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发展“十三五 ”规划武汉开发区(汉南区)2016 年 11 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 .1一、“十二五 ”时期发展成就 .1(一)经济总量实现飞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三)重大项目加速集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3(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3(五)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4(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4(七)两区融合有序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4二、“十三五 ”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5第二章 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总体目标 .10第三章 提升
2、生产功能,建设智造车都 .14一、实施持续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开发区 .14(一)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141智能装备产业 .142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153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 .154智能化升级改造 .16(二)大力推动重点创新平台建设 .161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平台 .162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平台 .173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创新平台 .18(三)加快开放型创新体系建设 .181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 .182搭建聚集高端创新人才载体 .183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资金链 .19二、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实现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19(一)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 .
3、191汽车产业 .202电子电器 .213健康食品 .22(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2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22高端装备制造 .233新材料 .234绿色制造与再制造 .235生物医药 .24三、着力建设八大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发展主要支撑 .24(一)先进制造产业区 .24(二)商务城 .25(三)智慧生态城 .25(四)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 .26(五)出口加工区 .26(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 .27(七)港口物流区 .27(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经开农投公司) .28(九)共建园区开发建设 .28第四章 提升生活功能,建设宜居车都 .30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
4、功能大提升 .30(一)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301汽车服务 .302研发设计 .303现代物流 .314总部经济 .315金融 .326文化创意 .32(二)大力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实现居住生活品质提升 .321商贸服务 .322体育 .333健康养老 .334房地产 .335休闲旅游 .34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4(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34(二)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36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362市政设施建设 .373配套功能设施建设 .38(三)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 .38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打造民生“升级版”
5、 示范区 .39(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39(二)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发展 .40(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1(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41(五)健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42四、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建设智慧开发区 .42(一) “互联网+制造业” .42(二) “互联网应用” .43(三) “互联网+农业” .43(四) “互联网基础平台” .43第五章 提升生态功能,建设绿色车都 .44一、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建设美丽生态开发区 .44(一)推进资源节约型、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44(二)推进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 .45二、坚持城乡一体,加快农村和农业地区发展 .
6、47(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47(二)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48(三)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48三、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49(一)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49(二)营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 .50(三)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51第六章 保障措施 .52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52二、增强资本支撑能力 .52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52四、坚持项目带动作用 .53五、强化政策机制保障 .53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54 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新变化,推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根据党的十
7、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委有关部署以及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编制本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深化改革开放,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景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一、 “十二五” 时期发展成就“十二五” 时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方面挑战,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车都”目标,大力推进经济倍增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
8、综合功能,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圆满完成 “十二五”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1 (一)经济总量实现飞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 期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口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或接近实现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中部领先地位。截止 2015 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23 亿元,年均增长1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875 亿元,年均增长 13.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25 亿元,年均增长 1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56 亿元,年均增长 30.7%。在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发
