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艺谋两万言解密开幕式来源:南方周末 2008-08-14 15:56:13 作者:张英 夏辰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办公的 4 层小楼和奥运选手居住的奥运村不远,在复杂的路形和四周居民楼的掩护下,加上没有任何奥运标志和悬挂标牌,几乎可以让人忽视它的存在。总导演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已在这里工作了 3 年。“打这个工作开始,我都是每天凌晨两三点结束完工作,回家睡到八九点,吃点东西就出门到单位工作了。然后是一直地繁忙,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谈工作,一直忙到所有的工作人员下班,凌晨两点左右再回家。”张艺谋感叹说。营运中心中央大厅里贴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的标语、鸟巢的模型和一幅巨大的开幕式工作日程计划
2、进度表,会议室里墙上贴满了各种图表,各个密闭的房间门上都贴着“保密” 。张艺谋的办公室在核心区三层。张艺谋似乎永远在开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前,他跟蔡国强开了碰头会,还和开幕式所有的负责人一起去探望了在开幕式彩排中摔伤躺在医院的舞蹈演员刘岩。张艺谋寸头,清瘦,用程小东的说法,做开幕式以来,“小了一号” 。终于做完开幕式,张艺谋心情颇好,谈兴大开,跟南方周末的记者从晚上 9 点一直聊到凌晨。“现在很多人问我, 艺谋,你好像如日中天?然后就是 奥运会开幕式完了以后,你要干什么,或者是 你还要干什么,我说,还是去拍电影,我还是个电影导演。” 张艺谋说。创意和技术南方周末:你曾经说,回 过头来才发
3、现 ,很多好的 创意最初都有。所谓最初的创意,是指确定一个团队之后开始的创意,还是竞标的 时候的创意?张艺谋:有些是竞标时就有的。比如地面的大屏幕,其实是我、王潮歌、樊跃这个团队,还有斯皮尔伯格,开始就想出来的;像空中的 29 个大脚印,是蔡国强团队的想法。比如跑道,一个人在“碗边” (我们把鸟巢叫 “碗边”)横向奔跑,这个想法是陈维亚团队竞标时就有的亮点,但当时不是用在点火上,而是就这么横向奔跑。一开始扔了,后来又捡回来,又扔,又捡回来,反复了很多次,结果还是捡回来了。南方周末:一个好的创意是如何诞生的?张艺谋:整个两三年,创意的反复性是很大的。当时间不紧迫、没有进入制作阶段的时候,创意都是
4、在天上飞的。每个人尽管都有一定的制作经验,但还是海阔天空。那时候大家觉得好像举国之力,就可以上天揽月,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但其实是不行的,它有个基本规律。那时候凡是新人一来,都是一脑子的想法,一聊就怎么怎么样,从点火开始到什么什么的。我常常在旁边暗笑,觉得他需要“洗脑”,一个星期以后脑子洗干净了,就不这么海阔天空了。我自己的感觉是,海阔天空、匪夷所思的讨论持续了将近一年,真的是老虎吃天。到真正开始往实处落的时候,所有讨论就慢慢变成“不可能完成的就不要想了 ”,也不要让讨论的气氛向不能完成的方向走,去耽误时间。创意的落实、实施最后成为最核心的事情。南方周末:最困难的是什么?张艺谋:高新技术的使用,
5、在开幕式上我们使用的所有技术必须是成熟技术,不能是试验阶段的技术。我们曾专门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看他们开发的“最高新” 的东西,没一样用得上,因为太有冒险性了。既有好的理念,又有可实施性,这才是最重要的。怎么实施,你必须现在就得想,不能说我不管,交给制作团队。举例来说,民间有许多想法,关于“飞” ,飞出鸟巢等等,这是飞不出鸟巢的。你首先要确定钢丝管在哪儿,因为现在所有的技术都是用钢丝来飞,而不是用热气球;更不可能让直升机跑过来。用钢丝飞,一个东西要飞出鸟巢,就要在鸟巢外面做两个塔,高过鸟巢,绷出一个横向的钢丝,拉力要够;然后纵向再来一根钢丝,才可以把一个东西从鸟巢地面抓出去、提出去,这是起重的原
