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8218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1 页 共 39 页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 2 月 12 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章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章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第四章 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五章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第六章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经济市场化第七章 全面发展服务业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第八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九章 深入实施科教兴

2、赣、人才强省、创业富民战略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第十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第十一章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第十二章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保障“十一五”规划任务顺利完成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2 页 共 39 页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江西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章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计划的有效实施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时期是江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加快发展新路。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全省生产总值由 2003 亿元上升到 4070 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 11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40 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 148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为 189 474 337。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 337;

4、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服务业繁荣兴旺。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善。城市化率上升到 37。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利用外资 757 亿美元,超过此前 20 年总和。外贸出口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得到重大改善,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乡建设加快,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到设区市公路高速化。改造农村公路 34 万公里,是“九五”时期的5 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 6005,省级监控的地表水断面中至类水质占 764。政务环境建

5、设深入推进,投资软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和 89。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发展较快,高校在校生扩大到 646 万人,人才进出基本平衡。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持续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解放思

6、想学习教育活动, “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稳定。事实表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态势已现端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在实践中形成了推动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经验。回顾过去五年,江西发展之所以比较快,在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依靠 4200 万江西人民,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于探索并坚持实践证明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加快工业化为核

7、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在此基础上“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3 页 共 39 页在实践中形成了新的理念: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积累了不少重要经验: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之道;积极探索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新路是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在加快工业化同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前提;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崛起

8、必须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这些理念和经验有助于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第二节 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具备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内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正在实施。全省已积累多年投入和发展能量,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软硬环境极大改善,全省干部群众气顺、劲足、心齐、人和。这些都为我省今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所处在的既是“黄金发展期” ,也是“矛盾凸显期” 。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特征明

9、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金、电力、运力供需矛盾较多;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难度加大。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江西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崛起是全省“十一五”时期最紧迫的任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江西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能否又快又好发展,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全省上下要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励精图

10、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第三节 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

11、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此,全省上下必须切实做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经济不发达的特征明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关键在于发展;要实现江西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正确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

12、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形成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良性发展局面。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能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4 页 共 39 页长的贡献率和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致力于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13、农村的能力;必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的矛盾要靠深化改革去化解。要深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经济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清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的潜能,加快富民兴赣进程。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

14、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第四节 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我省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十一五”时期,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要有更大作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 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 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 15。全社会固定

15、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年均 3左右。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以上。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 13:52: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0以上,服务业层次上升。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市场经济体制比较

16、完善。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0,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15,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化率提高到 45以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新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明显实效。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23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 550 万人,新型

17、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80以上。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600 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 04 和 05 以下。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 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5 平方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内。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全省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5 页 共 39 页林覆盖率达到 63。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城镇生活污水集

18、中处理率达到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70,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江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成为我国独具特色魅力的生态强省。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的新路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际效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

19、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一节 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机耕道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恢复绿肥生产,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复种指数。加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巩固我省粮食主产区地位,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400 亿斤以上。注重改善品质、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完善鄱阳湖地

20、区、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等大型优质粮基地建设。第二节 调整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是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力争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65。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种植业。扩大优质、专用粮食和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做优做大干鲜果、茶叶、蔬菜、药材等产业。发展工业原料林,培植毛竹、油茶、森林食品等产业。重点建设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昌白莲、赣北早熟梨、双低油菜、绿色蔬

21、菜、有机茶、花卉苗木、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禽,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做强生猪产业,着力建设赣东、赣中、赣南 20 个产值超 5 亿元的生猪重点县。做大家禽产业,着力发展具有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宁都黄鸡、崇仁麻鸡、泰和乌鸡等地方肉鸡,以及肉鸭、肉鹅等优质水禽产业。积极发展草食畜禽,加大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人工牧草,积极推广种草养畜,着力建设赣中、赣北、赣南三大养牛优势区和赣西、赣东肉羊产业基地。水产业。巩固发展常规渔业、特色渔业,着力扩大创汇渔业,重点培植鳗鱼、鱼、珍珠、虾蟹、龟鳖五大产业。开发利用湖区宜渔低洼地、湖库大水面和宜

22、渔稻田三大资源,改造中低产鱼池,重点建设环鄱阳湖水产养殖区,提高水面利用率。第三节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化效益。重点在粮食、柑橘、畜禽、乳制品、水产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6 页 共 39 页茶叶、蔬菜、中药材、油茶和有机农产品等领域,做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形成 5 个销售收入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10 个超 20 亿元的龙头企业、10 个超10 亿元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名牌产品,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

23、共享机制,建立企农双方长期稳定的互动型发展关系。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组建和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开发示范区,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以良种繁育、节本增效为重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应用。实施良种工程,扩大优质品种的引进、繁育与推广,使农产品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 99。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引导农民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发展农机作业、维修和

