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 料 汇 编江苏省教育厅二九年九月2目 录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苏州市教育局寻求内涵发展 打造一流师资南通市教育局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推动教育又好有快发展南京市教育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苏北教育强市徐州市教育局容大爱 养大气 育大师镇江市教师队伍建设“三三三” 工程巡礼 镇江市教育局摆在突出位置 铸造一流师资南 京 市 玄 武 区 教 育 局 立足高起点构筑新优势 全面加强鼓楼师资队伍建设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队伍高素质 教学高质量 科研高水平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南京市雨花台区创新师训工作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无锡
2、市滨湖区教育局积极进取 锐意创新 切实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构建教育人才高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惠师、强师之路沛县教育局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业务精、素 质高的教师队伍徐州市泉山区文教体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筑推进教育现代化人才高地铜山县教育局以教育高位均衡为核心 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金坛市教育局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优化结构 提升内涵常州市钟楼区创新思路 求真务实 大力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以人为本 深化改革 优化管理 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溧阳市教育局着力创新均衡发展 建
3、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太仓市教育局 抓机遇,全力抢占师资队伍建设制高点 求实效,全面开创吴中教育发展新局面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张家港市教育局为建设现代教育名城构筑人才高地常熟市教育局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海门市教育局寻求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海安县师资队伍建设回眸海安县教育局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东县教育局强化观念 创新措施 扎实有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赣榆县人民政府强化乡村师资建设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东海县教育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 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步伐淮安市清河区教育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洪泽县教育
4、局重视内涵发展 重抓队伍建设 在改革创新中争优淮安市楚州区教育局加强继续教育 打造一流师资 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努力提升教育品位建湖县教育局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东台市教育局重抓全员培训 优化人事管理 全力提升区域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大丰市教育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区奠定坚实基础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江都市教育局紧扣“发展、质量、形象”三大主题 紧抓“队伍、管理、教科研” 三大支撑宝应县教育局整体推进 高位运行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丹阳市教育局推进制度
5、创新 强化队伍建设扬中市教育局打造一流队伍 提升教育品位姜堰市教育局集聚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建 设 一 支 高 素 质 教 师 队 伍 靖江市教育局提高教育品位 提升教师素质泰州市海陵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切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泰兴市教育局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奠定教育现代化基础宿迁市宿豫区以人为本 以学立教 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泗阳县教育局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南京大学围绕“人才强 校” 战略 全面提升学校 综合实力 东南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着力开创师资队伍建设新局面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工作思路 提升队伍
6、素质南京农业大学4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南京邮电大学立足培养 积极引进 为教师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南京林业大学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南京工业大学10、南京师范大学 坚持用名师塑名校 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南京财经大学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南京医科大学努力进取 求真务实 大力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加大力度 努力建设一支 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 的 师资队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质量为重点 大力建设与高水平示范性高职
7、学院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健全发展机制 促进教师成长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人才强校 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徐州师范大学针对高职 瞄准示范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打造“高峰” 夯实“高原” 努力建设与高水平大学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江苏大学“三依托三结 合” 加强双师 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教师资源核心竞争力扬州大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促进学 校 跨 越 式 发 展 南通大学地方高职院校的强校路
8、南通职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三化”实践 建设具有国 际化视野的“双师”教师队 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大 力 实 施 人 才 强 校 战 略 努 力 打 造 一 流 师 资 队 伍 盐城师范学院科学规划 强化内涵 实现师资队伍跨越式发展淮阴师范学院铸造高职师魂 打造专业品质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特色化师资队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 强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促 进 学 校 全 面 发 展 淮海工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江苏工业学院树高职特色 铸一流师资常州信息职业
9、技术学院5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苏州市教育局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核心,以“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配置均衡、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一、坚持解放思想,战略地位实现新提升我市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破解难题,把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坚定不移地优先加强师资队
10、伍建设、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上来。一是优先谋划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坚持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坚持把师6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总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2006年,市政府转发的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及中远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以教师为本,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科学安排师资建设经费。各级政府按照“三增长”的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
11、入。农村中小学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核定工资总额的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自2006年起,我市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分别提高到100元/月、120元/月、140元/月,并将教师年收入增长10%列入政府目标责任书,当年全大市教师收入平均4.5万,2007年为5.3万,2008年达5.9万元。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确保在教师节前后全部兑现。三是重视师资建设目标考核。从1994年起苏州在全省率先建立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每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以师资队伍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
12、目标责任书,年终由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联合进行验收评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依法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督导,提出阶段性督导报告。建立督导检查整改制度,对督导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市教育局教育审计部门负责教师培训和奖励经费的检查和审计,不定期对各地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进行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7二、坚持以人为本,整体素质取得新突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共有中小学教师6万余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师生比分别为1:26.22、1:16.61、1:13.02、1:12.29、1:20.