6、因。我们原来有过这个方法,两边两个大塔,然后绷钢丝。那个跨度非常大,跨度大了以后,横向拉力和纵向的提拉力都非常受限制,实际上可能只能提 200 公斤,你费这么大劲弄一塔,一根钢索只能提 200 公斤。像李宁跑的钢索,它的提拉就是 150 公斤,不能提更多。在这样一个确保万无一失的活动中,你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它是一次性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的后果,我剧组的人开玩笑说,基本上我就要流亡海外了,都骂死你了,真有人喝醉酒拿酒瓶子往你脑袋上锤。南方周末:咱们团队中技术人才什么时候进来?张艺谋: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于建平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设计师,他带了团队从我们的创意阶段就跟进,但经常听
7、我们胡侃乱造。我们扔了很多很费劲的想法,因为开始制作的时候,你只有一个选择:这就像一列火车,一开动就刹不住了,你怎么可能变来变去的,尤其是总体上的东西。创意实施下来以后,表演的质量我倒是从不担心。这么大级别的一个表演活动,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表演质量一定可以达标的,反倒是我们俗称的“想法” 最值钱。我老跟他们说“三三制 ”,就是全世界再好的艺术作品,三分之一是精彩的,三分之一达标,三分之一可能还是出大粪 (垃圾)。但它就是成功的,因为谁都不能保证每一件活儿都好。开幕式整套表演、仪式中,你的亮点也是那几个最重要的创意,有几个这样的东西,其实就可以了。8 月 8 日晚 9 点 12 分,在北京
8、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控制室,从左至右:开幕式下篇执行导演沈晨、陈维亚、张艺谋、张继钢、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 林毅/摄曾经考虑退出南方周末:核心创作团队最终组建的时候,其实是以你为核心,收 编了第二 轮入围的其他团队。张艺谋:对。竞标的时候有上万件作品,后来慢慢筛选,后来到了 13 家团队、到了 5 家团队,到了 5 家团队以后,大家做完陈述之后,就没下文了。没下文以后,圈里的谣言比较多,一个说法是可能要打包,就像春节晚会那种,中国人的习惯做法,组一个导演团,再一起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导演。当时听到这个谣言,我都想退出了,
9、我说那没意思,不管多大的事,都有一些艺术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你说让五个导演都在这儿干,肯定会出问题,最后什么个性都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也不管了,自己忙自己的事,等下文了,也不知道最后领导怎么定。后来我们知道了,一个是各家团队会综合,一个是各家团队的竞标方案也会综合使用,也不是说以谁为主了,看起来竞标过程并不是一个真正筛选方案的过程,筛选人或者让决策有一个选择和思考的过程。这不像西方,西方的竞标很清楚,你竞了标就是你,方案是你的,人也是你,然后谈多少钱,就完了。咱们主要是一个筛选过程,或者说我觉得是领导需要思考或者酝酿的过程,到底怎么闹,大家先来表现,先贡献。梦幻浪漫的中国人南方周末:看纪录片,第二
10、 轮评述时 你的得分最高, 长处是“ 世界文化”。和现在开幕式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反差,反倒不大看见“世界文化 ”。张艺谋:我没看那个纪录片,你们知道的是什么情况,我至今都不是很清楚。当时的方案我现在没太多印象了,究竟有多少“世界文化 ”,要有也是一些简单的东西。人家来北京不是看自己来的,是看你们家来的,你给人家拿出法国、英国的,人家会觉得很皮毛。实际上所谓“世界文化 ”,那时候只是注重国际性、包容性,有点像现在实现的这一部分。现在的开幕式,我们一直也在强调这种感觉,比如梦幻和浪漫的风格,我就有自己的看法,一个民族它自信了,才会梦幻和浪漫。通常梦幻和浪漫,都觉得是法国人,中华民族给人家的感觉
