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学史《三字经》.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24139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经学史《三字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明经学史《三字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明经学史《三字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明经学史《三字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明经学史《三字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明经学史三字经蒙学读本也称“ 蒙养书” 、“小儿 书” ,是 专为学童启蒙教育编写的在庠(xing古代称学校)序、 书馆、塾学使用的课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都是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中流传广泛、影响久 远的经典之作。三字经世谓南宋王应麟作,民国前期又略有增补,主要是续添了宋以后直至清末的一段历史叙述。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宁波) 人。 宋史说他自幼好学,九岁即通 六经。淳 祐元年(1241) 登 进士第,因长于经史考据,熟悉天文地理、掌故制度,故一再升迁,累官至礼部尚书 兼给事中,深为理宗倚重。宝佑四年(1256) 王应麟奉诏主持殿

2、试,他称赞文天祥的策 论“ 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荐擢文天祥 为进士第一。奸相 贾似道专权时,王应麟屡屡抗颜抵忤,有人劝他屈节顺从,他回答 :“忤相之患小,负君之罪大。 ”正因为王应麟道德学问如此,他编撰的三字经才能在知识灌输、道德晓喻、文才词藻上多方面超越同伦,被赞誉为“千古第一奇 书”。三字经以“ 人之初,性本善”起篇,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诸子,历史朝代更迭,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 名的著名事例作结。将涵盖了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传统伦理思想及识字教育浑然融为一体,句式灵活,编排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 畅,其中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

3、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等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警句格言而传诵至今。三字经三三成句,简练易读,深受后人推崇。 三字 经被公认是“开三言韵语蒙书之先例” 的蒙学读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作为相辅相成的整套蒙学读本合称“ 三、百、千 ”,三字经也因这样的排列而被称 为“ 蒙学之冠”。其实如此排名,一方面是基于数字顺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三字经在文字和内容上较之后二书要浅近许多,蒙童入 读先教三字经,体 现 出了古人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正确教育方法。译文则采用韵语,以求贴近原作风格;重点字、 词、句作注;生僻字或多音字加注音。三字经南宋 王应麟(1223-

4、1296)【题解】作为学童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 不但精心挑选了幼儿习字所 须掌握的常用基本词语,而且也不忘时时灌输编著者所尊崇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文化伦理。本段为三字经的开篇部分,首句便巧用了孟子主张的“人性善”和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的语录原话,进而指出后天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并且列 举孟母、窦燕山、黄香、孔融等 历史人物实例予以辅证,说明从小就要知 书学礼,日后才能遵从封建社会的纲常法度。全段的最后,再次强调了维护君臣父子、长 幼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除此之外,编著者还注意教授蒙童习识一些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文字,譬如 农事活动中常常用到的 “四时五行、六谷六畜”之

5、类。而“袍土革木、金石丝竹”这些乐器,也不可不 认识了解,因为鼓瑟吹笙、弹筝抚琴,不单能抒发人的“ 喜怒哀惧” ,而且还与宗庙祭祀、盛典礼 仪密不可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很善良,天性虽然相近,习惯相差却远 。如果不加教诲,秉性就会改变 ,教育要讲方法,贵在始终一贯 。【注释】1、初:初始。2、性本善:是说人的天性善良。 “人性善”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最先提出的“人性论”观点,与之相反的是荀子主张的“人性恶”观点。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都认为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于人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生性,天性。相近:近似。3

6、、习:指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后天的环 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习性、习惯。相 远:差别越来越大。4、苟(gu ):如果。 5、乃:于是,就。迁:迁移,变化。6、道:方法。7、贵:最高贵的。这里指重视、注重。专:专一,始终不懈。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昔日孟子母亲,安家慎选邻居,孟子逃学回家,停机剪布教育。还有窦氏燕山,家教严格有方,培养教育五子,个个声名远扬 。【注释】1、昔:往昔,过去。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名轲, 战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尊其为“亚圣”。2、择:选择。据说孟母为培养孟子,曾三次搬家。开始他家与屠夫为邻,孟子便学玩杀猪的游戏。后来的

