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 届)郎世宁对清宫廷帝王像之影响-以顺、雍、乾、光四帝朝服像为例所在学院 美术学系 专业班级 史论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内容摘要郎世宁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入宫,于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在入仕清廷的 50 余年间,不断探索东西方绘画的融合与发展之路,期间按照清廷的要求,不断地改良自身画技,最终形成了融合了东西方绘画特点的新风格,并将其广泛的运用于自身的绘画创作中。本文将主要着眼于郎世宁所带来的西方绘画理论对清帝王御容像中帝王朝服像的影响,探究东西方绘画的融合。自郎世宁入仕清廷,就一直为其服务,不断按照统治者的需求改良自己的绘画技巧,他的这些技法也被当时的
2、画工所学习、继承,并运用于宫廷题材的绘画中,而这些技法上的变化都可以从清代的帝王肖像中找到痕迹。从顺治到光绪的帝王肖像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这些变化主要集中于光影明暗在塑造形体时的运用和空间观念的转变。我将清代的帝王像以郎世宁入仕前、入仕后和去世后为时间节点分为三个类别,分别选取了顺治帝像、雍正帝像、乾隆帝像和光绪帝像来进行纵向的对比,在西方帝王肖像中选取了穿长袍的查理一世和亨利八世两幅作品进行横向对比,结合东西方帝王绘画上的差异,研究郎世宁所带来的西方绘画理论对清代宫廷帝王御容像中帝王朝服像的影响。关键词:帝王朝服像,东西方绘画融合,郎世宁IIAbstractCastiglione pa
3、lace of the Qing Kangxi 50 years, died at 31 years of Qianlong in the Qing Going 50 years between, continuing to explore and develop the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road, during the Qing cou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inuous improved self-painting techniques, culmin
4、ating in the fus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 features a new style, and widely used in the painting itself.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focus on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Castiglione impact of the Qing emperors in the imperial court dress like Yu Rong image, explore fus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ai
5、nting. Going from Castiglione Qing, their services have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rulers of his painting skills, his time these techniques are also learned painters, inheritance, and applied to paintings of the palace, and these changes on the techniques can be fou
6、nd traces from the Qing emperors portrait. To change from Junji dynasty imperial portrait is obvious. I think these chang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light and shade change in shaping the body and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space. I would like the former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 in Castiglione Go
7、ing, Going after his death and after the time a nod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were selected as Junji Emperor, Emperor Yongzheng like, like Emperor Qianlong and Emperor Guangxu like to longitudinal in contrast, in the western imperial portraits selected “robed Charles I“ and “Henry VIII“ hor
8、izontal comparison of two works, combined with difference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imperial painting on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Castiglione brought to the Qing Dynasty Royal imperial palace in the imperial court dress like content like impact.Key Word:Portrait of the emperor, the East-West fusion of
9、painting, CastiglioneIII目录绪论(一)选题背景1(二)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1(三)国内外研究综述2一:郎世宁的生平以及艺术成就(一)郎世宁的生平及风格成因2(二)郎世宁的艺术造诣3二:简述东西方帝王肖像3三:清代帝王肖像的演变(一)努尔哈赤到顺治时期6(二)康熙到乾隆时期7(三)嘉庆到光绪时期8四:郎世宁及西方理论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郎世宁及西方理论在清帝王朝服像演变过程中的体现91、明暗2、空间(二)清代帝王朝服像演变的原因131、外来新事物的指导2、皇室观念的转变五:结语14主要参考文献 16- 1 -郎世宁对清宫廷帝王像之影响以顺、雍、乾、光四帝朝服像为例绪论1:
