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眉县“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草案)“十三五” (2016-2020)时期是我县全面深化改革、推 进依法治县、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突破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转变的重要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精神及新时期旅游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眉政发2015 12 号)要求,特制定本 规划。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 期 间,县委、 县政府立足县情、 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
2、县域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实施“ 旅游兴县 ”战略,坚持规划引 领、项目带动、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狠抓景区开发建设、市场宣传营销和质量服务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屡创新高。2011 年全县接待游客271.6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7.62 亿元;2012 年全县接待游客 345.1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7.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3.03亿元,同比增长 30.7%;2013 年全县接待游客 503.59 万人次,同比增长 4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4.33 亿元,同比增长- 2 -49.1%;2014 年全县接待游客 589.2
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41.19 亿元,同比增长 20%。2015 年预计接待人数 65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旅游综合收入达 46.5 亿元,同比增长 11%。(二)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十二五” 期 间,全县 共启动实施旅游重点 项目 150 余个,累计完成投资逾 100 亿,其中太白山旅游区旅游重点项目 100 多个,累计完成投资 72 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游客服务中心,太白山、红河谷全线高标准贯通,电力通讯上山全覆盖,龙凤广场、生态文化广场、迎宾大道、中心大道、凤凰温泉酒店、风情小镇改造、汤峪湖音乐喷泉、度假区道路
4、管网和农夫山泉太白山生产基地等 80 多个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用。滨河文化产业新区共实施项目 35 个,累计完成投资 22.6 亿元,凤泉路道路工程、平阳阁、逸城渭水乐园、眉坞大道等 10 个项目建成投用,渭水之央湖面景观工程、平阳阁、合力滨河首府、中医院、滨河小学等 17 个在建项目正快速推进,滨河国际大酒店、太白路等 8 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到位,即将开工建设。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先后建成槐西草莓采摘园、齐镇大樱桃观光采摘园等休闲农业园区 9 个;发展金果生态园、宝深逸乐园等休闲农庄 32 个;培育营头镇红河村、首善镇新庄村等农家乐示范村 3 个;建成汤峪上王、闫家堡农家乐产业聚集区 2 个
5、;打造全市精品乡村旅游点 1 个(庵嶺古城)。为充分利用渭河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拉大县域旅游骨架,- 3 -我县于 2015 年启动实施了渭河“百里画廊” 眉县段建设项目,先后栽植绿化植被 6800 余亩,完成道路绿化 50.76 公里,高标准修建了秦风门、槐树林风情园、渭河湿地公园、蒹葭台、渔夫码头、常兴滨水景观园等景观节点,“十里花海” 、“樱送春风、梨花飞雪”、“梅花傲雪” 、“杨柳浓荫”等河堤道路景 观已成林成景,“ 百鸟戏滩” 、“千亩 荷塘”、“万顷芦荡” 、“渭滨桃浪”、“ 渔舟唱晚”等河道景观已初步显现。随着渭河“百里画廊” 的成功打造,以一山(太白山)一水(渭河)为骨架的县域
6、旅游大格局已基本形成。(三)景区建设卓有成效,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 A 级景区创建。A 级景区数量由 1 个增加为 4 个,截止 2015年 10 月,我县共有 4A 级景区两个,分别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3A 级景区两个,分别为扶眉战役纪念馆、秦皇生态园。西部兰花园、逸乐生态园、逸城渭水乐园、太白山水上世界、张载祠等五家景区相继进入国家 3A 级景区创建序列,其中逸乐生态园已完成 A 级景区创建验收工作。二是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农夫山泉太白山饮料有限公司、陕西太白酒有限责任公司于 2013 年成功创建宝鸡市首批工作旅游示范点,农夫山泉红河谷工厂工业旅游创建工作已顺
7、利通过宝鸡市旅游局验收,工业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四)创新宣传手段,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是立足“山水眉县 创意田园 ”品牌,在持续加大 电视、广播、报纸、户外、车体等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微博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推介方式。二是在全国分设了 36 个驻外联络招商处,组建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宣传营销网络,大- 4 -力发展线上、线下经销商、分销商、代理商。县域旅游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以西安、宝鸡为主的省内客源市场稳中有升,省外客源市场已逐步拓展至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省外客源占比逐年攀升。二、主要做法(一)健全体制机制,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8、一是成立了县文物旅游局,总体负责全县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工作。二是组建成立了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三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级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突破旅游领导小组,进一步的团结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四是按照“三个 转变、三个转移” 的工作思路,理 顺太白山旅游区管理体制,明确旅游区管委会在区域范围内全面履行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在管委会内部设置发展和招商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分局、国土分局、土地收储中心等机构,注册成立了陕西太白山投资集团公司、眉县滨河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开发公司
