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2602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现代文学史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从结构学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是很好划定的,那就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计三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干脆叫“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北京大学钱理群、温儒敏等)而且,这三十年又清晰地显示了三个阶段,即: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第三个时期(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但是,近些年学术界已注意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这截然异质两种文学的“过渡”与“先导”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文学起飞在“五四

2、”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助跑过程却是近代一系列变革和改良。这个过程被称作现代文学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 20 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最近几年出版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不约而同地重视到了现代文学的发生。如: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东霖、丁帆、

3、朱晓进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都用单章或单节的篇幅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课也将从这里开始。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根儿应追溯到 1840 年的鸦片战争。2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物质文明,这成为以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雄厚资本。到了清王朝,经过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早已显露了由盛转衰的迹象,但中国人的自我感觉仍然是非常好的。1840 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天国梦” ;尤其是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人自尊与自信被彻底摧垮了。我们再也没有理由说我们是什么世界的中心了,我们欺负不了别人,随时被别人欺负;不但受西方列强的欺负,而且受

4、东方倭寇的欺负。年至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一是政治和经济上,中国越来越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二是外国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外国文化,当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开始输入中国。中外文化在碰撞中进行融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民族危机感对 20 世纪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造成了现代传统、新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在一部分敏感的知识分子中,则导致了激切变革的时代要求。出现了这样几个变革:一、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出现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被林则徐称为是“第

5、一个睁看眼睛看世界的人”的魏源就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学习西方人的科学技术再来制服西方人。虽然这“夷”字本身就说明当时心态,外国蔑称,妻、姨,提供女人,但毕竟要学别人)这就是洋务运动的先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时事。 ”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梁启超在 1922 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有个大致的归纳:“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文化上感觉不足。 ”3实际上他说这三步,与“洋务运动” 、 “戊戌维新运动” 、 “文学革命”这三步是对应的。洋务运

6、动先是买进先进的武器还得请来操作先进武器的人在国内又开办一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学校。以后,大批量地派人出去学习。不仅派幼童出国,而且派成人出国。不仅学习自然科学,而且学习社会科学。不仅派人到西洋(英美) ,也派人到东洋。不仅有官派留学,而且有私派、自费留学的。一时形成了出国留学热潮。(现代评论派,胡适、陈源、徐志摩等都留学英美)(创造社的“三巨头” ,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都留学日本)鲁迅就非常有代表性,他 1881 年出生,1898 年离开家乡。这一段时间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因为当时开始了“五口通商” ,其中的宁波离鲁迅生活的绍兴很近;1898 年(18 岁)南京,水师、陆师) ,这

7、两个学校主要课程是“声光电”这些西学内容,虽然被有些人称为“邪学” ,但这对日后成为伟大思想家的鲁迅,影响是非常大的。1902 年到日本,1909年回国。 (德国)而且,鲁迅在日本时期,中国留学生铺天盖地,官派,私派,遍地“富士山” ,炖牛肉,清朝密电:几乎都变成革命党。一批批优秀人才派出去,学成归来,对国家有各种贡献。理科詹天佑,青龙桥塑像,铁路事业的开创者。更值得一提的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发表,将进化论的思想带进了中国,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风行一时的严译天演论 (几部西书将西方 19 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 ,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自称是达

8、尔文门前的一只斗犬) (宣传的是进化论的思想。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具4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发现”之一,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改变了人的思维。以前总是“今不如昔” ,榜样是古人,进化论却让人们面向未来;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全人类、全世界的历史发展高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进化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衰弱的中国有被淘汰的危险,从而产生了变革的历史要求;人们看清了:不被淘汰,国家、民族就得强大。国家、民族的强大首先要国民强大,而当时的国民大多处于蒙昧状态。所以,启蒙的任务非常巨大。梁启超的“新民”鲁迅改造国民性。 (鲁迅在南京就读,买了书与周作人彻夜捧读,思想开了一扇门。

9、)启蒙的任务本来是知识分子启大众的蒙但是很多知识分子本身就处在蒙昧状态,也在被启之列。所以这个时候,一直到现代的很长时间都已启蒙为主导。钱理群“在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了晚清以来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变,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制度,必须在意识形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彻底反对封建伦理思想,击退在辛亥革命后愈加嚣张的尊孔复古逆流” 。二、文化机制的变化这一历史阶段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必然要触动文化,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其影响体现在: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虽然慈禧把持下的清王朝在新政措施上左右摇摆,后来还镇压了“乱

