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72508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怎样使妈妈的手又纤细又干净 ,完成文后题目。(1)那天语文课上,我带领同学们分析一道课外阅读题。材料是一篇短文,大意是,爸爸去世的早,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的妈妈因为太多太重的劳动, “双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设置的问题是:结合短文,谈谈怎样才能使这位妈妈的手变得既纤细又干净?(2)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着,可就是没有一点儿头绪。我于是提示:妈妈的手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呢要使妈妈的手变得既纤细又干净,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3)孩子们立即茅塞顿开,纷纷举手。有的说为妈妈扫地,洗碗,洗衣;有的说不打架,不吃零食;还有的说听妈妈的话,努力学习,做懂事的孩

2、子我微笑着,不断地点头,表示回答是正确的。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4)正当我准备讲下一题时,坐在教室最后排的那个小男生瑟瑟地举起了手。我本不打算再叫人回答,但考虑到这位叫马力的小男孩是新来的同学,还是请他站了起来。(5)他瑟瑟地站起来,嘴巴张了几次都没有说出话,教室里开始发出了低低的笑声,他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我鼓励他大胆地说。他又张了张嘴,看上去是在给自己鼓劲。终于,他说:“给妈妈找个能干的爸爸!”说完,就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我,急切地等待着我的裁定。(6)教室里哄笑起来,我也扑哧笑出了声。静下后,我问大家马力的答案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对!”我点点头,告诉马力:“脑子不

3、能乱想”(7)很快,我就忘了这件事,因为孩子有些古怪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接下来的几天里,马力同学的眼睛一直红肿着,老是像没睡醒的样子,课堂上总是死气沉沉,老师讲到了下一页,他的课本还在上一页他根本就不在听课。我警告过他几次,但都没有用。如此几天,我决定找他认真地谈一次。(8)我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要是再不能端正态度,我就要请你爸爸到学校”(9)没想到他竟然大声地哭道:“老师!别别请我爸爸”(10) “为什么?”(11) “我我爸爸不在”(12) “爸爸不在家,就请妈妈,反正得”(13) “不!老师!”他哭得更厉害,目光分明就是在乞求我, “老师,求您别把我不听话的事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不不在世了”

4、(14)我像是被浇了一盆凉水,面对着这个不过十岁的孩子,脑中一片空白。(15) “老师,我妈妈的手也是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因为自从我两岁爸爸走了后,妈妈这双手就既做妈妈的活又做爸爸的活。我很小就希望妈妈的手能像小伙伴们妈妈的手,我就听姥姥的话,帮妈妈扫地、洗碗、洗衣、做懂事的孩子”他稍稍平静下来,“但是,妈妈的手一点儿都没有变。后来,姥姥说妈妈身边要是有个能干的爸爸就好了”(16)我的眼里像是有液体在转动,我想叫马力不要再说,但我又没有张嘴的勇气。(17) “自此,我暗下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妈妈找个能干的爸爸。到那时,妈妈的手就一定会变得既纤细又干净”他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可,

5、老师,我我错了。 ”他又哽咽起来, “老师,告诉我,怎样才能使我妈妈的手既纤细又干净”(18)我一把搂住他,早已泪如雨下。(选自小作家选刊2005 年 11 期,文/张爱国)1、第(3)段中加点词“茅塞顿开”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阅读第(4)(5)段,两次写小男孩“瑟瑟”的动作,表明小男孩具有怎样的性格心理?3、小男孩说完“给妈妈找个能干的爸爸”后,为什么“急切地等待着我的裁定”?4、文末“我一把搂住他,早已泪如雨下”包含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我想听听你唱歌刘卫平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

6、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呶,就是村里最后头那栋房子。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整日在城里机关上班的陈处,与羊谷山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上级安排机关干部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名单是由上面统一定的。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元钱。谁料谢小华这女孩儿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

7、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元,作为奖励。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陈处又寄了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时,我想听听你唱歌。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昨天我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陈处又寄了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

8、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的。下次我来,好好看看你的脸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陈处推门进去。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的女孩儿。谢小华不在家。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们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像中的大不一样。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大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卧病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

9、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司机问:陈处长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处,我们走?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薅草去了,她家一对猪靠她喂的。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

10、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儿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陈处循着歌声走去。米,米,米陈处离女孩儿越来越近。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我不能唱歌给你听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1. 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 文章中加点的“挺让人上心的”具体

11、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3. 从谢小华和陈处的三次来信中可以看出谢小华是个怎样的人?4. 本文主人公是谁?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塑造这个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 请你谈谈“因为一唱(一看 )我就要流眼泪”这两句歌词的理解。三. 化妆秦俑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315 是新组合的宿舍,一共六位姐妹。新学期刚开始,就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五个人,吴莎莎、谭芳、曾丽、刘思琦,还有我;另一派,就只有陆小璐一个人了。其实陆小璐长得很漂亮,她站到人堆里头,一眼看去,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用时新的说法,陆

