春分():0、0、0 、0 h;夏至():0、90、 、6 h秋分():0、180、0、 12h;冬至():0、270、-、18 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时角(t)、赤经()天顶 Z:90、任意、31.5、0 h、9 h5m;天底 Z:-90 、任意、-31.5、12 h、21 h45m天北极 P:31.5 、180 、90、任意、任意;天南极 P:-31.50、-90 、任意、任意东点 E:0、270、0、18 h、5
4、 h45m;西点 W:0、90、0、6 h、3 h5m南点 S:0、 0、-58.5、0 h、 9h5m;北点 N:0、80、58.5、12 h、21 h45m上点 Q:58.5、0、0、0 h、9 h45m;下点 Q:-58.5 、180、0、12 h、12 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 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3.2 亮度与光度-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亮度等级(m)和光度等级(M)。M=m+5-5lgd(d 指该
5、恒星的距离),因为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 10 秒差距之外,故有 Mm。3.3 (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夜半中星)3.4 0 等星。5.1 等,天空全黑时可见3.5 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3.6 银河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4.1 太阳距离、大小和质量测量方法:(P37 第 18-34 行)太阳半径 R 等于太阳平均视半径( 16)乘日地距离。利用太阳半径可求太阳大小;利用万有引力可求太阳质量:M=RV 2/G (R=1.49610 11m,V=2.97810 4m/s,G=6.6710 -1
6、1m2/kg)4.2 太阳大气:太阳可直接观察到外部等离子体层次;太阳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离子流。太阳活动:太阳磁场支配下太阳外层大气的剧烈运动;对地球影响:黑子/气候,耀斑/无线电通讯,磁暴/极光等。4.3 哥白尼“日心 ”体系:把周日运动归之于地球绕轴自转,而把周年运动归之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行星的复杂的环状视运动,则是地球和行星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复合运动的结果。唯有月球才是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日心说是整个近代天文学的基石。开普勒定理(即行星运动三定理):轨道定理、面积定理、周期定理。牛顿对开普勒定理的发展:他指出天球轨道可以是任意圆锥曲线,速度是决定轨
7、道形状的必要条件;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在引力作用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面速度不变;他修正了第三定理公式。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4.4 绕日公转周期:125a;与太阳的平均距离:4AU4.5 行星分类:(地球轨道/小行星带/质量和化学组成)4.6 彗星-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冰冻物质;星体-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微小颗粒;流星-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摩擦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量的余迹。没有大气可以看到彗星,但不能看到流星。4.7 康德“星云说 ”基本论点:太阳系由弥漫星云物质演化而来,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自引力(星云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意义:在僵化的的自然观上打开
8、第一个缺口,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5.1 月球有时会遮掩太阳、行星和恒星,却从没被别的天体遮掩过。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和地球相互绕转产生月相变化,因此产生古代历法。且对地球的潮汐现象有着主导作用。5.2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5.3 大 81 倍5.4 同步自转-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具有相同的方向和周期。5.5 23.7=7.4min(无升起现象)5.6 恒星月是月球在白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塑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恒星周期,长度为 27d43m12s;塑望月是月球同太阳的会合周
9、期,长度为 29d12h44m3s。5.7 上弦月傍晚(日落)中天;下弦月早晨(日出)中天;半夜满月位于南方上空(中天)。5.8 满月或将满月-太阳与月球之间的距角为 180o。5.9 上弦月-月落时太阳在下中天,月球在太阳东侧(后升后落)5.10 判断 1:首先,否定(c)和(d),因为月亮凸向上方意味着太阳尚未西落;其次,月亮的赤纬是:m5 o9,我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绝大部分地区只能朝南看月亮。(b)图中的月相是新月,与题词中所说的“残月“ 不符,故只有选( a)。判断 2:直接根据“晓风” 二字判断当时为凌晨,当你朝南看时只有(a)符合,亦即:太阳位于东方地平以下。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10、)参考答案6.1 北半球右偏(南偏),南半球左偏(北偏),赤道不偏,7.5/h6.2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叫极移。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做地轴进动。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但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位置的变化。6.3 5/20=15a。在地球形状变圆、黄赤交角()变小、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快时,岁差(p)将会消失。6.4 地球越扁,合力矩力臂的长度差越大,则进动越快。月地距离越近则引力越大,合力矩越大,故进动越快。地球的密度大时,合力矩对地球作用的效果就不明显,则进动慢些,地球自转快些时,自转力矩与合力矩相抵消一部分,所以变慢些。6.5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
