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一至四讲评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2、宗教慈善事业:宗教不仅是当时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且直接指导着各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一方面,各种宗教教义多将行善列为基本的准则。另一方面,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施医助药等活动,在这一时代成为一些西方国家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并随着宗教影响区域的扩大而扩大到全世界。 3、官办慈善事业:所谓官办慈善事业,可以理解为由官方开展但尚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与宗教慈善事业不同,官办慈善事业是以国家的介入并以传统道德及
2、政治需要为基础而产生且得到发展的,即政府根据需要与实力,在宗教慈善事业不能满足贫弱社会成员的需要时亦直接出面举办有限的临时性救济活动。 4、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针对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通过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为其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具有最低保障性、救助对象全民性、权利义务单向性、按需分配几个特点。 5、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
3、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 7、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8、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4、,它对于因疾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具体来说,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激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9、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10、失业保险:就是化解失业风险、增强社会成员对失业风险的防御能力的制度安排。失业风险具有保障生活、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社会稳定、调节经济等功能。 11、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
5、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 12、灾害救助:即自然灾害社会救济,简称救灾。灾害救助制度就是为了使陷入困境的灾民获得衣、食、住、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以使其摆脱生存危机,同时使灾区社会发展尽快恢复正常化,秩序化的一项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作业 1:B、D、A、B、C;作业 2:C、A、D、C、B;作业 3:D、C、A、B、C;作业 4:A、C、B、D、A三、多项选择题作业 1:AB
6、C、ABCD、ABCD、ABCDE、ABCDE;作业 2:ABCDE、ABC、ABCD、ABCDE、AB;作业 3:ACD、ABCD、ABCD、ABCDE、BCD;作业 4:ABCD、ABCDE、ABCD、ABCD、ABCD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 答: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第一,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第二,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
7、,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第三,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经济政策或其他社会政策目标较为单一相比较,社会保障对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负有更多的责任。 2、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 答:主要表现在它的公平性、社会性、福利性、法制规范性、多样性及发展性等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公平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社会化特征:( 1 )制度的开放性 ( 2 )筹资社会化( 3 )服务社会化( 4 )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福利性特征 :法制规范性特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自产生之日起,便以立法规范为前提,以政府干预为条件,法律的硬约束与政府的
8、强势干预即是社会保障制度强制性的具体体现。多样性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模式日益多样化。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刚性发展特征 。3、社会保障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从总体上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影响其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经济因素毫无疑问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
9、要。政治因素影响,政治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因素。此外,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 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一)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保障的目标首先是为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服务的,而特定的社会问题又是与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采用的主要是经济援助的手段,它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综上,
10、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是社会保障在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换言之,如果石灰保障的发展水平超越或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将得到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的初衷相背离的结果。(三)协调发展:第一,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协调发展。第二,社会保障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综上,在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不能违背协调发展的规律,如果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就不仅会因留下保障的漏洞而无法解决已有的社会问题,而且会因项目之间或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效率的低;(四) 多样化发展:多样化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发展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规律,它既是影响社会保障制
11、度走向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乃至伦理因素综合影响的一个结果,因此,多样化发展规律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均将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它能够促使某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与发展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保持以现实国情为基础的较为清醒的头脑,而不会受所谓的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德国模式乃至智利模式等牵制。对世界各国而言,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或由少数几种模式来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多样化成了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走向发展的重要规律。 5、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 答: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军人保障制度
12、。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和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中特别贫困的弱势群体,因为自身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陷于无收入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定而建立起来的,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保证劳动者因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制度。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和国家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简述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 答:社会保障
13、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两种:一是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二是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所具有的工具价值。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能够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行。 7、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社会保障法缘起于英国中世纪的济贫立法,但与之又有根本的区别。只有当确立了国家在保障国民生存权益方面的责任,并以维护人的尊严为前提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现,才真正意味着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产生。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大体上划分为如下四个阶
14、段:济贫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和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 8、如何理解社会保障法的实质? 答: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即是石灰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为此,在立法中需要遵循下列一些基本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公平优先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9、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有: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以及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10、如
15、何理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答: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并对初次分配进行调节,第三次分配则是对前两次反陪的进一步调节。社会保障处于再分配环节。 11、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一般包括征税方式、征费方式和自由筹资方式三类。其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向单位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发行福利彩票与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及国际援助等。其中,对社会保险实行征税制还是征费制,客观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12、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
16、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于因疾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具体来说,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由国家、单位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3、如何定义失业和失业保险? 答:失业是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失业保险就是化解失业风险、增强社会成员对失业风险的防御能力的制度安排。失业保险具有保障生活、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社会稳定、调
17、节经济等功能。 14、失业保险有哪些类型? 答:商业保险按照参保是否具有强制性、失业保险层次等不同标准可以将事业保险划分为不同类型,一般都包含有覆盖范围、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失业保险待遇和失业保险管理等内容。 15、工伤保险的含义是什么? 答: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起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 16、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及标准? 答: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针对由贫困人口与
18、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通过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为其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具有最低保障性、救助对象全民性、权利义务单向性、按需分配几个特点。 1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一)生存权保障原则:在现代社会,生存权是公民在现代生活中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相应的,保障公民生存权乃是政府和社会的基本义务,救助者与接受救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普遍性原则: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凡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
