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39841 上传时间:2018-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救生艇伦理学与世界饥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立中央大学 哲学研究所 硕士生 黄清枝正体原文: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25/10.pdf应用伦理研究通讯 第二十五期 69-页壹、何谓救生艇伦理学Garrett Hardin,藉由救生艇的比喻,深度地刻画出现今全球的生态状况,以下即为Hardin 的救生艇伦理学 (Lifeboat Ethics) 之理论思想之论述,主要由以下三个隐喻来加以说明,先从救生艇的比喻讲起,进而由实际现况切入。分述为:救生艇(Lifeboat) 、公共食堂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棘轮效应( the Ratchet

2、 Effect) 三部分。一、救生艇(注一)首先,这个世界就如一片大海,上面漂浮着几艘救生艇(即富裕国家被视为载有较富有人民之救生艇) ,在水中则有许多即将沉没、等待救援的人(即贫穷国家的人民) ;并假设每一救生艇的容量都很有限(就有如在陆地上的一个国家有其固定之资源,一艘救生艇也只能携带有限的资源并有其一定的容量) ;故每一艘救生艇只能救上来少数即将溺毙的人,否则就会对该救生艇上原来的乘客造成威胁。假定在我所处的救生艇上已载有50 人,而此救生艇的最大饱和量为60 人( 60 人即为本救生艇之安全系数,必须在少于此安全系数之下此救生艇才得以存活) ,此时,在救生艇外正漂浮着100 个等待救援

3、的人,那么该先救谁呢?为维持最小的安全系数,船上确实的人数须低于救生艇可能容纳的数目则可保船上原来乘客的安全,必须防范另有他人上船以杜绝更多需救援的人上船;显然是可拯救最多人之道。至于要如何抉择是哪10 人呢?答案就是:出去并让出你的席次给其他人。当有幸在船上且怀有内疚感的人,自愿地放弃并让出其席次给其他人时,其良心上的不安便藉此无私的行为而得以清除,且由于内疚之人的出让而得以上船之贫穷者,亦不会因其意外的好运而有罪恶感,否则他就不会爬上船。从以上救生艇的比喻中,根据救生艇上的安全系数原则,若要拯救其他的穷人,则会危及自身的安全,因此要严格禁止其他外人挤上我们的救生艇;以下将从现实状况来谈世界

4、性饥荒的问题。二、公共食堂的悲剧(注二)想象一共有的牧场,牧场上茂密的牧草使牧人放羊,且没有羊只太多的问题。在此私有财产的系统下,私有财产的拥有者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当牧场的容量已经达到其极限的阶段时,就牧羊人而言,再增加一只羊是增加了一个利益单位(由增加一只羊所带来的价值),但牧场会损失一利益单位(资源的过度消耗,且是由牧场内所有人分摊此损失) ,因此增加羊只对个别的牧羊人来说是有利的。若是每个人都追求近利,很快就会尝到整个牧场毁灭的苦果;若此牧场为完全开放的公共食堂,每个使用者若无自制,则将造成公共食堂的悲剧!于实际的现况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浪费及破坏的结果,自然资源正在逐渐损耗,若

5、没有加以控制,类似的悲剧将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杜绝悲剧发生,近年来有创立世界食粮银行(World Food Banks) 为新的公共食堂之构想: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食粮贮藏所,由有余有的国家贡献并保存其食粮,再将之救助于需要的国家。乍看之下,这似乎只强调其人道主义的效应上,试想此善意的救助的背后,意味着庞大的潜藏利润(当国家为了意外的紧急状况事件,而将食粮以市价买进贮存预做准备时,间接地使需求大于供应而令产品价格提高;农人为生产更多食物而使相关产业得利;储存食粮之处也因此受益;各式交通产业因农产品的搬运创下更多的利润 ) ,所造成的后果为何?贫穷国家总是在遭遇到意外的紧急状况事件时,藉由世界食粮银行

