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建江苏省生态乡工作情况汇报扬州市维扬区城北乡人民政府(2011 年 4 月 26 日)城北乡濒临京杭大运河,东部与广陵区的湾头镇、邗江区的泰安镇一水之隔:东南部与广陵区的曲江街道隔古运河相望;西南部与本区的梅岭街道隔古邗沟为邻;西部以友谊路、扬菱路为界,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毗邻;北部与邗江区的槐泗镇以槐泗河分界。古邗沟、官河、古运河水系交汇、景色秀美,大王庙广场、全省首家农民公同竹西公同坐落其中。建成区总面积 2.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5000人。现辖 4 个行政村(黄金村、槐南村、三星村、瓦窑村)、3 个社区( 卜杨 社区、安平社区、竹西社区),共有村民小组 89 个、居民小组 8
2、7 个。现有全日制中学 3 所、小学 1 所、幼儿园 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体育场 1 个、健身广场 5 个,综合医院 1 所,社区卫生室 5 个。2009 年实现 GDP 亿元,财政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近年来,我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两级的部署和要求,在省、市、区环保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齐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全乡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和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和提升,生态宜居的魅力进一步放大和彰显,各项创建考核指标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2指数逐年
3、提高,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创成“ 扬 州市 环境优美 镇” 、“江苏省卫生镇”、 “江苏省全面小康镇”。现将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的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建基础坚持把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利民之策、惠民之举,纳入全乡“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行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环保、村建、卫生、宣传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环保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根据创建职能及任务分工,分设“三室一组”,即: 创建办 公室、环保办公室、城建办公室和宣传秘书组。各村、社区和有关
4、重点单位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或明确专门负责生态乡创建的人员。行政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全镇创建工作的部署、协调和督查,分管负责同志具体主抓和落实,日常工作由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创建工作机制,以及目标一致、责任共担、上下联动的创建格局。坚持把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围绕目标、任务和要求,研究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和环保工作例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和落实力度。通过集中会办先后实施了垃圾中转站规划定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实施方案,古运河、古邗3
5、沟风光带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创建省级生态乡既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市区环保部门强有力的指导推进,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创建之初,我乡先后召开三套班子领导成员、机关中层干部、村和社区两委会成员等多个层面的会议,层层动员,统一思想,教育和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创建省级生态乡既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有效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迫切需要,更是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城北的关键举措,迅速把全乡上下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创建省级生态乡上来,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6、。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创建工作的始终,综合运用宣传台、宣传车、宣传栏、宣传手册和标语、戗牌、横幅等多种载体,充分发挥“ 志愿者环 保宣传队” 、“社区清洁义工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宣传发动,不留死角和盲点,致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不断掀起创建新高潮。今年以来,先后设立两块近 40 平方米的大型户外环保公益宣传牌,布置宣传台 3 次,出动宣传车 10 天次,拉横幅 50 余条,竖戗牌 60 多块,出宣传栏 100 多期,印发宣传材料 5000 余份,沿主要路段墙面刷写固定标语 10 多条,悬挂灯箱式宣传标语 10 多处,做到创建工作人人知晓、个个参与,为生态乡创4建工作的开展
7、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推进1、科学编制规划。牢固树立工业强乡、商贸服务富乡、生态立乡的工作理念,突出环保优先、规划先行,坚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科学编制环境规划,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瞻性、协调性和计划性。早在 2008 年我乡聘请了扬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围绕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规划、集镇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产业建设规划等,编制了扬州市维扬区城北乡环境规划,并报区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成为乡党委、政府推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之一。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是全乡重中之重的
8、工作,但我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在近年来的新项目引进上,我乡严格执行并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坚决杜绝重污染项目的落户,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必须先征询环保部门意见,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论投资多大、效益多好,坚决不得落户;所有新建项目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认可,不得开工建设。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硬化、亮化、净化和绿化,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亮化工程、碧水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环境综合整治与提升工程。2005 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 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一是投入近 亿元,改造农村老庄台 个,硬化水泥道路 万米、 多万平方米,沿重5要道路两侧安装路灯 500 余盏,实现了通村到
9、组道路的全覆盖。二是投入 万元,修建污水管网 多米,整治水塘 个,疏浚河道 万多方,建成污水提升泵站 1 座,日排污水 多吨,达到了路面、街道、河道、沟渠排水畅通。此外,投入近 万元,铺设自来水管网,全部实现区域供水,自来水普及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 100%。三是投入 万元, 新建垃圾中转站 1 座、垃圾房 座,配备果壳箱 只、垃圾桶 只,添置垃圾手拉车 辆、手扶拖拉机 台,乡内主次干道全面实施市场化保洁,农村建立“四位一体” 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 ”。投入约 600 万元,拆除旧 农贸市场2 个,2009 年新建了 1 个 5000 平方米综合农贸市场,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10、,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方便了居民群众买菜、购物。四是投入资金近 万元,用于兴建无害化公厕和农户卫生改厕。目前,乡内建成水冲式公厕 3 座,所有分散居住的农户全部实行了三格式化粪池改造,覆盖率 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00%,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100%。五是围绕路边植绿、空地补绿、拆墙透绿,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和景观打造与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多万元,栽种各类苗木 150 万株,新铺设绿化带 米,建成瓦窑、卜杨、鸿福、大王庙等居民休闲活动广场 4 座,打造了古运河、古邗沟生态公园。2009 年投入 500 万元对乡内主要路段及单位进行了绿化,面积达 10 多万平
