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华市服务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转型、方式转变,根据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精神和相关要求,特编制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生活性服务业对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总量规模及贡献不断扩大。 “十二五”时期,我市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增加值由 2010 年的909.4 亿元增至 2015
2、 年的 1726.33 亿元,年均增长 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48.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全市形成了“三二一 ”产业结构。 2015 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0.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50.7%,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十二五”期末,全市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 114.88 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 33.2%。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行业结构及质量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我市优势服务业稳步发展。2015 年,现代商贸、金融、房地产
3、、休闲旅游、物流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合计达 1221.6 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 70.8%,继续保持支柱产业优势。同时,信息经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市服务业结构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平台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十二五”时期,我市围绕“一轴两带多组团” 空间格局,积极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工程,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金华市区和义乌市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2015 年两地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1019 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9%。全市共获批 11 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数量排名全省第二。11 个省级服
4、务业集聚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 713 亿元,其中 2015 年完成投资 134 亿元;入驻企业 6万余家;从业人员达 22 万人;实现营业收入 1707 亿元;实现营业利润 156 亿元;缴纳税收 53 亿元。改革开放成效不断提升。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功落地,金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全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我市成功举办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会址永久落户金义都市新区。2015 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490 亿美元,增长 18.3%,其中外贸出口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十二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总
5、量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 8%,不能适应和支撑金义都市区发展;企业实力有待进一步壮大,企业分布存在“小、弱、散”问题,缺乏引领带动作用强劲的龙头企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虽快,但基础不实,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健康服务等具有引领作用和市场潜能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等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服务业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仍然存在制度障碍, “互联网+”市场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仍处探索阶段。(二)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转移步伐加快,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
6、最活跃区域,给我市扩大国际服务业开放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自贸区等发展战略,密集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系列政策,为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省内环境看,我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等七大万亿产业,加快推进沪杭金发展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业强县(市、区)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我市服务业发展走在前列指明了方向。从市域环境看,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大关,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扩张趋势日益强劲,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
7、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等五大千亿产业蓬勃发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显现,金义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和加快建设,为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围绕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规划布局,以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强化集聚、培育龙头、提升质量为主线,以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为抓手,着力构建我市“一轴三高地、两带六集群” 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5+5
8、”服务业重点行业,全力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化、信息化、人文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服务业强市,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积极构建服务业众筹众创发展机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着力推动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融合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推进新兴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城市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双轮驱动 ”发展格局。开放引领。深化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依
9、托义新欧、义甬舟等开放大通道,积极参与国家“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资源集聚和市场辐射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有效提升服务业国际化程度。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口集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作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化、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三)发展目标。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以上,到 2020 年达到 2700 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到 2020 年达到 22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
10、增长 10%,到 2020 年达到 2870 亿元。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结构质量明显优化。传统优势服务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 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5%,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 220 亿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 22 万元/人,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集聚效应显著提升。加快培育一批省级服务业强县(市、区) ,规划建设 30 个左右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市级特色小镇,继续发展和提升 11 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壮大一
