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9261649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共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基础理论阴阳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证和阳证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阴虚与阳虚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