6、获得救援,此时,贫穷国家便无法学着修改其原先的状况;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是只会愈来愈大而不会减小。因为富裕国家其再生( reproduction) 的能力、繁荣程度是与日渐增的,与贫穷国家的差异则只会增加;于是,善意的救援仅让苦痛加深。三、棘轮效应(注三)棘轮效应即为:所有的生态环皆有其自然地存在的平衡关系。当有一物种过度使用其所处之自然环境,就会造成该物种灭绝,以恢复自然的平衡。以人类为例,一旦某地区的人口数超过当地的饱和量,随之而来的即为食粮缺乏时期,导致饥荒、疾病以及为争取稀少资源而发生的战争,结果就会使人口数目再回复到该土地所能承担的状况。若依据世界食粮银行之运作过程,可视

7、为如图一(注四)所呈现的样态,藉由外力救援使之暂时免于饥荒的灾难,这解决方法所导致的结果仅是治标不治本!穷贫国家饥民的人口仍不断地增加,再达超过自然环境饱和量,形成更严重的饥荒,此时更多的人力、物力再投入这愈滚愈大的无底洞中;这就转变为图二(注五)的情势了,问题日益严重,再竭心尽力援助饥民的结果,竟是造就另一次悲剧的开端。治本之道,唯有针对该国家的人口问题加以控制才能将人口保持在平衡的状态。显然地,世界食粮银行对无人口控制国家的救援行动,不但使得贫穷国家的自然环境加速耗竭,也令富裕国家的环境增加负荷。根据棘轮效应,大自然会自己处理公共食堂的悲剧。当人类无节制地增加人口量时,大自然便会以其人之道

8、还治其人之身的调节、控制,以回复平衡状态。上述即为Hardin 藉由救生艇、公共食堂的悲剧、棘轮效应三种隐喻所构成之救生艇伦理,而其对世界性饥饿的立场为反对援助饥民;此乃基于为达自身之救生艇其完全系数原则、与避免公共食堂的悲剧,酿成更大的灾难。贰、救生艇伦理学之反思Hardin 所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吗?世界局势真的如救生艇伦理学所描述的吗?以下将从几个不同的进路来反思。William W. Murdoch 和 Allan Oaten 指出Hardin 的三个隐喻易令人产生误解,他们主张对于人口及饥荒的困境要采取因应措施以减轻其痛苦,透过由出生率切入,人口成长的控制尚须考虑食粮输入之外其他的事实

9、(诸如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而非束手无策的屈服于自 然的人口循环(Natural Population Cycles)。(注六)Hardin 的理论中,救生艇是最主的的隐喻,此隐喻本身是否切合实际?世上那些贫穷国家难道不是殖民主义、绿色革命下的牺牲品,从中得利而富裕的国家真的就与之毫无瓜葛吗?但许多实际情况却被曲解或遗漏了。曾由贫穷国家低落的经济状况而受益的事实,活生生地呈现于眼前,至今犹历历在目,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救生艇也是得自那些贫穷的国家;就算能为那些于各地区所进行的商业行为辩解,造成世界性饥饿的部分祸首乃是所谓的救生艇。而最大的问题乃在于:无法说明正义。Hardin 认为生存重于

10、正义,但生存却又是不公平的,于是援助行动反而带给贫穷国家更大的苦难,于是宁愿不公平地活着;简单地二分为富裕与贫穷两种,未曾考虑到中间过渡的状况,这种说法太过于独断。再看看公共食堂的悲剧,虽Hardin 提出以私有财产制度来解消悲剧的上演,但是私人财产制度并不能有效地节省资源,反而会导致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且此制度并不适用于无法复原的资源。另外,人口的成长并不如棘轮效应所预测的会趋向毁灭,在生化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下,所谓的饱和量是很有弹性的,反而是会受到许多经济、社会、出生率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只是食粮的问题而已。但食粮人口的恶性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吗?Rich 及Brown 提出一个相对于棘轮效应的