10、选题背景及意义 东西方在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在明清时期,东西方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十分繁盛,随着一批又一批的传教士来华,他们所带来的西方绘画理论也不断的冲击着古老的东方传统艺术审美趣味。他们创作了一大批不仅包含了传统东方审美趣味又保持了西方写实主义特色的优秀作品,呈现出了跨文化的独特风格。要说这一批传教士画家中的翘楚,必首推郎世宁。如果要研究清代宫廷绘画的话,郎世宁是绕不过的一个人。近年世人对郎世宁的关注度不断地提升,郎世宁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均以高价拍出,收藏市场也掀起了郎世宁作品收藏的热潮。这些年有关东西方绘画融合的研究如火如荼,促使这样一位促进东西方绘画融合的先驱重新走进了世人
11、的视野。由于郎世宁的作品具有融合了东西方绘画特点的独特特征,使得他长时间不得入多数正统文人的法眼,有人认为“(郎世宁)刻画极细,但既失有花之阳光感、又无中国画之气韵,真乃非驴非马写生花卉亦如是,韵味全无,仅存形似。” 1故而郎世宁的作品长期游离于主流画史研究范畴之外。但是随着近年郎世宁研究的升温,郎世宁的作品被摆在了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个例分析研究,抛弃传统造成的成见,重新评价郎世宁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郎世宁对于清廷御容像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郎世宁及东西方绘画融合研究有所补益。2: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关于
12、郎世宁影响下的清廷绘画作品,虽然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阐释,但是依然有着不小的空间。如高居翰(Janes Cahill)所说:“一幅画的历史意义在于同其他绘画作品的联系上,在于那些与之相关的绘画构成的系列或其他背景中他的地位与意义。” 2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于清廷帝王朝服像的研究必须将之放在一个更广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究其中东西方融合的痕迹,而郎世宁就是这样一个联系点。本文希望能通过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清代帝王朝服像的演变,分析郎世宁对清朝帝王朝服像的影响。本文将以清代帝王朝服像的演变为主线,郎世宁在清廷的发展为复线,采取纵向对比的方式,把清代帝王肖像分成三大类进行比较,第一类为努尔哈赤到顺治
13、,共三位。这三位帝王在位期间西方传教士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帝王像也就没有大量的西方绘画理念的参与,可作为参照组进行分析;第二类为康熙到乾隆,共三位。这三位帝王在位期间,尤其是乾隆在位期间,传教士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和艾启蒙,同时乾隆十分的欣赏郎世宁的画作,故西方传教1 朱伯雄 世界美术史 18、19 世纪欧洲,中国明清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 年版 P4502 【美】高居翰 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 见:洪在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年版 P146-166- 2 -士很有可能参与创作他们的帝王肖像;第三类为嘉庆到光绪,共五位
14、。虽然这五位帝王在位期间,因为郎世宁等人早已作古,且在清廷的画师中没并有出现十分优秀的继承人,再加上清朝的国力衰退,西方画家的影响力自然大不如前,但是其理论似乎有被中国画师运用于其后的帝王像的创作中的痕迹,故后两类可作为对比组与之前的参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涉及的帝王朝服像较多,故,我从三类中选出顺治、雍正、乾隆和光绪四位帝王的朝服像进行重点分析、对比。希望能从这四位帝王朝服像的转变中探索出郎世宁带来的西方绘画理论对清朝帝王肖像的影响。3:国内外研究综述关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的课题,在国内外早有研究,例如聂荣正先生、邵大箴先生还有英国的 M苏立文先生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都有过研究
15、。M苏立文先生认为郎世宁到达中国使“中国的宫廷开始有了一位真正有才能的欧洲画家。”“在此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绘画受到了他的很大影响。” 3“郎世宁运用西方绘画极其慎重和有限,表现出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充分尊重。同时中国传统的山石树木画法也有了相当明显的西方画法的写实倾向。经过画家精密巧妙的构思,创作出既具有西方绘画写实作风的作品以取悦皇帝,整个画面又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4同时也有人认为“(郎世宁)刻画极细,但既失有花之阳光感、又无中国画之气韵,真乃非驴非马写生花卉亦如是,韵味全无,仅存形似。” 5 我们广泛的肯定了郎世宁在东西方绘画融合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在大环境下的东西方绘画的融合
