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脏腑,定义:为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 气的内脏。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是 受盛和传化水谷(包括水谷精微及糟粕)的内脏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五脏: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五脏为实,是藏精气的地方,所以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故需要精气充足,而不能缺乏。,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第十四胸椎两旁各1.5寸处。肾主要的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体阴阳的根本。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阴,五行属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肾的
2、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藏”闭藏,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主闭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流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精”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一方面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机体中的气、血、精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都属于“精”的范畴,统称为“精气”另一方面指生殖之精,其中包括禀受与父母的生殖之精,因其与生俱来,在出生之前已经形成,故称之为“先天之精”,肾中之精的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人出生之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
3、生的精微物质,称为“后天之精”二者互相依存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肾阳,促进全身之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运动、温煦、兴奋和化气的功能。人体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清气与水谷精气,同时也可由人体的形质转化而来,所以肾阳要促进气的产生,不但要加强肺的呼吸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要使人的有形之形体转化为无形之气,气的运动推动着血和精液的运行,与人体的各种运动,气的运动加快则血和精液的运行、布输和排泄也会加快,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进程也将加速,气化加快则产热增加,温煦作用得以加强。同时肾阳为心阳之根,肾阳旺则心阳旺,对心神有兴奋作用。肾阳到达全身脏腑、经络、形体、管窍,所以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
4、。,肾阴,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肾阴通过三焦到达全身,促进津液的分泌和血液的生产,津与液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所以肾阴能促进滋润和濡养。由于精液和血在肾阴的促进下产生,即阴旺则精血充足,阴亏则津枯血少。肾阴到达全身脏腑、经络、形体、管窍,所以肾阴旺则全身之阴皆旺。若肾阴不足则精液分泌减少,而见干燥,失于宁静,则心烦意乱,血行加快,阴不制阳,阳偏亢则产热增加,出现热象,口干咽燥,心烦不安,阳事易兴和遗精、早泄等肾阴虚的表现。,2、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精液代谢的作用。和肾阴对水液的气化蒸腾作用。肾阳使津液的产生、输布和排泄加快,肾阴使津液的产生、输布和排泄减慢,
5、故若见阴虚则口舌干燥,小便通畅,若见阳虚,则口不干而多精液,小便少,甚至因水液停滞引去浮肿。必须保持阴阳平衡,津液代谢才能正常运行,而且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肾主水还体现在肾阳对水液的气化蒸腾作用,当水也通过肾脏时,肾阳会将水液中的大部分有用成分蒸腾气化重新回到全身,而让代谢所产生的为数不过的废液向下注入膀胱,派出体外。若肾阳不足则大量水液中的有用成分随废液排出,出现小便量多而清澈的现象。,3、主纳气,纳:有受纳和摄纳的意思,纳气即吸气,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二: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肾主骨生髓:一切骨头和骨髓的问题都
6、可以找肾2、开窍于耳和二阴:耳鸣,前阴、肛门。3、在志为恐:恐使肾气却而不上行,反而令气下走,使肾气不得正常的布散。4、在液为唾:唾是指口水中粘稠度很低,而多泡沫的液体。,脾,脾位于中焦、在隔之下,在胃的左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胃相表里,脾和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精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因此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传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1)运化水谷;指对水谷的消化及精
7、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作用。脾对饮食物的运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简称消化。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被吸收的水谷精微在脾气的作用下布散全身,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脾的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向上向外布散,肺之肃降向下布散,使水谷精微得以布向全身。二是脾气自身的作用将水谷精微传输全身。,2、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曰“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传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的升清与胃的的降浊相对应,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
8、气血生化有源,机体生命活动旺盛,若脾失升清则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中气下陷。“上气不足,脑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炫”,3、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溢出脉外。脾之所以能统摄血液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固摄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血液不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脾失健运,气不摄血则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脾阳虚,运化无力,可见泻泄、纳少、浮肿。脾阴虚,可见口干唇裂,形体消瘦,或手足心热等。,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脾主四肢:通过脾气的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脾气健运,精微四