11、总是很严肃的、很拘谨的、很压抑的其实我觉得梦幻和浪漫的风格,对民族的形象有很大提升,我们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中国人。你能隐隐地感觉到,老外认为我们的表演好,这是肯定的,毕竟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让他们惊喜的是看到了我们另外一种面貌,浪漫和梦幻,现代感的梦幻和浪漫,尽管表现的是古老中国的许多文化遗产。其实世界性也就在这里出现了,就是人性、世界性和包容性,一个民族所谓的自信,我觉得是体现在这些方面。还要有家底以外的东西南方周末:注重包容性就是要开门办事。张艺谋:我们和大量的人谈,那时候领导给我们一个指示“开门办学” ,我们就落实,组织大量的人谈,工农商学兵全有,各界人士代表,还有学者、国学大师,各路人马一
12、趟一趟的,我都必须参加,每个人的发言我都有记录。我经常会引导大家提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要给外国人看什么。这个其实是众说纷纭的,爱书法的说书法,爱绘画的说绘画,爱古董的说古董,爱瓷器的说瓷器,这样的会开了很多次,有上百个代表的意见。那时候我也上网看网民们的意见,我感觉大部分人有这样的心理,我们有这么个机会了,可得把自己家里的宝、家底给你们好好看看,吓你们一跳。我觉得这是对的,应该借这样的机会展示一下,主办国抢这个事情做,有这么个平台。但是除了让人家看我们家个儿大、底子厚,一定还得有第二句话。这第二句话,其实你在现在的开幕式中可以贯穿始终看到的,就是我们想表现出那种亲和、人性和包容性,还有像主题歌最
13、后选择“我和你,一家人” 。从一开始国旗入场,我们让小女孩来唱歌,把进行曲变成了一个抒情曲调,包括主题歌,一反常态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平实、亲和的抒情歌曲,包括最后的笑脸,包括运动员和我们共同完成的一幅作品,很多这样的细节,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句话,体现中国人的那种包容、宽广的胸怀。这是我老说的,民族自信了才会有的,而且谁家的都是人类的,所以从一个更大的角度去想,要让人家去体会这一点。我们的团队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南方周末:这两句结论性的话最初就有吗?张艺谋:最初我们和国人是同步的,就是想展示中国的什么东西。我们当时觉得历史部分还可以,但现代部分怎么弄,比较难搞一点。慢慢地觉得我们应该有另外
14、一种表达。我们也咨询过很多外国人,就是我们给世界看什么,我们让世界怎么认识中国。实际上我自己算是跟奥运会结缘比较早,8 年前拍申奥片开始就去领悟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了。我记得有个外国人说过一句话,说得很好的,大意是:什么是中国人最伟大的胜利?全世界 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优秀的年轻人那一天站在你们的体育场上,全都集合起来站在这里,已经是很伟大的了。他当时只是告诉我,你不要在文艺演出上有那么大的压力,这已经是中国人了不起的一个节日了,这就是最大的意义。意思就是说,文艺演出,演好演坏就那样,能来这里,你们已经赢了。这给我另外一个启发,就是人类性,很多东西我们是从很多观念上去想,点子也就慢慢出
15、来了。南方周末:奥运会毕竟跟个人的东西不一样,有很多规定动作。最初意识到这种规定必须完成的东西是什么?张艺谋:那当然。你要有口号,要有主题,要有所有的东西,这样规定的东西就不说了。具体到特别具体环节的时候,比如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部分,你到底选取什么,我们基本上后来就慢慢清楚了,我们只能选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和最有共识的点。比如四大发明,我们觉得当时是一定要用,比如说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类似于这些点。解密:雅典 8 分钟的难言之隐在中国,颜色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南方周末:三千弟子的那场戏完全是黑白,这是你规定那样的?张艺谋:我们首先规定了,表演最好从黑白开始,一个画卷打开,是黑白的,慢慢到彩色。本
