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溪一中“乐学高效”课堂实施规范一、建构“乐学高效”课堂的目的1学校确立“传承文明,立德树人,善教乐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1) “传承文明,立德树人” ,就是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承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新时期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发扬竹溪黉学尚文明、讲礼仪、传道义的传统,培养有修养、懂礼貌、讲规矩、重信誉的新时代的中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德,引导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善教乐学,和谐发展” ,就是通过教师的“善教” ,促使学生的“乐学” ,进而促
2、使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要爱教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潜心教书育人;会教善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优教睿智,教科学方法,思维方法,让教学充满智慧,提高学生智力。(3)教师的乐学是教师善教的基础,教师的善教是学生乐学的基础;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习惯是“乐学高效”课堂实施的前提。 “乐学高效”课堂以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载体, “乐学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民主,自主,探究,成功体验。 “乐学高效”课堂的延伸:全面发展,更多成功的机会。2学校坚持以促进内涵发展为中心,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管理,积极探索“乐学高效
3、”的教学途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 “乐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乐学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乐学与高效,其流程的基本构成为:目标呈现、自主预习、学情调查、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教师点拨及追问、课堂小结、知识梳理、当堂检测并反馈、学案整理等。“乐学高效”课堂各环节的要求如下:提前候课:提前到教室,观察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解答学生的问题;展示课课前要督促学生做好板书。目标呈现:解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展示课时重申目标,强化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认和理解。三分钟站立交流或诵读:提振学生精神,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对探究问题的研究。
4、交流是为展示质疑做准备,记诵必须有简单的检测(如口头回答,书面听写,小组内检查等) 。自主预习: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研读并完成老师指定的导学案相关任务,教师做好督促指导和学情调查,在课堂全过程中注意记载,便于评价与指导。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由学科组长组织,校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意见不统一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研讨,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注;教师加强指导,调查学情,并根据各组情况进行展示任务的分配。任务的分配可以抽签决定,也可以向效率较高的小组倾斜,分配任务的时间不宜太早,防止学生只专注于本组展示任务的讨论。展示质疑:各组根据展示任务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难度对各组的展示学生实行自
5、荐与点名相结合,防止学生偷闲;展示过程中合理利用问题点拨、追加问题、启发诱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既不越俎代庖,又要环节紧凑,防止热烈无效与新鞋老路;展示后的评价要准确到位,归纳中有提升,突出重点而不做简单的重复。知识梳理: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做整合提升,同时注意对归纳方法的指导,注重前后知识的逻辑联系。当堂检测:根据课堂需要,采用口头回答、书面作业、上台演板、组内汇报、试题检测等多种方式,及时检查和调动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兴趣。导学案的研讨部分和检测部分可根据实际分开印制,使检测题既不提前与学生见面,又能方便检测。量化评价:所有的课堂流程原则上都应当有对学生和小组的量化评价,不同层次的得
6、分差距以 1 分的梯度为宜,评分力求准确,可以适当向学困生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倾斜,充分发挥其评价与调动的功能。课堂小结:归纳整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对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先进,点拨后进;逐步培养学科班长取代老师完成课堂小结。学案整理:学生对本节课的导学案进行补充整理,反思收获与问题。教师应当灵活有效地运用“乐学高效”课堂的流程,应当处理好课堂流程与课时时间、学生现状、导学案特点、问题难度及学习效率的关系,既不死啃教条,也不固步自封,应当使其成为“乐学高效”课堂达成的有效载体。结合我校具体的校情、学情,本着简单化、易操作、实效性原则,现初步拟订高效课堂课型及其基本流程,供各位教师和学科组教学
7、实施参考。(一)新授课:一课时新授课:明确目标(约 2 分钟)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约 15 分钟)展示(约 15 分钟)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约 3 分钟)当堂检测并反馈(约 8 分钟)整理学案,总结反思(约 2 分钟) 。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两课时新授课:(1)预习课:明确目标(约 2 分钟)问题导学(约 25 分钟)自主交流(约 8 分钟)疑难反馈(约 5 分钟)成果汇总板书(约 5 分钟) 。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学生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2)展示课:重申目标(约 2 分钟)展示交流,互动生成(约
8、25 分钟)整理学案(约 5 分钟)达标测评(约 10 分钟)总结反思(约 3 分钟) 。这是高效课堂的主体课型,通过展示达成学习目标,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在这种课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新授课课堂基本流程说明及要求:(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明确重难点(约 12 分钟)开课后,全体师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学习目标黑板上方正中位置书写课题,在下面书写学习目标并说明,指出学习重难点,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自主预习(独学、対学、群学) (约 15 分钟)本环节的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编制的学案中要设计好导学问题。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
9、,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填空式、问题式、分析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若是提前下发学案,课堂中这一环
10、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指导学生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师生交流,确定答案;教师要创设民主、 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3)课堂合作探究并展示(约 15 分钟)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
11、围绕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结合学案中设计出的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问题、热点问题,和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