19、个人和家庭,不论其身份地位、有无职业,应一视同仁的予以救助。(三)“保底”原则: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生存权而定。(四)法制化原则:所谓法制化原则,是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成员或生活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18、如何理解广义和狭义的社会福利? 答:狭义的社会福利仅指由国家和社会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政策,通常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津贴或福利设施;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举办的一切只在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政策,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
20、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事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补贴;广义的社会福利包含了文化、卫生、教育以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在内。 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及目标?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杂的结构、项目设置等。目标:( 1 )完整性。从现代社会的需要出发,只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全面解决各种需要国家和社会运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来解决的现实社会问题。( 2 )协调性。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各子系统或项目协调发展为条件的。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应当具有协调性。( 3 )层次性。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应
21、当体现出多层次性,以便满足对社会保障有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的需求。 2 、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对象不同( 2 )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3 )保障水平不同( 4 )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 5 )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3 、比较不同医疗保险模式的异同? 答: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上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费医疗保险。
22、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激纳,政府酌情补贴。当参保劳动者及其家属因病、受伤或生育需要医治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又可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险制度。社区医疗保险的对象可以是城市社区居民,也可以是农民,但一般以农村社区较为常见。社区医疗保险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帐户(
23、即个人帐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健制度。美国是实行多种医疗保健模式并存的典型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医疗保险体系,美国的医疗保险可分为两大体系,即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由政府举办,包括医疗照顾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少数民族免费医疗制度。 4 、如何理解慈善事业的特色? 答:慈善事业是一项道德工程,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慈善事业具有幅危济困的社会功能,同时兼具民办社会救助的色彩。它是人类社会互助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载体,具有不可代替性。从经费来源看,慈善事业能够获得官方、企业或社团、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支持,从而具有混合分配的功能,它在实
24、践中表现出以下几项基本特色:第一, 善爱之心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第二, 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第三, 社会捐献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第四, 民营机构是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第五, 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 。第六, 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 5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病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制度结构的板块状,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第二, 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导致政府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角色错位。第三, 实施范围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第四, 资金严重短缺,福利方面供
25、需矛盾十分突出。第五, 职业福利严重异化。 6 、为什么说老年人福利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主体内容? 答:第一,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要。第二,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要。第三,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要。第四,老年人的服务保障需要。第六, 老年人的其他保障需要。 7 、中国的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怎样的员工福利计划? 答:住房公积金计划是依据国家的饿政策法令所建立起来的一项由国家建立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强制性住房储蓄计划,其政策依据是 1999 年 4 月 3 日 由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此后又于 2002 年 3 月 24 日 ,根据在条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条
26、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缴存的部分;二是单位每月按规定为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款专用,“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其具体的支取要求,在条例第 24 条进行了规定:“员工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存储余额:( 1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 )离休、退休的;( 3 )完
27、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 )出境定居的;( 5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 )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上,按照条例要求,各省、市、地区要成立专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定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拟订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确定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以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等。而住房公积金的集体管理运作则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于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一般来说,住房公积金计划对
28、于企业是一种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的缴费计划,在这一计划中,企业要承担为其员工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公积金缴存和支取手续,建立员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帐户,缴纳住房公积金费用以及每月为员工代扣代缴员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费用等的责任。按条例规定,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 5% ,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将比例提高。对于员工,住房公积金计划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长期储蓄存款计划,在其存储、支取以及使用等方面都要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与约束,但同时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一计划获得来自于企业的资金资助。 8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29、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从社会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与稳定机制,时常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从法律上,经济上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乃至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是能够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其次则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对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社会保障是通过预先防范和即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它在许多国家均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
30、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若社会保障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保持水平的适度与可持续发展。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并通过税收或“转移性支付”给予保证,进而分配给受保障者或有需要者。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
31、的发展。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的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非公平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调节。社会保障制度在产生初期或许主要体现出稳定与调节功能,发展到现在则已明显地具备了促进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的促进发展功能,表现在社会发展领域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二是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三是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四是
32、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如社会保障对象通常不分性别的做法极大的促进了男女平等,教育福利有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养老保险与家庭津贴等有利于生育政策的实施,等等;五是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互助功能,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和劳动服务的互助,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而且也是一种互助机制。在当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使完全形态的自助成为不可能;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人类的私欲,又使完全形态的他助成为不可能。因此,那种希望社会保障完全自助化或完全他助化都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践的;而强调以互惠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自助与他助的作用将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真实面目,更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出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功能与互助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上还有着诸如防控风险等其他功能。需要指出的是,在肯定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的同时,也要警惕将社会保障功能泛化。如强调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或者过分突出社会保障对效率的追求,以及将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夸大甚至被一些当成政治竞争工具,必然损害社会保障的正常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