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韶 关 学 院毕 业 论 文题目: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学生姓名:苏权伟学 号:09112021021院(系):美术学院专 业:艺术设计班 级:09 艺术设计 1 班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傅志毅 教授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 2013 年 5 月(教务处制表)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摘要:本案旨在以开平自力村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自力村目前旅游产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策略。其中以观光建筑中的华侨博物馆为方案,探讨新时代建筑该如何传承碉楼建筑文脉,以期促进自力村的旅游经济发展,保护传统碉楼的物质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遗产;自力村;旅
2、游产品;建筑;传承;新时代目录一、开平碉楼的概括 (1)(一)开平碉楼的概念(1)(二)开平碉楼的起源(2)(三)自力村碉楼村落简介(3)二、开平碉楼建筑风格(3)(一)中式外观结合外来形式(3)(二)西式外观融合中国传统元素(4)(三)自力村建筑代表(4)三、开平自力村旅游现存问题与开发对策(6)(一)自力村现存开发问题(6)(二)自力村开发策略(7)四、自力村整体规划设计(8)(一)项目概况(8)(二)规划设计(9)五、设计阶段(10)(一)博物馆设计理念(10)(二)博物馆设计(10)(1)总平面布置(10)(2)交通道路布置(11)(3)景观绿化(11)(4)建筑外观形象(12)(5)
3、空间形态(13)(6)装饰艺术(14)六、重构文脉建筑设计的可推广性(15)七、结语 (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1重构文脉开平自力村旅游观光建筑设计方案09 艺术设计 1 班:苏权伟指导老师:傅志毅 教授前 言我国广东省五邑地区(开平、新会、台山、鹤山、恩平)的碉楼是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开平市是碉楼分布的中心、也是数量最多的地区,据普查,开平的 18 个乡镇现存碉楼 1833 座,俗称“中国碉楼之乡” 。2007 年 6月, “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开平碉楼的概况(一)开平碉楼的概念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处珠江流域潭江中下游,素有“六山
4、一水三分田”之称。潭江及其多条支流穿过中部向东注入珠江,两岸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中部构成了河网交错、江河密布的地貌。今日的开平东接新会,西连恩平,北与鹤 图(1)山、新兴接壤,东南与台山相邻(如图 1) 。碉楼在我国是一种分布较广的乡土建筑,很多民族都有兴建。 “楼”字最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出现, “楼,重屋也” ,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房屋都可谓之“楼” ,它是用于表达多层房屋建筑的时俗常用字。唐朝人李贤使用“碉”字来解释这种乡土建筑的。后来的“碉楼”一词,用现代汉语解释为:供观察、射击、驻兵用的突出于地面的多层工事。多为砖石和混凝土结构,有圆形、方型、多角型等数种,俗称“炮楼” 。也就
5、是“楼”的多层建筑形体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而构成的建筑物。碉楼的建造是受到秦皇汉武时出现2的“角楼”或“望楼”的启示,早在汉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扎根在中国城乡了。开平碉楼不像其他地区的碉楼具单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是一种在外观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特色,在功能上既可居住又可防御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二)开平碉楼的起源始建于明代后期(16世纪) ,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
6、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而海归故土的华侨们纷纷便花资建立碉楼。图(2)3图(3)(三)自力村碉楼村落简介自力村落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25公里,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西岸的冲积平原,它由和安里、合安里和永安里3个自然村组成,民居82间,占地面积83,224m2。现有农户63 户、179 人,海外侨胞248 人,侨胞
