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性考察“科举幽灵” ,深情关注招考改革 尹达(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科举教育与科举考试尽管已经被废除了 100 多年,但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弥漫着“科举幽灵” 。现代教育中存在的科举教育倾向,现代高考中存在的科举考试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力图通过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来撼动“应试高考”的阵地,提高“素质高考”含量,抑制“应试教育”的猖獗,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科学利用“科举幽灵” ,坚持多元化录取招考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破解素质教育实施难题的有效途
2、径。关键词:科举制度;应试教育;应试高考;素质教育;素质高考;招考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招考制度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而调整与改进是当今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显著特点。2014 年 9 月 3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的序幕;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分别颁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招考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积累经验;2014 年 12月 10 日,教育部在同一天颁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 关于加
3、强和改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 4 个文件,为保障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配套措施,足以体现我国深化招考制度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原点,尤其对于招考制度改革不但要“考当今之得失”,更要“鉴前世之兴衰”,才能“测未来之所向”。追本溯源,我国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是对科举考试的延续,更是对科举考试的改进,因为“在现代各类考试中,教育考试从形式、作用及影响等方面来看,与科举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 13一大批招考制度研究专家如刘海峰教授、田建荣教授、王极盛教授等人为推动我
4、国招考制度改革不遗余力。科举制度在我国存续了 1300 多年,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与消亡的过程。591 年,隋文帝率先将考试引进到学校教育之中;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奠定了科举考试确立的制度基础”,“隋代科举与学校的初相识,在我国科举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11科举制度历经唐代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官考试选才制度,有效地克服了汉代察举制任人唯亲的弊端,与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相比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科举考试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重要关口,演绎了许多人间悲喜剧。特别是明清时期推行的“八股文”, 承担了选拔人才、培养官吏的使命,毕竟凝聚
5、着前代诸多文体的优点与长处。士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学习八股文的写法,同时熟读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具有较强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1901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下诏科举考试废止八股文。从此,八股文终于与中国广大作者简介:尹达(1978) ,男,汉族,山东莘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学诊断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考多元录取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093) 。2知识分子的命运脱钩,黯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不可否认,八股文
6、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八股文作为前代各种文体的结晶,具有文章学的价值;作为科举考试的御用文体,制约着明清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教育学的价值” 2。1905 年 9 月,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至此与中国知识分子息息相关的科举考试终于寿终正寝。但是,100 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弥漫着“科举幽灵” 。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是古代科举教育的延续,现代高考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演变。 “如果说科举时代的教育可以称为科举教育 ,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可以称为高考教育 ”1229;“科举犹如古代的高考” , “高考犹如现代的科举” 3。因此,现代教育中存在的科举教育倾向,现代高考中存在
7、的科举考试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存在着科举教育倾向的现代教育可称之为“应试教育” ,存在着科举考试倾向的现代高考可称之为“应试高考” 。1993 年 2 月 13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为了贯彻和落实纲要,中共中央于 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此,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
8、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高考”与“应试高考”的博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场博弈的现实结果,力图通过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来削弱“应试高考”的市场,提高“素质高考”含量,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抑制“应试教育”的猖獗,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大批考试研究专家怀着对现实的无限忧思,以古代“科举高考”为镜,并赋诸更多的理性解析,无情批判当今“应试高考”之惨烈;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以古代“科举教育”为镜,并授诸更多的时代使命,沉痛揭露当今“应试教育”之弊端:“应试教育”与“应试高考”共生共存、互为条件、互相诱导、互为促进,犹如“科举教育”与“科举
9、高考” ,承载着莘莘学子的光荣与梦想。不可否认, “以考促学”是“科举高考”的重要特点,也是“科举教育的优良传统” ,因此,应当“辨证地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考试选才与学校育才的关系” , “才能有助于为素质教育寻找到生长的基点,并逐步推进其全面而深入地实施” 。 1238-239“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在形式或事实上是否有考试与应试,而在于考试与应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否与教育的宗旨和人的健全发展相违背” ;“素质教育也有考试,自然也有应试,但它应的是素质教育之试,应的是有利于学生健全发展之试,应的是合乎教育宗旨之试” 。 1241不可否认, “考试的采
10、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制度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采行考试是历史的选择,在没有想不出再好的办法之前,考试是不可废的” 。 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考试” ,而“素质教育之试” “有利于学生健全发展之试” “合乎教育宗旨之试”当为“素质高考”或“素质考试” ,那么, “素质高考”或“素质考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的“2017 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是否属于“素质高考”或“素质考试”?要判断一个事物具有何种意义和性质,必须具有一定的参照指标,这种参照指标就是“标准” 。 “素质高考”是“素质考试”的一种类型,在基础教育的各
