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2324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和武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一、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十三五” 时 期,既是武 汉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战时期,也是武汉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深入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既具有坚实的基础,又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发展基础“十二五” 时 期,在市委、市政府

2、领导下,全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已经进入整市推进的新阶段,为“十三五” 时期农业 和农村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按照圈层化、区域化、功能化的发展思路,系统规划了现代都市农业的“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积极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控制发展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种业和蔬菜种植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日益健全。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以及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仓储物流、乡村休闲游等产业的合理布

3、局。到 2015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 4.0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休闲旅游业总收入达 58.37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207.21%;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较快, “中国种都”建设进展顺利,种子繁育研发体系初具规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总量快速增长。到 2015 年,主要“ 菜篮子” 产品自给 率达 74.5%以上,淡水产品以及蔬菜的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占比达 90.5%;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 8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 0.58;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4、 66.2%;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取得重要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70%。-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日益增强。到 2015 年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点)750 个,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重点种养殖环境监测率达 100%,单位农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十一五” 末显著下降。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成效显著,拥有“三品一标”品牌 农产品 610 个。-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到 2015 年,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达到的 620.28 亿

5、元、370.04 亿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构成进一步优化,工资性收入成为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17722 元,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收入水平城市排名实现晋位;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06:1。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减少 44053 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 64 亿元,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形成了都市型、城镇型和乡村型等不同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黄陂武湖街、江夏五里界街和蔡甸奓山街 3 个省级“ 四化同步” 示范街

6、试点建设进展顺利, 67 个中心村(社区) 、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建设初见成效。农村水泥路、广播、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农业信息等实现“村村通” ,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全省率先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确保移民群体和谐稳定。-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体制机制。获批全国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顺利完成改革试验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引导了社会资本助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到 2015 年,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占耕地

7、总面积的 60%以上。发展和壮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规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和农业设施使用权等抵押融资,不断拓展金融支农渠道,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初步显现,城乡要素持续融合。专栏 1:武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2015 年完成情况1 全市蔬菜基地面积 万亩 100 1002 其中: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占全市蔬菜基地面积比例 % 90 以上 90.53 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 % 74 以上 74.5一、“ 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能力4 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值 98 以上 99.95 地方财政

8、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16 419.9二、农村综合经济实力6 农业增加值(不变价) 亿元 230 370.047 全市标准化农业基地面积 万亩 160 以上 1618 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85 以上 85.19 农产品加工业年总产值 亿元 2000 251610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覆盖率 % 70 70.51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0 70三、 农业发展水平12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 65 以上 66.213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0 90四、 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14 适宜建沼气池地区沼气入户率 % 60 65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率 元、%

9、与经济发 展同步17722、13.5%(“十二五”年平均增长率)五 、农 民 收 入16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 20 以上 23.3(二)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的重大战略部署,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我市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对外开放合作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两型” 社会建设及“五化同步”推 进,为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将引导全市农业向低碳循环、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创建国家中心城

10、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的影响力、创新力和辐射力,为打造“智慧 农业”“创意农业” 等提供强大支撑。武汉市成功进入 GDP 万亿元俱乐部,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部署 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方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政策保障和法治保障。(三)发展挑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品牌塑造能力还不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未根本破解,将直接影响农业创新发展,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农民的“ 大众 创业 ,万众 创新

11、” 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城 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结构体系不合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将直接影响农业农村协调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目标。城市与农业发展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都市绿色农业体系、区域农业生态体系还不够健全,将直接影响农业的绿色发展,对推进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新任务。武汉城市圈农业协作不够紧密,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够深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将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开放发展,对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推动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新考验。城乡居民收入差

12、距较大,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对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出了新使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提质升级为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坚持“创 新、 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 坚持“五化同步”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13、,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生产、生活” 协调发展、 “农业 、农村、 农民” 共同发展,重点推 进“两大工程”(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工程)、 “两大计划” (品牌农业发展计划、美丽乡村提升计划),着力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相适应,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二)基本原则1绿色生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着力建设都市绿色农业体系、区域农业生态体系、乡村宜居质量体系,显著提升农业生态功能、区域环境质量和居民

14、幸福指数;着力加强农产品安全的依法监督与管理,显著提升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武汉与周边城市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2示范引领,协调推进。通过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等重点建设计划与工程的实施,引领全市现代农业优化产业体系及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变。统筹协调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经济发展与生态重构、精准扶贫与共同致富,以及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等关系,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贡献力和文化穿透力。3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5、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显著激活发展要素活力;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 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元素,完善创新体系,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创新潜能、创业活力和科技贡献率。4开放合作,共享发展。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统筹利用现代农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构建武汉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农民自我开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事业,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基本民生,让农村居民充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建设国内一流,武汉特色鲜明,绿色化、创新型、开放式现代都市农业;建成在中部地区具有

16、示范引领功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样板区和智慧农业示范城市。-农产品供给和品牌农业目标。建成一批标准化高产稳产优质的现代农业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仓储物流基地,创建一批“一村一品” 或“一乡一品”专业村镇。到 2020 年,“ 三品一 标” 产品数量达到 1000 个,“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 50%,品牌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 99%以上,品牌农产品及其安全有效供给链体系更加完善,“ 菜篮子” 工程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 20000 个,适度规模经营水

17、平明显提升。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 75%。农业保险深度达到 1.5%。-农业现代化水平目标。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农业装备现代化及农机化推广取得重要进展。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生态整治,达到高产稳产要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 2020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0%。品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农村工业化成效更加显著。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 70%。-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初步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到 2020 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 3500 亿元,乡村休

18、闲游总收入达到 120 亿元。以武汉市为主导,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城市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目标。“十三五”期间,围绕“ 一控两减三基本” 目标,化肥、 农药使用量年均减少 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 80%以上, 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加强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空气、地表水等环境质量指数保持优级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6。-农业科技与人才发展目标。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众创空间和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新机制更趋完善,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到 2020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72.5%。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 60%,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 70%,新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