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82963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第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郊一体、内外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资源供应保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网格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手段,管理资源整合为保障,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继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完善洋山、外高桥、罗泾港区总体布局。加快调整港口结构,优化黄浦江两岸功能,推进重点地区开发,加快发展北外滩

2、等地区航运交易服务。加强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初步确立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地位。完成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虹桥机场改造扩建工程,到 2010 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 500 万吨。构建枢纽航线网络,积极推进基地航空公司向枢纽运营模式战略转型。加快航空货运物流业发展,初步建成空港物流园区。 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磁悬浮、高速铁路、普通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建成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高速公路(A14)、沪苏高速公路(A16)、浦东机场高速公路(A15

3、)和沿江高速公路(二期)(A13),建成沪青平高速公路(A9)、莘奉金高速公路(A4)出境段,拓宽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A11),与江、浙高速公路出口增加到 10 个,车道数增加到 60 个,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约 880 公里(见图 91)。建成赵家沟、大芦、杭申、苏申外港线等多条级航道,初步形成高等级内河航运框架。 进一步提升上海铁路客运枢纽功能。优化调整铁路布局,建成沪宁城际、沪乍嘉铁路上海段,建设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适时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形成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三个主客站布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城市交通便捷化水平 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把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作

4、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重点,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 400 公里,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见图 92)。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和完善地面公交线网,建设中心城 100 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以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站和中环交通枢纽等为重点,推进公交枢纽和停车换乘系统建设,公共交通出行占市民出行比重逐步提高。 完善中心城路网和越江通道布局。全面建成中环线,完善高架系统,拓宽河南路、瑞金路等骨干道路,形成包括 200 公里以上快速路和 400公里以上主干路,以及次干路、支路等组成的中心城道路网络。建成上中路、西藏路等 7 处越江设施和打浦路隧道复线,中心城越江通道达到17 处、94

5、 车道。完成中心城苏州河桥梁新建或改造。 着力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管理,逐步建立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改善交通方式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增强市民交通法规意识。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三)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 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以 LNG 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西气、东海气、LNG 三气源互补供应格局,建设气源应急储备站。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建成华能上海燃机电厂、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加快市内外电力输电通道和市外电力基地建设,市外建成 500 千伏第三通道、三峡-上海直流、

6、皖沪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市内建设 500 千伏、220 千伏电网和变电站,全市接受外电能力超过 1000 万千瓦。建设崇明等三岛电力电源和联网工程。提高煤炭、石油等供应和储备能力,建设罗泾煤炭储备中转基地,扩建外高桥海滨油库、建设航空燃油码头和油库。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型建筑和公共性项目积极发展利用光伏发电和光热工程,在崇明、南汇、奉贤等建设风电场,建设沼气回收发电示范工程(见图93)。建设世博能源中心。 提高供水保障服务水平。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建成长江陈行引水三期工程。建设金海等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提高到 1260 万立方米。中心城注重提高水质,郊区推进集约化供

7、水。 加强土地等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确保现有基本农田面积。建立城乡土地储备和保障体系。加强岸线、滩涂和海洋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人口、法人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规划、房地、环保、市政、绿化、水务、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人口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动新一代移

8、动通信、软交换、智能光网络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扩大宽带接入网和数字电视网的规模和服务能力。提升高性能计算平台服务能级。全面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亚太地区信息枢纽之一。 保障城市信息安全。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与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与应急处理、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法制、政策、标准的建设和衔接配套,推动信息化知识普及,完善以信息化服务外包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积极推进城市旧区改造 继续保持旧区改造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切实改善困难群

9、众的居住环境,到 2010 年累计完成市区 400 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见图 94),继续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 发挥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作用。统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运用多种手段使基础设施达到合理水平,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市与区(县)基本衔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权责对应、调控有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管理工作。 增强城市

10、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提高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提高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海塘江堤、城市防洪、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灾害天气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应对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减灾队伍和民防工程等建设。 专栏 9-1 城市管理网格化 城市管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按照 1 万平方米网格为单元,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城市管理网格监督员队伍,由区统一指挥,街道负责日常管理,配备专用信息化工具,

11、对各类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责任到人式的监督,提高城市管理处置能力。 第十章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于本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区位特点,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形成特色,逐步形成区县错位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依托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一)明确城市区域功能定位 明确四大功能片区定位。浦东南汇地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作用,建成以金融、物流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中心城区是体现上海繁荣繁华内涵与历史文脉特色的地区,要着力完善国

12、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建成服务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区域。郊区是提升上海经济实力水平的重心所在,要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新兴城镇体系。崇明三岛地区是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要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加强区县分类指导。区县发展要立足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县发展特点,依托大学、大院所、大企业,逐步完善区县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政策,加强分类考核,促进区县协调发展。 (二)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 加强区域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按照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推动公路

13、、铁路、港口、航空、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配套和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智能化、信息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共同构筑安全、清洁、高效的区域能源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灾害防治,建设跨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区域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完善区域环境管理和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在信息、港口、产权交易、科教、文化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联手推进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长江三角洲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强

14、区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 完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确立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以企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流动,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机制。 (三)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互动发展 服务于中西部发展和东北振兴。积极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鼓励本市优势行业和企业走向全国,加强地区间能源、原材料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多样化合作。加强地区间沟通和协调。 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与沿

15、江省市共同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集装箱船型标准化为核心,逐步推进长江航运设施和航运服务标准化,提高长江沿岸航运业发展水平,推动长江流域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落实中央要求,全力做好云南、西藏、新疆、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对口支援,把帮扶与资源开发、产业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对口支援西藏要围绕发展边疆经济,向农牧区和农牧民倾斜,援建一批安康工程、健康工程和希望工程。对口支援新疆要以促进地区发展稳定和提高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帮扶协作。对口帮扶云南要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要模式的开发式扶贫项目,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援助力度。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要围绕帮助库区发展经济,推进移民就业基地建设,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见图 101)。 第十一章 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要把举办好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实施国家战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全国支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全面带动上海城市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互动,共抓办博机遇,为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提供平台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