16、来想上半场全部是黑白,到当代部分再变彩色,但是很难坚持下去。因为在广场上走黑白很冒险,它不像舞台,广场上黑白,加上灯光,加上各种东西,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黑白感,时间一长,观众会觉得好像冷冷清清,甚至凄凄惨惨的,所以不能把上半场全做成黑白的。在中国,颜色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所谓的色彩斑斓的中国历史,如果你全用黑白去读解,可能意识形态上会有一些问题,老百姓也不接受,怎么灰乎乎的?黑白中间就是灰,大部分是灰调子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前两场坚持了黑白的味道,到后几场就放开了。你看到的第一场基本是黑白调子,因为是一个写意画,所以黑白调子很对路。到了活字那一场,基本上也是黑白调子,最后开桃花,就开始有色彩了。
17、实际上再往下,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这一段、戏曲这一段就放开了,就觉得再往下走会有一个拐。戏曲的小戏台我们都做成黑白灰的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我们自己都觉得这不像戏剧,戏曲界恐怕都不认可了,太主观性了,戏曲的内容舞台你也知道,都是那种,像长安大剧院一样,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你做出黑白,也不是石膏,也不像希腊的雕塑,我们自己也觉得有问题。而且摆在现场,突然觉得不好看,普通人看着就是不好看。那时候你会觉得,你必须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习惯,符合约定俗成的东西。因为这么大的活动,你不能说我就坚持我的理念,我就特别个性的,你爱喜欢不喜欢,这个不行。有一些同事不同意,说你不该妥协应该再坚持,一直到礼乐都是黑白的,
18、最后变彩色的。我先不说对不对,我跟他们说,其实不用死在一个理念上,我们要看它整个的感觉。第二,从观众来说,只要他感受到我们一开始从一个黑白的画卷、一张白纸上开始画一根黑的线条,有这个感觉,有这个开头就够了,你不要一直刻意地让服装都是黑白的,刻意地一直往下走可能会有问题。因此,只能在可能性和可行性之间找平衡点。引经据典查出个缶南方周末:开幕式一开场击缶出场让大家都很震惊,因 为普通人的记忆 中没这一号乐器,咱 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找到缶的?张艺谋:一开始团队基本上定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欢迎仪式可能要用打击乐,因为我是最反对用鼓的了。继钢、维亚他们都觉得鼓其实是很好的,是很有激情的,我也认为鼓是很好的,
19、但我是属于坚决反对的一个,因为媒体给我画的形象导致了很多陷阱。我要一用鼓就跟我画上等号,就死路一条,就像你用红灯笼一样,一定是死路一条。我们都觉得需要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有激情,而开场欢迎,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打击乐用什么呢?那就得苦思冥想,得找东西打,其余的打击乐是很难超过鼓的激情的。后来我们想从鼓乐器中去开发它,然后让它的声音有一点鼓的意思,但是造型上不一样,就走这条路。走这条路子最早找的是柷,还专门调研了,试了很多次了。柷像个斗,也不错,但是敲的时候有个棍,伸在中间“梆梆” 地来回碰,这个有点使不上劲,而且没有激情。柷是用在一个乐队演奏的前奏,有点像打拍的,起始音“当当当当” ,你现在去天坛
20、看去,祭天仪式的旅游表演就是这样,小姐拿一个柷,“嘣” 一碰这玩意儿, “当当当”就开始了,是个起始乐,不是主力乐器,是前面发号施令的感觉,觉得不合适。另外它有传承,有活体传承,你就不能乱变。后来就慢慢引经据典,查出这个缶。我们为此咨询了很多专家,瓦罐的缶不太好,声音也不行,另外瓦罐的缶不登大雅之堂。后来注意到有一种青铜的,我们觉得这个不错,做成青铜的样子,蒙上一个皮,敲起来也有点鼓的声音,也不错,然后就基本定了这个方向。然后咨询了很多专家,有些专家认为,这个青铜的不是缶,有些专家认为,青铜的就是缶的一种,后来发展的或者后代变化的,总之也是有点莫衷一是,但是绝对有青铜的缶,有出土文物为证,那么
