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8104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宜城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宜城市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调整完善文 本宜城市雷河镇人民政府二 O 一七年四月I前 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合理调控、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在保护耕地、 协调各业用地、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指导作用,对实 施土地用途管制、制约和引导用地需求、控制用地外延发展挖掘内涵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全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雷河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

2、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以及襄阳市的有关规定,以及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宜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 计划等 为依据,规划范围为雷河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本次调整以 2014 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II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一节 规划目的 .1第二节 规划任务 .1第三节 规划依据 .1第四节 规划范围 .2第五节 规划期限 .2第二章 镇域概况 .3第一节 基本概况 .3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4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 .5第

3、四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5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一节 规划基本原则 .7第二节 主要规划目标 .7第三节 土地利用发展方向与重点 .8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0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10第二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10第三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1第四节 其他用地结构调整 .12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13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13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 .14第三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15第四节 独立工矿区 .16第五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16III第六节 林业用地区 .17第七节 其他用地区 .17第六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9第一节 允许建

4、设区 .19第二节 有条件建设区 .20第三节 限制建设区 .21第七章 耕地和优质农用地保护 .22第一节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22第二节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22第三节 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22第八章 重要建设用地安排 .24第一节 城镇建设用地 .24第二节 居民点用地 .24第三节 基础设施用地 .25第九章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 .26第一节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26第二节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措施 .26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27第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 .28第一节 法律措施 .28第二节 社会措施 .28第三节 行政措施 .29第四节 经济措施 .29第五节 科技措施

5、.3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根据宜城市雷河镇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客观需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优 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统筹规划各类各区域用地,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宜城市雷河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规划任务(1)根据雷河镇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土地利用方向和目标;(2)根据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的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 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6、(3)确定和配置规划期内全镇的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4)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各用途区的管制规则;(5)制定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第三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 43 号令);(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200951 号);(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与报批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26 号);(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乡级土地利

7、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54 号);(8)宜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9)雷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09 年);(10)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2)其它相关规划、技术规范、政策规定和基础资料。第四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雷河镇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为 12993.58 公顷。第五节 规划期限本次调整以 2014 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 2010-2020 年。3第二章 镇域概况第一节 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宜城市雷河镇地处宜城市西南郊,坐落在金牛山脚下,西依荆山余脉,夫子垭、

8、八万山、女冠山作屏,蕴藏丰富 矿产。土地总面积12993.58 公顷,辖民主、官堰、七里、新河、新常、廖河、泉水、前锋、胡耳、和平、新集、季莲 12 个村民委员会,112 个村民小组。(2)自然条件雷河镇西南部大山之中蕴藏着丰富的磷、白云石、铝、硅、粘土等矿产资源,木材蓄积量大;国有东方化工厂、鄂西化工厂、华光器材厂人才、技术 、化工原料资源丰富、硝酸 铰、亚 硝酸钠、甲醛、 对硝、邻硝、间硝、光学玻璃等化工产品满足供应;蛮河水系、百里长渠在境内形成农业供水网络,水源充足,农产品资源丰富,有 4 万亩的西瓜基地,500 万袋的香菇生产基地,2000 万皮蛋、100 万只板鸭基地,2 万亩的蔬菜

9、基地,年出栏猪、牛、羊等牲畜 500 万头 ,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3)社会经济2014 年末雷河镇总人口 52990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4657 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56898 亩,粮食总产量 29240 吨, 2010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594 元。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4(4)区位优势雷河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焦柳铁路纵贯南北,250 省道横贯东西,襄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百里长渠和蛮河水系萦绕其间,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2014 年末年雷河镇土地总面积为 12993.58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 115

10、02.83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 1375.92 公顷,其他用地面积 114.83公顷,分别 占土地总面积的 88.53%、10.59%、0.88%。(1)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面积 5299.66 公顷,园地面 积 19.39 公顷,林地面积 5274.52 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 909.06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0.79%、0.15%、40.59%、7.00%。(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面积 478.46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98.25 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42.3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56.91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3.68%、4.60%、1.98%

11、。(3)其他用地其他用地水域面积 89.53 公顷,自然保留地 25.3 公顷,分别占土地面积的 0.69%、0.19%。5第三节 土地利用特点雷河镇西南部大山之中蕴藏着丰富的磷、白云石、铝、硅、粘土等矿产资源,木材蓄积量大。蛮河水系、百里 长 渠在境内形成农业供水网络,水源充足,农产 品资源丰富。(1)土地开发利用率高镇域内土地利用率已达 99.12%,其他用地仅 0.88%,气候适宜,土地自然生产力高。(2)农业用地面积较大,垦殖率较高镇域内农用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88.53%,所占比例 较大,耕地垦殖率高达 40.79%,但中低产田比重偏大。(3)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开发潜力十分有限全镇其

12、他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0.88%,分布零散,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资源潜十分有限。第四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不够合理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质量要求趋向高标准,但是农村仍然以单家独户居多,呈现出零星杂乱状态,人均居民点用地偏大,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待于提高。(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交通建设相对滞后6应加大道路建设,一方面要对原有的乡道进行改建,另一方面要借助全市交通建设的契机,提升道路的品质,为本镇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3)农业与非农业矛盾突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速度大大加快,由于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建设占用的耕地多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优质耕地,新开发的耕地难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相当,进而加 剧了农业土地利用与非农建设用地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