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检读书征文精选 7 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是说。古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千古豪放第一人苏轼更是自幼便“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愚以为,读书,应为人所终生追求之境界。求学时代,我们总是手不释卷;步入工作,成家立业,加上琐事缠身,读书仿佛已是力不从心、可望不可及的事了。起初,还时常会升起内疚感,还常常会强迫自己拿起书本瞟两眼,慢慢地,几乎不读书了,甚至忘记了读书的感觉。陈平原在写给网络时代读书人的一封信中说道“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读书,且没有负罪感,说明你已堕落
2、了”。我常常以忙为不读书的借口,也因此心安理得。曾有一日,去县法院开会,结束后顺便拜访了一位领导,进入办公室后,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本古代汉语。聊天得知,对于书,他是随身携带,与繁忙的工作之际挤出时间翻看,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看到旁边的书柜,以及办公桌上堆满的书,不禁对眼前这位身兼要职并不年轻的领导肃然起敬。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一外卖小哥火了,他每天穿梭楼宇巷陌之间,送餐路上还不忘抽时间看诗词,在等餐或休息的时间,便会背诵诗词,一单外卖送到了,一首诗也会背了。就这样日积月累,他背会了八百多首和更多的诗词。看到他们孜孜不倦的读书,顿感羞愧。日理万机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道“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现
3、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次讲话中,他谈道:“学习要善于挤时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外卖小哥正是因为有追求,才会在平凡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挤时间读书。读书,使一个人慢慢远离平庸;读书,可以慢慢提升人的修养和境界。宋代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个读书的人,言语不俗,气质非凡,言谈举止中皆会散发出一种别样的魅力。宋真宗赵桓有一首诗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
4、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古人对待读书的定位特别高,有诗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古人特别崇尚读书。而今人读书,或许思想里总认为读书是无用的事。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浮躁似乎已成了社会通病,什么事都追求快速,立竿见影,而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看得见的效果呢?所以人们宁愿去做别的事,而不是读书。而代价是,物质越来越富足,心灵越来越空虚、焦躁。物质的提升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带来成正比的幸福感,反而增加了无数的烦恼和痛苦。于丹、陈道明都曾提出,我们需要做一些“无用”之事。在今天,
5、幸福似乎变成了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或许是因为,读书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读书,能让我们即便没有太多钱财,没有功名利禄,却可以拥有富足的人生和宁静的内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 2009 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的,在诱惑遍地的今天,作为党员干部,更需要多读书。多读书才能给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个人的修
6、养,给头脑带来智慧的风暴。在处理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书中的营养、智慧是党员干部强大的支撑力量。读书,能让人内心有一种坚定的力量,足以抵挡浊流的侵入。今世说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党员干部应自觉把读书作为一生的追求,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做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读书使我们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读书,是生活中最美丽的画面,是人生最美的状态,愿读书成为我们一生永不放弃的追求。纪检读书征文自古江浙出才子。于谦,明永乐年间的进士,从大明朝 “自古繁华”的钱塘款款而来。能在历史上留下点什么,是难能可贵的。一首石灰吟,将于谦永远留在历史的扉页。于是,耳畔仿佛响起孩童整齐
7、的诵读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黑色的山石,熊熊的烈火,洁白的石灰,还有于谦那光明磊落、志向坚定、坚守高洁的心,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目光穿越历史,600 多年后的今天,再读石灰吟,不禁感慨万千。600 多年后的今天,华夏大地,耀眼的新时代中国梦,芬芳无比。从东海之滨,到华山之巅,从南国江汉,到西域高原,到处是希望的笑脸。新时代的逐梦人,引领着华夏儿女,奏着深化改革的主旋律,朝着理想奔跑。他们怀揣服务为民的宗旨,冲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是时代的鼓手,是执着的逐梦人,是优秀的共产党人。说起共产党人,人们会想到铺路的基石、盛夏的落红和高山的溪水。是的,他们是平
8、凡的,平凡得犹如邻家的大叔、公园里爱笑的阿姨。但是,铺路的基石成就着远行的梦想,盛夏的落红孕育着秋天的硕果,山涧的溪水滋养着一草一木:他们用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解读着灵魂的高尚。他们平凡,但决不平庸。“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天,作为一名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共党员,再读石灰吟,心中更是感慨良多。面对着鲜红的党旗,面对着党章,面对着监察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永在耳边,如同一轮红日升起于心灵的上空,春风化雨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教诲,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不仅
9、要自身做到“清白”,更要通过正确行使党章和监察法赋予的职责,让每一份公权都能“清白”运行,阳光透明。高尚的灵魂,坚韧的毅力,执着的追求,不是凭空而来的。从青黑色的山石,到洁白的石灰,要经受千锤万凿的寂寞和痛苦,要经受烈焰焚烧的磨练,汗水和鲜血成就着凤凰涅槃的升华。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和磨炼,讲政治,守原则,勤学习,重实践,有激情,甘奉献。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这份“清白”,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再读石灰吟,满腔赤忱盈然于心,那份无私和奉献,那份坦荡和磊落,那份坚贞和执着,正绽放着信念的光芒和生命的精彩。纪检读书征文第一次接触曾国藩家书这本书还是 1990 年 10 月,入伍时父亲送我的,那时
