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读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为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第二卷为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以下统称“葛书”,引文出处仅注卷次、页码)是在1998年的5月。当时,我对儒家仁学的思想内涵很感兴趣。所以,一拿到刚刚出版的葛书第一卷,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书中专门讨论“仁”的部分(见第179181页),试图从这部时新的著作中得到一些更新的启发。却不料葛书对“仁”的内涵仅从“仁者爱人”层面作解,连众所周知的“克己复礼为仁”这一维度都不顾及1,而且书中还引述某个时髦学者的“考证”,称“仁”的“本义当是心中想着人的身体”果如此,则“仁者”的“本义”岂不当是“心中想着人的身体的人”?我想。于是,就把读这本书的计划搁置了下来。2000年年底,葛书又出了第二卷,我犹豫再三,过了四五个月才买了一本,放在书架上。直到最近,在书店看到葛书的导论:思想史的写法也出了单行本,影响似乎越来越大,我才下了决心,要去啃啃这部长达119万字的思想史大著。不过,说实在的,直到开始写这篇小文章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读完精装的葛书两卷本初版。因为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