21、我们就先造型。现在完全是青铜鼓的造型,然后就是敲击的声音、敲击的姿态、方法,所有专家众口一词,没有活体传承,那就变成你爱怎么敲就怎么敲了,给我们一个空间了。因为你有活体传承就不能乱来了,这样给我们一个空间,所以我们用了这个,等于是沿用了打击乐的激情和它的力量、震撼,但是有一个新的符号进来,破一破老一套。另外我们开始用手来击打,演员手上戴的都是顶针一样的,戴好几个,打下去就是响的,光手掌还不行,用槌儿再打,整个做了一些变化,是想带来一些新鲜感,但是要的还是那种激情和力量。演出来以后大家觉得挺喜欢的。广场和人海南方周末:对于你作品的称誉或者对广场艺术的称誉,一个是人多,人海战术,你对这个怎么看?既
22、然是广场艺术,人多就是一个前提。张艺谋:对,我首先认为,也是媒体这么写,这么炒作,把人海战术作为一个贬义词,又给我划了一个等号,好像这样是错误的。其实这样说就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是广场表演,你一定要使用某种人海战术,你不能设想30 个人在广场演完,一个是看不清,一个是非常冷清,除非你自己做前卫艺术表演。这种演出要有激情的东西,你一定要呈现上万人进去。科技手段,造型的东西、装置的东西都是死的,在表演中,最灵动的是人,最有意思的也是人,人给人一种东西。什么是广场?广场就是使最多的人聚在一起会产生一种力量。不管是开会,政治性的游行,还是表演,聚了很多人之后,什么都不做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人类,生
23、理意义上心跳就加快了,哎呀,这么多人。从人的个体来讲,他在生理性上,当他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产生感动,他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上的审美,带来很大的心理不同。你怎么可能在广场的表演中不用人,不用很多人呢?你用就嘲讽你,说你就会人海战术,要是怕这种嘲讽,那我就不要用人了。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导演在大型广场表演中,他要不用,他用多用少单说,他不用这么多的人,见了鬼了,不可能演下来。不用灯笼是怕媒体的概念化南方周末:关键是分寸的把握。张艺谋:当然,那只是说你要去掌握一个分寸,分寸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有时候,我们团队都特别清楚这一点,因为我做总导演,有很多禁
24、区,他们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不公平在哪里?舆论的期待值是不公平的。因为我的电影和我过去有很多争论,我自己的感觉是很多人是不了解我的,完全不了解我,然后媒体一而再,再而三,以讹传讹,等于是把许多东西有点妖魔化,我们不说妖魔化,把许多东西概念化。概念化之后统统变成贬义了,然后变成我做这个总导演,禁区特别多,许多有效的手法和有效的手段,因为是张艺谋做总导演,是不能使用的。一使用一上来就要砸了,要骂了,或者是一片嘲讽了。大家会觉得,你看导演,都是你闹的,不然的话,这都没问题的。有效的手段就是有效,有许多东西,它之所以成为符号,就是因为它常用,而且符号在国际社会上也接受,但是你说不能用,你变相使用都不行。
25、你看我们这一次就没怎么用灯笼,其实我一点都不反对用灯笼,它确实在世界上都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你到哪个唐人街去,你到哪个中国社区去,逢年过节,喜庆,这是我们的庆典,不出现灯笼不可能,现在立交桥上都挂着灯笼,只要张艺谋不使用都没问题。南方周末:这些都是具体的压力。张艺谋:我特别不愿意让这个团队的创作因为我受牵连,因为我定了某个概念,让大家的劳动受到不尊重,我完全是为了这个,我才不是怕人骂。如果我们有一场灯笼用得很棒的话,其实是应该得到喝彩的,可是因为是我,一上来就说我,“他就是会灯笼” ,就把你钉死了。这样的话,实际上有很多有效的手段,在我们这里会得到谨慎的使用。我不是担心怕谁,也不是要获得喝彩或者