11、素同时存在,以致太阳每日的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所以视太阳日长度因季节而变化。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并互相干扰,前者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后者使真太阳日发生 8s 的变化。二者之中,前者是主要的,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长,二分日最短。因为视太阳日长度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二者的叠加主极发生南至后,这是因为,地球过近日点在冬至后不久。6.6 V()=V*cos=456m/s*cos。在同一纬度处地球自转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 =60 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在赤道的一半。6.7 天顶赤纬等于当地纬度,而该恒星又刚好位于当地的天顶,所以恒星的赤纬也
12、等于 行星分类6.8 天体中天时,其时角等于 0 或 180。因为时角的起点和方位角的起点都是午圈,所以其方位角也为 0 或 180。不是所有天体都一样,只对于恒星。6.9 因为恒星离北天极 23北上新雅开墨8.41/71/61/81/51/91/41/101/31/111/21/121/18.5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1)90-: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当顶:当 = 时,H=90正午太阳高度为零:当 -=90时,H=0(3)H=90-+=90-6634+2326=4652(4)4652 =90-2326 = =1942(5)3634=90-30+=-2326,南回归线附近
13、,在 12 月 22 日观测的。8.6根据题意,=0,H=45,所以 =45(即 45N 或 45S)8.7(1)H=90-+=90-5330+2326=59568.8(1)约 280;(2)南半球;(3)向北移动;(4)向赤道移动8.9(1)季节的半球性因素:昼夜的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主要 影响太阳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季节的全球性因素:日地距离变化决定全球所得太阳辐射热能总量。(2)按距日远近是季节变化的全球性因素,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半球性因素。尽管过近日点时,全球接受的热量较多,但较多的热量大多集中在南半球。北半球这时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是冬季。8.10昼夜等长;四季变
14、化不明显8.11全球性夏季或冬季8.12热带变宽,为 452=90;寒带也变宽,半径为 45;温带消失9.1(1)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都太零碎,且彼此不能通约。历日制度在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即在历月和历年之间,总是顾此失彼,必然有所侧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历法一般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2)a.阴历。历月,它按照朔望月的长度来定历月:大月 30 日,小月 29 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历年,12 个历月的累积为它的历年。概括地说,阴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 朔望月12。b.阳历。概括地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
15、月=回归年12;平均历年=回归年。c.阴阳历。概括地说,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12.3683 朔望月=回归年。(3)无必要9.2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以月相定日序。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把每次合朔的日期定为初一;根据先后两次合朔所包含的日数多寡,来确定月的大小:如果包含 30日,当月就是大月;如果只含 29d,便是小月。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以天为主,地为从;天同干相联,叫天干;地同支相联,叫地支。两者合称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共有 10 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 12 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为甲子、乙丑、丙寅亥癸,正好以六十
16、为一周,周而复始,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辰。9.3下弦月9.4夏历月序 大小月三月 小月四月 大月五月 小月闰五月 小月六月 大月七月 大月9.5(1)儒略历:365d 为 1a(平年),每 4a 一润,润年为 366d;平均历年为365.25d。格里历:格里历对儒略历的置润法则进行了调整,改 4 年 1 润为 400a97 润,以消除新的误差,使春分固定在 3 月 21 日;凡遇世纪年必须能被 400 整除才算润年,如 1700 年、 1800 年、1900 年不再是润年。(2)为了宗教事务上的方便。旧历由于每年有 0.0078d 的误差,自公元 325年到 1582 年,春分日从 3 月
