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 绪论【内容精讲】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基本原则(一) 整体审察(二) 诊法合参(三) 病证结合第二单元 望诊【内容精讲】一:望神1.得神又称 “ 有神 ” 2.失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多见于 慢性久病重病 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3.假神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
2、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假神的出现,是因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4.神乱( 1)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多属阳证,常见于 狂病 等,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2)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属阴证,常见于 癫病、痴呆 等,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3)卒然昏倒:指病人突然昏
3、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属 痫病 ,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强化训练】1.哪项属于失神: A.神志清楚,语言清晰 B.面色润泽,表情自然C.反应灵敏,动作灵活 D.形羸色暗,两目无神E.呼吸平稳,体态自如答案: D2.哪项不是 “ 得神 ” 的表现 A.语言清晰 B.反应灵敏C.颧赤如妆 D.呼吸平稳E.肌肉不削答案: C二:望面色(一)常色和病色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其特点是 明润,含蓄 。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 1)主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2)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
4、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谓之客色。2.病色( 1)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这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 2)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 枯槁晦暗 。这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二)五色主病1.赤色主 热证 ,亦可见于 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重。2.白色主 虚证 (包括血虚、气虚、阳虚)、 寒证 、 失血证 。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所致。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瘸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 白
5、者,多属阳虚证;若 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面色苍白者,多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3.黄色主 脾虚、湿证 。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 ,气血不足,机体失养,故面色淡黄无华。面 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 ,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4.青色主 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则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面色 青黄 (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可见于 肝郁脾虚的病人,胁下每有癥积作痛。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