9、布,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也清劲有力,若脾失健运,则四肢营养不足,可见倦怠乏力,2、脾主肌肉:脾气虚的人肌肉松软,不紧实,3、开窍于口4、在志为思:“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过度就会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形成气结,脾胃为气的升降之枢,气结于中,使脾气不行,导致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常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眩晕健忘等5、在液为涎:涎是唾液中粘稠而少沫的部分,可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在进食时分泌增多,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辅助脾胃消化。,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为“华盖”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条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阴,在人体气和津液的代谢中十
10、分重要。,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宣、降两种形式,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肃降,是指肺气向下向内运动。肺气的运动: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将津液布输全身,外达皮毛宣散卫气,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将汇聚于肺的血液重新输布到全身。通过肺的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代谢后称为尿液并使全身的血液汇聚于肺,肺的生理特点,肺的生理特点是清肃,即是清洁的意思,也就是肺具有清洁其本身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通畅的特性。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为娇脏,若因外邪侵袭或痰浊阻碍,或瘀血停滞,或肺气不足,使肺失清肃则可影响到
11、肺的宣降运动,引起肺功能失常,出现咳逆气喘,呼吸不利等证。,主气,司呼吸,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的从自然界摄入清气,排出体内浊气,这种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作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的呼浊吸清,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的呼吸功能有赖于宣降运动,宣降正常,散呐有度,则呼吸有序,在呼吸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否则导致呼吸不畅,咳嗽气喘。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气的生成,呼吸均匀和调,浊气得以排出,清气得以吸入,气的生产来源不匮乏,若吸入清气不足,势必影响气的生产而导致气虚。,肺主气只要取
12、决于肺司呼吸的功能,又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肺宣降正常,则肺的呼吸均匀协调,不断的呼浊吸清,这事气的生产和气机条畅的根本条件,反之,气虚和升降出入运动异常,也势必影响肺的宣降运动,出现呼吸异常。,2、通条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人体内的水液虽由脾胃而来,但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又依赖于肺的疏通和调节,以维持动态平衡,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由汗的形式由汗孔排出,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而称为尿液之源,经肾蒸腾气化,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尿贮存于膀胱,排出体外。,肺失于宣散,则水液不能外达皮毛肌肉闭塞,可
13、出现无汗或皮肤水肿,肺失与肃降,则水液不能下输膀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肺失于肃清,痰湿等阻滞,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洁净,通畅,也会影响其疏通水道的作用,水道不同,也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凡肺失于宣降或肃清出现水肿时,均可治肺以利水。,3、宣散卫气,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运动,将卫气宣散至全身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但卫气之所以能散步全身,发挥其护卫肌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揍理开合作用,又要藉肺气的宣发来实现。肺气不宣,卫气不能到达全身,而出现恶寒无汗,肺气虚弱,无力宣发,可造成在表之卫气不足,出现怕冷、出汗、易感冒等症状。,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
14、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运输至全身。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结合,生产宗气,推动血液的运行。主治节是指心肺二者相配合对全身起着治理调节作用,因为机体任何部位都离不开气血津液,肺是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而调理全身的。其中以调节气机最为关键,由于气是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动力所以调节了气机也就调节了血和津液,所以说肺主治节是肺主气的结果。,肺阳促进肺的温煦、运动与升散。肺阴则制约阳热,促进肺的滋润、宁静与内守。肺阴虚:阴虚则火旺生内热,常表现为觀红升火,五心烦热,阴虚则津少,滋润不力,每见鼻干咽燥,干咳少痰,加之内热灼伤络脉,甚则有
15、干咳而咯血者,肺阴气不足,内受无力,易出盗汗,则烦而气促咳喘。总之阴不足则阳热偏亢,常见热、燥、散、动过分等症。肺阳虚:阳不足则温煦无力,肤冷畏寒,推动无力,津液不得升散与下输,留于肺中则成痰饮,无力助心行血则易出现血瘀,升散无力则卫气不得散布,自汗较多,易外感。,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肺在志合皮2、开窍于鼻3、在志为悲:悲损伤肺中精气和肺的宣降运动,气行不利进而导致肺气耗伤。悲伤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肺气不足的现象。反之,在肺虚或肺的宣降运动失调时易产生悲忧的情绪。4、在液为涕:涕是鼻粘膜的分泌物,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为肺窍,故其分泌物也属肺。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16、,肝,肝位于腹腔,横隔之下,右肋之内。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与胆相连,在阴阳中为阴中之阳,,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藏血。所谓藏血是指肝有贮存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贮藏血液是指肝可以将一定量的血液贮存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所需。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当机体活动剧烈,情绪激动时,肝就把贮存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送,以供机体活动之需,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是指肝有使血液收摄