11、方米,由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向西、北延伸,沿平山堂西路、邗江北路建成了“十6里蜀冈风光带”,公共 绿化面积近 45 万平方米。结合扬子江北路、润扬路等拓宽改造和新建,在道路两旁种花、栽草、植树,新建路边花园,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环境脏、乱、差和砂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加快司徒庙路、台扬路、曹庄路、日新路两侧整治,新增绿化 6000 多平方米,使路两侧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同时,我镇还对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和宁启铁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全镇绿化总面积达 4.09 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 26.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年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2.2 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9%。3、开展污染
12、治理。一方面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坚持“ 组 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 的运作模式, 积极推行农户生活垃圾袋装化,并自行投放垃圾池,实行区域化集中填埋处理,建筑垃圾做到及时清运处理。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环境污染防治。一是坚持“借力治污” 。利用 维扬经济开发区和蜀冈生态新区地处我镇腹地、市区污水管网较为完善的区位优势,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创建优势,位于“两区” 范围 内的司徒、金槐、 经圩和中心村的集中安置区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做到为我所用,实现“借力排污” 。二是坚持“ 生态 治污”。对于远离“ 两区” ,一时无法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村组,在稳步实施河塘清淤、河道疏浚工
13、程的同时,充分借鉴和推广周边地区“生 态治污” 的经验和做法,实现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的双赢。2009 年投入 100 多万元在胡场村兴建了一座湿地生态净化污水处理工程,周边 4 个村7民小组、130 多户农户、10 多家浴室、饭店受益。目前,全镇已有 6 个村开展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占行政村总数的 85.7%。三是坚持“综合治污 ”。首先,对本镇的工 业布局及产品结构实施了重大调整,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关停,污染较轻的进行治理,不达标的坚决关停。其次,抓住蜀冈生态新区启动实施的良机,围绕西湖老镇区片区改造动迁,本着“优胜劣汰”的指 导原则 ,对分布在镇区内的企业进行认真筛选,凡是环境污染严
14、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或劝其转型,或劝其停产,或劝其离开,先后清理淘汰了电镀、低档玩具、化工等企业 5 家。目前,全镇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达 100%。第三,大力开展农村污染治理,我镇多年来一直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低残留的新型杀虫、除草农药,对各销售网点实施工商、质监、农林、公安联合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伪劣农药的扩散,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第四,着力治理医院污染,西湖医院建有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并坚持正常运转,医疗废水做到达标排放。对产生的医疗固废,镇医院与扬州恒星环保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协议,由恒星公司负责清运处理,消除了医疗废物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第五,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镇高度重
15、视秸秆还田工作,在市、区政府每亩补助 20 元的基础上,镇政府再补助 10 元,动员农户将秸秆全部粉碎作为肥料还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4、落实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我镇出台了西湖镇农村环8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 意见对农村环境管理的范围、目标、内容和措施进行了细化,落实地块环境承包制,把 7 个村划为 7 个片区,实行片长、河长、段长管理责任制,落实环境监督的长效管理措施。并制定考核制度,明确奖惩办法,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四、落实关键举措,增强创建实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抓手,突出指标分解、责任落实和督查推进,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16、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品位,增强创建工作实效。一是各项创建指标得以实现。通过市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镇连续多年的创建,推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生态、宜居的魅力进一步彰显与提升。通过自查,已全部达到国家级生态镇 5 项基本条件、15 个考核指标的要求。二是城乡环境质量得以改善。通过连续多年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镇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达到了环境功能区域要求。三是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积极实施秸秆禁烧、全量还田、垃圾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多渠道治理等有效措施,实现了垃圾和
17、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环9境管理,所有工业企业做到达标排放。四是村民环保意识得到提升。围绕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生态建设促经济发展、以生态保护促环境改善、以生态文明促社会文明,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活动中感到幸福、体会幸福、享受幸福,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态保护与建设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地方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需要基层群众的理解参与,更需要资金的投入、机制的落实和长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成果、打造特色、惠及于民。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
18、识是前提。生态镇创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放在创建工作的首位,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负之职,形成了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全局同力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是基础。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政府的组织力度,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于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为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10三是完善机制,有效推进是关键。围绕创建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和阶段性工作
19、,狠抓责任落实、任务分解和督查推进,通过定期交流、组织视察、现场督办等举措,一项一项抓部署,一件一件抓推进,一点一点抓落实,做到了组织有力、推进有序、工作有效。四是生态立镇,普惠于民是根本。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不仅是为了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提升形象,归根到底要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鼓励和扶持群众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走生态致富的道路。建成的金泓农业生态园、胡场人家生态园和康源灵芝生态园等循环生态示范项目,集种植、绿化、养殖、河塘疏浚、污水处理、土地修复、休闲观光于一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举多赢。回顾国家级生态镇的创建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性工作,创建工作永无止境。对照创建标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深感创建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切实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努力提升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水平,着力打造生态西湖、秀美西湖、宜居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