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门 市 卫 生 计 生事 业发 展 “十三五 ”规 划荆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一六年四月目 录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环境 .1一、 “十二五” 规划执 行情况 .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三、形势与挑战 .6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10第三部分 主要工作任务 .12一、全力打造“健康 荆门”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二、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7三、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3四、统筹提升支撑能力,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24第四部分 重大项目 .27一
2、、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 .27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9三、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31四、城市医院建设(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 .31五、民营医院建设项目 .32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32一、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32二、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33三、加强规划控制,统筹协调促进发展 .33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及监督评价 .34一、规划实施 .34二、规划监督 .34三、规划评价及调整 .34 0 “十三五” 时 期,是我市 继续“加速转型、缩差领跑”,深入实施“两大战略 ”,提前全面小康和建 设“四个荆门”的重要时期,是抢抓“长 江 经济带 ”、“汉江开放开发”和精准扶 贫建设重大战略机
3、遇期,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根据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省有关卫生计生“ 十三五 ”规划编制相关要求,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 “十二五” 规划执 行情况“十二五” 期 间,我市 认真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为抓手,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稳 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提前完成了主要健康和计划生育指标,基本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实现了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15 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 末的 74 岁 提高到 76.5
4、 岁,全市孕 产妇死亡率为 4.2/10 万,婴儿死亡率为 4.08,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5.42,年均人口出生率为 9.12,年均自然增长率为 3.95,符合政策生育率 95.8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04.99,全民健康状况和人口发展指标均优于全 1 省平均水平。(一)卫生计生综合实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93 个,投资建设规模 31.5 万,投资总额 10.1 亿元,与“ 十一五” 期末比分别 增加 21.5 万和 8 亿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 15779 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6680 人,注册护士数达到 6801 人,分别排
5、全省第 6、第 5、第 6 位,比“ 十一五” 期末增长 66%、52%、48%。通 过机构合并、整体搬迁、业务归并等方式整合公立医院,形成了以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市传染病医院和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筑牢,“四化” 乡镇卫 生院、 “五化”村卫生室、 “示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分别为 75.5%、90.7%、66.7%,农村卫 生机构危房和村卫生室空白村全部消除,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医养老补助政策,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以及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全面整合,实现卫生计生资源有
6、效融合。全市人口健康信息专网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基本建立,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成部署,县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初具规模。全市社会办医院达到 36 家,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占总量的 2 15.7%和 12.2%,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从 2011 年的 230 元提高到 2015年的 470 元,新农合参合率达 99.59%,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 22 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
7、,建立健全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工作机制。70%的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和纳入综合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钟祥市、沙洋县、京山县先后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先看病、后付费” 服务 模式,组 建 7 个医疗联合体 。(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12 类 45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达到 40 元。荆门市、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先后被评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先进市、县。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逐步得到控制。开展全民健
8、康素养促进行动,创建湖北省卫生县城 2 个、省级卫生镇 19 个、省级卫生示范景区 4 个,全面开展无烟机关(单位)创建活动,改造农村卫生厕所 1 万座,城乡居民健康素养逐年提高。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得到有效开展,行政许可正确率达 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应急处置率 100%。 3 (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二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立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和肿瘤防治 2 个院士工作站,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 1 个、省级重点专科 14 个、县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 个、市级重点专科 65 个。中医医院“ 两堂
9、一室” 规范化建设率100%,71%以上的社区 卫生服务站和 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 2 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建立了一系列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和医疗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建立了“ 三调解一保险” 医调工作新机制,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深入开展部门行业作风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五)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步实施。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稳妥实施“单 独两孩” 政策。推行市 县统筹 协调、乡镇统一组织、村组主动上门的联动服务,实现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覆盖。创新建立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全覆盖。启动国家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推广京山县“家保户户行”
10、 、钟祥市“安康一点通” 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流出人口异地 协会组织30 个,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2014 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省“ 党政领导线 ”、“卫生计生部门线” 两个一等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 4 量相对不足,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护士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公立医院比重过大,社会办医规模过小。资源要素之间配置结构失衡,医护比仅为 1:1.02,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专科医院发展滞后,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服务领域资源短缺。(二)政府投入与
11、健康需求之间差距较大。尽管“十二五” 期间政府卫生计生投入大幅增加,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卫生应急、院前急救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投入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基层计生干部待遇较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重点专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中医药发展落后于西医药,全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落后于周边地市。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病、职业病、损伤、中毒等疾病预防控制难度逐年加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全市公共
12、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艰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 村医待遇低, 积极性调动难; 卫生院运行机制不健全,潜 5 力挖掘难;百姓用药贵,就医负担降低难;基层人才短缺,能力提升难;医院管理标准不一,全行业监管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任务相当艰巨。(五)适应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任务艰难。计划生育政策进入“调整期” ,工作方式 进 入“ 转型期”,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保障等问题更加突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进计划生育惠民计划和生育关怀工程、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的任务更加艰巨。三、形势与挑战(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要在“病有所医”上持 续取得新 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小康。(二)医改向纵深推进,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营造了新环境。医改纵深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三)实现“四个荆门”发展目标,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