10、还认为父亲送我参军,远离家乡,提醒不要忘记给家里写信。至到 1993 年上入军校后,认真阅读才略知其“本意”,现在阅读才更深入地了解其“真意”、“要义”。曾国藩家书详实汇聚了曾国藩从清道光 30 年至同治 10 年前后近 30 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蕴涵着“劝学,修身,治家,交友,理财,治军,为政,用人”等诸多书信文章,文风洒脱、字语从容、相谈亲切。每每读起“他”,好象与一位“智者”在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在字语行间中触碰交融,心灵上有种“春风沐浴”的畅想,意境上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叹。通读全书,了解到曾国藩传承着“为人子、为人兄、为人父”的角色定位,诠释着“孝”、“劝”、“教
11、”、“严”、“德”、“廉”的为人之道、从军之道、为政之道。曾国藩,公元 1811 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而曾国藩家书中那些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为官从政的感悟,蕴含着真知良言,值得借鉴。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每当工作困惑之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绕,“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12、。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作为党员干部就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己任,落实好习总书记强调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应有之义”,厚积薄发、积蓄势能,诠释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好“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筑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每当与家人闲聊时,脑海中总会闪现“予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即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 醍醐灌顶,意境得悟,如影随形,仿佛那时的我,已不是我。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蕴含着挂念、敬重、关怀、教导的浓郁亲情。当前一些“富二代”、“啃老族”的家
13、庭现象所折射的不良风气,与之相比,相差何止千里。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少年强、则中国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和谐,家庭文明则社会进步。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我们要用自己言行教育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引导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就传递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爱国敬业的理想信念,培养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当工作劳累想要松把劲
14、时,内心深处就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呼喊,“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深怕”虑事不周,影响干好工作的使命意识;要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恐怕” 考虑不详,影响干好工作的担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挂在嘴上,落实到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毕生的最高追求,当我们意想人生,一路走来、亦有所获,不会感到碌碌无为而悔恨!
15、扼守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每当看到一些人,平日里穿名牌,开豪车,住洋房,刺激着心理防线之时,灵魂深处不断涌现出一道道“防火墙”,雕刻着“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时时警戒着我、告诫着我、警醒着我。让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牢记使命、责任,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习总书记告诫我们,“自己不贪不占,还要管好身边人”,“身边人害我们这些为官者的不在少数,被老婆拉下水、被
16、孩子拉下水、被身边秘书和其他身边人如七大姑八大姨拉下水”。春风满园家正气,修身勤俭立安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四个全面”整体布局,以不忘初心的信念,敢于担当的使命,砥砺前行的勇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个人绵薄之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奋斗前行!纪检读书征文“性定菜根香”,“人若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时时有新声,代代有新人,世世有新思。能够跨越时空,普世于人,冲击心灵的思想便可算得上是永恒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思想结晶灿若星海,菜根谭可以说是广袤天空中的一颗小星星,说它伟大不朽,或许不是十分贴切,说它明净通透,倒是比较合乎实际。儒
17、家之中庸,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出世,这些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与作者洪应明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在书中相互交错、彼此触动,酝酿成智慧与哲理之酒,虽清冽寡淡但回味悠长。壁如,书中所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涉世不深的年轻人,阅历尚浅,因此受到社会恶习的影响并不深,但随着阅历增加,所沾染的圆滑狡诈的恶习也就越来越多。因此真正有修养的人,与其事事机关算尽、精明圆畅,不如保持纯朴真实、初始之心,不然回顾以往时,会发现来时的初心如此弥足珍贵。怀抱素朴澄澈之心,知己从何处来,终往何处去,明肩上之责任,秉胸中之正义,保初始之本色,不在现实的泥潭中沉沦,不在利益的
18、诱惑中淹没,不在自我的迷失中悔恨。守住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教诲所有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初心即最初之本心,共产党人要不忘入党誓言,不忘党员义务,不忘党章要求,找回“初心”,保持“本色”,守住“根本”。透过多个警示教育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贪腐人员人生抛物线的轨迹,最初,他们也想清正为官,或许还怀揣着服务人民的梦想,可当走上领导岗位后,私欲膨胀,吞噬梦想,争名夺利,信念动摇,慢慢淡忘初始之本色,丢掉责任担当,最终导致底线失守,镗锒入狱,悔恨终生。时代变幻,世事难料,唯有信念不变,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才能在社会纷繁复杂的考验中“自我净化”,恰如“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之妙处。欲壑终难填,人心须有节。不贪不腐,不坠深渊,保持心灵纯净,享受人生乐趣,读菜根谭,智者之博大,仁者之宽容,隐者之淡泊,如清风拂面,细雨微洒,精神顿觉一新。愿好书常伴左右,滋养吾心。纪检读书征文国人常说:开卷有益。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当选经典,读经典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可以储备思想智慧,写于 1937 年