11、批服务业引领性龙头企业,服务业发展平台和集聚规模持续扩大,金义都市区城市能级和辐射效应显著提升。发展贡献日益突出。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服务业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效应更为明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到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 35%,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到 62%,培育一批新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项目支撑更加到位。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和实施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 226 项,总投资 4799 亿元,其中五大服务业支柱行业重大项目 139 项,总投资 3278 亿元;五大服务业新兴行业重大项目 87 项
12、,总投资 1521 亿元。力争“ 十三五 ”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3009 亿元左右,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 35%左右,重大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专栏 1: “十三五 ”时期金华市服务业发展预期指标分类 指标体系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726.33 2700 9%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65 2200 15%以上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783 2870 10%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 50.7 53 -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53.5 55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1
13、5 22 -质量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130.8 220 1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33.2 35 -贡献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 %) 61.83 62 -三、空间布局以新型城市化为动力,以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为导向,加快形成“一轴三高地、两带六集群”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丝路枢纽、商贸之都、智造强市、文化名城、旅居福地”。(一)“一轴 三高地” 。大力推进金义都市区核心区服务业规划统筹、资源集聚、功能联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金义主轴交通、信息、生态等基础设施及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加快要素资源平台集聚和多业态融合发展,
14、积极培育“商贸物流市场、科技信息创新、公共服务品质” 三大服务业高地,提升金义都市区核心区城市能级。商贸物流市场高地。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实施“ 互联网+”行动,着力建设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大商贸市场和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推进线上和线下市场融合发展,统筹金义主轴各大商贸物流平台资源,打造“结构网络化、功能协同化、市场一体化”的国际化商贸物流中心,大幅提升商贸市场集聚和辐射的整体能力。科技信息创新高地。以打造沪杭金发展带、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为契机,着力构造功能强大的科技与信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和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
15、创业生态体系,着力引进一批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信息服务企业,积极培育和集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虚拟现实(VR ) 、大数据服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及产业发展,打造科技和信息创新高地。公共服务品质高地。积极支持各大高校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智库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着力提升基础教育服务质量,加强各大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打造覆盖浙中、服务浙江中西部的公共服务品质高地。专栏 2:“一轴三高地”重要服务业平台商贸物流市场高地多湖中央商务区
16、、市区江南商贸区、市区江北商贸区、义乌国际商贸城、金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义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城;金华国际物流园区、义乌国际物流园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金义综合保税区、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 型) 、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科技信息创新高地金华国际科技城、义乌科创新区、金华开发区国家科技孵化园、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赛伯乐金华科技园、浙师大婺城科技园(师大云谷小镇、师大信息经济创业园) 、金华信息经济集聚区公共服务品质高地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大浙江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学院等;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市中医院、义乌市中心医院、浙大附属义乌医院等;湖海塘
17、休闲运动区、金华古子城等;金华广电传媒集团、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等(二)“两带 六集群” 。以金义都市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为目标,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强特色产业和文化引领,加快推进服务业与科技、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金兰永武产业带和义东浦磐产业带,着力建设六大特色服务业集群,打造服务业的金华特色和金华品牌。科创智造产业集群。利用金华市区、永康市、武义县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五金机械等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永康科创智造总部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科创智造产业集群,集聚科技和人才资源,增强全市科技创新驱动力量,带动和支撑全市“两化” 融合和先进装备智造
18、产业发展。港埠物流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衢江航运和兰溪港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金华江、兰江生态山水、商埠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打造以商埠旅游为特色、港口物流为支撑、临港工业为主导的港埠物流产业集群,做特商埠文化旅游和创意服务,做强兰溪港及临港物流集聚区,与金华市区、义乌市等共同推进全市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发展。休闲旅居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金华山旅游经济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九峰山禅茶养生休闲度假区、兰溪旅游度假区、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磐安云山旅游度假区、东阳东白山旅游度假区、浦江仙华小镇建设,打造集“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旅居集群;加快推进武义温泉小镇、永康赫灵方岩小镇等省级特
19、色小镇以及义乌佛堂古镇的开发建设,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将金华打造成为长三角旅居福地。影视旅游产业集群。推进东阳横店影视城及影视旅游发展,全力支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试验区建设,不断集聚影视文化要素和延伸产业链。发挥横店影视旅游基地的示范带动和扩散作用,推进金华影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协同永康、浦江、武义、磐安等县(市)打造金华世界华语影视基地,做强做大全市影视旅游及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推进东阳木雕小镇、浦江仙华小镇和水晶、挂锁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利用东阳木雕竹编、卢宅明清建筑群和浦江书画美术、月泉书院、上山遗址、江南第一家等人文资源,加强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中心建设,打造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将传统工艺、书画艺术精髓融入红木家具、水晶、绗缝等产品,推进全市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融合发展,做强金华文化创意和文化时尚制造产业。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加快武义温泉小镇和磐安江南药镇、古茶场文化小镇等平台建设,演绎茶养、药养健康文化,打造茶药养生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茶养、药养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休闲服务业。积极探索山区利用优良生态资源及茶叶、中草药等健康元素,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引领全市健康养生养老和民宿休闲度假服务业发展。专栏 3:“两带六集群”重要服务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