11、人口观点:人口的成长率是被食粮供应以外的许多复杂的因素所影响;当农业改革、财富重新分配、增加国民所得及就业率、改良医疗保健措施、与增加教育经费在社会经济获得改善后,人们对未来的安全感与信心恢复、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接受教育的比例增高、以及婴儿死亡率减低,生育率即随之降低。或许Hardin 过于简化救生艇伦理学 ,应将一些实例列入考虑范围,援救与改革的并进是可以同时解决人口过剩及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但透过对救生艇伦理学此理论思想建构及反省,Hardin 的理论点出了一个重点:人口与食粮问题,以下将针对世界饥荒与人口与食粮问题进行讨论。参、世界饥荒之探究Hunger is a child with

12、 shriveled limbs and a swollen belly. It is the grief of parents, or aperson gone blind for lack of vitamin A.(饥荒是一个手足萎缩及腹部肿胀的小孩;这是父母或因缺乏维他命A 而瞎眼之人的悲哀之处。)(注七)看看发生饥荒的地区,大多是分属于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这些地区的人民往往是在日趋贫瘠的土地上更卖力的工作以换取得以糊口的食粮,此时低收入、生态环境不利的条件下,低水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再加上其他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间贸易频繁的交互作用下,使得贫困地区的环境资源加速枯竭,造成环境恶

13、化;而环境恶化使环境的承载力降低,导致更经常性、更严重的食粮短缺,于是人口数量大于食粮供应,饥荒爆发;若发生饥荒地区的人口仍继续成长,在欠缺必要资金的情况下,卫生、住屋条件、教育质量及公共服务全都在恶化中,失业、城市游民与社会混乱正在增加,则会面临趋向有如棘轮效应般完全失控之悲剧的危险。在面对世界饥荒时,若能伸出援手,则大量的饥民将脱离苦痛;但是否应将救援饥民视为道德责任?以下将自数种面向来讨论:一、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为增加社会的幸福,应救援饥民根据功利原则(Principle of Utility),一行为是道德的,若且唯若,此行为在所有可能的选取中产生最大多数人的最

14、大功效。(注八)以此原则求最大数量及最大的幸福之结果。就功利主义立场,将自己的富裕分享给饥民,把自己伸出援手所损失的痛苦与饥民获援所增加的幸福相较之下,帮助远方的饥民可以增加整体社会的利益或幸福。二、义务论(deontologism):有援助饥民的义务(注九)就义务论而言,当一些富足的国家不需要做太大牺牲就可以帮助一些饥民却吝于付出时,即是不道德的。且根据康德的定然律令( categorical imperative),拿出自己多余的部分来援助那些比较不幸饥民,并不是为了藉由此善举而从中获利,而是出自于自觉的符同于义务。另外,从饥民也同样享有生存权来看,每个人都有至少满足身为人之最基本需求的权

15、利,所以无论贫富,所有生活必需品皆该平等分配,甚至要达到每人都挨饿的状况也不例外。这看来似乎颇为荒谬,但这并不是道德本身的错误,而是社会组织出了问题;当透过经济与政治上的改革才有成功之望。三、契约论(contractualism ):世界饥饿问题上,没有义务要救援远方的饥民契约论者认为,只有在订立相互援助之契约的条件下,才互相帮忙,否则没有权利要求他人帮助;而在没有契约的情况中,唯一所拥有的权利即是自由的权利: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且合法、和平地拥有自己产业的权利( 即所拥有之资产并不是经由诈欺或强取的方式获得) ;在此我不伤人的情况下,也没有去帮助他人的必要义务,且无论别人有多需

16、要我的援助,基于契约论立场,都可以置之不理。就像贫穷的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公司签订契约,不再生产食用谷物而生产经济作物(如可可、咖啡),只要无武力介入,该契约就是完全公平的。当该签约之贫穷国家出现饥荒而无法再提供足够食粮时,该公司并不觉得有任何罪恶感或援救行动;因为双方权利并没有遭到侵犯,只是该贫穷国家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罢了!当然,如果想用自己多余的力量去做拯救饥民的慈善事业也是可以,但这并不是所谓的道德义务,而是个人的选择性理想。四、Peter Singer 提出两大原则说明为何要施予饥民实质援助,以下分述之:(注十)强义原则( strong principle):若在我们能力范围内能预防一些不

