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如何为社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市民政局人事处 张启荣南方的九月,是令人陶醉的季节,北方的秋天却更让人向往。2010 年 8 月 28 日到 11 月 12 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主办的 2010 年正处级领导干部“ 胜任力提升” 培训班,先后在北京大学、新加坡和香港以及深圳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是以“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民生” 为主题,重点学习公共行政、公共服务、公共政策、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与救济、社会矛盾解决、突发事件处理、社区建设以及社会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借鉴国内兄弟城市和新加坡、香港在利益协调、矛盾处理、民计民生、社会文明、社会及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做法
2、和经验,来思考我们深圳在上述领域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这次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并不意味着学上两个多月就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努力和积累。根据这次培训的主题和所学所思,结合民政本职业务,我以深圳如何为社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为题,谈一下自己对社工的理解和作为政府层面怎样为深圳社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深圳的社会工作真正成为全国的样板。一形势判断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只要是涉及到社会或公共利益方面的任何事,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支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努力造就一支
3、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既是中央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政事业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依据。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市才推出了推动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1+7” 文件,成立了社会工作处,把社会工作列入深圳社会建设的议事日程。原因: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把发展社会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要求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家人才建设规划里有明确的发展指标和数量要求,在 2020 年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达到 300 万。二是深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很多人都在讲,过去几千年我国没有社工不是一样过来了,怎么现在没有社工就不行了呢?这种理解是狭隘的,不全面
4、的,因为社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像过去我们的祖先没有火柴时击石取火,没电时用煤油灯照明,当我们吃不饱肚子沿街乞讨时就没有尊严可讲,国家落后了就要挨打一样。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大家的日子好过了,当然要更上一层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家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党和政府有明确要求,深圳现在有这个条件,社会公共服务有这个需求,作为承载社会服务重要职能的民政部门,我们没有理由不作为。三是国家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深圳的社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政部门首开先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开启深圳社工服务的大门,以聘请督导的方式引领社工的专业导向,是深圳社
5、会工作实践的一大亮点。它相对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成为深圳社工初创时期的首选模式,也是目前深圳社工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领导的一致认可。但随着社会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而深圳遇到的问题,正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府层面看,国家正准备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社工的注册分类、教育、管理、培训、岗位开发、薪酬待遇和保障激励等方面都将做出明确规定。国务院也开了常务会议,中央领导都有批示。现在不是要不要发展社会工作的问题,而是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的问题。各地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国家民政部不可能有具体的意见告诉我们那些可为,哪些不可
6、为。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就是会在宏观上放权,让有条件的地方现行先试,在各地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把地方经验和做法再上升到国家层面,最后形成规范我国社工发展的政策规定。二对社工的理解概念:1、什么是社工:社工就是关心人民及所处社会情况的专业人士。具体讲,就是运用专业知识、社会原理、技能和专业操守以提供发展性、预防性及补救性的专业服务。2、什么是社会工作是为解决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发源于 19 世纪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慈善和济贫事业,曾经有效缓解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失业问题加剧等社会问题,并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工作
7、队伍,即社会工作者。据统计,目前有 86 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从业人数众多,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 2至 5左右。许多国家和地区明确了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和相关法规政策,社会工作已逐步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3、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的人员。工作范围: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主要在社
8、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司法矫正、人民调解、人口计生、信访调处等领域。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意义: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预防和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意义在群体层面里讲)。 情况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日益深刻,各种社会矛盾突发多发的时期,社会在总体和谐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
9、和谐的因素。 从个体层面看,主要表现为部分社会成员精神压力增大、心理失衡、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许多人因为自然灾害、药物滥用、离婚、家庭暴力、学习压力、就业以及激烈的竞争等,出现精神紧张、行为异常,有的选择极端方式应对压力。去年不少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报告报道了一些地方党政干部自杀问题,还有今年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等问题也是引起国内外媒体和世人的高度关注。 2010 年 10 月 31 日, 深圳晚报报道了深圳市针对前不久连续出现的多起校园凶杀案,成立了 500 人的校园护卫队等等。一方面说明政府对社会问题高度重视,另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精神问题的加剧和社会关怀的缺失。从群体层面看,随着市场经
10、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国家为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流动人口、贫困人群、问题青少年等群体提供的社会照顾与服务明显不足。例如,我国现有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 1.5 亿多,需要照顾的有 3000 多万,其中许多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 ,老年人社会照 顾问题十分突出。我国有流动人口 2 亿多,其有序管理、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随之形成的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照顾问题,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000 多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4000 多万人,贫困救助问题不容忽视。此外,青少年网瘾、失学失业、暴力犯罪问题,部分地区党群