9、,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为旅游区加力提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二)完善规划设计,精心绘制县域旅游发展蓝图。先后委托中国旅游设计院、上海艾肯联合、同济大学等规划设计机构,高标准修编了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眉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太白山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战略及概念性规划设计、旅游区控制性详规等规划设计。依托渭河、太白山两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按照“核心板块引领,观光大道相- 5 -连,山水田园映衬,风情小镇点缀,优美乡村交融、生态产业跟进” 的 总体思路,以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滨河文化产业新区、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板块)为三大核心板块,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并按照国家
10、 5A 标准去打造,确定了“ 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大旅游 发展蓝图。(三)搭建平台招大引强,全力破解旅游发展资金瓶颈。成立了太白山投资集团、眉县滨河文化产业新区开发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以市场化运作吸引各方参与县域旅游开发建设,分别与陕国投、北京美联信、西安信合开展信托、租赁贷款等业务;与国开行西安分行、农业银行、眉县信合等金融机构开展项目融资贷款业务;先后招引了山西合力、浙江华誉、四川中汇力、江西渭央置业、上海中城集团、北京金海华集团、农夫山泉、北京逸景营地公司、重庆华邦颖泰公司、重庆锦华公司、浙江胜鼎公司、河北好风光旅游公司、陕西万城公司、陕西华达集团、陕西锦禄地产、曲江国际橡树酒店、宝鸡
11、万全集团等 40 余企业投资旅游项目开发,合同引资近 400 亿元,落实到位资金近 80 亿元,为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四)狠抓行业管理,着力提升县域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完善了旅游市场数据分析体系,通过每季度对旅游市场的抽样问卷调查,较为科学测算了来眉游客人均消费、主要客源地、停留时间等关键指标。二是建立了宾馆酒店餐饮业数据库,完成全县 1145 家宾馆酒店餐饮业的调研摸底,对规模以上的 170 家住宿业单位进行了详细登记,夯实了全县游客接待能力的评估工作基础。三是全面规范了旅游数据统计制度,将旅游景区、星级- 6 -宾馆酒店、旅行社全面纳入数据报送体系,规范了月报、季报、年报和财务
12、数据审核流程,四是围绕旅游安全工作,编制印发了全县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并督促太白山旅游区、各镇、旅游景区编制本级相应的安全预案,实现了县、镇、景区三级安全预案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全县旅游安全应急能力。同时,形成了由县文物旅游局、太白山旅游区管委会、工商、安监、质监、药监、物价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制,定期、不定期对涉旅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把旅游安全关。五是先后出台了眉县农家乐(休闲农庄)管理办法、眉县旅游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行业规范,累计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 20 余期,培训 8000 余人次,有效规范提升了涉旅单位的经营行为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六是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制定了眉县旅
13、游投诉处理办法,理顺了游客投诉受理、处理机制,累计处理各类投诉 200余次,办结率和游客满意度均达到 100%。 三、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一)面临机遇。一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旅游业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实现 旅游业空间拓展的重要途径,意见指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整合会展活动,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
14、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杜绝低水平的- 7 -人造景观建设,规范发展主题公园。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反对低俗、庸俗、媚俗内容,抵制封建迷信,严厉打击黄赌毒。二是游客需求的新变化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均收入提升、带薪休假制度强制实施等现实条件的推动下,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经常化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形式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度假旅游转变,游客需求也由单一的观光向研学、体验、参与、医疗等复合型转变,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代表的“泛旅游” 时代已全面到来,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不仅是服务
15、设施和服务水平的竞争,更是差异化文化品牌的竞争。(二)面临挑战。一是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从管理体制看,旅游与文化分别由县文物旅游局、文化广电局管理,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自为阵,难以将文化和旅游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具体工作中仅能做到“配合” ,难以做到“结 合 ”,更 谈不上“融合”。从运行机制看,由于管理体制不 顺,难以做好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统一挖掘、开发,存在条块分割、活力不足等问题。二是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程度较低。旅游项目建设存在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在旅游项目建设中,过于强调经济属性,没有将我县三国文化、青铜文化、餐饮文化、宗教文化融入其中,导致旅游项目缺少“文化” 品