17、幸事件发生,且不会因此举而牺牲任何具可相比拟之道德重要性的事物时,道德上我们就应该这么做。此原则相当接近功利主义,不同之处在于不求最大的幸福,而只牺牲自己的一点好处以减轻他人的痛苦,直到自己即将与对方一样地痛苦为止;这最终的目的使援助达到边际效益( marginal utility),即在边际效益的水平上,再多救援则对施援者及受援者受同样多的苦痛。弱义原则( weak principle) :若在我们能力范围内能预防一些非常不幸的事件发生,亦不会因此举而牺牲任何具有道德意义之事物时,道德上我们就应该这么做。若把将可能发生之不幸事件与我们所做之预防措施相比较,只要不会导致牺牲任何具有道德意义的事

18、物,即应该去做;这似乎是个无懈可击的说法,但是于实际的生活中,此原则将没有亲疏、远近之别,无论需要帮助者是邻人之子或是世界上任一角落的饥民皆同,且不论是唯一能做此事之人或是众多援手之一,都有完成此事的义务。Singer 虽然比较偏好强义原则,但是光是弱义原则就足以说明为何有义务要援助远方饥民。五、素食主义者:(注十一)从支持素食主义的角度来谈,根据全球大量食用蛋白质之食物趋势是错误的(会耗费大量的谷物饲养动物,以获食用蛋白质) ,若欲制止此行为则大部分的人至少成为有某种限制的( of a qualified sort)(注十二)素食主义者;将为生产食用肉之谷物释出以援助饥民的作法,此由人类自身

19、利益、浪费食物观点出发的论证,诉诸人类的肉食饮食系统太过于浪费,仅要改变肉食习惯,这并不是纯然地支持素食主义。而由动物本身利益为出发点,避免引起动物的痛苦(为满足人类而遭畜养、宰杀之动物亦受到残酷对待),所以必须停止吃肉;后者在人类与非人类之利益的结合上较合理,并藉由停止残害动物的同时,将对饥民有所援助,且若救援饥荒是一道德责任,且就考虑到动物权利而言,成为素食主义者亦为一道德义务。透过对Hardin 之救生艇伦理学 此理论之反思,指出世界饥荒的一个重点:人口与食粮问题。事实上,世界饥荒与贫穷、环境和发展之间的连系是错综复杂的。看看发生饥荒的地区,无不是人口过剩、食粮不足之处;而在人口控制或食

20、粮之间任择其一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将人口控制与食粮同时于环境范畴中进行。饥荒所引起之问题,其实就要在环境的范畴中讨论,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只要将人口成长率控制在其环境所能承受之能力的水平之上,不仅在今日,而且在今后的几个世代,人口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当人口与食粮之间的供需关系达至平衡,问题则迎刃而解。归根究底,关键问题乃在于:保持人口(人口成长率的稳定)与食粮(环境资源供应充足)之间的平衡。为了使两者达至平衡,可从多方面同时改善之;经济发展可使全体人民的健康和教育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妇女地位的提升),这些进步及其伴随而来的社会变化,使出生率与死亡率大幅降低,使人口维持在其环境生态系统负担能

21、力以内的量;这才是治本之道。肆、结论简要说来,Hardin 有二个反对援助远方饥民的理由:1. 基于安全系数原则,避免造成超过饱和量而威胁到自身所处之救生艇。2. 由于棘轮效应而导致公共食堂的悲剧。就全球生态系统的层面看来,自然世界就有如一艘大的救生艇,不是同舟共济就是同归于尽,Hardin 的救生艇隐喻未免有些过于狭隘;然而在面对问题时优先考虑自的家人与朋友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就功利主义所言,尽可能增进幸福,将对较亲近或有契约关系之人的义务扩大,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之饥民时也不能吝于付出。因此,提供救援给予需要帮助的饥民确实有其必要性。此救援的责任并不像契约论过于冷眼旁观、吝于同情的态度,也不