26、得到骂声,而是要让大家的劳动得到公平的评价和认可,我特别负责任,所以我就说,你们都说好,有灯笼,我都不同意,我就是一直做这些方面的,坚决反对的。他们就觉得你有点过了吧,导演,你这样的话,咱们很多东西是不能用的,很多东西非常有效的是不能用的。我说是的,也许我们要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条条大路通北京 ”。空灵、浪漫的基调南方周末:艺术创作确实很多事情是被动的,你刚才谈到了,有意 选择软 ,不选择广场艺术原本的那种高亢、激越、豁达的意思,比如中间主题歌的宣传 、小女孩,这些东西是怎么样形成的?张艺谋:理念是慢慢形成的。实际上我们首先定了一个基本的美学品格,像我们开篇的画面一样,一个长卷,在广场中间哗然
27、打开,或者一个卷轴打开,这样一个符号。我跟 BOB 转播公司的人说,我说你一定要给我从空中拍一个这样静静打开的镜头,5 秒钟以上,我说这是我们的一个象征和符号,这是我们今天晚上所要说的这一句话。由中国的写意画和笔墨精神,由中国画的美学品格延展开,它的意境、留白和所有的味道,带来的就是后面一系列创意,这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写意的、浪漫的。我个人也始终认为中国的泼墨画是非常写意的,纯粹是主观精神上的宣泄,不求神似,只有中国人是这样的。南方周末:在这个开幕式之前,包括奥运、亚运会,这种大型开幕式上往往都是雄 浑、激情,有一种惯性的东西在里面,会不会限制本身(发挥)?张艺谋:我认为法无定规,广场的表演形
28、式有它的基本规律,但也并不是只有一种规律,人海战术是要用的,人多的表演是要用的,但是方向其实是很有规律可言的,还是要看你用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定了中国写意画的韵味和意境,定了空灵的、浪漫的基调,往这里走就可以了,不妨碍是一个人做到,还是一万人做到的,你往这里走就行了。当然了,广场艺术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它的视觉效果要比较强,还有一个排序要迅速看到,它的节奏,还有就是它的放大,夸张的放大化。其实把视觉效果强化了,倒是我自己的一个特点,我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积累,所以用在广场上面可能就会比较顺。如果有一个导演,这个导演是长期做小剧场的,长期做实验的,做前卫的,或者做博物馆的话,在广场上还不
29、一定,它要有一个调整,正好,对比较强烈的视觉造型风格,一直很喜好。南方周末:你在实景舞台、歌 剧舞台的 经验, 实际上成就了开幕式的应 用。张艺谋:都有,其实它是一个综合的,但是像奥运会这样大型的表演,特别要求团队作战的。我还是首先应该感谢我们这个团队,大家都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现在接受采访,说心里话,是因为媒体老说我,我比较不好意思。为什么呢?最后弄得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怕人家这么说我,所以你要说经验就是各种经验都有。但实际上对这个团队最大的压力,或者倒过来说,对我最大的压力就是如何有创新感,如何跟老一套不一样,那时候也挺有意思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 2008 张笑脸 CF
30、P/图雅典 8 分钟难言之隐南方周末:怎么看雅典 8 分钟的争议?张艺谋:实际上雅典的 8 分钟有许多“难言之隐” ,因为这一种活动,8 分钟的限制很大。外国人当然很喜欢,中国人一片骂声。而且很多人告状告的级别很高,都告到领导那儿,所以有时候,你也觉得,怎么是这样子的?接了奥运会之后,因为有 8 分钟的前车之鉴,我看许多许多人有很多的担心,对让我做这个总导演有许多担心,老百姓一看又议论起来。文化阶级更不用说了,文化阶级对 8 分钟是一片喊杀声,很多都担忧,将来就是 8 分钟的放大等等,大家都“忧国忧民” ,说这个开幕式怎么弄。其实我自己很清楚,首先 8 分钟有很多“难言之隐” ,你看我从来不解