16、位, 难以对游客形成吸引力。三是旅游产品主题文化特色不鲜明。差异化、主题化开发不够,融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的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四是扶持和奖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财政扶- 8 -持政策以及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影响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原动力。五是品牌化战略实施不到位。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了“太白山登山节” 、“宝鸡文化旅游节暨太白山重新盛大开园”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介作用,但缺乏品牌化运作,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四、“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17、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抓住用好“丝绸之路 经济带” 战略机遇,立足“旅游兴县 ”战略,按照 “提质、增效、扩容” 的要求,坚持规划推动、项目拉动、品牌带动、产业联动,深挖文化旅游资源,释放文化旅游产业潜在价值,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互相依赖、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推动县域旅游的三个转变,即由观光主导型向休闲度假引领转变,由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旅游的战略型支柱产业。(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满足需求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
18、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关系,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保护,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9 -3.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利用眉县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发展优势,深度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突出特色、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独具眉县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4.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联动原则。切实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调节、规划引导、加强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遵循文化旅游产业内在的市场规律,集中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
19、旅游产业,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5.坚持项目带动原则。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指向,坚持项目带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把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落到实处。6.坚持单体凸显与群体集聚相协调的原则。单体项目建设要按照排他性和唯一性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独一无二、登峰造极的理念,注重打造精品。围绕龙头项目,以城镇为支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基地,拉长产业链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三)发展目标1.定性目标。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力提速一区一带(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渭河“百里画廊” 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力争到
20、 2020 年,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文化主题鲜明,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会议会展、观光娱乐、旅游购物、大型演艺、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国内一流旅游目- 10 -的地;渭河“百里画廊 ”休闲旅游产业带 成为以三国文化、张载文化、乡土文化为主题,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餐饮娱乐、农庄渔趣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聚集区;眉县成功打造为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产品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家级旅游强县。2.定量目标。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 10%以上,到 2020 年,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 1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50 亿元,其中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
21、客突破 600 万人次,“两园 ”入园游客突破 340 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5 亿元。全县文化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 5 万人以上,间接从业人员达 15 万人以上,文化旅游业产值占全县 GDP 35% 以上。3.分期目标。第一步,“十三五 ”前两年,实施文化旅游 产业突破行动,选准切入点,集中力量,打基础、树品牌,发挥示范效应,实现规模扩张。主要标志:启动渭河“百里画廊” 休闲产业带项 目建设。重点围绕“三国文化” 、“张载文化”、“ 荷文化”,完成首善镇葫芦峪村三国文化体验园项目、金渠镇河底村“千亩荷塘” 、常兴镇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改扩建和横渠镇镇区张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任务。围绕重点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先行试点。加速推进滨河文化产业新区“一院” (电影院)、“两场 ”(文化广 场、美食广场)、“三馆”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全面提升渭河“百里画廊” 休 闲功能和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