17、 21 日提前到了 3 月 11 日,使复活节的推算在3 月 21 日和真正的春分日之间无所适从。为了克服这个混乱的状况,格雷果里决定修改儒略历。(3)使当时的春分回到 3 月 21 日;使以后的春分固定在 3 月 21 日。(4)十月革命按照旧历发生在 10 月 25 日,而按照新历是同年的 11 月 7 日。(5)1643 年 1 月 4 号9.6平年 364 天,五年一闰,闰年 365 天。一年 4 个大月,8 个小月10.1根据 S=*+t*得,S=*+t* =14h22m+13h02m=27h24m,所以有 S=3h24m10.2(1)视太阳时: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叫做视太阳时。特
18、点:流逝不均,但可以直接测定。平太阳时: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叫做平太阳时。特点:流逝均匀,但只能根据恒星时或视时推算。(2)时差:真太阳和平太阳之间的时刻差。时差的周年变化是视太阳日周年变化的结果。具体变化情形可以用视午和平午的比较来说明。如图 4-37(P131)所示,在视太阳日长于平太阳日期间,视午逐日推迟,时差逐日便笑。在这段时期的终了,视午最迟,时差达极小值。反之,在视太阳日短于平太阳日期间,视午逐日提早,时差逐日变大。在这段时期的终了,视午最早,时差达极大值。时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都是视太阳日和平太阳日的差值累积。所以,视太阳日和平太阳日的差值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只有+29s 和
19、-21s;而时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却分别可达+16.4m 和-14.4m。10.310.4两者都是10.5h5512“10.6E673410.7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既有相对统一性,又保持一定地方性的完善的时间系统。内容:划分标准时区和设立日界线。划分时区: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规定,这样的时区叫做理论时区;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标准时区称为法定时区。区时: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在时刻和经度的关系上,区时显然不同于地方时。地方时直接决定于经度:任何两地的经度差,都等于它们的地方时刻之差。区时则不然,两地的区时之差,决定于它们的时区
20、之差,而不直接决定于两地的经度。例如,115E 和 125E,两地经度相差 10,但它们属于同一时区(+8 区),因而有相同的区时;而 110E 和 120E 两地,经度同样差 10,而区时相差 1小时。10.8法定时:各国为了自身的便利,在制定标准时时,根据具体情况对理论上的标准时进行各种调整。它们被称为法定时。“北京时间”不同于“北京地方时”。后者是东 8 区的区时。10.9日界线:日期进退的界线。180经线是它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避免环球航行中发生的日期混乱,而且还可以避免时刻换算中出现的日期混乱。日期进退:东 12 区比西 12 区要早 1d。因此,轮船或飞机越过日界线时,
21、要变更日期:自东 12 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 1d;反之,自西 12 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 1d。10.10 10 月 29 日,星期六10.11协调世界时:它是一种介于原子时和世界时之间的时间标准来播发信号。它以原子时为基础,但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实际上是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相互协调的产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部门对时间的要求。协调方法:一是调整原子钟的速率,将原子秒长每年订正一次,使它的长度接近当年的平太阳秒长,在一年内保持不变,并使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的时刻差值,保持在 0.1 秒以内。另一种方法是拨动原子钟的指针。它保持原子时的秒长不便,而对它的时刻则按照实
22、际情形适当进行调整。第五章 (地球和月球) 参考答案11.1 月球体积小。11.2 日全食。11.3 不能。11.4 略。11.5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者相冲)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大小决定于黄白交角的大小,月地距离和日地距离的远近。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取决于食限。346 天。11.6 这是因为。月食时见食的地区广,日食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11.7 不可能,多次月食需要在年初、年终发生一次。11.8 食季固定,食限变小。11.9 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和食年组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做沙罗周期。取最小值。沙罗周期并非是太阳日的整数倍,相互对应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并不发生在一日内的同一时刻,它的不足一日的尾数 0.32 日,即 1/3 天,使相互对应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在时刻上推迟约 8小时,因此在经度上偏西约 120。沙罗周期并不严格等于交点约、近点月和食年的整数倍,因此相应的日食月食不可能完全一样。12.1 从全球范围来看,潮汐现象首先是地球的变形现象。假如地球本来是个正球体,那么它在自转过程中,由正球体变成明显的扁球体,又要在公转中变成不很明显的长球体,后者是周期性变形,成为潮汐变形。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