24、销售市场,力争全省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50。大力推广以机械插秧为重点的先进农机技术,建设农机示范村。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引导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实施空中云水利用工程,推进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建设,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步伐,重点建立和推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示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质量安全的生产监管体系和追溯制度。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林业有害生物、农作物病虫害的预

25、防、控制和扑灭能力。第四节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 5 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 500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 450 处、户型沼气池 80 万个,推广节柴节煤灶 280 万个。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力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新增装机 15 万千瓦,解决农村 75 万户燃料替代问题。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5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50。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畜分离,整治脏、乱、

26、差现象,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集约使用农村土地,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房,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推进旧宅基地复垦种植。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一村一品” ,增强农村自主建设能力。第五节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

27、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村卫生所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兽医卫生公共管理体系,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加强农村文化工作,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实施新一轮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 99。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敬老院。加大扶贫力度,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社会扶助等多

28、种扶贫措施,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在深山区、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完成搬迁扶贫安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7 页 共 39 页15 万人,因地制宜抓好 1800 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的组织实施,建设扶贫公路 4000 公里。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支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努力开辟增收新途径。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积极建设村落社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

29、活动,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文明卫生意识。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互助组织,提高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水平。第六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保障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健全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30、逐步清理乡村债务,规范“一事一议” 。加大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在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三农”保险,进一步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办法,扩大信贷支农服务范围。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林业产权,减轻林农负担,促进林业发展。规范林业产权流转,加快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推进水利产权制度和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规

31、范有序的粮食购销市场,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确保粮食安全,鼓励有收购资格的非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补偿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第三章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工业崛起加快江西崛起,着力做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原则,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增长质量,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工业结构。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夯实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构建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高技

32、术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第一节 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和渗透,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冶金工业,运用高技术装备勘探、采矿和选矿作业,加快冶炼加工技术进步,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机械工业,以推广高精密度数控技术、数显技术、微电子技术为重点,加大行业技术装备改造力度,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石化工业,推进使用新型催化、新型分离、节能及环保技术,提升化工新材料、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的产业技术水平。建材工业,运用建材新技术和新工

33、艺,增强新型聚合物、玻璃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研发加工能力。陶瓷工业,加快窑炉改造,扩大燃气利用,推进原料标准化,提升陶瓷成形技术水平。纺织工业,加快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等新技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8 页 共 39 页新工艺在棉纺、麻纺、针织等方面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发高仿真、抗静电、抗菌、防紫外线的新型功能性纤维,提高 CAD 设计打板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食品工业,加快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在农产品深加工和功能食品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基因工程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技术、膨化挤压技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高技术研发、孵化和

34、产业化,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新型显示工程,重点推进液晶覆硅和高清晰液晶显示产品生产规模化,加快硅衬底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大功率芯片照明应用。实施集成电路工程,推进晶圆生产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实施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发展基因工程治疗药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制品。实施新材料工程,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电子陶瓷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铜精深加工材料、多晶硅光伏材料。做大软件产业,培育壮大软件研发企业,大力发展网络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化应用软件,积极开拓软件外包业务,建设南昌软件基地。第二节 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突出优势领域,加

35、快规模扩张,力争到 2010 年,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300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70以上。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做大规模,提升配套。依托江铃、昌河、洪都集团等优势骨干企业,推进产品开发和零部件配套,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规模效益。重点发展轿车、轻型客车、轻型汽车及车用发动机,加快江铃 VM 发动机和新系列车型、昌河九江基地发动机和轿车、昌河景德镇本部新型微型车、华翔富奇汽车、鑫新实业中高档客车等生产线建设,加强江铃变速箱与车桥、长力弹簧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多种能源、混合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积极发展民用飞机,加强现有机种改进改型,研制开发高级教练

36、机、多用途直升机。依托长江岸线,整合中船、银兴、东海造船企业设计制造资源,发展临港船舶制造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推进深加工。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产业优势,重点提高南昌有色金属高端产品生产研发能力、赣东北铜冶炼加工能力、赣南稀有稀土金属深加工能力,发挥江铜集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铜板带、铜管、铜箔和漆包线等深加工产品。着力推进钢铁精品加工,重点建设新钢 300 万吨薄板工程。推进三大精品基地建设,重点形成以新钢为依托的板材、线材精品,以南钢为依托的优质线材、螺纹钢、汽车弹簧钢精品,以萍钢为依托的建筑钢材精品。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培植主导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整机生产上规模、

37、上水平,着力做大数字视听产品、家用空调器产业,积极发展通信终端。加强配套部件生产,推进无氟压缩机上档次,进一步发展通信电缆、光电器件、温控器件、永磁电机、电子继电器、电真空器件等特色产品。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培植优势品种,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加快产业化。加快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着重在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等方面创特色、上规模,做强汇仁、江中、仁和、海欣、天施康、珍视明、济民可信、桑海济生、樟树药帮、进贤医疗器械 10 大品牌。加快一、二类新药开发,重点发展治疗肿瘤、乙肝、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道地中药材规范

