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丰市教育局2003年,为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大丰市委、市政府将大丰市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电视大学大丰学院、大丰市技工学校等市内所有8所职业学校进行合并,组建了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大丰中等专业学校) 。2010年2月,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大丰市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将此项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 教师队伍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投资新建了占地480亩的大丰中等专业
2、学校新校区,为推进我市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进展大丰中等专业学校现占地 548 亩(含老校区) ,总建筑面积 166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 33.07 平方米。学校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 12 个中职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英语等 7 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在校生5019 人。学校建有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财会、服装制作等教学工厂,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 3626 万元。建有 42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先后建成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和财务会计 3 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建有职业技能鉴定所,
3、常年进行非学历培训和技能鉴定。设有江苏省安全生产三级培训机构、江苏省总工会就业培训基地等12 个培训机构或基地,年社会培训 15000 人次以上。学校是江苏省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1 年 9 月,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现正处于验收阶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8%以上,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二、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成立创建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为实验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2012 年 6 月,为加强对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工作的领导,大丰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政府办、教育局、
4、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农委、服务业办、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州工业园管委会、市职教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教育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群策群力开展创建工作。(二)整合市内职业培训资源,构筑公共实训平台为充分发挥我市培训资源的效能,形成资源优势,增强我市职业培训实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2 年 6 月,针对我市职业培训机构多头管
5、理、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品牌效应的现状,我市对境内现有大丰市社区培训学院、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建设职工学校、农干校、农机职校、卫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港区职工培训学校、高新职校等多家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各培训机构的师资、设施以及承担的各种培训项目合并到大丰市社区培训学院。市政府追加投入1000 万元,用于培训设施的添置和更新,以保证职业培训质量。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后,以大丰市社区学院为平台,在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下,统筹管理各类职业培训业务。社区学院不断加强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着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指导与服务就业。(三)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3依托江苏开放大学,拓展中职生升入高职的渠道,实现推荐免试入学,着力构建我市人才成长“立交桥” 。大丰中等职业学校举办 “3+2”大中专接轨教育,学生在校三年学习,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中专文凭。后两年参加江苏开放大学开放大专教育,修完规定课程,颁发电子注册的专科文凭。学生通过三年中职的学习,两年高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技能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学校每年通过“3+2”大中专接轨教育取得专科文凭的学生都在 200 人左右。(四)以学带产,以工促学,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引进产品进校园,实现企业产品与实训课题对接。车工、数控生产实习车间先后引进大丰精鑫机械厂 PVC 支架 2 万多只,阀门连
7、接器 1 万多只,大丰鑫宇机电公司油缸产品 500 多只,大丰嘉华机械公司坦克轮毂产品 100 多只,大丰欣旺等模具加工企业不同类型的模具产品 20 余套组织生产。服装实训车间为大丰众鑫服饰和彩虹公司生产加工服装和工艺品 2 万多件。承接企业阶段性生产任务,实现学校与企业两个课堂对接。每年组织 20 名左右的机电类专业学生,到江苏云马农机制造公司承接其育秧播种机的部分生产任务,组织服装专业学生到虹宇公司、彩虹公司承担为期 20 天和 1 个月的服装、工艺品生产任务。组织 20 多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大丰市环保局承担数据录入、文件处理等项目任务。邀请企业人士来校指导,专业教师与企业互动,生产、教研
8、与产品开发对接。聘请江苏丰东热技术公司、江苏森威精锻公司等境内知名企业 40 余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资深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骨干作为学校七大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利用组织带领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和寒暑假等机会,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培训,学知识,练技能,与企业人员一道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三、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成果(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42013 年 5 月,占地 480 亩,建筑面积达 15 万平方米,总投入达 4.5亿的大丰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全面建成,现已完成整体搬迁。(二)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大丰中等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49 人,学历全部达标。研究生 25
9、人,占 10.04%;中级以上职称 186 人,占 74.7%(其中高级职称 107 人,占 42.9%) ;专任专业课教师 171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68.7%;专任专业课“双师型 ”教师 123 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 71.9%(其中技师以上 60 人,占“双师型 ”教师 48.8%);兼职教师 31 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 18.1%。教师团队在省内外相同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有全国优秀教师 1 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 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1 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 2 人,盐城市中心教研组成员 19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 8 人,市级教学能手 12 人;教师获得
10、或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 16 个;教师指导学生在省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12 个;有 2 名省级“两课” 评比 “研究课”获奖者。(三)办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大丰中等专业学校先后与江苏云马农机制造公司、江苏谷登工程机械公司等 42 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在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培养专业人才、研发加工产品、人员互聘互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实质效果。牵头组建了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大丰港培训学校、市技工学校、大丰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大丰高新技术学校(民办)以及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等单位组成的大丰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并加入江苏省职业教育名校俱乐部,
11、与俱乐部各成员学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四)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运行大丰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以及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业调研与论证,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学校还注重5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设置、实训组织、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丰市经济、相关行业特点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学校设有12 个中职专业,7 个高职专业,涉及农业、机电、信息、建筑、财经、餐饮等众多领域,并以示范、品牌专业为核心形成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工制造、财经商贸类专业群。2013 年 5 月,财务会计专业成
12、为大丰中等专业学校第 3 个省级品牌专业。(五)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各专业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实习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训与顶岗实习,科学安排实训实习内容和时间,在常州工业园的企业、新农机械、虹宇服装等企业设有稳定的实习教学课堂,建立了 2 个“校中厂”或“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学校建有江苏省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维修与运用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 100%;主干专业均建有教学与实训一体的现代化“ 教学工厂”、 “企业课堂”、 “技能教室”,另建有 1 所汽驾培训学校;基本实现了产、学、研、训、赛、考一体
13、化和实训生产化。四、实验区建设需强化的几项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依据省、市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规章,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发改委、教育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选派实训(兼职)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实训场所、建立助学基金、捐赠专业设备、指导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订单式委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接受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对职业教育做出较6大贡献的企业,政府给予表彰,并通过“税费减免、税前抵扣、专项补贴”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新增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编制,重点引进紧缺专业研究生、行业专家、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和社会能工巧匠。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条例 。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条例主要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各办学主体(办学的行政部门、成员校、成员企业、行业协会)的权责与义务,优化统筹职业教育管理,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