10、党” ,幽禁了皇帝,但在 1908 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中还是在表面上规定了给予臣民言论、著作、出版等的自由。辛亥革命后的临时约法也规定着;“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 。这种情况下,报刊数量激增。5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称:“自报章兴, ,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 ,到 1921 年的 20 年里,报刊、杂志增加了十倍左右,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具备了更充足的外部条件。据北京大学(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统计,1902 年1917 年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 27 种。这些报刊,在栏目的编排、题材的选定、主题的设计上都追求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以保证其畅销,刺激文学的发展。报刊繁荣与政

11、治的封建色彩退减及文学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着。【报刊编辑在栏目、体裁、题材、主题上都追求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以保证其畅销,刺激文学的发展。报刊繁荣与政治的封建色彩退减及文学的现代化同步进行着。 】实际上。从 1873 到 1894 年的 20 年间,是中国近代报业实践初步建立并日趋活跃的一个时期。 循环日报和主笔王韬,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1895 年 5 月,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在变法运动中,先后创办中外纪闻 (1895 年 8 月 17日创刊于北京,初名万国公报 ) 、 强学报(1896 年 1 月 12 日创刊于上海) 、 时务报(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

12、于国事 “待以岁日,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备矣。 ”知新报 (1897 年 2 月 22 日创刊于澳门) 、湘学报 (1897 年 4 月 22 日创刊于长沙) 、国闻报 (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 、湘报 (1898 年 2 月 21 日创刊于长沙)2、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从 1904 年起,出版重心已经转移到民营出版业。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下册,第 384 页,中华书局 1959 年出版) 。与官办和教会出版事业不同的是,民营出版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受制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与大众的需求

13、保持着联系,决定着现代出版业的大众化与平民化的民主特性,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的机会。这种出版状况一直延续到 1949 年,保持了50 年一贯的机制。6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1905 年废除科举的新政措施,将一批读书人抛到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绝境,另有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退出也转入了自由撰稿人的行列。(以前是学而优则仕,从“士”到“仕” ,科举,成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上海、天津等现代都市形成的过程为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提供着活动空间,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士与上述两种知识分子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稿费有了一定标准, “思想”和“写作”做谋生手段。接近下层,站在民间立场

14、上。【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编辑者和主要撰稿者梁启超、李伯元、曾朴、徐念慈、黄摩西等和周氏兄弟就是代表。4、培育了受众。接受者唯新是鹜。第二节 文学观念变革(文体观念与语言观念)一、 文体观念变革从晚清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功归梁启超。郭沫若说:“文学革命的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笔名有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他中过举人,拜康有为为师学习经世治用之学,协助发动“公车上书” ,投身变法维新活动。他主编、创办过中外纪闻 、 时务报 清议报 、 新民丛报 、 新小说 ,创“新文体”广泛介绍

15、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宣传思想启蒙。1、诗界革命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古人约束今人为特点。晚清文学的革命就是要打破这种格局。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认为(诗要是不革命,就走到头了,走到绝路上了。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其中两个标准都有一个“新”字:“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 ”7新意境“理想之深邃闳远” 。 (破除孔孟那一套,与世界接轨)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术语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在 1868 年的杂感中名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 ”这几句直接

16、用了俗白的文字。“我手写我口”主张用俗话作诗,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从观念上、方法上,对 1918 年“新诗运动”影响很大。【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总结“诗界革命”:“清末夏曾佑谭嗣同诸人已经有了诗界革命的志愿,他们所作新诗 ,却不过拣些新名词以自表异。只有黄遵宪走得远些,他一面主张用俗话作诗所谓我手写我口,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谓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这回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民七(1918)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却给予很大影响。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写给严复的信中,曾以舆论界的“陈胜吴广”自命。他提出了“文界革命”的口号并借鉴“欧西”

17、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尝试“新文体” 。这些政论文章具有空前的开拓创造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 “条理明晰” ,“笔锋常带情感” ,有很强的鼓动力。“文界革命”的口号是他在 1899 年提出并一贯力行的,借鉴了“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才蜕变出他的新文体 。他在游记汗漫录中评价日本著名政论家德富苏峰:“其文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实为文界别开一生面者,余甚爱之。中国若有文界革命,当亦不可不起点于是也。 ”他有意破桐城古文,吸纳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结合魏晋文章的旷放,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

