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意见.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0057 上传时间:2018-11-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程改革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程改革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程改革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程改革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文件苏联院20075 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各分院、办学点: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 32 号),结合我院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现就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改革,完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

2、高技能人才,为我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提供人才支持和有效服务。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2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课程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力求使课程改革既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又能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三)

3、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课程内容和学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行“ 双证” 融通。(四)坚持课程整体优化,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课程改革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优势,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统筹安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积极推进课程综合化,大力开发项目课程,更加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实

4、现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性。(五)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逐步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并在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努力形成灵活、开放、多样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发挥学校特长,办出自身特色。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力争通过 3 年的改革实践,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与生产3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5、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已成立专业协作委员会的 5 个专业 2007 年上半年率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年底完成主干(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制订工作,其他专业 2007年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2008 年上半年完成主干(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制订工作。重点培养学院课程改革带头人 100 名和一批课程改革骨干教师,重点开发一批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校本教材。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制订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开展市场调研。对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是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6、。各校要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对专业所对应行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人才需求现状、企业技术及装备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准确把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任职要求,针对学校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并形成翔实的专业调研报告。2.开展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根据专业调研报告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通过职业分析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要求,通过教学分析合理确定专业所必备的关键知识、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课程开发基础

7、。 3.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课程结构,统筹安排课程内容,科学编排教学进程,合理确定课程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优势,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筹安排课程,并注意在低年级合理安排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合理安排一4定的文化课程,形成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特色,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一年,课程时间分配及具体安排可参照我院关于制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苏联院2005 2 号)。各校要将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送我院教学科研处,学院将定期组织

8、专家对各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视导。4.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各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适时组织修订,以保持人才培养方案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步发展。(二)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文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深入研究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现状和相应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认真分

9、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课程标准的建议。2.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关的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结合调研分析,科学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明确课程所需要达到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要求起草课程标准(草案)。3.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对课程标准(草案)进行审定。4.根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并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适时组织修改完善课程标准。(三)改革课程内容5改革课程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课程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

10、贴近学生、 贴近社会、贴 近专业、贴近现实” 为原则,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调整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并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文化课、专业课和社会实践课之中,形成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教育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文化课程改革。要根据省五年制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发挥文化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等综合功能,精心设计具有不同学分、弹性化、可选择性的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为专业教学、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服务。3.专业课程改

11、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推进项目课程开发为主要途径,改变 “难、繁、旧、偏”等状况,增加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4.重视选修课程。提高选修课程的比重,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是坚持以生为本、落实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必然要求。各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发传承历史文化、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12、技术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提高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建设一批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课教材,是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迫切需要。6学院将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有重点地开发部分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各校要组织专业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编写与职业岗位实际相一致的校本教材。6.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各校要在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氛围,在

13、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1.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行订单式培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目标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 做中学 ”,寓教于 乐,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探究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知识传

14、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职业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2.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课程资源,构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的利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成长建立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五)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1.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评价要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突出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改革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课程评价

15、方式,实行评价目标7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渠道多途径,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校内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并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衔接的课程评价制度。2.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制度。突出德育为先、素质领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爱岗敬业教育和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与考核,构建科学的具有职业导向性的课程评价制度。3.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评价制度。倡导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德高为师的师德,树立诲人不倦、知行合

16、一、学高为范的教风;实行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把教师课程实施与开发水平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师的课程评价,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六)加强课程管理1.加强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各校要突出课程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校系(部)两级管理、以系(部)为主的课程管理组织体制,并配备精干、高效、得力的教学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能,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学院根据国家和省课程总体规划和管理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全院课程改革计划,并通过推进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建设,构建课程改革研究与协作交流的平台,形成资源联合共享、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促进

17、全院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2.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各校要建立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课程开发、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教材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的监控、评估、信息采集与反馈的运行机制。学院将通过成立专业协作委员会等组织,研究制订主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各校要组织相关专业教8师及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制订和完善所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专业课程标准,每学期要对各部门和教师课程实施质量进行考核,促进课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3.积极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适应学分制管理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在学院内部各校之间、各专业之间的学分可以互认,并通过建

18、立网上选课系统,允许学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进行选课,实行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方向组织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4.加强教材管理。德育课和文化课的教材选用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家制订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书选用目录,各校根据教学用书选用目录,结合本校实际,按照规定自主选择教学用书,学院积极做好专业课教材征订服务工作。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成立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院课程改革工作,研究制订全院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全院课程改革中有关重大事项,并定期组织专家对各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各校要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成立

19、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要研究制定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政策措施,将课程改革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并与职称晋升、评优等挂钩,对在课程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形成推进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各校要把加强“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力争 3 年之内具有 5 年工作时间9的专业课教师都能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0、,其中取得技师及以上的达到 30%左右。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顶岗实践,并作为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促进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力求实践技能课程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分院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活动,并创造条件把专业骨干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时,还要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组织

21、专题研讨、开展项目研究等,加强校本培训,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意识,全面提高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能力。学院将重点组织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培养课程改革中坚力量。(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各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要积极探索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

22、化顶岗实习管理,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实验室、虚拟工艺流程、虚拟实训车间、虚拟实习工厂等,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仿真性” 的实验、实习、实训。(四)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进课程改革研究是当前我院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各校要10制定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研究的政策措施,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研究的热情,形成推动课程改革研究的激励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研究的浓厚氛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相结合,紧紧围绕学校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

23、育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突出课程改革研究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各校要设立课程改革研究专项经费,确定若干专题研究项目,组织和发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专门研究,力争每年都能取得课程改革研究的新成果。学院将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设立若干专项研究课题,力求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研究与实践创新性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通过推进课程改革的研究,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附件: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2.课程标准参考格式3.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格式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主题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 改革 意见抄送:江苏省教育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07 年 3 月 27 日印发附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