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电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规程目 次1 总 则 .22 术语和符号 .33 基本规定 .44 工艺试验实施 .54.1 工艺试验场地布置 .54.2 拌和站(楼)拌和参数试验 .64.3 碾压参数试验 .84.4 碾压混凝土层间处理试验 .94.5 碾压试验效果验证 .94.6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 值)与混凝土可碾性试验 .104.7 施工工艺演练 .105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115.1 资料整理 .115.2 报告编写 .12附录 A 刻槽验证碾压试验效果方法 .12附录 B 试验用表 .1421 总 则1.0.1 为了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为施工提供准确的
2、施工参数和工艺方法,确定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 1、2、3 级水工建筑物的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其它碾压混凝土工程可参照执行。1.0.3 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应在室内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完成后进行。1.0.4 本规程所使用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及其它称量系统等,应经政府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或校准合格。1.0.5 本规程主要引用下列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275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 8
3、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DL/T5113.81.0.6 水电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规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32 术语和符号2.0.1 层间间隔时间从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2.0.2 冷缝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时形成的施工缝。2.0.3 温缝层间间隔时间介于 6-12 小时之间形成的施工缝。43 基本规定3.0.1 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检测应按照试验计划进行。3.0.2 工艺试验前应对参与工艺试验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3.0.3 对操作核子水分密度仪人员,应进行专项培训,配备适宜的防护设施,以保证人员安全。3.
4、0.4 核子水分密度仪应严格按照 SL275 等国家标准及有关法令的规定执行。3.0.5 工艺试验需要的设备应先进行调试和演练。3.0.6 试验场地应在坝外布置、面积能满足工艺试验各项要求,场地应提前整平、压实,并浇筑垫层混凝土。3.0.7 工艺试验用水泥、掺和料、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检测合格。3.0.8 碾压混凝土室内配合比应经过现场验证试验。3.0.9 本工程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 工艺试验场地布置2 拌和站(楼)拌和参数试验3 碾压参数试验4 碾压混凝土层间处理试验5 碾压试验效果验证6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 值)与混凝土可碾性试验7 施工工艺演练等3.0.10 碾压混凝土施工应
5、在工艺试验完成后进行。3.0.11 碾压混凝土进行工艺试验时一般不做钻孔压水、原位剪切等试验。54 工艺试验实施4.1 工艺试验场地布置4.1.1 工艺试验场地的尺寸大小和布置,应综合考虑工程施工环境、施工机械配置以及碾压试验计划要求完成的各项试验内容。1 试验场地上先用推土机整平表面,在其上铺 20cm 厚碎石,用振动碾无振碾压二遍,有振碾压 810 遍,使基础密实。2 在碾压密实平整的场地上先铺一层 25cm 厚的 C20 常态砼,振捣棒和平面振捣器振捣密实,作为基础垫层。7 天龄期后人工凿毛或冲毛,试验时冲洗干净。3 在基础垫层上用墨线布置不小于(926)m 的试验场地,试验有效面积不小
6、于(910)m,分成(410)m 的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二级配和三级配碾压砼试验。试验场地布置见图4.1。 变 态 区 域变 态 区 域 三 级 配 区 域二 级 配 区 域振动碾错车区 自卸汽车回车区方 木沉 降 量 或 表 观 密 度 测 点斜坡段图 4.1 碾压工艺试验场地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 m)4.1.2 在工艺试验区域布置 2.0m1.5m 网格、并不少于 20 个点,确定压实沉降量;均匀布置不少于 10 个点,测试表观密度。4.2 拌和站(楼)拌和参数试验4.2.1 拌和站拌和参数包括投料顺序、拌和时间及拌和生产能力三方面内容,试验应在工艺试验前完成。4.2.2 根据混凝土均匀性
