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1. 简述河姆渡、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67061Tag内容描述:
1、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
2、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自主学习(用 15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 ;生活位置: _ _流域;使用_ 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会制造 ,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
3、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自主学习(用 15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 ;生活位置: _ _流域;使用_ 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会制造 ,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
4、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初中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备课教师:梁燕飞 时间: 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 一、温故互查: 1、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 2、 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前,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远古居民是 3、 北京人使用 火,也会 火种;山顶洞人会 4、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 石器,山顶洞人还掌握了 技术 5、 北京人过着 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生活 二、设问导读。
5、1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说课稿蓝山县竹市中学 肖冬红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一、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本课以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为例,了解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南北两种类型的代表。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了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展示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个世界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3、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
6、 七年级 历史 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周初 教授内容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时间预设 1 课时 问题预设: 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教学过程。
7、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设计和使用者:张艳美 2011 年 9 月 7 日星期三 学习目标 1. 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 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重点) 3. 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难点) 自主学习 ( 用 15 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 _ _ ;生活位置: _ _流域;使用 _ _石器。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房子里。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 的乐器 。 2、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 _ _;生活位置: _ 村 ,属于 _ 流域。 使用工具。
8、周次 第一周 年级、科目 七年历史 教学时间 课型 新课 第 ( )课时 1 授课人 王春荣 课题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 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