38、化种植。食品工业。培植骨干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推进粮食、油料、畜禽、水产、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性特色食品。整合重组卷烟生产企业,提升烟草工业竞争力。提高白酒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发展果酒,稳定发展啤酒。重点扩大金圣、润田、四特、月兔、临川贡等品牌效应。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推进石化深加工,支持九江石化百万吨延迟焦化装置和柴油加氢精制装置项目建设。提升有机硅单体技术,扩大规模,加快研发深加工产品,形成 20 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尽快建成气相白炭黑项目。进一步扩大新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9 页 共 3

39、9 页型干法水泥,力争占水泥总产量的 70以上,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加快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大力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和防火材料。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产业延伸配套,重点建设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铜、有机硅、盐化工、轻型汽车、新型显示、钨生产加工、稀土生产加工、特色陶瓷研发加工、中药现代化、服装鞋帽 10 大工业基地。第三节 发展重大基础工业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充分挖掘矿产资源潜力,发展重大基础工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挥现有地勘队伍的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基础性地质、战略型矿产、紧缺矿种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

40、力度。规范和完善矿业权依法取得、有偿使用和有序流转制度,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提高冶炼加工水平,形成工业持续增长的骨架。突出资源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水平。铜资源利用。加强富家坞、武山、城门山铜矿挖潜扩产建设,提高铜精矿自给能力,使年产铜精矿金属含量达到 20 万吨。积极利用外部铜资源,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扩大江铜集团冶炼能力,达到 70 万吨。加强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硫化工和金、银、碲、铋等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岩盐和萤石资源利用。加大规模化开采力度,着力实行深度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建设赣中百万吨

41、盐化工项目,发展离子膜烧碱、纯碱,开发无机和有机氯产品,形成盐类产业链。建设赣南和赣东北氟化工项目,推进萤石深加工,形成萤石精粉、氢氟酸、氟化盐、聚四氟乙烯等氟化工产业链。稀有稀土资源利用。稀土,以分离、冶炼为基础,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钨,控制开采总量,提升采选、冶炼技术,推进深加工,扩展品种,重点发展超细钨粉体材料、新型硬质合金。钽铌,提升加工应用技术水平,建设宜春钽铌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高性能电容级钽粉、钽丝产品。第四节 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块状经济。建立健全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开发机制、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的

42、协调推进机制,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项目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工业园区投入强度,争取每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8 亿元以上,国家级开发区达到 15 亿元以上。提高工业园区产出水平,力争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上、税收达到 7000 万元以上。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特色工业园,使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高工业园区的产业配套水平,积极承接外来企业联动转移配套,引导民营经济自主创业配套,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转产配套,因地制宜建设产业配套协作区。加快形成规模大、综合竞争能力强的成长型工业园区,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达到 20

43、个。第五节 做强昌九工业走廊遵循生产力布局规律,以产业为纽带,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加快形成若干定位明确、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经济增长带。抓住时机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发挥省会南昌人才、科技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利用九江沿江港口辐射作用,联动发展沿线城镇和工业园区,把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成为产业集群式发展、内外资呼应、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的产业密集区,到2010 年力争使昌九工业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 50以上。加快长江岸线开发,实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发展壮大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培育船舶制造、数字家电、现代物流产业,形成沿江产业带。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44、10 页 共 39 页第六节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协作配套,提升工业总体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核心企业为龙头,培育大而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工业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发展大企业的重要途径,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形成一批规模迅速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到 2010 年,争取江铜集团年销售收入超 300 亿元,新余钢铁、江铃集团、九江石化、萍乡钢铁、昌河集团超 200亿元,新增 5 家超 100 亿元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一批“专、

45、优、特、精”中小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扶持。汽车、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着力在产业延伸、产品配套和生产流通等方面,发展与龙头企业联系紧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食品加工、建材、纺织等行业,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培育引进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第四章 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

46、机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城市群。第一节 科学推进城镇发展科学制定并切实执行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推进城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协调统一。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注重城市内涵增长和质量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在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水平。培育城市文化,突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地域特征,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城市与小城镇的经济纽带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树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集约配置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切实落实环

47、保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路子。第二节 强化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和扩张能力,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城市规模和结构层次新跨越,强化对周边城乡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南昌的发展置于重要位置,有效发挥京九线上省会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特殊作用,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产业、人口、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 1 小时都市圈,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商贸中心。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我省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沿长江重要的工业开发基地。赣州,充分发挥紧靠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冶金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城市实力,形成 1 小时城市经济圈,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 。上饶,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增强产业基础,集聚城市人口,推进半小时经济圈建设,建成我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景德镇,努力打造赣东北工业重镇,做大旅游产业,建设现代瓷都和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城市。萍乡,加快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