16、背景下,林风眠先生也提出了东西方相互取长补短的观点。一:郎世宁的生平以及艺术成就(一)郎世宁的生平及风格成因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蒂里奥内(JosephusCastiglione),公元1688 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在中外美术交流史中记载道,他“早年曾师从安德烈亚波佐(AndreaPozzo)学画。波佐也是耶稣会士,米兰学派的建筑师和画家,是追求视觉真实感的绘画大师” 6。从郎世宁所绘制的大量不同题材的中西绘画作品来看,他拥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受过系统、良好的绘画训练,M苏立文先生认为郎世宁到达中国,使“中国的宫廷开始有了一位真正有才能的欧洲画家。” 7郎世宁于 1715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以
17、耶稣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华如京,因为其优秀的绘画技术,而被作为宫廷画师召入宫中。郎世宁刚到中国的时候正是清初四王活跃的时期,这个时代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寻求变化,彰显所谓的“书卷气”和“士气”。他们的审美趣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整体审美取向。郎世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行中西合璧的绘画探索显然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作为一名传教士,绘画是他接近皇帝并取得他3 【英】M*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 江苏美术出版社第 1998 年版 P66 陈瑞林 译4 同上 P70-715 朱伯雄 世界美术史 18、19 世纪欧洲,中国明清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 年版 P4506 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18、版 P1807 【英】M*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 江苏美术出版社第 1998 年版 P66 陈瑞林 译- 3 -的欣赏从而进一步得以在华传教的重要手段。但是,这显然困难重重。清代的统治者虽然是外族入主中原,但是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这时,满族统治者已经接受了汉文化,基本上实现了汉化,审美也趋向于汉族审美,故而想要原封不动地推广油画的话,清廷断然不会全盘接受。虽然清廷不能接受西方肖像画面部“光线阴阳浓淡暗射之法”,但是他们对于西方绘画中的“逼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郎世宁采取了折衷的手段,使用中国的绘画工具辅以西方的绘画技巧,参照工笔画法,创造出了融汇东西的新画体。(二)郎世宁的艺术造诣郎
19、世宁在其 51 年漫长的宫廷画师生涯中,用新画体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作品,至今尚有 80 余件存世,题材设计人物、鞍马、花鸟山水等各个方面。他最主要的成绩集中在帝王肖像绘画上,绘制逼真传神,栩栩如生。主要作品有:乾隆朝服像、心写志平图、平安春信图等。在乾隆的授命下,郎世宁主持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巨幅纪实绘画,如:赛宴四事图、万树园赐宴图、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等,其中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是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由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和安德义在中国画中出草图,然后送至法国刻制铜板并印刷,是代表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融合的杰作。圆明园的许多欧式建筑也出自郎世宁之手。他还帮助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介绍西
20、方绘画焦点透视法的书视学,并将西方的油画技巧、透视方法,甚至连制造油画颜料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画院画家和满族画工。可以说郎世宁对中国艺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东西方艺术融合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郎世宁来华 51 年间,担任宫廷首席画师长达 30 余年,我认为这虽然与乾隆对他的支持不无关系。但是作为一个西洋画家,能在众多中国画家中间脱颖而出,让乾隆另眼相看,他自身的才能也是必须得到肯定的,他在宫中的 51 年间,不断地从宫中琳琅满目的中国艺术珍品中汲取养分,同当时优秀的中国画家合作交流,学习掌握了中国的绘画理论与技巧,名扬清代画坛,尤以画马最为人所道。郎世宁的中国画的功底、表现力即
21、便是与当时的本土画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二:简述东西方帝王肖像东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在帝王肖像方面亦是如此。在西方,帝王肖像更多的是用于宣扬皇权的威仪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并被广泛的传播,甚至被印在了货币上,但是在中国,帝王肖像,又称御容像的用途就与西方大相径庭。在古代中国,有时仅仅是直视了一下皇帝,就会被冠以“犯上”的罪名处死,因此中国的帝王肖像并不会像西方的一样,在民间流传或是在公开场合悬挂,更多的是被用于皇家的祭祀典礼,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束之高阁,供奉在宗庙之内,和皇帝生前用过的物品一起,接受后人的膜拜。而且,中国的帝王肖像通常也是按照传统的要求,主要表现正面朝服像。在画像中,皇帝常常