13、82。一是教师学历普遍提升。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持续高位提升;二是中小学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高中段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教师数量都是成倍增长;三是小学、幼儿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数量增长迅速,与国际化接轨,向本科化迈进。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一层次学历分别为90.70%、87.99%、83.63%、11.5 %、6%,其中幼儿园、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为37.5%、41.9%。二是骨干教师增量迅速。我市高度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形成了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为主体的骨干教师建设梯队。全市在职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
14、129名,市名教师名校长309名,市学科带头人793名,200多人获国家表彰,300多人获省级表彰。同时有大量的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我市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大批后备力量。在首次全省教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中,我市有26人通过,占全省19%。三是教师结构更加合理。到2008年底,我市高级职称教师6946名,中级职称27833名,中高级职称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60%。我市35周岁以下教师由2005年的60.22%下降到53.9%,而3645周岁教师的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由2005年的22.96 8%提升为28%,这部分教师已成为苏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和骨干。在此基础上,我市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
15、主体,以青年教师为后备,以45周岁以上教师为引领,结构合理、规模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的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三、坚持德才兼备,专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拓展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形成自己对教育的信仰。一是重教师师德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要求,经常性、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发挥周氏德育奖励金等奖励基金的作用,评选奖
16、励市级师德模范、优秀班主任和杰出德育工作者。每年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集中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教师中形成“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走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学校开放日”、“家长、社会评教评校”等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接受社会对教师师德的监督和评议,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二是重教师继续教育。坚持“统筹规划、倾斜农村、突出重点、开放创新“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大市、市(县)区、学校三级培训机构协调配合、开放的培训体系,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近年来我市教师继续教育9年度审核合格
17、率均达95%以上。坚持以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加强苏州教育资源网、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等网站建设为支撑,以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训班等为平台,将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多种研修模式有机结合,形成融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网络。为进一步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我市早在1997年就开展了教师引智培训工作,20多批、近1000名校长和教师赴海外参加培训,其中100%的英语、双语骨干教师接受了引智轮训。三是重学科能力建设。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学“
18、六认真”现场会,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狠抓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切实上好每一节课。为进一步倡导教师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我们下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解题、命题、备课、说课、评优课以及职业类学校师生同台技能大赛等系列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促使教师把握学科,把握教材,花少的时间获取好的质量。我们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行动计划,在20062008年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我市参考人数、通过率均名列全省前茅。四、坚持统筹兼顾,名师培养进入新阶段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
19、的原则,造就一批知识基础扎实、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10和辐射作用。一是狠抓名教师名校长工程的建设。我们通过动态遴选后备人选、集中培训、学历提升、双导师制、课题资助、成果出版、教学展示、教育论坛、组团出国考察等模式,严格实施常规考核、行动研究考核、教育实践考核等三方面考核要求,培养近30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名教师名校长。2006年,我们建立了名教师名校长例会制度。例会每学期举办两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9次例会,近百名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开设公开课教学,进行专题讲座,上万人次在例会中受益、提高和发展。2007年,我市先后下发关于建立和完善苏
20、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任期考核制度的意见和关于重新认定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的通知,取消骨干教师荣誉终身制,对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进行全面考核和重新认定。二是狠抓千名教育硕士行动计划的落实。早在2001年初,我市就实施了苏州市千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行动计划,加快和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步伐,扩大培养规模,改进培养模式。我们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单位)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报考,每年报考人数在1000名左右。我们明确规定,培养费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推荐学校(单位)各承担二分之一。教师接受研究生教育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由推荐学校(单位)负担。可以说,报考教育硕士已成为我市广大教师加快专业化成长、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追求更高发展的共同愿景。三是狠抓骨干教师梯队体系的完善。近几年,本着“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对大市级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