12、小璐有着一张“明星脸” 。这也就算了,偏偏她还特别臭美,每天都化妆,一大早就起来试穿衣服,弄得自己跟赶演出似的,衬得宿舍里其他姐妹都像“灰姑娘”一样。加上陆小璐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到周末总有人开车来接,慢慢地,与大家便有了距离。可是有一段,陆小璐突然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天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化妆,试穿漂亮衣服,但她的精神明显没有过去好。睡在下铺的吴莎莎告诉我们,她经常半夜还听到陆小璐在上铺翻来覆去的。我们都想,可能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吧。果然,从周一开始,陆小璐就没有回宿舍。刚开始几天,谭芳和曾丽还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可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担心起来。刘思琦是寝室长,想给陆小璐打手机,一问,才发

13、现我们五个人都没有记她号码。第二天,有人开车过来拿陆小璐的铺盖衣物,大家都担心地问怎么回事。来人说,小璐特意叮嘱我转告大家,她要请假半年。请假半年?我们都挺疑惑的,但这种事也不好细问。还是曾丽机灵,周一的时候,她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你们不知道吗?陆小璐请假做手术啊。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陆小璐,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啊。刘思琦几个便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原来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陆小璐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最近检查,发现不能再拖了。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将要接受四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风险。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14、,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还是刘思琦拿的主意,大家一块儿去医院看望陆小璐。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们的心都慌慌的。在白色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陆小璐,她正认真地对着一面镜子描眼线,打腮红,涂唇彩。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临危病人的迹象。忙完了,她返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几个,脸上闪过一丝惊喜。接着她连忙将头背过去,说,你们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回过头来,说,其实很久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没什么啦,瞒大家那么紧,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为我担心。姐妹几个都不知说什么好。陆小璐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有说有笑地告诉我们,下午是第一次手术,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上午都在给

15、自己化妆,我参加过别人的追悼会,殡仪馆的人化妆很差劲的,我可不想死那么难看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互相对视的勇气都没有了。终于,陆小璐被人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仿佛睡熟了一般。一圈人将她送回病房,315 的几位姐妹一块儿回家,一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去过医院几回,也陆陆续续地听到她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开心,这个陆小璐啊,真不是一般人,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要给自己化妆,每次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就好像她要去的地方不是手术室,而是准备去赴一场晚宴。但最后还是没能如愿。第四次手术前几天,陆小璐突发高烧,接着昏迷了几天,就

16、再没有醒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当我们接到通知赶到殡仪馆时,一个肥胖的女人正在给陆小璐化妆。我们看着安安静静地躺着的陆小璐,她瘦了,脸上的颧骨明显地突了出来。那个胖女人正在给陆小璐描眉毛,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用心,将一条眉毛画得弯弯曲曲的。我们都无声地哭了,平时最讨厌看陆小璐化妆的吴莎莎,突然很激动地冲上去,一把就夺过了那个胖女人手中的眉笔。胖女人露出一脸的不解。吴莎莎大声叫道,你怎么可以把她的眉毛画得这么难看!胖女人很诚恳地说,不要难过,人死不能复生。吴莎莎哭着将眉笔丢到地上,说,她很漂亮的,求求你,你不可以把她的妆化得这么难看的!第二天是追悼会。陆小璐的亲属怕我们再次“激动” ,就没让我们参加。那

17、天是星期六,天阴沉沉的,我们 315 的五个姐妹静静地守在宿舍里,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我们都含着泪、对着镜子开始化妆。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1 本文多处设置悬念,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2 同宿舍女生们对陆小璐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最初是( ) ,接着是( ) ,随后是( ) ,最后是怀念。3 请你简要概括陆小璐是怎样的一个人。4 分析“化妆”这一典型情节在文中的作用。5 文章结尾说“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 。你如何理解这种独特的方式?四守望的角度周国平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 ,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当然

18、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 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长年与树木、松鼠、琢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了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 “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了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

19、。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它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呵叱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

20、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了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21、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说到“守望者” ,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 “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 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 、 “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

22、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在作者看来“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第二段中“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颇含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历史的进程中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姿态? Catcher,直译应是“ 捕捉者” 、 “棒球接球手” ,不过作者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原因。 你身边也有“麦田守望者”吗?请举例并简

23、要分析。五寂寞的浯溪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衡阳又称雁城,南飞的大雁,到了衡阳便徘徊不前了,雁群在秋风之中飞回低鸣,在云淡天高之下盘旋起落,寻找暂时憩息的归宿,不由人不心生无尽的遐想和莫名的激动!当雁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溪流的潺潺声。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

24、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地惊呆了,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翻遍所有的字典版本, “浯”这个字是怎么找也找不到的。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

25、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这么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这么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

