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历史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 1914 年 7
2、 月 28 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 、奥、意(1882 年) 三国协约:英(核心) 、法、俄(1907 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客观条件:20 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
3、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3、欧陆均势政策 :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 (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 (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 4 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 276、 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 -
4、旷日持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原因) -(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7、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持形势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西线(主要战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法国军队-德国军队东线(主要战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2南线 巴尔干地
5、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8、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几场重大战役 ?特点?第一阶段:(1)1914 年 9 月, 马恩河战役 特点:第一次用汽车运送军队的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马恩河战役影响: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2)1916 年,2 月, 凡尔登战役 特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结局:法国站稳了脚跟,德国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3)1916 年 6 月, 索姆河战役 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 坦克。补充:19196 年 5 月,日德兰海战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
6、峰” 。交战结果: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第二阶段:三大战役结束后,战略主动权转向协约国一方。9、美国参战的真实用意何在?美国为什们在战争后期参战?美参战的影响?原因: (1)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2)为保证借还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3)直接原因-“无限制的潜艇战 ”,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4)目的- 捞取战利品,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维护自身利益。影响:( 1)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 (2)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给协约国带来巨大好处。(3)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4)
7、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10、俄国退出一战的原因 ?意义?原因: (1)对德失败激化国内矛盾.(2)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意义: 有利于一站结束;推动了各国革命运动。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结束标志? 1917 年 11 月 11 日,签订停战协议。12、同盟失败的原因?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13、加速一战结束的原因?(1)美、中等加入协约国,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 (2)俄国退出一战。(3)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最主要原因)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性质: 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
8、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依据: 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1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3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战争对人
9、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4)国际联盟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国际政治组织。原因:战争激化矛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影响16、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争夺,为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爆发了五四运动,为中国从旧-到新-。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下的世界巴黎和会背景 (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时间:1919 年 1 月 18 日(开幕)6 月 28 日(签订凡尔赛条约 )3.参加国:27 个战胜国的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外。4.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孟梭5.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际联盟, 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
11、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建立地中海霸权。(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6.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 、中国问题(山东问题) 、建立国联问题。7.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8.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 年 6 月 28 日。(2)内容: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
12、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 15 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最体现分赃及一战性质)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 10 万陆军;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 (未确定总额)。(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9.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4(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英法获利最大(5)美国受到抑制(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7
13、)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凡尔赛体系的构成与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五个战败国缔结和约,确定了战后在欧、非、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 。2、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补充)积极影响:(1)暂时缓解了帝
14、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2)民族自决:一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是在考虑到各民族愿望的基础上重新划定的。(3)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斗争调整国际关系比起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系内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
15、系。凡尔赛实质极其不稳定。(1)原因:分赃不均,各国目的未能满足。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英美、英法、美日)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原因:和约对战败国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 、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国际联盟:(1)背景: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 年 4 月 28 日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 。1920 年生效正式建立(3)总
16、部:瑞士的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内容):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全体一致(表决上)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 ,也拒绝参加国联。5(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 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既得利益工具。(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1)活动:1924 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
17、协定 ;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用 30 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2)评价- 积极: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性质)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宗旨) 。为联合国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影响)消极(为什么不能割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美未参加,苏德排除,日意退出)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 绥靖政策的工具。(13)美国建立国联的目的:利用国联干预世界事务,在国联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
18、控制国联称霸世界。(14)美国未参加国联的原因: 孤立主义(国内) 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未实现(巴黎和会) 英法德抵制。反映: 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得对世界的领导权。 国际关系的中心仍在欧洲。 华盛顿会议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发起国:美国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时间:1921 年 11 月 12 日1922 年 2 月。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操纵国:美
19、、英、日。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内容: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2)内容:A 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 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获得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 。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6(3)影响: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
20、本势力膨胀对英:丧失了海上霸权,海上优势从此结束。对日:海上扩张受到限制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 海军基未受束缚。总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2)内容: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实质:在在各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 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10、影响:(1)华盛顿
21、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 ,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11、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12、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相同点: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
22、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13、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拆散英日同盟。 海军力量与英并驾齐驱。 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扩张。在中国实现门户开放政策14
2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7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1)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2) 、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 年 10 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
24、产品被销毁(3) 、特点: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 年)破坏性特别大 (4) 、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原因:历史原因:A 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 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 ,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现实原因:经济危
25、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建立:时间:1933 年初,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1)政治上恐怖独裁一党独裁统治1934 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经济上军事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 ,重建了空军,扩充
26、陆军,建造军舰对外关系:1933 年退出国联;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专制-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6)民族政策:极端民族主义8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原因:历史原因 A 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B 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建立:时间:1936 年。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影响:推行对外
27、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内外政策: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军事:加紧扩军备战。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不同点:依靠力量不同 建立方式不同 建立程序不同 形成标识不同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8、德美为何走上不同
28、道路? 历史传统不同-德日改革不彻底,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美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健全。 体系中地位不同-德日受凡尔赛体系压制,极力想打破,美国处于有利地位,维护既得利益。 国家经济实力-德日市场狭窄,经济实力弱,企图转嫁危机;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可以内部消化危机 领袖素质不同 -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希特勒是独裁专制 法西斯势力强弱不同德日强,美国弱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11945,世界最早、最长) (从 1931 年局部到 1937 年全面抗战)特点: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作为合作基础。 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持久
29、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的战争 亚洲抗日战场,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欧洲最早、二战前的彩排)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 1935 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时间:1935 年1936 年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失败原因: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英法美的纵容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9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一场反对叛乱的战争)背景:西班牙人民阵线 1936 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法西斯势力。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
30、侵略的民族战争。(原因; 敌视共产党 战略需要 检验军事实力/表现:提供武器及财政的支持)时间:1936 年1939 年。各方政策和态度:英、法等“不干涉政策” ,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败因:内:力量有限 外:西方绥靖政策。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背景: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原因: 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
31、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结盟招牌:“反共” (利用与苏联的矛盾欺骗英法美等国)过程: 1936 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 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 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加速了世界大战爆发。6、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 时机尚未成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 蒙蔽英法西方国家,以扩张势力。三、走向世界大战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目的: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 祸水东(
32、苏联)引。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表现: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偏袒日本)纵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名符其实的经济制裁)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 ,美推行“中立”政策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 ,英法没有抗议。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为何这样说?)二战爆发后,进行奇怪战争绥靖政策推行原因:10英法: 英法地位的消弱 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蒙蔽了英法。对苏联本能的仇视和无视小国利益 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的制裁,使英法产生一定负罪感。美
33、: 忙于恢复经济,无暇顾及。 独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争 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相互牵制消弱 发战争财国联: 纵容侵略(7)危害(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实力,加速了二战爆发。使英法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西班牙共和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8)教训: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团结。(9) 、绥靖政策破产: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1940 年,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张伯伦下台(彻底破产)慕尼黑阴谋(1)背景: 1
34、938 年 3 月,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兵不血刃)希特勒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法国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继续推进绥靖政策(2)侵略的原因: 经济发达 军力较强 战略地位重要(3)影响: 助长了德国侵略气焰不久,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时速集体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寻求自保,同德国单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原因: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集体安全落空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以赢得备战时间;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时间:1939 年 8 月,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后果影响:对苏联:A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使其赢得了备战的时间B 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换取了自己暂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C 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苏联,使其未作充分的战前准备。D 粉碎了西方大国“祸水东引 ”的阴谋对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6)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