18、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8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就是梁启超“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对“桐城谬种” )“文界革命”对中国散文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溯其原因,离不开发生期内政论诸文体的铺垫作用。这一时期的散文广泛地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文章反映出新一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变革意识和批判意识,也反映着那一时期初步的科学民主的启蒙思想的兴起,以及在启蒙和种族革命主题下的种种观念的更新。3、 “小说界革命”声誉最高。中国小说观念的变化始自 1897 年天津国闻报所刊载的本馆附印

19、说部缘起 ,执笔者严复、夏曾佑称:“夫说部之兴,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几出于经史之上,而天下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说部所持” ,并说“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 ”鉴于历来小说在“四部”中只能附于子、史,他们从小说营造人心的角度强调“小说为正史之根” ,一改历来小说评点家的攀附经史的做法,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早在年,康有为就认为小说对开发民智有莫大作用“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喻,当以小说喻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日本书目志识语梁启超更是充满激情地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把自古为小道的卑贱文

20、体提到“不可思议”的高度。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1902 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人格;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看中的全在小说启蒙、新民的工具作用。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并没有带来纯文9学的小说观念,出现过一批主题先行、理想化、概念化的作品。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图解他的政治主张。(50 年之后,中国打败了俄罗斯,实行联邦制,组织召开世界大会)艺术上不行。但很多触及中国问题:妇女缠足、扫除迷信、立宪、华工、反帝等。(五四:劳工神

21、圣)小说观念在无限提升其社会功能的“革命”以后,又有其自发的矫正。1908 年徐念慈在小说林发表余之小说观 ,指出“昔冬烘头脑,恒以鸩毒霉菌视小说,而不许读书子弟一尝其鼎,是不免失之过严;今近译籍稗贩,所谓风俗改良,国民进化,咸唯小说是赖,又不免誉之过当。 ”可贵的是,他还指出“小说与人生,不能沟而分之”这是五四文学研究会作家提出为人生文学主张的滥觞。徐念慈更强调小说的审美价值,他的小说观念介于梁启超的社会功用与王国维独立价值之间。 (有说“兹” ,最早介绍黑格尔美学)西方小说的翻译对中国小说观念也有影响。林纾没有像徐念慈那样的小说美学观念,也没有梁启超式的启蒙主义观念,他甚至还错将狄更斯小说

22、与我国历史中的史记 、 汉书相比附。但他依赖自己的体悟也说出了狄更斯小说写实主义的成功经验,在许多译序当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西方小说的艺术经验。4、戏剧观念更新提倡戏剧观念更新代表有陈独秀。1905 年他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 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 ,不识字人也可以由看戏而开通风气。看戏不再只是游戏,演员也不再低人一等。他还指出戏剧改良有小说、报馆不及的方便,不识字的人也可以由看戏而开通风气。这一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1906 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春柳社,不久欧阳予倩、陆镜若也参加活动,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

23、,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 ”(欧阳予倩回忆春柳 )他们首先推出的剧目是茶花女 (第三幕) 、 黑奴10吁天录 。新剧家王钟声在上海发起成立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 。1908 年,他又在从日本回来的任天知的帮助下,以通鉴学校的名义演出根据杨紫鳞、包天笑翻译的英国小说迦因小传改编的同名戏剧,该剧摆脱了京剧样的戏曲特征,标志着国内新兴话剧的萌芽。而据记载,1899 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已有学生自编之时事新戏官场丑史演出。 (朱双云新剧史)二、语言观念的改变战争的失败,知识界在对现实的深入反省中,开始进一步将目光转向教育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普及教育、开通民智的思想要求之下,汉字作为思想启蒙和文化传

24、播“工具”的弊端更是暴露无疑。此后, “语文革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内容,在各个层面日渐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提倡“俗语” (白话) ,不像梁独立标举各种文体的革命那样,而是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几乎形成了一个白话文运动。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黄遵宪,出使欧美、日本诸国的经验告诉他:“言文合一”使各国文化普及,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中国的言文乖离致使科技文化落后。他在【日本国志】中说:“语言与文字合,则诸文者多” ;“欲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通文字之用,其不得不于此求一简易之法” 。1895 年,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世界的设计中,也勾画了一个世界语文大同的理想:“全地语言文字皆当同,不得有异言异文。考各地语言之法,当制一地球万音室。 ”1896 年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一书中,提出:“尽改象形字为谐声,各用土语,互译其意。 ”他认为汉语言的象形文字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迎纳世界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