17、于血脉之中,不使之溢出脉外的作用。也就是有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功能失职,易导致各种出血。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肝气虚弱,收摄无力。二是肝火旺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2、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对气机的影响,肝主疏泄,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动和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也畅通无阻,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出现胸肋、少腹胀痛。血液运行障碍则可形成血瘀出现胸肋刺痛。或导致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或聚而为痰。,(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脾胃气机疏通畅达,脾升胃降之间协调,才能使饮食物的消化运动正常进行,肝的
18、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升胃降和二者之间的协调。若肝失疏泄,脾气不升则腹痛。影响到胃,则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3)对情志的影响: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主疏泄可调节人的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也影响肝的疏泄功能。,(4)对胆的影响: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而胆汁泄注于小肠,又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所以胆的活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就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则胆汁
19、量少而稠,排泄不畅,易出现肋下胀痛,口苦,呐食不化,甚则出现黄疸等症。(5)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肝肾合作的结果,肝疏泄功能正常则精液排泄,肝阴和肝阳根于肾阴与肾阳,其主要作用在于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和动静。对肝的代谢和功能有调节作用。肝之阴气不足,则肝之阳气偏亢,阳亢则升动过度,气上逆,血上涌,气行快,故见面红目赤,头胀头痛,心烦易怒,两腿无力,等上盛下虚之症。若肝阴更虚,阳气愈亢,加之气动过速而成风,症见眩晕、震颤、动摇、甚则突然昏倒。“称为内风”肝阳不足,肝阴偏盛,则降多升少,上气不足,气行迟缓,郁滞渐生。,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肝在体合筋2、开窍于目3、在志为
20、怒:怒则气逆,甚则呕血,会引起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肝火上炎,反之,肝气上逆,肝火上炎时,往往使人急躁易怒。4、肝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有润扬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泪液是濡养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时,泪液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的作用。若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际上是泪液的分泌不足,若肝经风热,可见流泪增多。,心,心居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隔膜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为阳中之阳,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主血脉,二是藏神。,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流注全身,濡养全身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维持生命活动。发挥营
21、养和滋润作用。并保持脉管搏动。心和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断的流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若心气衰竭,则血行停止,心与脉的搏动也消失。生命随之终结。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脉管必须通畅。其次,血液必须充盈。第三,心气必须充沛。三个条件中缺少一个都可能 产生病变。,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而有光泽。脉缓和而有力胸部舒畅。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起红刺,且破碎疼痛,脉数,心胸中烦热,不易入睡。若心血虚,则面色与舌色皆淡白无华,脉细无力。常心悸心慌。若血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
22、与舌色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可能见到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胸前常闷痛,轻者少倾即止,重者可痛的面青唇舌具紫。大汗如珠。甚至可导致死亡。,2、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为君主之官,心神主宰和协调人体的生理活动,若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彼此合作,互助互用,则全身安泰,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得不到相应的协调与统治,因而产生紊乱,疾病由是而生,危机性命。心是人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要内脏,但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在五脏精神活动中,心是主宰者,总统魂魄,兼该意
23、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心藏血脉和心藏神这两种功能互相影响,首先,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列如:人在准备跑步,但是还没有真正开始跑步时,血液流速和心率已明显加快,这种变化显然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心神支配心主血脉的明证,同时,心神又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如果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会出现日间精神恍惚,思想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夜间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梦绕不安等心神不宁与虚弱的表现。,气,无形而动,主要对心的血脉与藏神功能起推动作用,心气推动血液的运行,也是心神活动的动力,若心气旺盛,则能有力的推动血行,精神也旺盛,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
24、,甚则出现血瘀,同时精神萎靡,易于疲劳,血,内含营气与津液,只要有滋养心神的作用,心血充足,则心神得到充分滋养,精神安详而思维敏捷,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神虚弱,日间思想难以集中,健忘,疲惫,思维能力低下,夜间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梦扰纷纭。,心阴和心阳相反,互相制约,心阳偏盛,或心阴不足,皆可导致面色和舌色偏红,脉数,精神兴奋,烦躁易怒和夜眠不安等症,心阴不足为虚证,尽管也见舌红与精神兴奋,但其脉多见细数,且阴内守无力,常出盗汗。,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指血脉,花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2、开窍于舌:3、在志为喜;喜是良性反应,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可使心神涣散不收,注意力难以集中。4、在液为汗;出汗有两种,散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散热性出汗的目的是发散体内的热气。精神性出汗是人在精神紧张时或受惊时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