7、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自力村多数农户都有亲人在海外,侨汇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自力村规划建设非常注意对水系的保护和利用,依自然环境而发展。镇海水环绕村前,池塘散布在村周围的稻田之间或村中,是村民们养鱼放鸭的生产场地;每年夏秋,池塘里开满了红白相映的荷花,是自力村最美的季节;冬季,池塘又贡献给村民高产的莲藕,是自力村重要的经济作物。村外大片的稻田构成自力村的自然背景,水稻随季节变换着颜色,也调节着村民的生活。由于充分尊重、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三个村落的规模都不大,民居都是青砖素瓦的三间两廊形式。自力村最突出的特点是散布在村落田野间的碉楼群和西式别墅
8、群(注:当地将西方风格的别墅称为“庐” ) 。二、开平碉楼建筑风格(一)中式外观结合外来形式4外观以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为主的传统碉楼,或多或少地掺杂有西方特征的元素,早期主要体现在细部装饰上。这由开平现存碉楼鼻祖迎龙楼可以看出,在门楣和窗楣部位运用西方的圆拱形装饰。随着时间的脚步,西方装饰越来越多地运用在门楼、更楼等形式的开平碉楼上,运用面积也渐次加大。如中成村的门楼, (如图 4)其正面布满了各式西方元素,显得琳琅满目。四条西式线脚将其立面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除了简单的凹入式门洞并无其他装饰,第二段饰以简单的矩形线框,第三段立面采 用凸出墙面的西方古典壁柱和伊斯兰尖券做装饰,内部图案则以中式花
9、卉、葫芦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第四段又被四根西式壁柱分为四部分,左右对称的窗户下出现了一组连续方胜图案,中间两根壁柱里是一个海棠池线框,中央部位出现醒目的圆形和五角星图案,整个碉楼的立面像一幅华丽的拼贴画。技术和材料改良后出现了防卫台等少量简单的建筑构件可以说,开平碉楼是中外多种建筑风格和建筑类型相互交融的产物。图(4)(二)西式外观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碉楼的整体外观开始渐渐地向西式外观蜕变,中式的硬山屋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建在立方体楼身顶上的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凉亭屋顶,进而这些屋顶又被西方的各式穹窿顶所代替,碉楼立面又充斥进了西方的爱奥尼、多立克、科林斯、塔斯
10、干等柱式和哥特尖拱、古罗马圆拱、伊斯兰叶形拱券等所组成的柱廊,凸出了挑台和方的、圆的、多边形的防卫台,开平碉楼的外观已经整体西化了。但中国传统的元素并没有被丢掉,而是作为装饰手段融合进西式的外观。在碉楼的主要部位,这些传统装饰或用传统装饰手法表现西方装饰题材的装饰都会大量存在,也即中式元素的西化用法。(三)自力村的建筑代表开平碉楼的设计与建造中存在着大量的中西结合手法,首先是传统式碉楼5结合西方装饰元素,其次是西式外观的碉楼在建筑立面和建筑构件上又融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例如铭石楼正立面的栏板中央用浅浮雕刻着“双凤朝阳”图案,左右两边是对称的“福寿双全”等,线条精细而又优美。最后从上文所提门楣彩
11、画也可看出碉楼也存在着中西方风景绘画、纹样相互融合这一中西合璧的手法。 (如图 5)自力村铭石楼的中式六角攒尖凉亭采用了传统的绿色玻璃瓦屋面,檐口和瓦当都十分细腻、精致,在屋面结构处理上是先用混凝土做成攒尖起翘的形式,然后再把玻璃瓦覆盖在图(5) 屋面和屋脊上。屋面下部六根具有罗马爱奥尼克风格的立柱与圆拱相连,组成连续劵的形式,与碉楼整体西式风格相协调。立柱下方围栏高度较低,可以在此围坐,欣赏楼外风景,围栏中央采用传统的灰塑花草装饰。凉亭整形态在中式主体外观下虽然融入了许多西式元素,但丝毫没有混乱拼凑的感觉。 (如图 6)图(6)6云幻楼(如图 7)建于民国十年(1921 年) ,此楼是钢筋混
12、凝土结构的居楼,坐落在约半米高的基座上,基座护栏以绿釉宝瓶为柱栏,整体高 5 层 18.88m,正门前有一对巴洛克式样的立柱。碉楼的整体造型比较统一,图(7) 第 5 层前面出挑平台的两角有凸出的方形防卫台,挑台的实心栏板正中是写着楼名的牌匾,左右呈对称分布的圆形花卉图案和卷草纹式样的灰塑图案。屋顶是四周有宝瓶式栏杆的平顶天台,5层出平台的入口拱券门廊带有丰富的巴洛克山花,点缀了简约的楼体,是该楼引人聚焦的地方,拱门和山花中间的长条形牌匾上用小字刻着该楼的建造时间,这个拱券门廊也使上下两层天台的过渡变得缓和。中下部楼身上每层的线脚和西式的窗楣,给素雅的楼体带来一些活泼和生气。楼外有独立的小院,形成亲切的尺度空间。三、开平自力村旅游现存问题与开发对策(一)自力村现存开发问题(1)文化宣传不足,未能张扬其文化内涵。碉楼背后所体现的建筑文化和华侨文化至今仍未能普及。原有的民居转变成简约的博物馆未能让大众对开平碉楼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所了解。了解开平碉楼房子的本身,更要了解它背后的建筑文化和华侨文化。(2)开发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开平碉楼自力村旅游开发时间不长,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旅游六要素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条件较差。景区内的公路、景点指示牌、游客中心、旅游商店、厕所等建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