22、是端坐在龙椅内。这一类的肖像画的效果静止对称,显得模式化的死板僵硬,在画像中着重表现的是皇帝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对皇帝本人的描绘。这种情况在清朝得以改变。其中,外在原因为这一时期有一部分优秀的欧洲画家如聂云龙、卫嘉禄以及稍后的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开始进入清廷进- 4 -行创作,大量新的绘画技法、理论输入,同时,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帝王肖像被作为礼物敬献给清廷并大受欢迎。如 1667-1670 年间,在来自葡萄牙的马努艾尔德萨丹哈使团赠送给康熙的礼物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阿方索国王的肖像。这些欧洲帝王肖像的到来,为清宫帝王肖像画向写实性创作发展提供了动因和参照。另一方面内在原因在于首先清朝为外族入主
23、中原,不像之前的汉族朝代,他们更加注重皇权,需要强调皇权的正统性,因此在如何彰显帝王威仪方面与之前的汉族朝代有所不同,对帝王肖像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在康雍乾三朝尤为显著。因为康雍乾三帝无论是在文化素养还是在治国能力上,在整个清代的帝王中都是无人可望其项背的,并且他们十分重视西方的先进的文化技术,对外来文化相对开明,他们更愿意尝试,并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同时,他们对于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充满自信,希望自己能在多个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彰显自己作为一名优秀帝王的实力。因此,康雍乾三朝留下来的帝王肖像最为丰富多样,其中尤以乾隆为最。乾隆对自己在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能力颇为自信,平日就十分喜爱笔墨丹青,对
24、待郎世宁等西洋画师的态度也与其祖父、父亲二人不同,他命令郎世宁等人创作了一大批作品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如乾隆大阅图和万树园赐宴图。但是,在乾隆与郎世宁等西洋画家相继离世后,由于清朝国力的日渐衰弱,宫中没有出现郎世宁风格的直接继承者和后来的统治者对于西洋画师看法的转变,导致清廷中西洋画师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所以在乾隆朝以后,清代的帝王肖像的风格转变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图 1:穿长袍的查理一世在同时期的欧洲正处在巴洛克时期。巴洛克风格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的理性、匀称、静止、典雅的风格。在绘画上,它不再遵循文艺复兴重素描结构,广泛采用垂直线、水平线,追求稳定等原则,而是在作品中强调
25、激情、运动感和戏剧性,追求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广泛采用曲线、弧线,偏爱复杂多- 5 -变的构图等等。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欧洲皇室绘画中也得以保留,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依旧在画面中熠熠生辉。例如安东尼奥凡戴克的穿长袍的查理一世和文艺复兴顶峰时期的小汉斯荷尔拜因的亨利八世。凡戴克师承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在肖像画上拥有极高的造诣。穿长袍的查理一世拥有典型的巴洛克时期的人物肖像画特征。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来突出主题,注重解刨结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采用四分之三面相,侧面打光。查理一世在画中直立,一手叉腰,一手倚在剑柄之上,立于窗前,眼神中透露出了疲惫、无奈的神色,画面整体偏暗。作为肖像画,国王的
26、形象得到了逼真的再现,面貌神情生动。人物的衣饰富有质感,周围的摆设,窗外密布的乌云,都刻画得细腻入微。整个画面的色彩统一在阴云之下,沉闷而压抑,与人物的气质遥相呼应,也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图 2:亨利八世小汉斯荷尔拜因受到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的影响,画艺精湛。后接受伊拉斯谟的建议前往英国,成为了一名英国宫廷画家。亨利八世与当时主流的西方肖像画略有不同,画家塑造了一个几乎为正面像的侧光源肖像。画像中亨利八世正面凝视前方,一手拿着手套,一手勾在剑带上,双脚岔开,站立在画面中心,衣着光鲜华贵,背后建筑富丽堂皇,皇室特有的尊贵之气从画面中喷涌而出。眉宇间透露出刚愎自用、凶残暴虐和目中无人的品质。画家
27、用他精湛的技术将亨利八世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肖像画一样,穿长袍的查理一世和亨利八世强调了人性的地位,在这两幅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只是一位男性的国王,更看到了一位作为国王的男性。他们作为国王的尊贵,英气以及他的傲慢还有他们的性格特点都被画家记录在了画布上,甚至当时各自国家的基本状况都在- 6 -画中得到了体现。这与东方强调“帝王”身份的帝王肖像不同,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帝王肖像更加着重表达的,是“一个身为帝王的男性”这一角色,也就是“人”。三:清代帝王肖像的演变(一)努尔哈赤到顺治时期在努尔哈赤到康熙之间的三帝中,我选择顺治作为代表,以顺治朝服像为例进行分析。顺
28、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帝,他深知清王朝对明王朝的征服是文明上的落后的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征服,故而在入关之初,在推行武力统治中原大地的同时,在制度上,积极的像明王朝学习。因此顺治朝服像是运用中国传统御容像的绘制手法“写真手法”绘制的。即在绘制御容像时,面部先用淡漠勾勒轮廓,再以粉彩涂染,也就是所谓的单线平涂法。由于顺治处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摧残,各方面的条件不是很好,故而顺治朝服像也略显简陋。图 3:顺治朝服像在顺治朝服像中我们可以发现,画中人物塑造死板,面部有少许立体感,双眼无神,也没有表情,耳朵和脖子的刻画极其简单。服装的塑造更为简单,褶皱以线条表示,体积感不强,服装下摆的塑造尤为生硬。顺治朝服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