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40608 上传时间:2018-11-0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2016年 10月1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进展成效 .1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 .5第三章 “十三五”发展蓝图 .9第一节 指导思想 .9第二节 发展目标 .11第三节 发展路径 .14第四章 全力构建宁波经济增长极 .16第一节 强化产业转型,构建“6+4”产业体系 .16第二节 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21第三节 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资源集聚效应 .23第五章 前瞻布局杭州湾科技创新谷 .25第一节 打造创新空间载体 .25第二节 明确创新重点方向 .26第三节 培育创新人才高地 .28第四节 构建创新服

2、务体系 .29第六章 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 .31第一节 创新城市化模式,推进全域城市进程 .31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立体交通格局 .33第三节 提升城市资源保障能力 .36第七章 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区 .37第一节 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8第二节 加快完善社保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39第三节 加快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提升民生设施 .40第四节 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新区 .432第八章 打造环境优美生态新区 .45第一节 打造国际一流湿地生态名城 .45第二节 培育壮大特色生态经济 .46第三节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47第四节 提升环境整治能力 .48第九

3、章 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赢发展 .50第一节 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50第二节 全面对接上海经济圈 .52第十章 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54第一节 创新政府管理服务 .55第二节 优化产业发展扶持机制 .56第三节 创新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 .58第四节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60第五节 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 .60第六节 深化与余慈地区的联动发展机制 .61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62第一节 加强责任分工落实 .62第二节 加强政策项目配套 .63第三节 加强实施监督评估 .631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宁波杭州湾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

4、6-2020),是指导杭州湾新区未来五年开 发建设、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新区各部门全力推进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产城融合、城市建设、公共服 务、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和路线图,对于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杭州湾新区实现新跨越、新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进展成效杭州湾新区自挂牌运作以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和产业转型新基地“两新” 定位和“三生三宜”目标 ,积极落实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 、2012-2015),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深化推动产城联动发展,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总体呈现出经济高速增长、

5、产业快速集聚、功能初显雏形、城市品质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均顺利完成,较好地发挥了宁波经济增长引擎、转型升级支点、城市功能地标的战略示范作用(详见表 1)。2表 1 杭州湾新区挂牌运作以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类 编号 指标名称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1 246.8 28.63%2 工业总产值(亿元) 406 1153.1 23.15%3 财政总收入(亿元) 13.3 81.34 43.6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1.2 330.3 32.37%经济实力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5 3.9 21%6 第三产

6、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9.4% 7 入住世界 500 强企业(家) 1 12 64.3%8 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 2.5% 3.7% 16.2%9 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4 2.6 13.2%10 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49 166 25.2%产业集聚11 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3.9% 10.4% 21.7%12 单位生产总值资源消耗降低() 完成上级 13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1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完成上级 资源环境1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1、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

7、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全市领先,成 为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极。201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6.8 亿元,增长 12.2%(全市增长 8%);完成工业总产值 1153.1 亿元,增长 16.1%,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 918.2 亿元,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30.3 亿元,增长 9.3%(全市增长 1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4.6 亿元,增长 11%(全市增 长 8.2%);实现合同利用外资 7 亿美元,增长 35%;实际利用外 资 3.9 亿美元,增长28.4%(全市增 长 5.2%),基本实现新区“两个三年行 动计划” 确立的翻两番目标, 经济规模步

8、入新台阶。2、主导产业呈现集聚态势。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 战略部署,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 逐渐清晰,产业集中、3集聚、集群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区五年累计落地投产项目 205 个,项目总投资额超 1500 亿元,先后集聚了德国大众、德国博世、吉利汽车、中信集团、 联合利华等 12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来新区投资,引进了杭州湾世纪城、康龙化成生命科技产业园、方太家电产业集群、中国移动浙江第二通讯产业园等大项目、好项目。目前,新区初步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为主导,新材料、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数据应用等新兴产业为亮点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同时,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

9、度,集聚了一批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院士工作站、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以及检测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配套支撑体系日趋完善。3、自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产城联动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布局,初步形成了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区商业、商务、居住等生活服务配套不断完善,世纪金源杭州湾世纪城、合生杭州湾国际新城等城市综合体快速推进,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和利时广场陆续开业迎客,一批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商务楼宇和商品房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宁波科学中学、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世纪城实验小学、汇佳幼儿

10、园等一批优质教育项目正式开学,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公安海警学院、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密集布局,宁波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杭州湾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世纪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部等医疗服务项目正抓紧建设。同时,设立 7 个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4、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全力拉开新城板块框架,完成了交通、供4排水、能源、邮电通信、环保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至 2015年底新区共建成道路 76 条,完成桥梁建设 139 座,道路总里程 224余公里。启动一批给

