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号: 密级: UDC: 学号: 406211210023南 昌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研究The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of Inner Constraint韩宗胜培养单位(院、系):教育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陈建华 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教育学学科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12 月 20 日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建平 评阅人: 2012 年 12 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I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
2、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
3、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导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II摘 要在思想开放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外部的约束力量有限,内约束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内约束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对内约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比较少,系统对中国人内约束力特点的调查更是几乎空白。目的:(1)揭示内约束力的心理维度;(2)编制出符合中国人内约束力特点的调查问卷,为江西省社科课题“中国民众内约束
4、力培养机制研究”提供研究工具;(3)采用自编的内约束力问卷进行调查,考察民众内约束力的心理发展特点。方法:在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内约束力的心理维度模型;然后根据该结构模型编制内约束力预测问卷进行实证调查;经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后,形成内约束力正式问卷,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拟合优化问卷结构,并检验其信效度;分析正式问卷调查所得 815 份有效数据,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分析中国人内约束力的发展特点。结果:(1)中国人的内约束力呈现多维度的结构,包含五个基本维度: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 (2)在构建的心理结构维度上形成的中国人内约束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达
5、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国人内约束力特点的适宜工具。 (3)中国民众内约束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群性认知、友好交往、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的水平较高,关怀社会的水平中等。 (4)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共产党员和工作单位等变量对内约束力的主效应显著。表现为女性内约束力高于男性,内约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已婚被试高于未婚被试,党员比非党员的内约束力更高,党政司法系统、事业单位和军人等 3 个群体比农民和在校大中学生的内约束力更高,其中军人的内约束力最高。结论:内约束力是个体受先天向群性和后天社会化的双重作用所产生的,以向善为取向对自我行为约束的内部力量。中国人的内约束力包含
6、五个基本维度:群性认知、友好交往、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内约束力研究对个人素质提升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内约束力;心理维度;问卷编制;问卷调查AbstractIIIABSTRACTToday, our mind becoms open and values becoms multivariate .The external constraint forces were overstretched in binding. Inner Constrai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the research has imp
7、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Inner Constraint are less at present. System investigation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Constraint is almost blank. Purpose:(1)disclose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Inner Constraint;(2) development a qu
8、estionnae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Constraint, provide research tools for zhe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Subject “The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Inner Constraint”.(3)investigation Chiness Inner Constraint mental state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self-desig
9、ned questionnaire of Inner Constraint.Method: build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Inner Constrain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en according to should the structure model draw up an Chinese Inner Constraint mental state beginning sta
10、rt quantity form to carry on a substantial evidence investigate;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factor analysis, formation Chinese Inner Constraint mental state formal quantity form; verificationed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the Inner Constraint Questionnaire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usin
11、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last analysise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Constrai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statistics, basised on 815 valid formal data of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Results:(1) The Inner Constraint among Chinese was a multi-dimension structure, including Gro
12、up Cognitive, Friendship, Society Caring, Temptation Resisting and Impulses Inhibitory.(2) The Chinese Inner Constraint Questionnaire which build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had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reached the psychometric requirements. So it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tool to meas
13、uremen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Constraint.(3) Inner Constraint of Chinese people has AbstractIVa high level, especially the Group Cognition, Friendship, Temptation Resisting and Impulses Inhibitory. Society Caring have a medium level.(4) Variables like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whether
14、Communist and work units have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n Inner Constraint. It shows that: females Inner Constraint higher than male, Inner Constraint rise along with the age, married subjects higher than unmarried subjects, Communists Inner Constraint higher than common peple, the judicial system of
15、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military are higher than the farmer and student including College student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military is the highest.Conclusion: Inner Constraint is a kind of internal force affected by both Group Instinct and acquired socialization which oriented to g