12、,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本环节是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重心。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学案,课堂教学才得以顺畅进行。主要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与疑点、易混点等,尽可能抓住主干知识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情境,引导学生既能够理解把握主干知识,抓住学习重点,弄清疑难点和易混点,又能够化难为易,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量,自主高效学习。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约 3 分钟)本环节师生可以结合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进行课堂小结,以利于系统把握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可提示学生: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
13、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根据自学、讨论、解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当堂检测并反馈(约 8 分钟)本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及时检测反馈、查漏补缺的目的。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另外,对问题要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不留疑难题目到下一节课。(二)训练课(习题课):侧重于
14、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一课时训练课基本流程:明确目标(约 2 分钟)问题导练(约 15 分钟)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约5 分钟)展示交流(约 20 分钟)总结反思(约 3 分钟) 。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 。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如果一份导学案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两课时训练课基本流程:明确目标(约 5 分钟)问题导练(约 25 分钟)自主交流(约 8 分钟)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约 7 分钟)重申目标(约 2 分钟)展示交流(约 30分钟)整理导学案(约 10 分钟)总结反思(约 3 分钟) 。(三)复习课:明
15、确目标(约 2 分钟)知识梳理(约 5 分钟) 典型示例,揭示规律(约15 分钟)能力拓展,深度剖析(约 15 分钟)检测达标(约 8 分钟) 。课堂可以从问题(项目)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反对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四)试卷讲评课:明确目标(约 2 分钟)自查纠错,合作纠错(约 15 分钟)归类点评,变式训练(约 15 分钟)当堂检测(约 10 分钟)试卷整理(约 3 分钟) 。在试卷讲评课中,学情调查和问题汇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批阅学生试卷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试卷了解学生知识
16、落实情况、能力层次和学习状况,并将问题一一归类分析,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上述四种课型中,都有一个整理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案整理内容及要求:疑难问题,个性化的重难点,新生成的知识,错题纠正修改,知识系统归纳。根据每个课型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差别,上述五个方面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整理导学案的意识和习惯。三、 “乐学高效”各环节操作策略。 1.预习预习的时间可以是整节课或半节课或 1/3 节课,这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确定。要充分用好上课前的晚自习以弥补预习时间的不足。预习前教师要有必要的引入、自学提示或点拨,时间应控制在 5 分钟以内,以帮助学生自学,完成部分导学案。学生根
17、据导学案中的“导学”(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内容提示去看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教师准备的相关实验或学生实验、视频资料、演示课件、阅读材料可以在这一环节里运用;然后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题目,对重点、难点及有疑问的地方用红色笔标出,各学习小组可以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混点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预习时以 80%的学生完成导学案所设问题的 70%为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学生会的和不会的)。预习的基本程序是:独学(自学)对学(求教)群学(小组研讨)。(1)独学 学生个人通过看教材和资料,自己独立的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问题和题目达到 4060%,注意独学时学生不准讨论和交流,这是预习课
18、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预习课中占 6070%的时间和精力,独学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要求: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学案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独立完成。遇到与己无关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独学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独立学习,全面完成习题,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学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导学案的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2)小组合作(对学群学)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对学 : 学生通过自学确实不能够完成的学习问题和题目,再与自己学习对象一起讨论探究完成。群学 :学生通过独学
19、、对学仍然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整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探究来完成,这个环节主要体现特优生带优生,优生帮助待优生。在整个预习课中,对学和群学各占 1520%的时间和精力,均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要求: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 小组研讨。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行动要迅速,便于交流活动。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
20、嘻戏、玩耍。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2. 板书本组所分配的一方黑板是反馈、拓展、交流、展示的平台,板面利用要自然,想写就写,尽情挥洒。板书时间为本节上课前的课间,以免影响课堂展示。要求:板书迅速、工整规范、简明、条理清楚,字迹清晰。板面设计规范合理、清楚美观,作图科学、横平竖直、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白粉笔为主。用好彩色粉笔,有助于强调重点,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色粉笔的使用不要过多,否则不仅没有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还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影响板面整体效果。3.站立交流站立交流时间为 5 分钟,作用:一是提示学生已经上课,可以振作学生精神(提神);二是核对
21、导学案上的答案;三是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学习小组人员统一一下思想观念,为展示、对抗质疑做好充分准备。要求:1站立交流时精力要集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2对答案时,错的要用红色笔做更改。3组内同学解答疑难问题时要认真听,弄懂弄通。4.展示、质疑课堂展示、质疑是一节课的精彩部分,展示的内容应是重点、难点、疑点、混点(一般由教师根据学情分配展示内容,展示人由小组确定)。展示应侧重知识的迁移运用。质疑是听展者发出纠错、补充、疑问、不同意见或见解、不同解题方式或方法,是思维的碰撞,是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1)展示要求:展示者准备要充分,设计好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要把
