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哦,香雪教案 2(内含练习)1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 年 9月生于北京,1975 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 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 150余万字。1982 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1984 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 1986至 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 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
2、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 年和 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 年还写成第一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2写作背景 在 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
3、,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 世纪 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
4、深刻地反映了 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3文章题旨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
5、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人物形象分析 香雪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
6、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重点透视 (1)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
7、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
8、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结构图解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语言积累 1、字音 皱褶 zh 嘟囔 dnng 吮吸 shn 捂 w 怂恿 sngyng 娇嗔 chn 辗轧 nin 搡 sng 2、字形 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 慎重 谙熟 挟着 颤粟 皱褶
9、 蠕动 熠熠 儒家 3、词义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美文赏析 百合花节选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
10、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
11、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
12、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浑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又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的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赏析
13、: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创作的代表作。它是写战争题材的,但与一般的战争小说不同。它并不从正面展开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而着墨于战争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十九岁的解放军通讯员,刚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和文工团员“我”在相对平静的前沿包扎所及其所在的村子里发生的种种“小的纠葛”,以平凡而动人的军民关系揭示出革命战士崇高的灵魂的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内心。百合花的出世,正如茅盾所说,它说明表现上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小说的情节比较单纯:一、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途中的情况;二、到达包扎所,小通讯员在借被子过程中与新媳妇的纠葛;三、“我”与新媳妇在包扎所做准备工作的
14、情形;四、小通讯员英勇牺牲,“我”与新媳妇对他表示无限的崇敬与哀悼。小说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拖毛竹的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茹志鹃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百合花的语言,不论作者的叙述,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 一课一背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15、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双基在线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踮起 娇嗔 瞥见 怂恿 颤栗 凛冽 蠕动 悸动 2、下列各项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16、( ) A.辗轧 羞涩 吸吮 相蠕以沫 B.瞥见 推搡 朦胧 嗔怪 C.惆怅 斟酌 贪焚 悸动 D.咋呼 黯然 严俊 顾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它的前面应当还有序言,可惜已亡佚无存,终不能 是哪一个人的作品。 2001年 4月 1日,中美的撞机事件,再次说明了美国的野心是没有 的,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斗争,才能自安。 只有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有可能 它的发展变化。 A.确定 界线 推测 调解 B.确定 界限 推断 调节 C.肯定 界限 推测 调节 D.肯定 界线 推断 调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张小明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
17、章总是文不加点。 B学校领导既抓教学,又抓教育,经常深入食堂宿舍,对学生关怀无所不至。 C他的动机是好的,做法虽有欠妥之处,但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分别同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决议,并于 1997年和 1999年顺利地进行了政权交接。 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部门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C3 月 17日,六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除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
18、际的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D科技人员的发言,说出了好多年来压在知识分子心里的话。 6、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拓展训练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好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松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好书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