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第 3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选择题部分共 10小题,每小题 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A物体的重力是 B物体的两倍,若使它们自同一高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的加速度是 B物体的两倍B A、 B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C A先落地, B后落地D A、 B两物体同时落地答案:BD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 a的地方做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 .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
2、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a、 b的单位为国际制主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 t约等于( )A B2ag 2bgC D2(a - b)g 2(b - a)g解析:由 a - b = gt212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得: t = .2(a - b)g答案:C3.两个小球分别拴在一根轻绳的两端,一人用手拿住一球将它们从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两球先后落地的时间差为 t1;若将它们从四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则它们落地的时间差为 t2.不计空气阻力,则t1、 t2满足( )A t1 = t2 B t1 t2 D以上都有可能解析:时间差等于轻绳长度除以下面小球落地后上面小球运动的平均速
3、度,故 t1 t2.答案:C4.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速度为 、位移为 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 t =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解析: A图可直接看出位移有正负变化;表示做往复运动; B图可直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接看出速度有正负变化,由 = 0 at可得 D图表示的物体的 - t图象为 B图;而 C图表示的 - t图象如下图所示,即为单向直线运动.答案:C甲5.一质点的位移 s与时间 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 与时间 t的关系的图象是图乙中的 ( )乙解析:由 s - t图象可知,在 02s 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为负;在 23s 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正,且大于 02s内的速度故选项 C正确.答案:C6.图示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运动的物体 A和 B的速度图象.运动过程中 A、 B的情况是( )A A的速度一直比 B的大, B没有追上 AB B的速度一直比 A的大, B追上 AC A在 t1时刻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2时刻 B追上 AD在 t2时刻 A、 B的瞬时速度相等, A在 B的前面,尚未被 B追上,但此后总是要被追上的解析:0 t2时间内 A B; t t2时, B A,故选项A、B、C 错误.当 t t2时, B A, B将追上 A,选项
5、D正确.答案:D7.甲、乙两车同时同向沿直线驶向某地,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以 1的速度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 2的速度匀速运动, 1 2;而乙车在前一半路程内以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内以 2做匀速运动.两车运动的总时间分别为 t1、 t2,则可判定( )A t1 = t2B t1 t2D无法确定 t1、 t2的大小关系解析:解法一 这道题用 s - t图象进行分析比较简单,题中没有交代 1和 2的大小关系,我们可 假设 1 2,则前半段的 s - t图线的倾斜度大,后半段的 s - t图线的倾斜度小.画出甲、乙两车运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动的 s - t图象,从图中不难看出,甲车先到达目的地.如果
6、假设 2 1,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解法二 甲车以较大的速度行驶的位移一定大于 ,故甲车先到达目s2的地.答案:B来源:学,科,网 Z,X,X,K9.如图甲所示,两个光滑的斜面高度相同,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且 AB BC = AD两小球 a、 b分别从A点沿两侧斜面由静止滑下,不计转折处的能量损失,两 次下滑的时间分别为 t1与 t2,则( )A t1 t2 B t1 S FOt1,与题设矛盾,所以 H只能在 F的左边,即 t1 t2.选项 A正确.答案:A10.现有一根长 2m左右的细线、5 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下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 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36cm
7、、60cm、84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g = 10m/s2,则第 2、3、4、5 各垫圈(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 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比为 1 22 3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比为 1( - 1)( - )(2 - )2 3 2 3解析:由 h = gt2得,时间间隔 t1 = s = 212 21210 - 210s, t2 = - t1 = 2610 - 324810 - 210s, t3 = - t2 = 2610 - 3210810 - 21
8、0优质文档优质文档s由此可见时间间隔相等.来源:学科网 ZXXK610 - 3落到盘上的速度 1 = m/s = 2101210 - 22 m/s, 2 = m/s = 4 m/s,0.6 2104810 - 2 0.6 3 = m/s = 6 m/s来源:学#科#网21010810 - 2 0.2可得 1 2 3 n = 123 n.来源:学科网 ZXXK答案:B非选择题部分共 3小题,共 40分.11.(13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2516后以最大行驶速度 25m/s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 15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
9、 1000m,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 车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卡车?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 t1 = = ma16s,位移 s1 = = 200m s0 = 1000m,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 2m2a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 t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 sm,于是有 at2 = 匀,所以 t2 = = 9.6s 匀a最大间距 sm = s0 匀 t2 - at = 1072m.来源:学科网12 2(2)设从开始经过 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优质文档优质文档 m (t - t1) =
10、 s0 匀 t 2m2a解得: t = 120s.答案:(1)1072m (2)120s12.(13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以 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s0 = 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 = 9m/s的速度跑到此标 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 力区的长度 L = 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的大小.(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
11、的距离.解析:(1)设经过时间 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t - = 13.5m t2将 = 9m/s代入,得: t = 3s再由 = at,解得: a = 3m/s2.(2)甲追上乙时,设乙跑过的距离为 s,则:s = at212代入数据得: s = 13.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s = 20m - 13.5m = 6.5m.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答案:(1)3m/s 2 (2)6.5m13.(14分)图示是汽车刹车时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图象. 为车速, s为车痕长度.(1)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2)假设某汽车发生了车祸,已知该汽车刹车时的刹
12、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间的关系满足图示关系.交通警察要根据碰撞后两车的损害程度(与车子结构相关)、撞后车子的位移及转动情形等 来估算碰撞时的车速,同时还要根据刹车痕判断撞前司机是否刹车及刹车前的车速.若估算出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 45km/h,碰撞前的刹车痕为 20m,则车子原来的车速是多少?解析:(1)由图可得: 1 = 60km/h, s1 = 20m; 2 = 120km/h, s2 = 80m.由动能定理知:- mgs = 0 - m 212即 2 = 2gs由图象数据知: = ,因此 - s图象 是满足动能定理的一条 21 2 s1s2抛物线.(2)利用动能定理,有 2 - = - 2gs 020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在图象上取一点: 1 = 60km/h时,刹车位移 s1 = 20m即 2gs 1 = 21所以 - 452 = 60220解得: 0 = 75km/h.答案:(1) - s图象是满足动能定理的一条抛物线(2)75km/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