9、布的2014 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中,位列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第八。“十二五”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年份GDP(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汽车产能(万辆)2010 年 458 1508 159 198 812015 年 1123 2875 325 756 199(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汽车、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整车产能从 2010 年 81 万辆达到 2015 年的199 万辆,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升。电子电器产业再添生力军,成功引进投资 50 亿元的海尔创新工业
10、园项目。新材料产业发展实现重大进展,投资 50 亿元的金发科技新材料项目落户。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吸引渤海商品交易所、中国交建华中地区总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等项目入驻总部区,建成总建筑面积达 27 万平 2 方米的永旺梦乐城,亚洲心脏病医院项目顺利推进,服务业增加值从 2010 年 38 亿元提高到 2015 年 247 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较 2010 年提高 13.7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重大项目加速集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年来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 9 家,引进总投资 50 亿元以上项目8 个,10-50 亿元项目 20 个。在制造业领域,投资 7
11、0 亿元的神龙三厂、投资 76 亿元东风本田二厂、投资 110 亿元东风雷诺、投资 60亿元的东风格特拉克以及投资 30 亿元的格力电器产业园等相继开工、投产。在服务业领域,成功引进投资 19 亿元的永旺商业城、投资10 亿元的新亚洲心脏病医院、投资 6 亿元的半岛酒店等多个大型高端服务业项目。重点打造的国际文化城、华中汽车产业物流园、艺术创意产业园、军山港口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 环 线 西 段 高 架 综 合 改 造 、 东 风 大 道 快 速 化 改 造 一 期 及 军 山 第二 大 道 等 骨 干 路 网 建 成 通 车 。 积 极 推 进
12、 军 山 片 区 整 体 开 发 建 设 、 大汉 阳 地 区 现 代 有 轨 电 车 项 目 、 长 山 路 、 檀 军 公 路 、 军 纱 大 道 、 纱 帽大 道 等 项 目 , 道 路 建 设 总 长 237 公 里 , 增 加 雨 污 排 水 管 网 190 公 里 ,新 增 排 水 泵 站 7 座 , 加 固 军 山 民 垸 堤 防 24.125 公 里 , 总 投 资 约 212亿 元 。 积 极 配 合 地 铁 3 号 线 、 6 号 线 及 四 环 线 开 发 区 段 建 设 , 逐 步 构建 起 连 通 主 城 区 的 立 体 交 通 网 络 。 提 出 “产 城 一 体
13、化 ”总 体 战 略 , 积 极开 展 相 关 规 划 。 完 成 开 发 区 300 公 里 绿 道 规 划 及 一 期 绿 道 系 统 详 细设 计 ; 编 制 50 平 方 公 里 “绿 肺 ”建 设 总 规 划 , 制 定 21.3 平 方 公 里 “绿 肺 ”核 心 区 规 划 , 完 成 两 区 规 划 修 编 工 作 。 完 成 大 汉 阳 地 区 公 共 交 通规 划 ( 2012-2030) 编 制 , 制 定 公 共 交 通 线 网 布 局 初 步 方 案 。 3 (五)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集中整治解决了非法营运、渣土污染、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一批城市
14、管理的重难点问题,大城管考核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共 10 余条,新建候车亭 80 余个。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累计投资 19.3 亿元,完成绿化建设面积 555 万平方米。三环线开发区段生态隔离带基本建成,军山第一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成为全市标杆。建成龙灵山生态公园九曲湾湿地景区,硃山湖水系连通工程顺利完工。编制完成开发区(汉南区)山体保护规划、湖泊“ 三线一路” 保护规划。(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成立老年大学沌口分校,新建博雅幼儿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扩建洪山小学,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协和西院扩建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全市首
15、家分级诊疗试点单位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农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投资 1.3 亿元建成集图书馆、美术馆、戏院于一体的车都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投资 2.5 亿的区级养老中心建设启动,街道福利院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建立开发区特困家庭救助基金,办理老年证、免费体检、发放各项补助或津贴等工作落实到位。积极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各类劳资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平安开发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七)两区融合有序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2013 年 12 月,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实施一体化发展,管辖面积由 202.7 平方公里扩大到 489.7 平方公里,目前, “两块牌子,一套班
16、子” 体制架构基本搭建,各部门基本完成合并,两区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设立了八大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 4 全市首家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初步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事”的高效审批模式。服务企业举措不断创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企倍增发展的 30 条意见 ,开展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服务工作,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进一步简化申报程序,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 “十三五” 时期面临的新形势进入“十三五 ”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呈逐步复苏态势,但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资本与生产技术全球重新配置,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17、,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深刻变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并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投资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中央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国家级开发区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
18、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从全市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奋斗目标,谋划制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和“武汉 2049”远景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这些 5 既为开发区(汉南区) (以下简称开发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也要求开发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中承担重大使命和任务,率先实现经济倍增,发挥引擎示范作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起点上, “十三五”时期,开发区步入转型升级攻坚期,既面临多重战略叠加的难得
19、机遇,也将面对一系列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全球进入新技术革命前夜,新技术、新产业风起云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这为开发区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带来了重大机遇;二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武汉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战略使命和任务,开发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和聚焦区域,将面临政策先行先试等优先发展条件。三是全市实施工业倍增升级总体方案和“武汉制造 202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四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汉阳地区发展,把开发区作为大汉阳地区的城市中心开发建设,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各地国家级新区、综改区、自贸区纷纷获批,竞争日趋白热化,政策趋于普惠,招商引资面临更大压力;二是虽然两区融合后区域面积大为增加,但存量可用土地和规划可用建设用地不足,产业发展受到空间制约;三是市民对大气、水源、绿化等环境质量的诉求不断提高,对开发区保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