26、狭窄的不可言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两处地方,一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掺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中时而回头张望,在空灵中拍击着一丝无奈。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

27、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在精神疲惫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坐在这个文化驿站歇一歇,舒展一下自己疲倦的灵魂呢? 如何理解第三段中“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说说第四段划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你如何认识元结由“大我”到“小我”的转变? 第六段中说“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他人生的另一面指什么? 从全文看,浯溪的“寂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六) 怒绿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

28、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

29、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改革开放后,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曾以各种风格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

30、的。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 1938 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 ,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

31、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作者:刘心武)1.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以什么为线索?2.文章的首段为“那绿令我震惊” ,尾段为“那绿令我景仰” ,请你探究“震惊”和“景仰”的原因。3.结合语境,说明第 2 段文字中加点词语“充电”的内涵。4.第 2 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如何理解第 4 段中画曲线语句的含义?6.本文在写国槐的同时,又写了什刹海的一株古柳、国外美术馆和丰子恺的漫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文题

32、用“怒”来形容“绿” ,细读原文,你认为好在哪里?请加以探究。(七)诚实是一块画布鲍尔吉原野 没有人拒绝才华。 一个人拥有才华,仍郁郁不得施展,除去环境与机遇方面的原因,也许是在品格上出了问题。品格并不能用好与坏这种二极的看法来衡量。意志力、忍耐力、协调能力、眼界等都是品格的外在表现。它与道德有关,与知识也有关,更多时候服从于天性。天性与磨练决定着品格。 一个温和的好人,不一定是一个卓越的人,譬如不一定能在担当大局时忍辱负重。但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官,则必须坚定、沉着、顽强。此时,是品格而不是才华指引他走出困境。 品格是道德所滋养的花朵。 大难当头,所有的生路都在善的路标上。对天地与他人的悲悯,使

33、无数的人走向了光明。曼德拉在狱中漫漫 27 年,能够支持他活下来的,是对祖国与民族的热望。这种热望给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无人能够摧垮。 道德的泉水会在最高的地方催生才华。有人说“文人无行” 。文人不乏才华,但无行的文人其才华显然还不够耀眼。正如雪莲在山顶开放,绝世的才华只有善良能够催生。鲁迅最伟大的作品字字交织着民族一个苦难的、濒死的母亲的命运; 。 因此,仁慈、纯洁、诚实是人生之树的土壤,决定着这一棵树的高大与粗壮。知识可以外假以求,谈吐与礼仪可以后天获得,但诚实与仁爱,除了内心,我们要到哪里获取诚实是一块画布,正如品格是构图,才华是颜料,它是一幅精美之作的底衬。当人们只注意到画面的五彩缤纷时

34、,会忘掉背景以及画布。但没有画布朴素而平凡的亚麻布,就使所有的色彩失去了依托。 即使在今天,人们求知若渴、求贤若渴,但竞争到最后,仍然是心灵的较量。越是才华横溢,别人越是凝心他的才华背后是否有端正的心术。然而,即使缺少才华,仁慈、纯洁与诚实仍然会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的才华,但所有的人都看重诚实。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道德的泉水会在最高的地方催生才华”中的“最高的地方”指的是什么?3.“大难当头,所有的生路都在善的路标上”这句话如何理解?4.文章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再补充一个论据。(八)生命的瀑布杨晓雷一次偶然

35、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说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这是很自然的事。虎门销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虎门销烟半年后,他被任两广总督。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最落魄的日子,是他人生的低谷和悲剧。 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

36、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对林则徐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尤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 ,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到新

37、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 ,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 1840 年 9 月到 1842 年 3 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赴浙江军营效力、革去“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

38、,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 1842 年 8 月才从西安启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林则徐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气候的折磨,身边没有前呼后拥的卫兵,只有两个儿子和七辆马车同行。路,越走越偏北,越走越寒冷、越走越荒凉。出了玉门关,便是赤地千里、茫茫无际的塞外荒漠。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已是大西北冰天雪地的严冬。沿途人烟稀少,到处是戈壁、荒漠和高山。戈壁

39、滩上没有路,林则徐的马车只能硬碰硬地在乱石堆上颠簸前行;天山脚下大雪封路,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林则徐在西戌途中所作的这两首诗,可略见林则徐赴伊犁时的情形。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很难想象,当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边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

40、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 ,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 ,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 从展馆出来,默默走在陌生的塞外边城,独自漫步伊犁河畔,我在想,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包括在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

41、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

42、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 ,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 ,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极、放弃和绝望。但是

43、,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他用自己的行动,跃过了新的生命高度。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正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一文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1.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林则徐纪念馆给人的初步印象。2.“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用“”标出第段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语句,并简析这段文字的表达作用。4.林则徐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本质的内涵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林则徐人格和灵魂中固有的伟大和高贵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阅读此文,让我们不由的想起了林则徐的那句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是否注重课外阅读和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