7、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均匀性试验包括粗骨料含量偏差率、砂浆表观密度偏差率试验等。4.2.3 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61 根据粗骨料表面包裹石粉情况选择以下投料顺序进行试验。a(小石+中石+大石)-(砂+胶凝材料)-(水+外加剂)b(水+外加剂)-(大石+中石+小石+砂)-(胶凝材料)c. (水)-(大石+中石+小石)-(砂+胶凝材料+外加剂)d. (砂+胶凝材料)-(水+外加剂)-( 大石+中石+小石)2 拌和时间试验拌和时间试验宜选不少于 3 个时间进行,拌和时间应根据拌和机械类型确定。碾压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时间可选 60 秒、90 秒、120 秒 3 个时间进行试
8、验。3 试验组合根据投料顺序、拌和时间进行不同组合情况下的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试验。试验组合见表4.2。表 4.2 均匀性试验组合表均匀性试验序号 投料顺序 拌和时间 (s) VC 值(s) 含气量(%) 粗骨料含量偏差率(%)砂浆表观密度偏差率(kg/m 3)1 602 903a1204 605 906b1207 608 909c12010 6011 9012d1204 砂浆表观密度偏差率试验参照 SL352 中相关条款进行,计算机口和机尾砂浆表观密度差值。5 粗骨料含量偏差率试验采用洗分法。1)仪器设备:5mm 砂石料筛;磅秤,称量 100kg,感量 50g。2)拌和达到规定时间后,从拌和机
9、口取最先出机试样一份(数量不少于 100kg),搅拌均匀后,按四分法分成两份;分别称取 30kg 的试验料,通过 5mm 筛进行洗分,将筛余骨料烘干,称取烘干料质量;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机口试验结果 G1。7在同一盘中取拌和机最后出机的混凝土试样一份,按照上面步骤进行试验作为机尾试验结果G2。粗骨料含量偏差率按式 4.2.1 计算,取绝对值作为本组合试验结果。粗骨料含量偏差率= ( G1- G2 )/MAX( G1, G2) *100% ( 式 4.2.1)3)试验结果评定选择同时满足 VC 值及含气量满足配合比要求、粗骨料含量偏差率小于 10%、砂浆表观密度差值小于 30kg/m3的投料顺
10、序和拌和时间组合。对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多个组合,宜选择粗骨料含量偏差率及砂浆表观密度差值相对小值的组合。4.2.4 拌和生产能力测试在拌和站观察计时,连续记录拌和 20 盘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连续记录 2h 内生产的混凝土方量,测算拌和系统生产能力。4.2.5 拌和站 VC 值调整试验VC 值调整可采用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减单位用水量或增减减水剂掺量的方式进行。4.3 碾压参数试验4.3.1 在拌和站和碾压试验仓面分别测试 VC 值,确定 VC 值损失量。4.3.2 选用不少于 5 个试验层分别进行碾压机械参数、碾压遍数、层间结合等试验内容。4.3.3 机械参数、碾压遍数在同种级配料上进行
11、。碾压参数选择试验时,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 值)、含气量等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4.3.4 碾压机械参数试验1 碾压机械参数试验安排在第一层进行。在固定碾压遍数、铺料厚度的前提下,选择1.0km/h 和 1.5km/h 两个振动碾行驶速度与振动碾高幅低频、低幅高频两个参数组合进行碾压后表观密度的检测,确定行驶速度-振幅-频率的组合参数。2 碾压机械参数试验组合参照表 4.3表 4.3 碾压机械参数试验组合表检测结果序号行驶速度(km/h)振幅、频率沉降量(mm) 表观密度(kg/m 3)备注1 高幅低频21.0低幅高频3 高幅低频41.5低幅高频83 试验实施1)在已布置好的场地上摊铺
12、34cm-35cm 厚的碾压混凝土,并沿宽度方向划分为 4 个 2m 宽的条带,在 4 个条带上按表 4.3 组合进行试验。2)先全部静压 2 遍,分条带采用不同的行驶速度、振幅、频率组合,振动碾压 8 遍;再全部静碾 2 遍收面。3)在每个条带上均匀布置 7 个沉降量测试点和 7 个表观密度测试点进行检测试验,计算压实度。碾压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参照 SL352 中相关条款进行。4)选择压实度最大值的参数为碾压机械的试验参数。4.3.5 碾压遍数试验1 碾压遍数试验选择在第二层、按照已确定的碾压机械参数进行。按照 4.1.1 条进行场地布置。在两个区域分别摊铺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2 先全
13、部静压 2 遍,每个区域分别碾压 6、8、10 遍;每个碾压遍数完成后静碾 2 遍收面。3 在每个遍数碾压完成后 10min60min 内完成沉降量、表观密度检测。在每个区域均匀布置测试点,沉降量测试及表观密度检测不少于 14 个点。4 选择压实度最大、碾后混凝土表面泛浆良好、有光亮感、不陷碾、稍有弹性的碾压遍数为试验参数。4.4 碾压混凝土层间处理试验4.4.1 层间处理试验按照已确定的碾压参数(碾压机械参数和碾压遍数)安排在第三、四、五层进行。第三层铺料前对第二层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或冲毛处理,做为后续试验基础面。4.4.2 碾压混凝土现场凝结时间、拌和物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测试安排在第三层
