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12 年 8 月1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组长:陈东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课题组成员:肖金成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宋 立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史育龙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员刘泉红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申 兵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郭春丽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王云平 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王 元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室主任,副研究员杜飞轮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路红艳 商务
2、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徐 策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保奎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目 录一、概念篇 .11、内涵定义 .11.1 从绿色和增长两个维度把握绿色襄阳发展的核心定义 .11.2 从实现代际均衡角度把握绿色襄阳的深刻内涵 .32、全球大趋势和共同责任 .42.1 绿色世界潮流 .42.2 绿色中国战略和行动 .63、建设绿色襄阳的必要性、意义和现实条件 .93.1 绿色襄阳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93.2 绿色发展是襄阳必由之路 .103.3 绿色发展是未来襄阳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103.4 绿色襄阳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113.5 襄阳具备绿色发展的优势条件 .1
3、2二、战略篇 .151、指导思想 .152、战略定位 .152.1 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城市 .152.2 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152.3 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1632.4 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62.5 国内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173、到 2020 年的总体目标 .183.1 生态环境绿色化 .183.2 生产生活低碳化 .183.3 能源资源节约化 .194、分两阶段实现的具体指标 .194.1 生态建设指标 .194.2 环境保护指标 .204.3 能源资源节约指标 .214.4 绿色产业发展指标 .224.5 低碳消费指标 .235、战略思路 .255.1 旅游助推战
4、略 .255.2 低碳循环战略 .255.3 集约节约发展战略 .265.4 生态保护战略 26三、任务篇 .271、绿色空间布局结构 .271.1 明确主体功能区划 .311.2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341.3 营造绿色人居环境 .3641.4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392、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402.1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402.2 加快发展低碳工业 .442.3 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 .473、绿色生态环境体系 .533.1 加强生态建设 .533.2 强化环境保护 .584、绿色生活消费体系 .624.1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634.2 打造低碳社区 .634.3 发展低碳绿色交通 .6
5、64.4 推行低碳政务 .695、能源资源节约体系 .695.1 构建全面节能机制 .705.2 节约土地资源 .705.3 节约水资源 .715.4 节约矿产资源 .725.5 节约使用材料 .72四、路径篇 .731、实施十大战略性绿色工程(计划) .731.1 绿色建筑工程 .7351.2 绿色能源工程 .731.3 新能源示范工程 .741.4 绿色交通工程 .751.5 碳汇林业建设工程 .751.6 汉江整治工程 .761.7 湿地保护工程 .771.8 生态乡村工程 .771.9 绿色产业工程 .771.10 低碳旅游工程 .782、建立六大绿色发展机制 .782.1 协作共建机
6、制 .792.2 标准准入机制 .792.3 创新驱动机制 .802.4 市场服务机制 .802.5 舆论导向机制 .812.6 考核监督机制 .813、采取五大绿色政策举措 .813.1 财税支持政策 .813.2 金融扶植政策 .833.3 价格调节政策 .833.4 科技促进政策 .843.5 开放引进政策 .8464、实施五类绿色项目 .844.1 产业项目 .844.2 生态环保项目 .864.3 新能源项目 .864.4 绿色交通项目 .874.5 水利项目 .877图表、专栏目录图示图 1.1 两种发展模式比较图 1.2 绿色襄阳发展路线图 1.3 1816-2008 年全球温室
7、气体排放量指数式增长图 1.4 1850-2000 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能源消耗量上升趋势图 1.5 襄阳市与湖北省其他市州能耗比较图 1.6 全省出现酸雨频率排序图 2.1 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图 2.2 国家森林城市示意图图 2.3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示意图图 2.4 宜居城市示意图图 3.1 绿色襄阳的空间布局结构图 3.2 襄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图 3.3 循环农业发展示意图图 3.4 新能源工业链示意图图 3.5 襄阳市绿色服务业体系示意图图 3.6 襄阳市绿色物流体系示意图图 3.7 逆向回收物流示意图图 3.8 2008-2011 年我国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变化图 3.9 襄阳市绿屏绿网
8、绿廊建设示意图图 3.10 低碳绿色交通发展框架示意图图 4.1 绿色襄阳发展协作行动示意图8表格表 2.1 绿色襄阳指标体系专栏专栏 3.1 绿色襄阳的空间内涵专栏 3.2 绿色城市空间策略的国际经验专栏 3.3 绿色城市的空间认识误区专栏 3.4 各类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引导专栏 3.5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层次专栏 3.6 低碳城市定义及我国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专栏 3.7 绿色乡村模式专栏 3.8 绿色商业发展的三个层次专栏 3.9 森林生态重点工程专栏 3.10 分类推进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专栏 3.11 国外固体废物处置的典型做法专栏 3.12 八大环保重点工程专栏 3.13 “碳中性
9、” 概念及相关 实践专栏 3.14 低碳交通的国内经验专栏 3.15 低碳交通的国际经验专栏 4.1 环境税的内涵及相关国际经验1一、概念篇1、内涵定义1.1 从绿色和增长两个维度把握绿色襄阳发展的核心定义绿色襄阳发展就其本质来说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覆盖襄阳全境的一种发展新范式或新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下,绿 色襄阳的核心定义是:着力构建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之间共生共荣的有机统一构架,使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和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平衡,把襄阳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襄阳。基于经济增长与资源节
10、约和环境保护共生共荣的发展理念,本规划从绿色(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和增长两个维度来把握绿色襄阳的内涵定义,理解襄阳的未来绿色发展模式与传统褐色(非绿色)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明确绿色襄阳发展的基本方向。用横轴 R 表示经济增长,用纵轴 G 表示绿色水平,得到如下两个比 较模式(见图 1.1)。在传统的褐色模式(a)中,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 过度消耗能源资源、 过多碳排放为代价,当 R 增加时,G 不断下降;反过来,要使 G 上升,就必须以 R 减少为前提, R 和 G 之间表现为此消彼长的替换关系, 结果形成 P 曲线。在 绿色模式(b)中,绿色水平 G 随着经济增长 R 而提升,G 和 R 之间表现为共生共荣 的同向互动关系,结果形成 Q 曲线。图 1.1 两种发展模式比较G G0 0R RP Q(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