11、类“素质考试”中具有指导性价值。因此,研究“素质高考”的标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那么, “素质高考”的标准是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 “素质高考”的标准就是“素质教育”的实现目标,就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就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由此可见,解决“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是制定“素质高考”标准的前提条件。3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
12、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朱小曼等人研究指出,“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效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4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 “素质高考”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功能等检验素质教育质量、选拔合适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应该同样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需要强调的是, “素质教育”的“育才”与“素质高考”的“选才”的协同性、衔接性与一致性,否则, “素质高考”只能是徒有虚名。一言以蔽之, “素质高考”的根本标准就是由“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所体现出来的主体
13、性、全体性、全面性和长效性。但是,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素质高考”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由“素质高考”引领“素质教育”的希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与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都调整了高考科目,高考形式增加 1 次英语考试机会,录取方式不分批次等措施,根本无法达到“素质高考”的标准,依然是“应试高考” 。由此可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也只是对我国现存高考制度的局部调整,至多算是对我国原有高考制度的改良,在客观上能够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有所触动,但由于没有脱离“应试高考”的胎盘,无法撼动在我国延续
14、长达1300 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所苦心经营的坚固阵地,但对于推行素质教育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但事实上,单凭招考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彻底解决“素质教育”难题。“近年来,许多人对高考改革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高考改革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或者将高考改革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为制订好的高考改革方案,高中教育的许多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然而,实际上高考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是社会矛盾和教育竞争的集中体现而已” 。因为招考制度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和重大民生议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最复杂、最敏感的改革” 。6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对我国所推行的素
15、质教育持悲观态度。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然无法走出“科举幽灵” ,那么就科学地利用“科举幽灵” 。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应当是更新传统的考试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组织考试,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克服应试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1242-25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纵观周边国家的招考制度改革, “日本和韩国的高校自主招生较为充分,而中国的自主招生制度只是全国统考的一个辅助手段” , “坚持国家统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推行多元化录取的招考机制,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与监督机制,是高考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 7总之,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科学利用“科举幽灵
16、” ,发挥“以考促学”的科举教育优良传统,坚持多元化录取的招考机制,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破解当前素质教育难题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 田建荣.科举教育的传统与变迁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2 邓芳琳.八股文对当代作文教学的启示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刘海峰.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J. 高等教育研究,2000,02:39-42.4 田建荣.采行考试是历史的选择J.湖北招生考试,2005,08:9-11.5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4研究,2006,02:3-10.6 刘海峰.理性认识高考
17、制度 稳步推进高考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07:14-16.7 尹达,田建荣.坚守与突围:中日韩对多元化招生机制的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4,02:84-88.Reflect on the ghost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show deep concern for the reform in the enrollmentYin Da(College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Abstract: Although the imperial exa
18、mination and education has been abolished for more than one century, the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haunted by its ghost. The tendency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 toward imperial examination has exhibited a certain degree of historical consistency and rational existence. Ac
19、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s of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issued by the State Department, great effort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enrollment will be made so as to check the exam-oriented enrollment, raise the content of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20、as well as push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have included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view of examination, making proper use of imperial-examination ghost, carrying out the
21、 enrollment of diversit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Imperial-examinati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Exam-oriented enrollment;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Enrollment reform 作者简介:尹达(1978) ,男,山东莘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教学诊断尹达联系方式:地址:山东莘县 政府街 202 号 莘县实验高中 家属楼 3 号楼 4 单元 202 室 邮编:252400电话:13336353001E-mail:QQ:62743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