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研究成果发布 CX( 09) 622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 效 生 产 技 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2011-05-27研 究 背 景稻、麦是江苏省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 85%以上。稻茬是江苏小麦生产的主体茬口类型,淮北地区 70%左右,苏中、苏南地区 80%以上是稻茬麦。长期以来,稻茬麦几乎是低产田的代名词,然而目前全省小麦生产水平最高的苏中地区就是典型的稻茬麦地区,无论是旱茬面积相对较大的淮北还是同样以稻茬麦为主的苏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均明显偏低,由此可见:小麦产量的高低与茬口类型并无必然关系。近年来,农业部及
2、本省小麦高产创建验收结果,苏北、苏中均已超过 600公斤 /亩,苏南也达 550公斤 /亩以上,其前茬 70%以上是水稻。由此可见,稻茬并不是低产田,而是江苏小麦增产的主要潜力所在。一、成 果 来 源本成果来源于多个单项技术研究成果的组装配套、中试熟化与集成,涉及的计划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分别为:1、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 镇域稻麦秸秆全量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 CX( 09) 622;2、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BE2010389;3、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小麦机械均匀摆播技术,项目编号: sx(
3、2009) zs07-2;4、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晚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技术,项目编号: sx( 2008) zs05-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6110617。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应用领域: 本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为稻麦两熟地区的稻茬麦生产;2、成果目标: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3、 总体思路: 通过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定向改进和优化集成,首先解决把水稻秸秆全量 “埋下去 ”的问题;深化关键农艺配套技术研究,通过关键农艺配套措施的集成应用,同步解决秸秆还田后 “用的好 ”的问题;针对秸秆
4、还田带来的新难题,通过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解决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问题;三、主要研究内容 弄清秸秆资源数量,制定机械作业预案; 研发碎草匀铺装置,改善还田作业条件; 优化农机装备集成,提高还田作业质量; 因应秸秆全量还田 创新研发播种机械; 物化装备研发成果,促进小麦全苗壮苗; 几项关键农艺配套,四、研究工作进展与成果1、弄清秸秆资源数量,制定机械作业预案2009年以来,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稻品种类型包括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品种发育类型包括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种植方式包括人工插秧、机插秧、直播稻、麦套稻和人工抛秧;产量水平变幅为 425.5-647.2公斤 /亩
5、)水稻秸秆资源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水平及不同种植方式间秸秆数量和稻谷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表 1)。以变异系数大小排序:秸秆数量表现为不同产量水平 杂交粳稻 中熟中粳 杂交籼稻 不同种植方式 早熟晚粳;稻谷产量为不同产量水平 中熟中粳 不同种植方式 杂交粳稻 早熟晚粳 杂交籼稻;秸秆数量和稻谷产量均以不同产量水平间变异系数最大。 表 1:不同条件下水稻谷、草数量变化 (公斤 /亩)秸 秆 稻 谷变 幅 平均值 差异( %)变 幅 平均值 差异( %)中熟中粳 422.1-571.0 497.4 35.28 450.2-560.7 519.0 24.54早熟晚粳 527.3-630.7 584.9 19.61 447.9-501.3 468 9 13.95杂交粳稻 435.4-630.2 538.2 44.75 480.5-566.6 526.4 17.91杂交籼稻 412.3-540.0 471.1 30.97 467.3-497.0 482.5 6.36不同产量水平 372.4-559.1 460.6 49.32 425.5-569.1 490.5 33.74不同种植方式 436.0-534.2 488.5 22.54 532.5-647.2 570.2 21.55不同条件下水稻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