7、邻居是专门为人操办丧事的吹鼓手,孟子又 爱上了吹吹打打。最后孟母将家搬迁到了学堂旁,孟子才开始受到良好学习环境的熏陶影响。 处:居住。3、机杼(zh):织布机上穿引纬线的梭子。孟子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非常生气,于是用剪刀剪断了织机上已经织好的布来警示教诲儿子。4、窦燕山:五代后周时人,名禹钧,官至左谏议大夫。因家住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地处燕山脚下,故号燕山。5、义方:指良好的家教。6、教(jio ):教导,教育。7、俱:全都。窦禹钧共育五子,因家教严格、教育有方,五个儿子都相继科举登第,名扬于世。扬:声名远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抚养

8、而不教育,这是父亲过错 ,教育而不严格,老师要负其责 。孩子不肯学习,确实太不应该 ,小时如不努力,到老能干什么 ?【注释】1、养:生育,供养。教(jio):教导,教育。 2、过:过失,过错。3、惰:懒惰, 责任心不强。4、宜(y):应该。5、何为:做什么,怎么办。何:表疑 问,什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玉石不加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通过学习,不会明白道理。所以作为儿女,就要从小时候,培养尊师敬友,严格学习礼仪 。【注释】1、琢(zhu ):雕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2、义:道理, 应当遵循的行 为规范。3、为(wi):做,成为,作为。4、方

9、:正当,在。5、亲:亲近,尊敬。 6、习: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黄香不过九岁,能替爹妈暖被,孝顺生身父母,子女理当如此。孔融年仅四岁,就懂让梨兄辈 ,弟弟敬爱兄长,从小就要明白。【注释】1、香:黄香,东汉时人,博通经典,官至尚 书令。九 龄:九岁。2、席:炕席,卧具。黄香九岁时就知孝顺父母,夏季炎热,他先用扇子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日寒冷,他就用身体暖热父母的卧具被褥。3、当:应当。执(zh):做到。 4、融:孔融,东汉末鲁(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少府、大中大夫等职。 5、让:谦让。孔融年 仅四岁,就懂

10、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自己挑最小的吃。6、弟(t):同“悌” ,指弟弟敬爱哥哥。长(zhng):兄长。 7、知:明白。这句是说从小就应该明白尊敬兄 长、友 爱兄弟的道理。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做人首讲孝悌,其次增广见闻 ,学会数目加减,认读文字文章。这样从一到十,十十相加成百,十百变为一千,十千能成一万。【注释】1、首:首要。孝弟(t):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弟:同“悌”,指弟弟敬爱哥哥。 2、数:数目,算数。3、文:文字,文章,文理。4、千而万:一到十是基本数字,按照十进位算数方法,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累计下去可以无穷无

11、尽。这里是说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如此,基础非常重要,从小到多逐渐积累,就能最终成功。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译文】古人所谓“三才” ,是指天、地与人,古人所谓“三光” ,是指日、月、星辰。古人提出“三纲” :规范君臣礼仪,要求父子相亲,夫妻和顺不弃。【注释】1、三才:指天、地、人。2、纲:纲领,法则。 “三纲”是汉儒董仲舒最早提出的封建时代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应遵守的三个行 为准则,即 “君为臣纲,父 为 子纲,夫为妻纲”。3、义: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4、顺:和顺,和睦, 顺从。旧 时封建礼教要求妇女服从男权,认为妻子服从丈夫,家庭就能和顺。曰春夏,曰秋

12、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译文】说道春天夏天,还有秋季冬季,一年四个季节,反复循环不息。至于南方北方,加上西方东方,对应成为四方,基准在于中央。【注释】1、运:运行。穷:穷尽,终止。2 、应(yng):对应。中:中央。这里是说南北西东四个方位以中央为基准互相对应。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译文】日常所见水、火,加上木、金与土,五行相生相克,一切本有规则 。古人倡导仁、义,恪守礼、智、 诚信,此被称作“五常” ,不容紊乱违背。【注释】1、五行(xng):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和金