11、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都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工作手段和方式解决,必须改革创新,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服务优势,缓解个体精神压力和各种困难,提高各类特殊人群社会适应能力,妥善处置社会矛盾,实现对各种社会问题更加有效的治理。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更好地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维护人民群众正当权益,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同时,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手段,提高社会
12、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上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 214 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体系,每年毕业学生上万人。先后在贫困救助、流动人口服务、养老护理、孤残儿童护理、司法矫正、就业辅导、公共卫生、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开展专业服务,取得较好效果。国家制定实施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出台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为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根据中央两办工作方案和任务划分,2007
13、 年 1 月,成立了由中组部牵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前不久,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已报经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审批,可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但从我们最近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央层面对社会工作的解读,大大超出了我们认识和理解的范畴。最初,中组部领导对社会工作的解读,认为不应仅局限在专业社工的范畴,社会工作应该把社区工作人员都扩进去,比如心理辅导的人员都应该涵盖进去,都应视为社会工作者。国家层面 300 万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国家民政部当初制定政策时,是按专业人才定位的。国务院已开了常务会议,政治局开了常委会议,对意见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把服务一
14、线的基层党务人员包括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的服务人员都列入社会工作的范畴,也就是说,只要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都应扩进去。说明中央对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因此,下步出台的意见,对社会工作的定位,概念将更为宽泛,否则,宏大很难实现,也很难在十年(2020)内达到 300 万的要求。三深圳社会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深圳社会工作的 1+7 文件出台后,深圳社会工作迅猛发展,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由政府购买岗位以及项目的社工已达 1331名,其中岗位社工 1213 名,项目社工 118 名,服务的领域分布在全市各区和民政、司法、教育、卫生
15、、社区、信访、计生、人民调解、残疾人、老人、妇儿等领域和人群范畴,社工机构有 42 家。前面已经讲了,政府购买服务、率先引进社工督导的做法,为全国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但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化,有些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是社工队伍发展后劲不足。在现阶段,我国社工虽然实施了资格考试,但并没有解决其后路问题,国家对社工的定位还没有上升到像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层面来认定,更没有像公务员一样解决其后顾之忧。如社工介入较早的单位和社区,一些社工感到待遇低,没有发展平台,社会认知度不高。于是有的报考了公务员和职员,有的跳槽改行,有的辞职或做了兼职,使本来就不发达的社工雪上加霜,出现了
16、专业人才萎缩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这种状况在市局机关和各个社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以南山区 2007年在全国范围选招的 99 名社工为例,现在真正在社工岗位上从事社会工作的只有 76 有名,改行做其他工作的接近 30%。二是对社会工作缺乏激情。进入相关领域的社工与该领域内工作人员直接零距离地接触,由于角色定位不准易引发工作冲突。他们在价值理念、工作手法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和一般的工作人员有许多的落差。有的社工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社会工作,专业之外的工作不是自己职责之内的事,可干多干少;而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则认为,社工可有可无,社工能干的事其他人也可以去做,所以社工不能只做专职工作,应该兼而
17、顾之,加之缺乏应有的专业设施,使一些派驻到市局下属单位或各区有关社区的社工,工作情绪都受到影响,在我们民政系统工作的这两年也有好几个考了公务员调走了,这种现象在其他单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社工素质参差不齐。突出表现是社工队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绝大多数的一线社工年龄小,社会阅历单薄,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较大的缺陷;而经过短期培训和自学取得社工资格的非专业社工,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或所从事的工作,虽具备一定的社工技能,但却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比如,去年以来深圳民政系统通过社工考试拿到资格证的?名非专业社工(或自学成才的社工),就属这种情况。
18、四是社会缺乏认同感。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从其诞生,到发展壮大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到现阶段,就深圳而言,仍有相当一些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把社工视为一种专业来看待,很多人把他们等同于义工或居委会的老大妈,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视为一种负担,使一些派驻的社工“边缘 化” ;还 有一种倾向,就是把社工 “万能化”,这都是不可取的。五是缺乏专业服务平台。比如香港、台湾所有的福利服务机构,都能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设有专门的社工服务设施、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还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而我们目前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组织,所有的服务机构都缺少硬件设施。我们的社工服务社只能像“ 家政公司” 一样为用人单位提
19、供简单的个体“ 合同” 式服务,而自己不能直接把服 务做成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直接承接系统的专业服务,也就是只能“ 走出去” ,不能 “请进来”,就像 过去的“ 赤脚医生”,只能小打小闹,走村串户,而不能坐镇医院。政府购买服务只解决了用人单位“点上 ”的需求,而没有真正解决社会 “面上”的问题。社工在一个单位独立地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没有归属感。社工组织怎么生存,怎么发展,使其由“临时 工” 转为 “正式工”,不在“ 跳槽”,不再改行,在深圳真正建立起“社工之家 ”的问题没有解决。六是编制内开发社工岗位的问题还有不同声音。大家在期盼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的同
20、时,有关与之配套的政策规定和措施没有跟上,亟待各级政府部门拿出对策和解决办法。四原因分析。深圳社工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结合我国社工的发展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认知度较低。很多人对社会工作不了解,对社工不理解、不认同。尤其是一些单位和领导层,还没有把社会工作提高到专业角度来认识,将其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或群众工作,有的把义工和志愿者视作社工,对社工一知半解;有的对社工期望值过高,把社工视之为“万斤油” 。有的感到社工作用不大,给其赋予其它工作,淡化了其专业性;其实, 在香港的社会保障 计划的实施中, 截至今年 4 月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具有社工资格的人数为 13000 多人,实际从事这项工作的,有 9000 多人组成的“社工”队伍,持证上岗,带领“义工”活跃在考察、咨询、落实社会保障方案的第一线。可以说,香港社会保障的成功,其中有一半功劳应该记在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社工”身上。二是我国社工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数较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于2008、2009 连续两年组织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虽然产生 27259 名助理社会工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