14、进行。1 在铺筑好的层面上预定位置挖两个面积 40cm40cm、深度 20cm25cm 的坑、参照 SL352-2006 中 7.10 条款“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入阻力检测”方法进行现场凝结时间测试,结果取两个坑位测试时间的平均值。2 分别在拌和站和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物的 VC 值、含气量等试验。3 现场成型 28d 和设计龄期试件,进行抗压、抗冻、抗渗以及极限拉伸等性能检测。4.4.3 冷缝处理试验1 在第三层表面进行冷缝处理,一般采用高压水冲毛处理方法。高压水枪口距离混凝土面采用(1015)cm。2 宜选择 3 个不同的冲水压力、冲水角度进行试验,观察冲毛效果和冲毛工作效率,冲毛效果以冲
15、掉混凝土表层乳皮,砂颗粒裸露为宜。93 缝面处理完成并清洗干净,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均匀摊铺(1.52.0)cm 厚的砂浆,砂浆稠度宜控制在 140mm180mm,强度等级应高出混凝土强度等级 5MPa。砂浆铺筑完成后及时铺筑第四层碾压混凝土。4 在基础垫层混凝土表面进行长龄期冲毛处理试验,试验方法参照前款进行。4.4.4 温缝处理试验温缝处理试验布置在第四层进行。第四层混凝土碾压完成后,凝结时间在 6 小时与 12 小时之前及时铺洒灰浆或砂浆进行温缝处理后、铺筑第五层碾压混凝土。灰浆配合比应由室内试验确定,水胶比应不大于同种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4.5 碾压试验效果验证4.5.1 二级配校核试验
16、结合温缝处理试验布置在第四层进行,第四层混凝土碾压完成后进行表观密度检测不少于 30 个点,计算压实度的合格率和保证率,对碾压参数进行校核。铺筑第五层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校核试验,检测方法和校核要求同二级配混凝土。4.5.2 试验完成后应采用刻槽方法进行层间结合、铺料均匀性、混凝土内部密实情况等验证检查。(附录 A)4.5.3 特殊情况下,确需进行钻孔取芯、压水试验、剪切试验的,应使用校核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另外做不少于 5 层的验证碾压混凝土,进行试验。4.6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 值)与混凝土可碾性试验4.6.1 根据碾压试验现场料源、机械配置、环境条件对工艺试验选定的 VC 值进
17、行调整,确定满足碾压混凝土可碾性要求的 VC 值范围。4.6.2 在碾压试验现场确定的混凝土拌和物 VC 值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方法见表 4.6.2。表 4.6.2 VC 值与混凝土可碾性试验表检测结果VC 值范围(s) VC 值(s) 含气量(%) 表观密度(kg/m 3) 层面碾压效果评价037910121315注:1、本表所列 VC 值范围以假定现场施工 VC 值为 46s,实际调整范围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变化。2、效果评价包括表面泛浆情况、有无光亮感、是否陷碾、有无弹性等内容。4.6.3 试验用一种级配的混凝土、布置在第六层、分(210)m 四个条带进行。检测每条带碾压后混凝土表面碾压效
18、果及表观密度,碾压及检测方法参照本规程 4.3。4.6.4 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确定现场施工 VC 值控制的最大范围。4.7 施工工艺演练104.7.1 在混凝土工艺试验的同时,进行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摊铺、振动碾压、切缝、养护、水平缝处理等人员配合、机械配置及人工改善小气候等演练。4.7.2 工艺试验的每一层,都可以进行变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试验和演练, 变态混凝土试验时宜采用先变态、后碾压混凝土的顺序,加浆方式宜采用造孔注浆和切槽加浆方式,现场加浆应均匀,加浆量经过计算确定。铺料时宜采用平仓机辅以人工摊铺平整,铺层厚度与碾压混凝土厚度相同。1 造孔加浆法使用 75 以上强力振捣器在已摊铺
19、好的混凝土表面均匀造孔,造孔深度宜与铺料层厚相同。根据布孔数量、孔间距、铺料厚度计算单孔加浆量,加浆完成后用碾压混凝土填埋,停滞 5min10min 后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避免漏振、欠振或过振。2 切槽加浆法 再已摊铺好的碾压混凝土上,人工将碾压混凝土掏出沟槽(沟槽示意如图 4.7.2),挖槽深度一般 10cm 左右,将灰浆均匀掺入沟槽内,灰浆可采用装有计量装置的加浆机或人工掺入。沟 槽 示 意 图 ( 宽 度 0.5) 沟 槽 示 意 图 ( 宽 度 1)已 浇 砼 已 浇 砼碾 压 砼 碾 压 砼待 浇 变 态 混 凝 土 待 浇 变 态 混 凝 土图 4.7.2 沟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