13、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 五行相克”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 这五种常见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2、本:本源,根源。数:天数,天理。3、仁:仁爱。义:应该遵守的道义。4、礼:礼仪,礼节。智:有才智,晓事理。信:诚实守信。5、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法则。常:常 规,准 则。6、紊(wn ):紊乱,改 变。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译文】水稻、小米、大豆,小麦、粘谷、高粱,以上合称六谷,是人生存食粮。有马有牛有羊,有鸡有狗有猪,上面六种牲畜,人们家家饲养。【注释】1、梁:古人也称粟(s),即谷子,去壳后叫做小米

14、。菽(sh):大豆,也泛指豆类。2、黍 (sh):粘谷子,去皮后北方叫做黄米子。稷(j):一种谷物,古代 对其形态记载解释不同,可泛指粮食作物。3、豕(sh):猪。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译文】高兴叫做喜悦,生气叫做愤怒,悲痛叫做哀伤,害怕叫做恐惧。倾慕叫做心爱,讨厌叫做憎恨,贪念叫做私欲,七情人人具备。匏笙、陶陨、皮鼓、木柷、石磬、金钟、琴瑟、箫笛乐器,八类通称八音。【注释】1、恶(w):厌恶,憎恨。欲:欲望,贪念。2、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合称七情。具:具备。古人认为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人人具有的感情。 3、匏(po):匏瓠(h),属葫芦类

15、,古人用来制作匏笙、匏琴等乐器。土:粘土,这里指陶制吹奏乐器埙(xn),上有一到三、五个不等的音孔。革:皮革,这里指鼓一类的革制乐器。4、木:指 柷一类的木制打击乐器。 柷,形状如方形漆桶,古代雅乐开始时击 之。石:指磬 (qng)一类玉石制作的敲 击乐器。金:指锣、钟、钲(zhng)、钹(b)等金属制作的乐器。 5、丝:指琴、瑟(s) 、琵琶等丝弦类乐器。竹:指笛子、排箫一类吹管乐器。6、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合称“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译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生下我,我再生我儿子,儿子又生我孙 ,由

16、自己的子孙,再生曾孙、玄孙,传宗接代九辈,延续繁衍不停。【注释】1、高: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曾:曾祖,祖父的父亲。祖:祖父。2、父而身:从父 亲到自身。3、玄:玄孙,自身向下第五代。曾:曾孙, 孙辈的孩子,自身以下第四代。4、九族:为同宗,以自己为本位,上推四代(父、祖、曾祖、高祖),下推四代(子、孙、曾孙、玄 孙),合称九族。 5、伦:辈分,排列次序。古人特别看重家族延 续、血 缘血统关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译文】父子间重恩情,夫妇间应和顺 ,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谦恭,长与幼讲尊卑,朋与友守信用,君对臣应尊重,臣对君要忠诚 ,

17、上十义是准则,人与人同遵循。【注释】1、恩:恩情,有情义。2、从:顺 从,和 顺。封建伦理关系中注重夫权,要求妻子顺从丈夫。新式家庭则强调男女平等。3、则:应该。友:友爱。 4、恭:恭敬。5、长幼序:指年长与年幼之间要有尊卑次序。序:次序。6、友与朋:古人将有共同志向者称作“友”,有共同德行者称作“朋”,后来则总称作“朋友” 。7、敬:敬重,尊重。8、十 义:指上述之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朋义、友信、君敬、臣忠。义:指 应当遵守的道德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 9、同:共同遵守。【题解】由于科举考试是封建时代士子求取功名、踏入仕途的必经 之路,所以 三字经的中间部分以大量篇幅从“ 小学

18、” 入门开始,详细罗列出了不同教育阶段必须读及的“四书五经”、 “诸子百家”等经典代表著作,并 历数了自“三皇五帝”肇始,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朝代的兴废更迭。我们知道,诵读是传统蒙学教育中最行之有效的一个手段,抛开科考应试的功利目的, 三字经让学童自幼便接触了解、熟悉背诵一些与我国传世经典及文化 历史相关的基本知识, 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 义。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译文】幼童启蒙教育,必须讲析清楚,细说词源词义,让其明白句读 。人们读书求学,夯实最初基础 ,小学内容学好,才能研读四书 。【注释】1、训蒙:指对幼童的启蒙教育。训:训诫,

