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教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17865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定风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轼《定风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轼《定风波》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轼《定风波》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轼《定风波》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 (PPT

2、演示)处于政治夹缝中的苏轼总是被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但从他的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性格中旷达刚毅、乐观潇洒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精神特质, 定风波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写的。余秋雨曾说过:“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 ”苏轼是在朝廷新旧党之争中倒的霉。有意思的是新法当政,他发现新法弊端,故反对;旧法当政时,他又觉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所以他不见容于两端。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差一点被处死,坐牢 103 天,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

3、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当时的恐悸、苦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曾决心“不复作文字” ,不仅对时政噤若寒蝉,而且在与朋友的书信往来中也不敢畅所欲言;他经常出入佛寺道观,俨然以佛子道士自居,一修炼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他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品尝着这生活的苦果。但这仅仅是苏轼人品修养、性格情怀中的一小半,而能在困难中卓然特立,能在逆境中掉臂独行,能从悲哀中排遣超脱,能从苦难中品尝人生,才是苏轼人品性格中的另一大半。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 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读出节奏 3、解读小序,了解背景1)齐读小序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

4、,天气,人物,缘由。3)具体分析。(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2)地点:沙湖道中(3)天气:雨,晴。(4)人物:雨具,同行,余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 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 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5)故,交代写作缘由。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 ,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 ,只有他独(不觉) ,而且他没躲雨。 (一件小事寄予深刻哲理。 ) 3、解读文本、初步鉴赏(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

5、啸着,一边悠然地走。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雨骤风狂。 2在风雨中, “同行皆狼狈” ,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 “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如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3、作者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在泥泞中行走,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轻” ,并不是他“身轻” ,而是他的“心轻” ,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是苏轼

6、向往的。“骑马” ,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4、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 “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句义: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5、总结人物形象 1: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板书)(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7、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1、苏轼为何喝酒?在苏轼以前的作品中苏轼为什么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孤独)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忧愁)写此文时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乌台诗案:(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沙湖买田:(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2、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

8、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4、合作探究、重点鉴赏1、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苏轼 360 首词中,归字出现 100 多次。他要“归去”到哪里?为什么?1)归朝廷 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

9、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浣溪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2)归田园。喜好庄子,纵情山水,每到一个贬谪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 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如记承天诗夜游: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归佛门。如菩提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

10、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4) “归去”回归自我 面对风雨,谢灵运归去了工丽的山水诗中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归去了世外桃源独善其身归隐田园,苏轼的归去遵循心灵的指引,积极实现人生的关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独守那份朴拙、持重、超然、旷达的自我。他不同庄子、陶潜,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 ,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

11、,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 ,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 ,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2、总结人物形象 2: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板书)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

12、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2、布置作业:背诵本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