11、水、排水、 污水处理工程,至 2015 年底完成雨水管道长约 376 公里,污水管道长约 252 公里。建成变电站 7 座,至2015 年底已实现总供热 530t/h,进一步完善燃气供应。至 2015 年底完成通信管网约 153 公里。同时,十二塘围涂工程、建塘江两侧围垦造地及慈西水库工程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5、生态功能日趋显现。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区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放大,低碳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努力向天蓝水清、河畅湖美、人水和谐的目标迈进。有序推进湿地公园建设, 4.3 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建成并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环境教育中心、鸟类主题展厅正式对外开放、活鱼展示

12、园、麋鹿展厅、水上森林、国际垂钓中心等项目陆续开放。积极推进“ 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推进重污染河道的综合整治。加快漂印染等 污染行业的淘汰和转移,对电镀、五金、化 纤等重污染行业,通 过整体关停、限期治理、原地整治等途径进行分类治理,五年累计淘汰落后项目 52 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5.5%,主要污染物排放累 计削减 23.4%。6、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新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宁波开发区条例中创新力度最大、职能授权最充分的地方性法规宁波杭州湾新区条例正式实施,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深化省市机构改革试点,按照管委会新“ 三定”方案,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能整合、

13、人员调 配等工作,成立了新闻信息中心、卫生发展中心、教育发 展中心、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中心等职能部门,社会管理和5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梳理管委会“ 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了“正面清单”中项目建议书、环评、能评等审批环节,研究完善了区域范围内项目联合审批运作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探索推进了重大项目联合审批试点。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展望整个“十三五 ”时期,杭州湾新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 须充分把握面临的新趋势、新优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维持新区快速建设、快速集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新区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和城市品质的

14、提升。1、国际环境继续复杂多变,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一是世界经济在再平衡中艰难复苏。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有所释放,世界经济从陷入衰退转向缓慢复苏,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依然很多,但今后五年总体发展形势有可能略好于“ 十二五” 时期。二是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加速重构。以 TPP、TTIP、BIT 和 TISA、ITA为代表的全球贸易投资谈判深入推进,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向着区域合作和更高标准的方向发展,零关税将逐步成为全球贸易的广泛标准。能源版图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加深,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成为国家新竞争力。 三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当前工业 4.0 革命、智能制造、再工业

15、化、跨界融合正引 领世界 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全球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先 进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正在孕育重大创新突破。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从短期来看,可能对杭州湾新区吸引6外资、增加出口带来一定挑战,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新区抓住贸易投资自由化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从国外引进更多的高层次要素资源,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2、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是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我国将全力实施“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贯穿创新、 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将保持中高速,产业结 构将迈向中高端。围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

16、、财税体制、产权 制度、金融体系等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 全面启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 新掀起热潮。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战略加速实施,正在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和城市协同发展格局。二是国内 经济仍处于爬坡过坎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三期叠加”影响超出预期,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影子银行、企业困难等问题互相交织, 经济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较大。国内发展格局的快速变化,可能对杭州湾新区汽车和房地产行业、重大项 目招商引资、开 发建设融资带来较大冲击,保持经济高速

17、增长将面临重大挑战,但也有利于搭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顺风车,争取更多改革开放先行试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区域竞合格局更加明显。一是长三角和上海进入发展一体化新时代。 “十三五”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协同发展,努力建设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开放门户。特别是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 “十三五 ”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 国际地位相适应的7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贸易中心,同时将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二是长三角园区竞争激烈导致招商引资日趋

18、困难。长三角地区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5 个、国家级保税区 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 个,此外还拥有众多不同类型的省市级开发区,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园区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区域竞合格局的变化,可能对杭州湾新区争抢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资源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利于新区抓住机遇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吸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科技创 新等高端资源集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升区域服务功能。4、宁波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制约转型的问题矛盾突出。一是宁波转型发展面临新机遇新空间。 “十二五”期间,宁波积极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积 极谋划建设港口经济圈,已经成为我国建设“ 一带一

19、路”的战略支点, 进出口总额突破 1000 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五,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高收入地区水平。 “十三五” 时期宁波将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以构建宁波都市区为支撑,以推进国际化发展为主攻方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二是宁波面临主动转型和争先进位双重压力。经济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重构发展动力,通过参与国家开放大战略增创开放引领优势。体制机制束缚比较明显,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宁波发展阶段的变化,有利于杭州湾新区依托宁波都市区和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