31、释,其实它不代表我们只会这样子,这是其一。其二,它也有一个好的方面,让大家对我们多了很多担忧,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值,我还老跟他们说,这也好,这是一个反托,觉得你可能要砸了,我觉得这样也好。但是它也是一面镜子,也可以看到中国人,中国普通观众他们讨厌什么,他们不喜欢什么,或者包括我们老开玩笑,叫做“首都文艺界” 的人。在中国“首都文艺界” 出来砸你,你就死定了,基本上也就不行了。所以也能看出来,大家对某种老一套的反感和一成不变模式的不喜欢,对那种作品肯定有质疑的,所以其实有助于我们去注意。不是流芳千古就是遗臭万年南方周末:是压力也是一个提醒。张艺谋:我自己那时候接到这个职务,我们组建的团队,我自己很
32、清楚,我们一定不会做大家觉得老一套的东西,我对我自己的能力,对这个团队的能力都有充足的自信。那时候开玩笑说这件工作不是流芳千古就是遗臭万年,都是一步之差。我们团队的人跟我开玩笑说,导演,你要是这活干砸了,你别出门了,你就直接流亡海外吧,在什么群岛上待着算了,出来就有人打你(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因为老百姓就觉得,你给我们丢人现眼了,一个百年的机会,你给我们搞成这个样子,大家都不喜欢你。确实老百姓有那么高的期望值,真的是不能失败,真的是不能让大家觉得不好。民意是这样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基本上也不能说靠一帮文人在报纸上写文章就愣给说过来了,现在的年轻人多么自由地发表意见,还有互联网,是说不过
33、来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谁也不能弄一个权威非得说它好。所以,这些方面是一致的,肯定是一致的,水平高、水平低点难说,“萝卜白菜,各有所好” ,这都难说,但是好和坏常常很一致。所以,这个工作难做,就在这里,谁做这个工作都很难。我们都知道艺术的规律是什么,艺术的规律是不可能大部分人说好,艺术的规律一定是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可是这件工作它的结果一定要让大部分人肯定,这是这个事情本身一定需要的,谁坐这个位置,谁当这个导演都是一定要有这样的结果,这就很难了,真的是很难。还不像干一个商业电影或者弄一个什么,只是取宠某种观众的审美情趣就可以了,哪怕文化人说你很俗,但是很卖钱,老百姓看着热闹就过去了,这还不是这
34、个事儿,它都不是电影上的这么一个事儿,真的是要上下左右、大部分人认为不错,认为这个表演是有神采的。你说哪一个文化活动,哪一种表演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在这一点上,我们整个团队都有压力,不单是我。我们从来创作一个作品都不会想到,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结果,才可以给普通老百姓一个交代。他要不这样看,真交代不下去,这个工作已经不是一个艺术创作基本的规律就可以了。谁都是这样子,今天把谁搁在这儿,把哪个团队按在这里做这个事,尤其在中国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事情上来说,都是这样。所以,这个压力不是什么人给的,越进来越掂量着份量,就是这个事儿,没有人给你压力,没有人天天说什么,没有,都是鼓励,都是宽松,领导都说,我跟你
35、说,这次我们接受的审查规格是最高的,建国以来规格最高的,基本上是党中央审查,这是毫不含糊的,这么大个事儿,没有一个文艺活动是这么多层次、高规格的审查。但是我告诉你,这是真心话,每次审查完了之后,最后最高领导人告诉我们的永远有一句话,“艺谋,众口难调,你们导演组整合大家的意见,但是你们要符合艺术规律,怎么取舍都是你们定。”真的是很进步的观点,“ 怎么取舍都是你们定”,不要求你们照搬,而且有很多意见是不一样的,都很体谅,很懂艺术基本规律。实际上,你看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所有各级,其实没有人给你压力,没有人给团队压力。我说的压力是这个事是不是这个事儿,一定是这个事儿。对于事儿本身,只要大部分人认为今天你不行,这个东西不行,基本上是交代不过去的。妥协大师南方周末:那天, 陈其钢说他很佩服你,“ 艺谋是一个妥协大师”。张艺谋:他说的是一句实话,我不能说我是什么大师,但是他说的是一句实话,他有最深的体会,因为他一开始就特别坚持,老跟我吵架,当然我们是好朋友。他直到最后还在坚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