22、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念答案。展示者应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站在聚焦处,眼睛环视全体同学,便于展示及听展者倾听。展示前要对上一组展示有总评,简明扼要、评价中肯,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展示者要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准确把握展讲时间,忌拖泥带水。展示者可利用电子白板或实物投影等辅助工具,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要有自己的感悟、拓展或生成。展示的重点应是思维过程或方法,展示时小组成员要配合,不冷场,及时补充。其
23、他小组正确指出本组展示的错误时,展示的同学要用同学们易看清的彩色粉笔将自己组的展示内容在黑板上修订。听展者应认真倾听,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填补。(2)质疑要求:质疑要主动,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简明扼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要做到有抢有让,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质疑要抓住问题要害,要有一定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纠错、补充等低层次上,要能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或更好的方法。质疑的对象可以使他组或本组,根据学习内容,学生不能质疑的,老师也可象学生一样参加质疑,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的技巧。质疑后展示的同学
24、必须释疑解答,确实解答不了的问题要先请本组同学帮助解答,本组解答不了的,再请其他小组帮助解答或求助于老师,教师可以精炼的语言释疑解答。展示、质疑程序及用语展示部分:我代表第小组给大家展示导学案上的第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到这里来或看到黑板上!(接下来展示内容)展示完毕,请大家质疑!质疑部分:我觉得你展示的题有问题或是错误的;我觉得你说法或表述错误或不准确、不严密、不简洁、不完整或没有讲清楚,我觉得还有更简单或另一种或更好的说法、解法,质疑完毕。释疑解答:你说的对或很对或很好,我同意你的说法或讲解;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或说法,我觉得你这种方法或答案;这个问题我解答不了,请我们小组哪位同学帮助解答;请其他
25、组的同学帮助解答或求助于老师大家还有没有质疑的?请老师点评,谢谢老师的点评!请下一组同学给大家展示!5.精讲点评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板书、展示、质疑、释疑的情况进行“精当”的点评,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点评不要局限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技巧也是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由学生点评并评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以及尚未成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他们对某些内容的理解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某些时候,教师以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而进行言简意赅的讲解,无疑会带给学生一种智力挑战,一场头脑风暴,一次心灵的冲撞。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教师的“讲”,做到“一讲”“
26、三不讲”:讲了学生才能懂的,教师应精讲,一般不超过 5 句话;学生自学就会的不讲,自学不会通过小组对学或群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展示交流、质疑对抗、精讲点评各环节过渡应自然流畅,忌生硬呆板。6. 巩固提升要求:组内要互帮互助,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争取全面收获。认真更改错题,填补遗漏知识点及新生知识点,全面完善学案。达标检测时要严肃认真,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独立完成检测题,真实反馈学情。每天上完课后要及时整理导学案,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纠错本上。7.课后反思“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做好回顾积累,才能巩固学习效果,扩大学习效益。要求:学
27、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做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对本课的内容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是学生的知识“背囊”,纠错本是学生的宝贵“财富”,是以后复习的最佳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四、打造“乐学高效”课堂的重点问题
28、。(一)导学案的编制-课堂改革的关键导学案的编制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贴近学生实际,统筹和灵活整合教材资源,课时容量、问题设置角度、问题梯度合理,三年梯次推进;要严格按一课时型或两课时型的容量编写;每单元要有新课案、复习案、测试卷及补充类题备存;要积极探索实践不同层次班级采用不同导学案,为第二轮次全面推进做准备。 导学案设计一般包括以下要素:学情调查、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三维目标要具体,如:能说出、能理解、会运用等) 、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反思总结。导学案的编写要特别突出集体备课时对导学案初稿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课时
29、型或两课时型;板书量较大者应按两课时型编制,使学生能在课前板书,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1.导学案的结构。“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 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 、 “能说出” 、 “会运用” 、 “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一份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至少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导学案。(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
30、习重难点。(3)知识链接。 (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4)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如英语导学案应说明学生利用哪些资源(教师、同伴、磁带、光盘、图片、拼图规则等)学习新单词、新句型。(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
31、、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7)归纳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归纳小结是将问题逻辑关系
32、显性化的一个环节,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8)当堂检测。当堂检测题的编写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老师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当堂检测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 5 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难度要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或者后面安排 58 道课外作业(课后巩固) 。(9)课后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
33、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 ,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课后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 (1)从过程来看,可以是学生预习中的反思,也可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 (2)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三问”: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或对什么问题很有兴趣?想深入探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2.导学案编写基本策略导学案编写基本流程为:集体讨论,形成思路个人“初备” ,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 ,形成“共案”个人“复备” ,形成“个案”课后思考,优化导学案。(1)集体讨论,形成思路:每学期开学前集中学习时做好对本学期教学任务的集中讨论,安排阶段性主备人;主备人至少提前两周提出编制思路供组内讨论。集体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