16、ood to constraint self behavior. The Inner Constraint among Chinese have 5 dimensions, including Group Cognitive, Friendship, Society Caring, Temptation Resisting and Impulses Inhibitory. Study of Inner Constraint has great sense on improving the individual quality and societ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17、.Key Words:inner constraint;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目录V目 录摘 要 .IIABSTRACT .III第 1 章 导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目的 .21.4 研究内容 .31.5 研究假设 .3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3第 2 章 文献综述 .52.1 内约束力的涵义 .52.1.1 内约束力的词源学分析 .52.1.2 内约束力的现代阐释 .62.2 内约束力的有关文献研究 .72.2
18、.1 哲学领域的内约束力研究 .72.2.2 社会学领域的内约束力研究 .92.2.3 心理学领域的内约束力研究 .112.3 归纳与总结 .12第 3 章 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的探索与问卷编制 .143.1 内约束力心理维度探索 .143.1.1 内约束力概念界定 .143.1.2 内约束力心理维度构想 .143.2 内约束力问卷编制 .173.2.1 项目编制 .173.2.2 预测实施 .193.2.3 项目分析 .193.3 内约束力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5目录VI3.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253.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263.4 关于内约束力问卷的讨论与分析 .33第 4 章 民
19、众内约束力心理特征的调查分析 .354.1 调查过程 .354.1.1 调查对象 .354.1.2 调查工具及施测 .354.2 调查结果 .354.2.1 民众内约束力的总体状况 .374.2.2 民众内约束力的差异研究 .384.3 内约束力心理特征的讨论与分析 .604.3.1 民众内约束力的总体特征讨论 .604.3.2 内约束力心理特征的差异讨论 .61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65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55.2 研究不足与建议 .655.2.1 研究不足 .655.2.2 进一步研究建议 .66致 谢 .67参考文献 .69附录 1 内约束力预测问卷 .72附录
20、 2 内约束力正式问卷 .75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7第 1 章 导论1第 1 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本研究基于导师承担的 2011 年江西省社科课题“中国民众内约束力培养机制研究” 。内约束力是个体受先天向群性和后天社会化的双重作用所产生的,以向善为取向对自我行为约束的内部力量。中国人自古便是注重内约束力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修养,要求人要慎行、守礼、恭谨、谦让。 周易有云“君子以慎言语” , “君子以非礼弗履” , 周易还认为人应该“交相爱也”,也就是认为人是群居的动物,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儒家文化强调“孝悌”之义,弘扬“仁” “义” “礼” “信” ,认为人应该“
21、知耻” ,这些都是对人的内约束力的重视。在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的今天,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膨胀,社会道德感下降,各种损人利己的事情不断发生。本研究对中国民众内约束力进行研究,明确内约束力的心理结构、内约束力对自我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调控作用,内约束力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对人们理性平和、开放包容健康心态的形成,自我行为的有效调控与约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其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人对自身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控制约束无非来自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两个方面。外约束力指的是通过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内约束力是相对于外约束力提出的,是
22、人出于内心需要对自我约束的力量。这种约束力既来自“社会化” ,也源自人内心的力量。内约束的作用是无所不在的,而且,内约束机制更大的优势在于,它并不需要外部力量的维持,内约束是个人自我成就的一部分。当然,内约束的力量是比较难以形成的。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不仅需要外约束机制,更需要内约束机制。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个人内心的平衡,个人行为的约束,更多地依靠内约束机制。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内约束机制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 1 章 导论21.2 研究意义在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进程中,人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仇官、仇富、浮躁、恶性炒作、冷漠、暴戾等,导致社会不正常事件常有发
23、生,如“地沟油”的泛滥, “毒奶粉事件” 、蒙牛的“诽谤门” 、张悟本的造假丑闻,围观者怂恿欲轻生者跳楼,因生活琐事杀人的恶性事件等。在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的今天,通过强制手段包括政权、法律、纪律等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外约束,其约束效果有限,必须通过人们发自内心的内约束力自我调控,让欲望得到理性的约束,让心态相对平衡,让行为能够自控。本研究对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意义。人的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当人们的欲望被激发又缺乏相对的约束力时,没有节制的欲望产生的不当行为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力。对人的欲望,外约束力的作用有限,内在的自我约束力才能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
24、。本研究廓清厘定内约束力的涵义,探讨内约束力的心理要素和心理结构,内约束力对自我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的调控作用,影响内约束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对人的行为控制理论将有所丰富。如果人们能通过自身内约束力对欲望进行理性约束,平衡心态,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乃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有着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1.3 研究目的探索内约束力的心理维度,编制内约束力调查问卷,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拟合优化问卷结构,为 2011 年江西省社科课题“中国民众内约束力培养机制研究”提供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内约束力问卷进行调查,目的是考察民众内约束力的心理特点及内约束力水平的总体状况,探讨
25、内约束力及其各维度在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学历、是否共产党员、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 1 章 导论31.4 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中国民众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研究:1、梳理有关内约束力的文献资料,明确内约束力的内涵及分类,构建内约束力的心理结构。2、编制标准化的民众内约束力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3、考察中国民众内约束力心理成分的特点。1.5 研究假设基于前面的认识和本研究的内容,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 1:人的内心有内约束力,内约束力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内约束力是可以提高的;假设 2: 内约束力作为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
26、分,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特点。假设 3: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内约束力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1.6 研究方法与思路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证相联系,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遵循以下步骤:(1)文献梳理。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内约束力的文献,涉阅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文献,建立较宽广的研究背景,从整体上了解内约束力的研究状况。收集内约束力的行为表现和特点、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为访谈做准备,为问卷编制打下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2)开放式问卷和专家咨询法。2011 年 11 月至 2012 年 4 月,对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 20 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3)内约束力问卷结构形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从理论上探索内约束力的心理结构,进一步结合文献,形成内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