22、如Peter Singer所提之强义、弱义两原则,虽赞成援助饥民,但所谓具有道德意义之事物其定义是会随着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Singer 的原则乃站在饥民的场的,并没有考虑到施援者的权利;亦无论是就功利主义或义务论而言,人人皆有促进人类的发展与减少痛苦之义务;不过一个妥善的道德原则必须让人有空间考虑到自己,除了必须为他人做合理的牺牲,且该牺牲不能严重影响我的生活品质。于是救援应该做到何种程度、与哪种情况下应该做,是较为困难之处,保守而言:发挥仁爱之心,尽一已之力以减轻他人的苦痛,以促进全球生态的健全,至于程度上则是须扪心自问;正如义务论观点,是要出于自觉。俗话说:与其给鱼吃,不如教之如何捕鱼

23、。对于世界饥荒此问题亦应如此;就长远看来,应该将救援集中在那些能使援助得以发挥决定性效果的地区,让该地区能根据其环境的承受力,达到自给自足之目的,协助饥荒地区实施人口控制的计划是比防止饥饿更有效率。实际的救援行动不能在食粮或人口控制之间任择其一,而是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当务之急,除了以实质的帮助救援正在受苦中的饥民之外,在食粮方面,须提供农业上的技术与诀窍,使食粮足以应付人口的需求,并授以维持环境生产潜力的知识,深刻体会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对自然资源之再生与生态保育的整体方针,推行有关控制、保护及改善环境之政策。而人口控制方面,要从社会、文化和经济层面着手,尤其是妇女的地位对

24、家庭、经济与整个社会有极大的影响,使妇女教育及就业机会增加、避孕观念的导入,支持人口计划、公共卫生、母子保健等制度的落实,以避免人口过度膨胀,同时健全保健设施及医疗制度以改善人民健康状况,与普及教育的推行,用于帮助改善经济活动的知识技能,加强环境及在促进人类利益间的互动中所应负之职责;齐头并进,达至人口、食粮与环境间的平衡,不仅止于实际物质上的援助饥民,亦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生态系,必须顾及整体自然界的永续性,人类才有永续发展的可能。注释:注一:Garrett Hardin (1994), “Lifeboat Ethics,”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s in

25、theory and application, ed. Louis P. Pojman,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ternational, pp.283-284. Garrett Hardin (1974) , “Living on a Lifeboat,” BioScience, 24 (10): 561-568.注二:“Lifeboat Ethics,” pp.285-286. Garrett Hardin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 162:1243-1248.注三:“L

26、ifeboat Ethics”, pp. 286-288.注四:人口循环图:P 2 代表人口过剩状态下的贫穷国家,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受外力援助而回复到P 2 所代表之饱和状态(carrying capacity)的水平。在此图中显示出,只有在P 2P 1 时,人口才可处于饱和状态的水平之下,才能避免该循环下所造成之无法避免的痛苦。“Lifeboat Ethics,” p.286。注五:人口渐升图:世界食粮银行的输入为棘轮的制转杆(pawl,以防止棘轮逆转),防止正常的人口循环又回复到图一,但人口继续增加,相对的紧急事件规模也扩大,再藉由世界食粮银行的轮入防止向下恶化;恶性循环下,必造成Pn+1

27、Pn,直到全盘崩溃会终止,指向一无尽的惨剧。(出处同上,页287)注六:William W. Murdoch 和 Allan Oaten (1994), “Population and Food: A Critique ofLifeboat Ethics,” Environmental ethics : read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pp.290-294.注七:引自Louis P. Pojman. (1994), Environmental ethics : readings in theory andapplication, p.281。注八:李瑞全(

28、1999),儒家生命伦理学,台北:鹅湖出版社。注九:同上注。注十:Peter Singer (1994), “Famine, Affluence, and Morality”,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p.295-301.注十一: James Rachels (1994), “Vegetarianism and The Other Weight Problem”,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p.301- 309.注十二:所谓某种限制的,意指只要所食用之肉类并不需饲养时,仍是可以食用鱼(因为并没有消耗食粮来喂鱼)或牛、猪等肉类(其饲料不是人类所须之食縠物时),但此肉类之数量是很少的。(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