19、教导。蒙:蒙昧无知。2、讲:讲解。究:追根究底,彻底弄清楚。3、详:细说,使完全明白。 训诂(g ):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也叫“训故”、 “故训”。4、句读(du ):文章中 应当停 顿的地方,完整的句子 为“句”,句子中 较短的停顿为“读(du)” ,后代称作标点。5、为(wi )学:进行学问,做学 问。 6、初:指刚开始学习。7、小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 节。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编有以此为内容的童蒙读本小学一书,影响 较大。 8、四书:朱熹把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四本书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并 为之作章句集注。从元代开始, 四书

20、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必读书,也是士子参加科 举求取功名的必读 之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译文】儒家经典论语,全书二十篇目,都是孔门弟子,师生哲言辑录 。孟轲著书孟子,全书总共七篇,宣扬道德修养,阐说仁义思想。【注释】1、论语:书名,孔子学生辑录孔子及其一些弟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共有二十篇。孔子(前 551前 479),姓孔,名丘,字仲尼, 东周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儒家尊其为“至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和“礼”。2、群:众多。3、记:记录。善言:有启迪、教益的言论。3、 孟子:

21、书名,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为,讲述道德仁义 等儒家思想。 总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一说是弟子、再传弟子记录。孟子(前 372前 289),姓孟,名轲,字子 舆,邹国人。儒家尊其为“亚圣”。作中庸 ,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 ,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译文】四书之一中庸,出自子思手笔,“中”为不偏不倚, “庸” 是平和不变。四书另有大学,作者当为曾子,主张修身治家,方能安定天下。【注释】1、中庸:书名,儒家重要经典,原是儒家经典礼记的一篇,作者为孔伋。孔伋(前 483-前402),姓子,名伋,字子思, 孔鲤之子,孔子之孙,鲁国人。战国初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尊其 为“述

22、圣”。2、子思:孔伋字子思。3、中不偏:“ 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4、庸:平常。易:改变。 “中庸”是说个人修养要做到平和适度,力求和谐,社会也能由此安定。5、 大学:书名,原 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南宋理学大 师朱熹将其与中庸、 论语 、孟子一起编为“四书”。6、曾(zng)子:(前 505 年前 435 年),姓曾,名参 (sh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入室著名弟子,儒家尊其为 “宗圣”。朱熹 认为大学大体为曾子思想,但作者也可能是其后学。7、修:修身。齐:整治。这 里是指治理家族,使其平安和睦。8、平:指平定天下。治:指治理邦国。 大学书中强调品德修养,指出先要修养自身品

23、性,整治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家庭,才能治理好邦国,并最终做到平定天下。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 书 易 , 礼 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译文】孝敬融会贯通, “四书”熟习通晓,再如典籍“六经” ,开始研读其奥。诗经、 尚书、 周易, 礼记、 春秋(再加乐经),号称儒家“六经” ,应当讲习探求。【注释】1、孝经: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可能是孔门后学所著,论述封建孝道、宗法思想。2、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 尚书 、礼经, 易经、 春秋、 乐经,今 乐经已失传,或认为乐非独自成书,而是包括在诗 、周礼之中。3、 诗:书名,即诗经,我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收集保

24、存了古代 诗歌 305 首。 书:尚书,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是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 汇编,相 传是孔子 编成此书。 易:书名,即周易,也称易经,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4、 礼:书名,即礼经,指儒家经典周礼、 仪礼、 礼记,合称 “三礼”。 周礼亦称周官,搜集周王室及战国时代官制、社会制度并添附儒家政治理想汇编 而成,据 传是周公姬旦所作,实应为战国时代作品。 仪礼据说是孔子采集周代流 传下来的礼而 编集成书,全 书十七篇,内容包括士冠、乡饮、聘礼、丧服、祭祀等基本礼 仪,是 历代制定封建礼制的重要依据。 礼记原是解释仪礼的资料汇编,内容多采集先秦旧籍,为西汉戴圣编著,世称小戴礼记。另有西汉戴德版本,称作大戴礼记。后代“六经”中的“ 礼”一般多指礼记。 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籍整理删订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5、求:探求。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 书之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